正文 第九十九章 揪心
清澜不由瞪大了眼睛。
祈峻解释道:“北峥皇亲以异眸者为荣,而皇室内部却一直有秘传,认为这是不祥。”看着惊讶的妻子,又道,“这在宫里并不是什么秘闻。”
清澜有些糊涂了,喃喃道:“听说皇室一脉相承,为保尊贵血脉和眸色,一向只与皇族直系成员联姻。这也是空穴来风吗?”
“这倒是真的。尤其在先皇之前,更有勋旧老臣和皇亲坚决维护皇室的正统地位。所以——”祈峻欲言又止,终道,“在认回祈商一脉后,先皇力主当今皇上娶淑安公主为妻,很多老皇亲当时是反对的,认为这会使皇嗣血脉不纯。只是先皇早年杀戮过重余威犹在,没有人敢出来提出异议。”
竟还有这种事?清澜不由挑了挑眉。婧怡一脉血源是稍远了点,可也难保不会有同样的基因,难怪师傅一直纠结于太子的眸色。
祈峻有些不以为然:“这传闻不过是捕风捉影。至少我父王一脉,从来未有疾病畸形的婴孩儿出现过。”
清澜敏锐地捕捉到他语中的漏洞:“你的意思是,旁的皇亲确实因为有同样的眸色,生下过残缺畸形之人?”目光不由灼灼。
祈峻点了点头。事实是存在过不少,不过有违皇家尊严,这样的婴儿生下后便会被家族秘密处理掉。所以外人所知不多,只道皇族一向子嗣稀少。
清澜低下头沉思起来。半响方下定了决心,将近亲联姻会致畸的医理告知了自己夫君。
祈峻初时听着并不在意,后来面色就渐渐凝重起来。
听清澜说完,他追问了几处细节,沉吟半响道:“此话万万不可再对他人提起!此种医理闻所未闻,白老果然学究超人。”很自然地把妻子的提醒归结到了白老身上。
对于祈峻的这种看法,清澜不由点了点头。多亏有师傅做挡箭牌,自己以后说得再多,别人也只会以为是白老提出的自己可不想被视为异类。不过师门也的确早就提出了这种质疑,那位祖师爷看来也不是常人呢!
祈峻却是行色匆匆去求见了德瑞老王爷,两人在书房里密议了良久,最后又把清澜叫去细细询问。
德瑞老王爷沉肃着脸也告诫清澜再不可向外人提起。言语中却流露出几分庆幸后怕之状,还让清澜私底下转谢白老。
清澜不由一头雾水。
两人回房后,祈峻抵不过妻子追问,神情竟有些赧然:“我父王身世一向是个秘密。先皇当年结识了一个来自海琼的碧眸女子,女子珠胎暗结后主动将我父王过继在贵妃名下。那名女子身份神秘,却与你师祖有关,后来便不知所踪。”语气犹带了几分难以置信。
清澜听得不由惊讶万分。
换言之祈峻这一脉的皇家血脉早已被外人稀释了,加上婆婆也不并非出生皇族,自然也淡化了这种相近的致病基因。
难怪他们的眸色与长公主一脉稍有不同!原来祖师早有安排。
清澜却是松了一口气,如此说来,那太子必是健康的。师傅关注他的眸色,想必是为了继续鱼目混珠。
这所谓的维持皇室尊贵血脉,竟最终成了一个笑话!
半月后,清澜终于有机会得以看清小宏毅的异眸不由抿嘴释然而笑。
一个月后,随夫出征的清澜给师傅留了一封信,详细将近亲联姻的医理和表现一一道明补充完善:“……代代联姻则残损难医直至脉绝男女殊异······三代内或无损碍,而后便无异于常人······”惊得老头子不由瞪目结舌,这便是后话了。
春风终于吹入北峥京都时,已是阳春三月了。
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的早,这在北峥是不同寻常的。暖暖的春雨丰润了农田,郊外田野间到处可见农夫忙碌的身影。
北峥贵族与金国此时并无不同,也多有世家年轻子弟结伴踏春游玩,处处可见锦衣团簇,华盖相望。
时下一派轻松惬意,朝廷上却是暗潮涌动愈显凝重。
与西秦接壤处的边境摩擦日益频繁,不少通往西秦的商队已被迫停止了交易,层层关卡在两国边境设立起来,严密盘查来往过境商人。
边境上的盗匪安静了不少,据说两国都不约而同地派出了小股队伍清理这些游匪。北峥几个邻近州郡边防调动频繁,粮食、桐油、铁器等军用物资陆陆续续往边境转移中。
种种迹象表明两国大战前的准备已接近完成。
清澜十分忧心,二哥言扬至今仍未回来。边境线上已完全封锁,二哥走时虽然取了王府手令,一旦回到北峥境内便通行无阻。可若是战前便陷在了西秦回不来那生死就难料了。
祈峻一边安慰清澜,一边也另外派了人在边境巡逻,以期能够接应到赵言扬。
十日后,边境上首番试探已然开始。五千西秦士兵突袭了边境小镇。郧州告急文书送至京都,引起朝廷哗然。
驻守北峥的西秦使节随即送达了西秦的宣战书,斥责北峥私自扣留西秦商队交涉无果,出兵护卫臣民正当利益。
北峥君臣怒斥西秦背信弃义首开战端,将西秦使节和一干西秦人押送出边境,同时送达北峥皇帝手书,宣告两国正式开战。
宣战书刚过边境,北峥使节便被遣送回边境,西秦二十万诸侯联军已然集结完毕,在两国边境线上缓缓压进。
三日后陨州首府告急,十日后郧州周围全陷。大兵压境,威胁魏州、陈州和槐州。
情势急转直下,北峥大军却是迟迟未就位。
表面看是甄太妃一寻机延误军情,把持军用物资,借口拖延。让德瑞亲王军方一系心有顾虑,不敢大举西下,引来朝廷上下的反感和痛骂。兵部每日吵得不可交加。直到皇上和太后联手一道御旨方才强行推行。清澜却知其中隐情。
北峥大军始终握在德瑞老王爷手中,威望之重谁敢捋其锋芒?粮草问题岂能难倒老王爷?他既然在入冬前敏锐嗅到了异常,经过一个冬天的暗中准备,大军已经随时可以开拔。
祈峻每日忙碌,有时彻夜都与公公留在书房,神情日益凝重。
西秦此次出兵十分诡异,大军攻下郧州后便垒土筑城做出一副守城之态,守的方向却是西边。同时另一股精锐军队也从西而来,每日行军稳打稳扎,不像是攻城夺地,倒像是出兵拉练。此事透着蹊跷。
两国交战多年,从未有这种现象发生过,似乎西秦两支大军并非统一部署。
清澜手下暗卫获得的情报与祈峻所言大同小异。夫妻俩均推断,西秦内部定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动。
诸侯联军一向唯强者为尊。木家兵力最盛,木老太爷一贯做主导。如今他一病倒,木家内部又不团结,必然引发战乱。可如果是这种情况,西秦内战还来不及,怎么还有精力向北峥开战?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变故?
两支大军,又以谁为主,谁为辅?
制胜之机,贵在知己知彼料敌于先!
“若是前方情报还未到,虽然不智,说不得也只好启程了!”晚膳过后祈峻又在书房与父王商议了足有两个时辰,回来后面沉如水,“皇上快顶不住压力了,今日下朝后忍不住又催促了父王。”
清澜心知肚明,举国民情激愤,能借着甄家缓冲一下时间,顶到现在已属不易。
晚上梳洗过后,祈峻便辗转难眠,虽然焦虑,但见小妻子陪着他眉头蹙紧,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他,不由笑了起来,轻轻抚过她眼皮:“也不是什么大事,总能度过去。”
清澜往他胸膛靠了靠,近日繁忙又几分忧虑心急,总是觉得身体疲倦不已。贴着熟悉温暖的体温,不一会儿便呼吸沉沉,睡意朦胧了。
睡到半夜间,隐约听到外屋传来压低了的说话声。
清澜猛然惊醒,仲手一摸,锦被半掀,身边人已无影踪,不由吃了一惊。
借着月色的清辉,摸着外衣披上身坐了起来,仔细侧耳聆听,方觉外面有轻微的脚步声。想起今日轮到盈枝值夜,清澜便开口唤了声,果见她推门应声进来。
“王妃,您醒了?”盈枝压低了声音。
“王爷呢?”清澜吩咐她重新燃了灯,见她衣着齐整精神奕奕,想是已然起了有一会儿了。
盈枝弯下腰替她穿上绣鞋:“回王妃的话,半个时辰前老王爷派了周管事来请王爷过去,这会儿工夫想是已在书房了。王爷走时让奴婢千万别叫您,让您多睡一会儿。”言语中透着小心。
清澜点了点头,沁雪调教出来的丫鬟确实不错。
公公半夜就把祈峻叫去,想是前方军情有变。既然祈峻吩咐了丫鬟别叫醒自己,看来不是为了启程的事。
只是不知是为了什么事这般焦急?
清澜已然了无睡意,站起身来在房中踱了几步,竟觉得无端有些眩晕,便扶着床栏重新做了下来,突然想起:“周管事可曾说是为了何事?”
盈枝细想了一下:“王爷问起时,周管事便附耳了几句,奴婢只隐约听到‘······西边······商队·……死人……,这些字眼儿。”神色有些茫然。
清澜大惊,猛地站起身来。
祈峻解释道:“北峥皇亲以异眸者为荣,而皇室内部却一直有秘传,认为这是不祥。”看着惊讶的妻子,又道,“这在宫里并不是什么秘闻。”
清澜有些糊涂了,喃喃道:“听说皇室一脉相承,为保尊贵血脉和眸色,一向只与皇族直系成员联姻。这也是空穴来风吗?”
“这倒是真的。尤其在先皇之前,更有勋旧老臣和皇亲坚决维护皇室的正统地位。所以——”祈峻欲言又止,终道,“在认回祈商一脉后,先皇力主当今皇上娶淑安公主为妻,很多老皇亲当时是反对的,认为这会使皇嗣血脉不纯。只是先皇早年杀戮过重余威犹在,没有人敢出来提出异议。”
竟还有这种事?清澜不由挑了挑眉。婧怡一脉血源是稍远了点,可也难保不会有同样的基因,难怪师傅一直纠结于太子的眸色。
祈峻有些不以为然:“这传闻不过是捕风捉影。至少我父王一脉,从来未有疾病畸形的婴孩儿出现过。”
清澜敏锐地捕捉到他语中的漏洞:“你的意思是,旁的皇亲确实因为有同样的眸色,生下过残缺畸形之人?”目光不由灼灼。
祈峻点了点头。事实是存在过不少,不过有违皇家尊严,这样的婴儿生下后便会被家族秘密处理掉。所以外人所知不多,只道皇族一向子嗣稀少。
清澜低下头沉思起来。半响方下定了决心,将近亲联姻会致畸的医理告知了自己夫君。
祈峻初时听着并不在意,后来面色就渐渐凝重起来。
听清澜说完,他追问了几处细节,沉吟半响道:“此话万万不可再对他人提起!此种医理闻所未闻,白老果然学究超人。”很自然地把妻子的提醒归结到了白老身上。
对于祈峻的这种看法,清澜不由点了点头。多亏有师傅做挡箭牌,自己以后说得再多,别人也只会以为是白老提出的自己可不想被视为异类。不过师门也的确早就提出了这种质疑,那位祖师爷看来也不是常人呢!
祈峻却是行色匆匆去求见了德瑞老王爷,两人在书房里密议了良久,最后又把清澜叫去细细询问。
德瑞老王爷沉肃着脸也告诫清澜再不可向外人提起。言语中却流露出几分庆幸后怕之状,还让清澜私底下转谢白老。
清澜不由一头雾水。
两人回房后,祈峻抵不过妻子追问,神情竟有些赧然:“我父王身世一向是个秘密。先皇当年结识了一个来自海琼的碧眸女子,女子珠胎暗结后主动将我父王过继在贵妃名下。那名女子身份神秘,却与你师祖有关,后来便不知所踪。”语气犹带了几分难以置信。
清澜听得不由惊讶万分。
换言之祈峻这一脉的皇家血脉早已被外人稀释了,加上婆婆也不并非出生皇族,自然也淡化了这种相近的致病基因。
难怪他们的眸色与长公主一脉稍有不同!原来祖师早有安排。
清澜却是松了一口气,如此说来,那太子必是健康的。师傅关注他的眸色,想必是为了继续鱼目混珠。
这所谓的维持皇室尊贵血脉,竟最终成了一个笑话!
半月后,清澜终于有机会得以看清小宏毅的异眸不由抿嘴释然而笑。
一个月后,随夫出征的清澜给师傅留了一封信,详细将近亲联姻的医理和表现一一道明补充完善:“……代代联姻则残损难医直至脉绝男女殊异······三代内或无损碍,而后便无异于常人······”惊得老头子不由瞪目结舌,这便是后话了。
春风终于吹入北峥京都时,已是阳春三月了。
今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的早,这在北峥是不同寻常的。暖暖的春雨丰润了农田,郊外田野间到处可见农夫忙碌的身影。
北峥贵族与金国此时并无不同,也多有世家年轻子弟结伴踏春游玩,处处可见锦衣团簇,华盖相望。
时下一派轻松惬意,朝廷上却是暗潮涌动愈显凝重。
与西秦接壤处的边境摩擦日益频繁,不少通往西秦的商队已被迫停止了交易,层层关卡在两国边境设立起来,严密盘查来往过境商人。
边境上的盗匪安静了不少,据说两国都不约而同地派出了小股队伍清理这些游匪。北峥几个邻近州郡边防调动频繁,粮食、桐油、铁器等军用物资陆陆续续往边境转移中。
种种迹象表明两国大战前的准备已接近完成。
清澜十分忧心,二哥言扬至今仍未回来。边境线上已完全封锁,二哥走时虽然取了王府手令,一旦回到北峥境内便通行无阻。可若是战前便陷在了西秦回不来那生死就难料了。
祈峻一边安慰清澜,一边也另外派了人在边境巡逻,以期能够接应到赵言扬。
十日后,边境上首番试探已然开始。五千西秦士兵突袭了边境小镇。郧州告急文书送至京都,引起朝廷哗然。
驻守北峥的西秦使节随即送达了西秦的宣战书,斥责北峥私自扣留西秦商队交涉无果,出兵护卫臣民正当利益。
北峥君臣怒斥西秦背信弃义首开战端,将西秦使节和一干西秦人押送出边境,同时送达北峥皇帝手书,宣告两国正式开战。
宣战书刚过边境,北峥使节便被遣送回边境,西秦二十万诸侯联军已然集结完毕,在两国边境线上缓缓压进。
三日后陨州首府告急,十日后郧州周围全陷。大兵压境,威胁魏州、陈州和槐州。
情势急转直下,北峥大军却是迟迟未就位。
表面看是甄太妃一寻机延误军情,把持军用物资,借口拖延。让德瑞亲王军方一系心有顾虑,不敢大举西下,引来朝廷上下的反感和痛骂。兵部每日吵得不可交加。直到皇上和太后联手一道御旨方才强行推行。清澜却知其中隐情。
北峥大军始终握在德瑞老王爷手中,威望之重谁敢捋其锋芒?粮草问题岂能难倒老王爷?他既然在入冬前敏锐嗅到了异常,经过一个冬天的暗中准备,大军已经随时可以开拔。
祈峻每日忙碌,有时彻夜都与公公留在书房,神情日益凝重。
西秦此次出兵十分诡异,大军攻下郧州后便垒土筑城做出一副守城之态,守的方向却是西边。同时另一股精锐军队也从西而来,每日行军稳打稳扎,不像是攻城夺地,倒像是出兵拉练。此事透着蹊跷。
两国交战多年,从未有这种现象发生过,似乎西秦两支大军并非统一部署。
清澜手下暗卫获得的情报与祈峻所言大同小异。夫妻俩均推断,西秦内部定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动。
诸侯联军一向唯强者为尊。木家兵力最盛,木老太爷一贯做主导。如今他一病倒,木家内部又不团结,必然引发战乱。可如果是这种情况,西秦内战还来不及,怎么还有精力向北峥开战?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变故?
两支大军,又以谁为主,谁为辅?
制胜之机,贵在知己知彼料敌于先!
“若是前方情报还未到,虽然不智,说不得也只好启程了!”晚膳过后祈峻又在书房与父王商议了足有两个时辰,回来后面沉如水,“皇上快顶不住压力了,今日下朝后忍不住又催促了父王。”
清澜心知肚明,举国民情激愤,能借着甄家缓冲一下时间,顶到现在已属不易。
晚上梳洗过后,祈峻便辗转难眠,虽然焦虑,但见小妻子陪着他眉头蹙紧,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他,不由笑了起来,轻轻抚过她眼皮:“也不是什么大事,总能度过去。”
清澜往他胸膛靠了靠,近日繁忙又几分忧虑心急,总是觉得身体疲倦不已。贴着熟悉温暖的体温,不一会儿便呼吸沉沉,睡意朦胧了。
睡到半夜间,隐约听到外屋传来压低了的说话声。
清澜猛然惊醒,仲手一摸,锦被半掀,身边人已无影踪,不由吃了一惊。
借着月色的清辉,摸着外衣披上身坐了起来,仔细侧耳聆听,方觉外面有轻微的脚步声。想起今日轮到盈枝值夜,清澜便开口唤了声,果见她推门应声进来。
“王妃,您醒了?”盈枝压低了声音。
“王爷呢?”清澜吩咐她重新燃了灯,见她衣着齐整精神奕奕,想是已然起了有一会儿了。
盈枝弯下腰替她穿上绣鞋:“回王妃的话,半个时辰前老王爷派了周管事来请王爷过去,这会儿工夫想是已在书房了。王爷走时让奴婢千万别叫您,让您多睡一会儿。”言语中透着小心。
清澜点了点头,沁雪调教出来的丫鬟确实不错。
公公半夜就把祈峻叫去,想是前方军情有变。既然祈峻吩咐了丫鬟别叫醒自己,看来不是为了启程的事。
只是不知是为了什么事这般焦急?
清澜已然了无睡意,站起身来在房中踱了几步,竟觉得无端有些眩晕,便扶着床栏重新做了下来,突然想起:“周管事可曾说是为了何事?”
盈枝细想了一下:“王爷问起时,周管事便附耳了几句,奴婢只隐约听到‘······西边······商队·……死人……,这些字眼儿。”神色有些茫然。
清澜大惊,猛地站起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