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八章 神秘贵妇
时间很快过了一个月,积雪终日不化,这场寒潮旷日持久,灾情深重,在北峥史册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大批军士被派往野外林中捕猎,以维持京城以及周边百姓日常基本所需。奈何如此严寒之下,鸟兽僵死,万径无踪,倒有不少兵卒冻伤饿死。
一时之间下层百姓中弥漫着悲观气息,朝廷中更是暗潮涌动。
此时皇后娘娘站出来以身表率,公开表示每日只食两个馍馍,只燃一盆炭,与百姓共度难关。此举一出,贵族世家哗然,随后纷纷效仿跟随,一时北峥风气一变,百姓与贵族之间的隔阂前所未有的淡化起来。皇后娘娘在百姓心中地位已不可动摇。
皇后的种种令人称道的举措,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的默默协助和筹措。两世为人,她比谁都更知民心的重要性。
婧怡逐渐迷上了这种政治智慧,清澜却在学医救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救治百姓日多,经验累积之下,清澜已渐渐能将昔日医书所学熟练运用,并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快速诊病方式。
空闲之余,还将病人按病症分类集中,授之以学问,将发病缘由、症状和发展过程、诊治方式和疗效一一阐明,甚至教会病人几种简单有效的按穴方式,以缓解病情减轻病症减少用药。
自古以来,哪个名医不是敝帚自珍?便是城镇上小小的普通郎中也不愿将自己的饭碗绝活轻易交托与人。
清澜此等做法,令白老大声赞好,更赢得了贫民百姓的爱戴。却也招来了一些同行的不满。让贫民按穴自行减轻病症,岂不是夺人饭碗之举?一时间批评者无数,其中更以佟御医为代表,认为此举会让病者在不知轻重下延误病情。虽言语如钢刺却也有理有据。
清澜只微微一笑,心存忌恨者也好,谆谆告诫者也罢。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病人难道不该知晓病情并自我决断吗?医者父母,也不可替人决定生死。
如此一来,清澜的医名却传得更响了,初时众人瞩目,不过是因为难得见到一位女医者,如今争议一起,是非倒也多了不少。
好在清澜多待在病人帐篷里。外面有官兵守着,祈峻又派了王荣做她的随身护卫,总算耳边清静些。但有时却也难挡麻烦。
这日晌午清澜正在整理棉布,趁空闲将煮过消毒的布条一一折好,便听到帐篷外王荣略显犹豫的恭敬声:“赵小姐。有位夫人来找您。”
清澜不由一愣,少有人让王荣这般模样,多日来倒是被他粗声粗气蛮横赶出去的多,不知这来者是谁?
略一沉吟,便笑道:“若不嫌里面脏乱,便请进来吧。”说不定又是一位要求自己出诊的贵族夫人,多是府里有不方便出门的生病女眷。清澜不摆架子,可却也不喜爱这种一上门便是半天工夫的浪费光阴之举。
却见门帘子一掀,一阵冷风恰好从外面呼啸掠进。清澜手边的几卷折好的干净布条便被风卷着往后滚去。清澜手忙脚乱地去拦堵,却见旁边有人帮着抓住了布条,不及回看,忙连声道谢。
“却是我进门不慎带了风进来,赵小姐不怪罪就好。”一个柔和沉稳的声音略含了歉意。
清澜有些惊诧,不禁抬眼去看。一位中年贵妇正平和看着自己,岁月悠逝却仍留昔日风华,姿态甚是雍容,眉宇间一派清朗宽阔。
观其相貌,不由让人心生好感。清澜还抓着布条便笑了起来,难得开了个玩笑:“是它们顽皮,见风就跑,我一时忘记防着它们了。”
贵妇微微一愣,也展眉轻笑。
转眼观望,帐篷内摆放的多是药材药具,唯一的桌上堆满了布条,确实不宜待客。倒是桌边有几张矮凳,看这放的位置,应是病人看诊用的。
贵妇也不嫌弃,兀自寻了一张矮凳坐下来,正对着门帘子方向,神态雍然自怡。
清澜顿时有种被反客为主的感觉,不由笑了笑,径自将桌上布条挪开,执壶为其倒了一杯清水,淡淡道:“居室简陋,不曾备有茶叶。夫人不嫌弃便请稍作歇息。”也不问其来历,只手下不停地折叠起布条来。
一时帐篷内有些安静。
通常到此时,有些身份地位的贵妇会不忿离开,清澜便会落个倨傲的名声。
清澜倒是乐得如此,入府看诊的时间足以为七八个贫民看病,自己又不像婧怡那样需要虚以委蛇,拉拢各方势力。
也十分奇怪,愈是如此,自己的名声便愈发响亮,想是有人在为自己造势一般,可冷香又查不出什么究竟来。
正思忖着,却见那贵妇也细细看起那布条,赞叹不已:“这棉布吸水快,又透气,倒是好布。”说着还手量了一番尺寸,用剪子断开,开始折起来,那模样似是十分熟稔,与清澜折叠的方式一般无二。
清澜心下一惊,这折叠方式却是白老教的,看似寻常,却不易缠绕褶皱,且不易受污染,三折三叠,平日套在手腕上即可,遇到紧急情况更是使用方便。
难道遇到了同行?清澜露出一个浅笑。两人动手,很快便将布条叠完了。
“多谢夫人出手相助。”清澜见她接过茶盏,不嫌粗陋将水一饮而尽,不由笑容更深。
“咦?”贵妇倒是愣了一下,细细在舌尖上品着,“放了甘草,杭菊、枸杞,还有黄芪?”最后一味却说得有些迟疑。
清澜笑着点头。大寒常伴随着大燥,来者多是心急火燎,体热肝旺之人,往往赶路而来又体虚气弱,解渴之余又能养身平气。
“但不知夫人来此,可有要事,清澜自会略尽绵薄之力。”实在是对贵妇有几分好感,清澜难得主动相询。
贵妇却盯着自己腰间,似是出了神一般。
清澜顺势往自己身上看,却是多日前自己戴上的玉佩。不由脸微微羞红。
宫外一别后,自己不过将早就做好的暖耳送与了祈峻,他便时常戴着,还命王府上下都仿做了戴,一时却成了京里时新,贵族中多有仿效。
这倒也罢了,偏偏他又回送了一件狐裘暖肩。东西实在太贵重,清澜将自己收藏的湖砚古墨回礼给他。
如此一来二去,二人之间来往愈多,祈峻却突然问哪件是信物。清澜支支吾吾,一时语塞。他便趁机要求自己将久藏的玉佩挂与腰间。
清澜当时被他温暖厚实的大手紧握着,恍惚间想起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古话,竟一时所感不由点头应下。等静下心来时,才自觉羞不可耐。
清澜不由轻抚玉佩,玉手微掩。
贵妇回过神,探究般看着清澜,斟酌开口:“赵小姐可知这玉佩来历?可指挥动十万甲兵,三千死士,更能直入宫廷无人拦阻?”
清澜一惊,这些她是不知道,可这位夫人又是如何得知?眼神中不由带了几分警惕。
贵妇见状暗暗赞许,不为物喜,不以己傲,却首先起了警觉心,是个机敏聪慧的女子。便揭开谜底:“赵小姐不必如此提防,我便是德瑞王妃,前任玉佩的主人。今日相见,一不为求医,二不是滋事,只为见一眼玉佩的新主人。”
清澜难掩惊诧,虽曾有几分猜测,却不敢断定,此时才松了一口气,听闻来意却又提起了心,不禁有些赧然。自己与祈峻名分未定,虽彼此间有情愫却始终未踏出最后一步,如今王妃的来访却似揭开了这层面纱一般,将种种不妥展露在彼此眼前。
咬了咬牙,清澜解下玉佩还与王妃,道:“清澜不知此物事关重大,只做友人相赠之物,还请王妃收回。”说到“友人相赠”,自己也觉尴尬勉强,伸手递出时眼里不由透了些许不舍。
德瑞王妃笑了笑,并不伸手来接,只展眉道:“此物的确不可轻失,这络子也是我当年亲手所打,里面留有暗记,络子、玉佩二者合一,加上王爷亲令,才能有指挥之权。其更重要的涵义,却是代表了颖亲王王妃的身份。”
清澜脸霎时通红,轻轻抿唇抚着玉佩。她有些不明白,当日他不是轻易就将玉佩借给了她,时至今日,也只是让她佩戴起来,丝毫未说过其中深意。她不信几年前他便对自己有了好感。
“今日,本妃只想问问你,你觉得峻儿如何?”王妃终是单刀直入。
清澜此时才体会到了当日雪凝郡主被自己相询时的为难和羞涩,斟酌一番,方道:“他爱护百姓,并无寻常贵族骄矜之气,处事严谨,待人十分宽和。……”说了几句,终觉词不达意,难以继续下去。
王妃眯眼慈和一笑:“我是问你,峻儿在外名声不好。你可心存畏惧?”这丫头说了一通,却都是品行,无关乎外貌地位,她究竟知不知道其实峻儿文武全才,私下里文采不输武略?王妃轻轻笑了起来。
“回禀王妃,颖亲王救灾护民,曾五昼夜未曾合眼,在百姓心目中名声极好。与将士吃住同行,吃苦耐劳,在军中一呼百应。清澜从来只觉他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外冷内热,怜幼敬老,如此丈夫又怎会理会小人恶言?自有一番故事才是。”清澜抬起头,眼睛清亮有神,想起他小心埋葬死婴时那略含悲怆的身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大批军士被派往野外林中捕猎,以维持京城以及周边百姓日常基本所需。奈何如此严寒之下,鸟兽僵死,万径无踪,倒有不少兵卒冻伤饿死。
一时之间下层百姓中弥漫着悲观气息,朝廷中更是暗潮涌动。
此时皇后娘娘站出来以身表率,公开表示每日只食两个馍馍,只燃一盆炭,与百姓共度难关。此举一出,贵族世家哗然,随后纷纷效仿跟随,一时北峥风气一变,百姓与贵族之间的隔阂前所未有的淡化起来。皇后娘娘在百姓心中地位已不可动摇。
皇后的种种令人称道的举措,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的默默协助和筹措。两世为人,她比谁都更知民心的重要性。
婧怡逐渐迷上了这种政治智慧,清澜却在学医救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随着救治百姓日多,经验累积之下,清澜已渐渐能将昔日医书所学熟练运用,并逐渐有了一套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快速诊病方式。
空闲之余,还将病人按病症分类集中,授之以学问,将发病缘由、症状和发展过程、诊治方式和疗效一一阐明,甚至教会病人几种简单有效的按穴方式,以缓解病情减轻病症减少用药。
自古以来,哪个名医不是敝帚自珍?便是城镇上小小的普通郎中也不愿将自己的饭碗绝活轻易交托与人。
清澜此等做法,令白老大声赞好,更赢得了贫民百姓的爱戴。却也招来了一些同行的不满。让贫民按穴自行减轻病症,岂不是夺人饭碗之举?一时间批评者无数,其中更以佟御医为代表,认为此举会让病者在不知轻重下延误病情。虽言语如钢刺却也有理有据。
清澜只微微一笑,心存忌恨者也好,谆谆告诫者也罢。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病人难道不该知晓病情并自我决断吗?医者父母,也不可替人决定生死。
如此一来,清澜的医名却传得更响了,初时众人瞩目,不过是因为难得见到一位女医者,如今争议一起,是非倒也多了不少。
好在清澜多待在病人帐篷里。外面有官兵守着,祈峻又派了王荣做她的随身护卫,总算耳边清静些。但有时却也难挡麻烦。
这日晌午清澜正在整理棉布,趁空闲将煮过消毒的布条一一折好,便听到帐篷外王荣略显犹豫的恭敬声:“赵小姐。有位夫人来找您。”
清澜不由一愣,少有人让王荣这般模样,多日来倒是被他粗声粗气蛮横赶出去的多,不知这来者是谁?
略一沉吟,便笑道:“若不嫌里面脏乱,便请进来吧。”说不定又是一位要求自己出诊的贵族夫人,多是府里有不方便出门的生病女眷。清澜不摆架子,可却也不喜爱这种一上门便是半天工夫的浪费光阴之举。
却见门帘子一掀,一阵冷风恰好从外面呼啸掠进。清澜手边的几卷折好的干净布条便被风卷着往后滚去。清澜手忙脚乱地去拦堵,却见旁边有人帮着抓住了布条,不及回看,忙连声道谢。
“却是我进门不慎带了风进来,赵小姐不怪罪就好。”一个柔和沉稳的声音略含了歉意。
清澜有些惊诧,不禁抬眼去看。一位中年贵妇正平和看着自己,岁月悠逝却仍留昔日风华,姿态甚是雍容,眉宇间一派清朗宽阔。
观其相貌,不由让人心生好感。清澜还抓着布条便笑了起来,难得开了个玩笑:“是它们顽皮,见风就跑,我一时忘记防着它们了。”
贵妇微微一愣,也展眉轻笑。
转眼观望,帐篷内摆放的多是药材药具,唯一的桌上堆满了布条,确实不宜待客。倒是桌边有几张矮凳,看这放的位置,应是病人看诊用的。
贵妇也不嫌弃,兀自寻了一张矮凳坐下来,正对着门帘子方向,神态雍然自怡。
清澜顿时有种被反客为主的感觉,不由笑了笑,径自将桌上布条挪开,执壶为其倒了一杯清水,淡淡道:“居室简陋,不曾备有茶叶。夫人不嫌弃便请稍作歇息。”也不问其来历,只手下不停地折叠起布条来。
一时帐篷内有些安静。
通常到此时,有些身份地位的贵妇会不忿离开,清澜便会落个倨傲的名声。
清澜倒是乐得如此,入府看诊的时间足以为七八个贫民看病,自己又不像婧怡那样需要虚以委蛇,拉拢各方势力。
也十分奇怪,愈是如此,自己的名声便愈发响亮,想是有人在为自己造势一般,可冷香又查不出什么究竟来。
正思忖着,却见那贵妇也细细看起那布条,赞叹不已:“这棉布吸水快,又透气,倒是好布。”说着还手量了一番尺寸,用剪子断开,开始折起来,那模样似是十分熟稔,与清澜折叠的方式一般无二。
清澜心下一惊,这折叠方式却是白老教的,看似寻常,却不易缠绕褶皱,且不易受污染,三折三叠,平日套在手腕上即可,遇到紧急情况更是使用方便。
难道遇到了同行?清澜露出一个浅笑。两人动手,很快便将布条叠完了。
“多谢夫人出手相助。”清澜见她接过茶盏,不嫌粗陋将水一饮而尽,不由笑容更深。
“咦?”贵妇倒是愣了一下,细细在舌尖上品着,“放了甘草,杭菊、枸杞,还有黄芪?”最后一味却说得有些迟疑。
清澜笑着点头。大寒常伴随着大燥,来者多是心急火燎,体热肝旺之人,往往赶路而来又体虚气弱,解渴之余又能养身平气。
“但不知夫人来此,可有要事,清澜自会略尽绵薄之力。”实在是对贵妇有几分好感,清澜难得主动相询。
贵妇却盯着自己腰间,似是出了神一般。
清澜顺势往自己身上看,却是多日前自己戴上的玉佩。不由脸微微羞红。
宫外一别后,自己不过将早就做好的暖耳送与了祈峻,他便时常戴着,还命王府上下都仿做了戴,一时却成了京里时新,贵族中多有仿效。
这倒也罢了,偏偏他又回送了一件狐裘暖肩。东西实在太贵重,清澜将自己收藏的湖砚古墨回礼给他。
如此一来二去,二人之间来往愈多,祈峻却突然问哪件是信物。清澜支支吾吾,一时语塞。他便趁机要求自己将久藏的玉佩挂与腰间。
清澜当时被他温暖厚实的大手紧握着,恍惚间想起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古话,竟一时所感不由点头应下。等静下心来时,才自觉羞不可耐。
清澜不由轻抚玉佩,玉手微掩。
贵妇回过神,探究般看着清澜,斟酌开口:“赵小姐可知这玉佩来历?可指挥动十万甲兵,三千死士,更能直入宫廷无人拦阻?”
清澜一惊,这些她是不知道,可这位夫人又是如何得知?眼神中不由带了几分警惕。
贵妇见状暗暗赞许,不为物喜,不以己傲,却首先起了警觉心,是个机敏聪慧的女子。便揭开谜底:“赵小姐不必如此提防,我便是德瑞王妃,前任玉佩的主人。今日相见,一不为求医,二不是滋事,只为见一眼玉佩的新主人。”
清澜难掩惊诧,虽曾有几分猜测,却不敢断定,此时才松了一口气,听闻来意却又提起了心,不禁有些赧然。自己与祈峻名分未定,虽彼此间有情愫却始终未踏出最后一步,如今王妃的来访却似揭开了这层面纱一般,将种种不妥展露在彼此眼前。
咬了咬牙,清澜解下玉佩还与王妃,道:“清澜不知此物事关重大,只做友人相赠之物,还请王妃收回。”说到“友人相赠”,自己也觉尴尬勉强,伸手递出时眼里不由透了些许不舍。
德瑞王妃笑了笑,并不伸手来接,只展眉道:“此物的确不可轻失,这络子也是我当年亲手所打,里面留有暗记,络子、玉佩二者合一,加上王爷亲令,才能有指挥之权。其更重要的涵义,却是代表了颖亲王王妃的身份。”
清澜脸霎时通红,轻轻抿唇抚着玉佩。她有些不明白,当日他不是轻易就将玉佩借给了她,时至今日,也只是让她佩戴起来,丝毫未说过其中深意。她不信几年前他便对自己有了好感。
“今日,本妃只想问问你,你觉得峻儿如何?”王妃终是单刀直入。
清澜此时才体会到了当日雪凝郡主被自己相询时的为难和羞涩,斟酌一番,方道:“他爱护百姓,并无寻常贵族骄矜之气,处事严谨,待人十分宽和。……”说了几句,终觉词不达意,难以继续下去。
王妃眯眼慈和一笑:“我是问你,峻儿在外名声不好。你可心存畏惧?”这丫头说了一通,却都是品行,无关乎外貌地位,她究竟知不知道其实峻儿文武全才,私下里文采不输武略?王妃轻轻笑了起来。
“回禀王妃,颖亲王救灾护民,曾五昼夜未曾合眼,在百姓心目中名声极好。与将士吃住同行,吃苦耐劳,在军中一呼百应。清澜从来只觉他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外冷内热,怜幼敬老,如此丈夫又怎会理会小人恶言?自有一番故事才是。”清澜抬起头,眼睛清亮有神,想起他小心埋葬死婴时那略含悲怆的身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