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临安县令
三日后,队伍终于按时赶到了白沙河边上的临安县。此县算是金国第一大县,甚是富庶,皆靠河运漕运通商收取税金,虽隶属梓州,却因地处偏远,已隐然有分立为州的趋势。
临安县令闻讯,率众官员和县中百姓沿路洒水净街,迎接送嫁队伍。
淑安公主等人被迎入备好的别院暂居,县令夫人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端庄女子,领着一群官夫人送上了些许当地特产,为公主接风。
又将一众女婢妥善安排住处,热情地为公主介绍当地风情民俗,请公主好好休息,且待明日游赏此地。
清澜暗自纳罕,瞧这架势,似是要将众人留下一段时日似地,难道明日无法启程了?便开口询问县令夫人。
祈峻也正眉头紧锁,听着临安县令回报自己和世子:“下官于三日前接到世子传信,说要下官备好大型船只和得力水手,护送公主安全渡过白沙河。只是时日太紧,下官一时难以筹措。”
李子虞闻言脸不由一红,看了祈峻一眼。自己何曾想到提前通知临安县令,只觉到了河边,自是有人准备妥帖,万事俱备。如今一想,却是自己疏忽大意了,定是这位王爷借自己之名,先一步派人通知的。
果见祈峻沉声道:“既已收到命令,自该想尽办法筹措。即便你县短期内无法集结到足够船只,也可去别县暂借。如此怠慢拖沓。便是有违朝廷重用,更别谈身为父母官,如何造福于一方百姓?”言语中威严尽露无遗。
这临安县令看着有四十岁年纪,白面留须,精瘦矮小,闻言面色紫红,梗着脖子挺起胸膛,瓮声道:“颖亲王此话却是误会了下官。下官自十年前驻守该地以来,无时无刻不在殚精竭虑,为临安百姓谋福祉。自问无愧于天地君亲。”顿了顿,又道,“公主为国为公,自愿远嫁联姻,耿某心中十分钦佩。只是这河上之事,却绝非短日内可促就。”
说着,方一五一十将来龙去脉向二人诉说明白。
原来此县十年前十分贫瘠。虽是靠着金国第一大河,却是一片沙地,种植庄稼难以成活,虽是占地甚广,却也不受朝廷重视,仅将之划在梓州之下管辖。
这临安县令,姓耿名则勋。本是贫寒子弟。十多年前科举入仕,却在二甲之外,以同进士身份在京中候了三年,才在岳父帮忙下谋得这一块鸡肋之地。
这耿则勋貌不惊人,却是一位能吏。这些年顶着上头的压力将河运行商之事大力发展起来,十年下来,这临安县渐渐成了船只集结的港口,当地百姓也靠着这口岸富庶起来。
如今送嫁队伍要过河。却是正赶上了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耿则勋早在一个多月前便早早晓谕县里,定下日程。这几日也将口岸清理了一番。
若是送嫁队伍行程不急,却是正好留下观赏,明日正好就是赛龙舟最热闹的一天。
先不论河面上仅是红条布带围了一大块区域,清除起来甚是不便。再说到这大型楼船,竟然只有临安县的口岸才停放得下,恰好半月前又大商队出发,租用了其中几只,如此一来,船只人手就都不够。
祈峻和世子尽皆皱眉。世子道:“怎会如此凑巧?”
耿则勋道:“白沙河六月过后会刮起西南风,到时候整日阴雨连绵,于商人运货不利。何况六月过后,百姓要补插秧苗,十分忙碌。故而趁着这段时日要赚些钱养家糊口才好。”
世子奇道:“怎还要补插秧苗?”
耿则勋闻言苦笑:“临安县一片沙地,庄稼难有收成。这西南风一刮,带来的雨水却能使田地湿润些,正好将之前干旱死掉的庄稼地浸湿,此时补插虽是来不及,好歹能收到些不成熟的青谷子,将其晒干磨粉,还是能充饥的。”
世子愈发不解:“这临安县既然每年有季风,应是一片淤田,怎还是沙地?这里既然商业繁荣,何必还要勉强种庄稼?”
祈峻和耿县令闻言,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他。
李子虞摸了摸鼻子,难道自己问了什么不妥的?
耿则勋叹了一口气:“世子有所不知。这河既名白沙河,本身便是带着沙的,却是连通着海域,自然临安县土地里含盐沙多,庄稼难以成活。有朝廷禁令,临安县便不能私下设晒场制盐。也因着朝廷鼓励农耕,这通商一事,下官也是冒着丢官的可能办成的,相邻几个相仿的县都不敢这样干,故而附近只有本县的停靠口岸最大。”
见世子又要发问,忙道,“朝廷历年给官吏评绩,虽鼓励商业,但对农耕桑织这一块有最低收成定额,达不到便会直接丢官。因此当年此地县官无几人敢接,下官挂衔受任后,实在无奈,眼看当年便要丢官,还是本官夫人灵机一动,想出这补插秧苗的办法,才有幸在此坐稳了十年。只是毕竟农事上业绩刚够合格,才十年不曾挪动。”
李子虞顿悟自己对朝廷政令和农事所知甚少,自知闹了个笑话,便兀自点头不语。偷眼觑向祈峻,难道他一个异国他乡的王爷,却比自己还熟知本国之事?
祈峻正沉神思考,这耿则勋倒是个能吏,可惜不是北峥人。但不知北峥考察官吏是否也有未知的不合理处。
二人同时沉默出神,想法却是南辕北辙。
耿则勋见状,便小心进言道:“下官也曾推算送嫁队伍的行程,甚至将几支商队日程延后,便是候着淑安公主大驾。却不想推算有误,眼看要到今年风起之时,这才急急派了商队出发。本是怀着侥幸,想着商队二十多天必回。确是下官失职了。”额头上冷汗津津,出口艰难。此话自己不说,等这异国冷面王爷和世子说出来,便晚了。
李子虞自是不做声,这延误行程的,不也有自己的份吗?
祈峻一挥手:“耿大人多虑了。你宁肯冒着丢官职的危险,也要保一方百姓的福祉,令人钦佩。却是祈某刚才多有失言了,倒还请耿大人不要挂怀才是。只是这船只和水手……”
“最多三五日,必能回程。”耿则勋闻言轻轻松了一口气,试探的看向两位大人。
祈峻皱了皱眉:“最多三日。绝不能再拖延。”
“是,是。下官明白,请世子和祈王爷放心。”耿则勋本是个精明的,故意多说了几日好保底。以他估算,商队明日傍晚即可回来了,多几日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便请二位大人入宴席为其接风。
李子虞虽未被刻意忽视,却自动被安排在了下首,不觉有些被看轻。想着来者是客,也只能算了。
祈峻却面色凝重,对李子虞私下道:“既在此安歇几日,又有龙舟赛,到时候人群拥堵,最好还是劝公主不要出去为好,否则难以护卫周全。另外这几日公主住处也要严加防备,不要被有心人趁虚而入。”
李子虞闻言有些心不在焉,若有所思。
祈峻见他一副不在意的模样,面色沉了沉。
淑安公主处,也已从耿夫人那里明白了事情究竟。
看着耿夫人一脸诉苦的样子,遭遇也的确令人同情。婧怡便道:“夫人不必如此,待我修书一封,让人回去送与我父王,他自会派人详加调查。若是事情真如你所说,耿大人如此为国为民,劳苦功高,朝廷自会有嘉奖下来。”
耿夫人闻言大喜,自是千恩万谢。又是磕头又是满眼含泪的,让婧怡望着她告辞离去的背影,不由感慨世人皆不易。
清澜瞅着抿嘴一笑,这耿夫人倒是个精明的,想必此时心里乐开了花。不过这夫妇俩若说的都是真话,倒是值得扶上一把。既能做事,又会为自己造势,这耿大人怕是要苦尽甘来,官运亨通了。
两个女子又在屋中嘀咕笑闹了一阵,听着清澜的分析预测,婧怡不由啧了啧舌:“她一开口,我便明白她心中所求了。以前在王府,这种事也多得是。不过倒没你想得那般深远。”
清澜道:“你心中有数就好,以后到了北峥皇宫,指不定有人出什么幺蛾子,让你掺上一脚,你可不能再像今日一般轻易许诺答应了。”
婧怡闻言沉吟,笑道:“以后,我自是学我母妃一般,说一半藏一半,以后再碰上,就只说‘知道了’。”说着便嘻嘻笑了起来。
清澜叹了一口气:“你不要嫌我多事,我就要拜菩萨了。”语气揶揄得很。
婧怡拉起清澜的手,真诚说道:“我自知你是为了我好。我心里有数。”
两人相视一笑。
林嬷嬷在一旁见了,暗自颔首。
待回了自己屋中,便写信给王妃:“近日成公公颇有异动,恐将有大动作,老奴嘱暗卫严密监视。世子和公主日渐沉稳,不愧王妃殷殷期望。”停了停笔,又蘸墨挥笔,“赵氏女聪颖机敏,难得对公主一片挚诚。一路随行处理纠纷,不觉已在北峥人中渐有威信,若此女不变初衷,将是公主有利臂助。且留待后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临安县令闻讯,率众官员和县中百姓沿路洒水净街,迎接送嫁队伍。
淑安公主等人被迎入备好的别院暂居,县令夫人是一个三十来岁的端庄女子,领着一群官夫人送上了些许当地特产,为公主接风。
又将一众女婢妥善安排住处,热情地为公主介绍当地风情民俗,请公主好好休息,且待明日游赏此地。
清澜暗自纳罕,瞧这架势,似是要将众人留下一段时日似地,难道明日无法启程了?便开口询问县令夫人。
祈峻也正眉头紧锁,听着临安县令回报自己和世子:“下官于三日前接到世子传信,说要下官备好大型船只和得力水手,护送公主安全渡过白沙河。只是时日太紧,下官一时难以筹措。”
李子虞闻言脸不由一红,看了祈峻一眼。自己何曾想到提前通知临安县令,只觉到了河边,自是有人准备妥帖,万事俱备。如今一想,却是自己疏忽大意了,定是这位王爷借自己之名,先一步派人通知的。
果见祈峻沉声道:“既已收到命令,自该想尽办法筹措。即便你县短期内无法集结到足够船只,也可去别县暂借。如此怠慢拖沓。便是有违朝廷重用,更别谈身为父母官,如何造福于一方百姓?”言语中威严尽露无遗。
这临安县令看着有四十岁年纪,白面留须,精瘦矮小,闻言面色紫红,梗着脖子挺起胸膛,瓮声道:“颖亲王此话却是误会了下官。下官自十年前驻守该地以来,无时无刻不在殚精竭虑,为临安百姓谋福祉。自问无愧于天地君亲。”顿了顿,又道,“公主为国为公,自愿远嫁联姻,耿某心中十分钦佩。只是这河上之事,却绝非短日内可促就。”
说着,方一五一十将来龙去脉向二人诉说明白。
原来此县十年前十分贫瘠。虽是靠着金国第一大河,却是一片沙地,种植庄稼难以成活,虽是占地甚广,却也不受朝廷重视,仅将之划在梓州之下管辖。
这临安县令,姓耿名则勋。本是贫寒子弟。十多年前科举入仕,却在二甲之外,以同进士身份在京中候了三年,才在岳父帮忙下谋得这一块鸡肋之地。
这耿则勋貌不惊人,却是一位能吏。这些年顶着上头的压力将河运行商之事大力发展起来,十年下来,这临安县渐渐成了船只集结的港口,当地百姓也靠着这口岸富庶起来。
如今送嫁队伍要过河。却是正赶上了一年一度的龙舟赛,耿则勋早在一个多月前便早早晓谕县里,定下日程。这几日也将口岸清理了一番。
若是送嫁队伍行程不急,却是正好留下观赏,明日正好就是赛龙舟最热闹的一天。
先不论河面上仅是红条布带围了一大块区域,清除起来甚是不便。再说到这大型楼船,竟然只有临安县的口岸才停放得下,恰好半月前又大商队出发,租用了其中几只,如此一来,船只人手就都不够。
祈峻和世子尽皆皱眉。世子道:“怎会如此凑巧?”
耿则勋道:“白沙河六月过后会刮起西南风,到时候整日阴雨连绵,于商人运货不利。何况六月过后,百姓要补插秧苗,十分忙碌。故而趁着这段时日要赚些钱养家糊口才好。”
世子奇道:“怎还要补插秧苗?”
耿则勋闻言苦笑:“临安县一片沙地,庄稼难有收成。这西南风一刮,带来的雨水却能使田地湿润些,正好将之前干旱死掉的庄稼地浸湿,此时补插虽是来不及,好歹能收到些不成熟的青谷子,将其晒干磨粉,还是能充饥的。”
世子愈发不解:“这临安县既然每年有季风,应是一片淤田,怎还是沙地?这里既然商业繁荣,何必还要勉强种庄稼?”
祈峻和耿县令闻言,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他。
李子虞摸了摸鼻子,难道自己问了什么不妥的?
耿则勋叹了一口气:“世子有所不知。这河既名白沙河,本身便是带着沙的,却是连通着海域,自然临安县土地里含盐沙多,庄稼难以成活。有朝廷禁令,临安县便不能私下设晒场制盐。也因着朝廷鼓励农耕,这通商一事,下官也是冒着丢官的可能办成的,相邻几个相仿的县都不敢这样干,故而附近只有本县的停靠口岸最大。”
见世子又要发问,忙道,“朝廷历年给官吏评绩,虽鼓励商业,但对农耕桑织这一块有最低收成定额,达不到便会直接丢官。因此当年此地县官无几人敢接,下官挂衔受任后,实在无奈,眼看当年便要丢官,还是本官夫人灵机一动,想出这补插秧苗的办法,才有幸在此坐稳了十年。只是毕竟农事上业绩刚够合格,才十年不曾挪动。”
李子虞顿悟自己对朝廷政令和农事所知甚少,自知闹了个笑话,便兀自点头不语。偷眼觑向祈峻,难道他一个异国他乡的王爷,却比自己还熟知本国之事?
祈峻正沉神思考,这耿则勋倒是个能吏,可惜不是北峥人。但不知北峥考察官吏是否也有未知的不合理处。
二人同时沉默出神,想法却是南辕北辙。
耿则勋见状,便小心进言道:“下官也曾推算送嫁队伍的行程,甚至将几支商队日程延后,便是候着淑安公主大驾。却不想推算有误,眼看要到今年风起之时,这才急急派了商队出发。本是怀着侥幸,想着商队二十多天必回。确是下官失职了。”额头上冷汗津津,出口艰难。此话自己不说,等这异国冷面王爷和世子说出来,便晚了。
李子虞自是不做声,这延误行程的,不也有自己的份吗?
祈峻一挥手:“耿大人多虑了。你宁肯冒着丢官职的危险,也要保一方百姓的福祉,令人钦佩。却是祈某刚才多有失言了,倒还请耿大人不要挂怀才是。只是这船只和水手……”
“最多三五日,必能回程。”耿则勋闻言轻轻松了一口气,试探的看向两位大人。
祈峻皱了皱眉:“最多三日。绝不能再拖延。”
“是,是。下官明白,请世子和祈王爷放心。”耿则勋本是个精明的,故意多说了几日好保底。以他估算,商队明日傍晚即可回来了,多几日只是以防万一罢了。
便请二位大人入宴席为其接风。
李子虞虽未被刻意忽视,却自动被安排在了下首,不觉有些被看轻。想着来者是客,也只能算了。
祈峻却面色凝重,对李子虞私下道:“既在此安歇几日,又有龙舟赛,到时候人群拥堵,最好还是劝公主不要出去为好,否则难以护卫周全。另外这几日公主住处也要严加防备,不要被有心人趁虚而入。”
李子虞闻言有些心不在焉,若有所思。
祈峻见他一副不在意的模样,面色沉了沉。
淑安公主处,也已从耿夫人那里明白了事情究竟。
看着耿夫人一脸诉苦的样子,遭遇也的确令人同情。婧怡便道:“夫人不必如此,待我修书一封,让人回去送与我父王,他自会派人详加调查。若是事情真如你所说,耿大人如此为国为民,劳苦功高,朝廷自会有嘉奖下来。”
耿夫人闻言大喜,自是千恩万谢。又是磕头又是满眼含泪的,让婧怡望着她告辞离去的背影,不由感慨世人皆不易。
清澜瞅着抿嘴一笑,这耿夫人倒是个精明的,想必此时心里乐开了花。不过这夫妇俩若说的都是真话,倒是值得扶上一把。既能做事,又会为自己造势,这耿大人怕是要苦尽甘来,官运亨通了。
两个女子又在屋中嘀咕笑闹了一阵,听着清澜的分析预测,婧怡不由啧了啧舌:“她一开口,我便明白她心中所求了。以前在王府,这种事也多得是。不过倒没你想得那般深远。”
清澜道:“你心中有数就好,以后到了北峥皇宫,指不定有人出什么幺蛾子,让你掺上一脚,你可不能再像今日一般轻易许诺答应了。”
婧怡闻言沉吟,笑道:“以后,我自是学我母妃一般,说一半藏一半,以后再碰上,就只说‘知道了’。”说着便嘻嘻笑了起来。
清澜叹了一口气:“你不要嫌我多事,我就要拜菩萨了。”语气揶揄得很。
婧怡拉起清澜的手,真诚说道:“我自知你是为了我好。我心里有数。”
两人相视一笑。
林嬷嬷在一旁见了,暗自颔首。
待回了自己屋中,便写信给王妃:“近日成公公颇有异动,恐将有大动作,老奴嘱暗卫严密监视。世子和公主日渐沉稳,不愧王妃殷殷期望。”停了停笔,又蘸墨挥笔,“赵氏女聪颖机敏,难得对公主一片挚诚。一路随行处理纠纷,不觉已在北峥人中渐有威信,若此女不变初衷,将是公主有利臂助。且留待后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