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随嫁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初露锋芒

    谁也不曾想到,董氏这一去竟然一夜都不曾回来。

    老夫人在屋内本是言笑晏晏,听于妈妈回禀之后,脸色一变,算一算时辰,此时宫门已经落了钥。董氏毕竟算是外命妇,即便她与皇后感情再好,也很少有过外命妇留宿宫内的例子。何况皇后自上位后一直谨小慎微,未曾听过有逾制之举。

    莫不是董氏冲动之下惹下了麻烦?否则为何到此时都不曾有任何讯息从宫内传来?难道竟连皇后娘娘也拦不住她吗?

    想到此处,不禁焦虑难安,吩咐于妈妈将老大找来。

    又思忖着:董氏虽然平日里看着泼辣冲动,可不是个不知利害的。她能从上千娇女中脱颖而出被先帝爷喜爱赏识,也决不是个简单的女子。单看当年能够凭着先帝的宠爱,从成王妃的候选人圈子里成功脱离,并嫁给自己自己中意之人。这份眼光和魄力就非同一般。

    怕只怕不是董氏惹上了麻烦,而是宫内有了变故,她被扯了进去。

    老夫人再也坐不住,站起身不由往远处眺望。

    此时外面漆黑一片,窗缝里也不时透着冷风进来,冰澈入骨。远处点点灯火在寒风里摇曳,黑暗中烛光时闪时暗,微弱晃动着,竟像自己勉力维持的赵家香火一般令人揪心。

    老夫人不由叹口气,再次吩咐于妈妈,让老二也到福馨堂这边来。想了想又道:“把清澜也叫过来吧。”

    于妈妈有些讶异,却只一脸淡然,悄然无声的退下。

    半柱香工夫,赵家能够做主之人都聚在了福馨堂。

    清澜由着小丫鬟带进门,看到三人端茶坐在厅内,气氛凝重,除于妈妈外别无他人,不禁有些忐忑。

    只有自己一个小辈。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若是议清雅堂姐之事,那堂姐如何不在?大伯母更应在场才是。

    清澜尚不知董氏进宫后就没了音讯。

    清澜向长辈们行礼后,厅中一阵沉静。谁也未曾开口,各自沉思出神。

    半响,老夫人向清澜招手让她站到自己身边来。开口道:“事情始末刚才我已经跟你们说过了。此次多亏了清澜,否则我们除了将雅儿送去家庵,已无路可退了。可是大媳妇儿进宫后到这时尚未回来。我心中担心得很。老大,你怎么看此事?”

    赵容严拱了拱手,竟对清澜抱拳一礼。清澜忙闪身让开,低下头来脸色微赧。

    只听大伯父沉声道:“老二教女有方,清澜此番却是救了雅儿一命,否则我和内子将会如何那我想都不敢想。只是内子莽撞,冒然进宫惹事,只怕会给赵家带来麻烦。”

    父亲虽对清澜在此参与家族决议有些诧异,脸色却平静不波:“大哥见外了。都是我内宅看管不严才出的事,小弟实在有愧得紧,大哥就不要再羞煞我了。”瞥了一眼清澜,此番话让他略有些不自然。

    清澜只低着头,万事不知。

    祖母恨恨的用力一拄拐杖:“现在不是道歉内疚的时候。你们俩兄弟不要把官场那套带到家里来!我只担心我的大媳妇儿,我只忧虑我的赵氏家族!”

    祖母终于将自己内心完全表露了出来。

    俩兄弟对视苦笑。

    大伯父沉吟道:“母亲不必动怒。此事我已前前后后仔细思虑了一番。内子看似莽撞,却是思虑周详。若是真能从根上压下刘氏,这对赵府将来大有好处。”说着一边看了下自己二弟,“当初刘氏进府就是太后的意思,如今看来并非赵府之福。若是太后不放弃那位,那么以刘氏在府内如今的地位权势,赵府还真是会让皇上起疑。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内子所求惹怒了宫里的人,那以内子手里所持先皇赐的丹书铁券,自身必定无碍!”

    众人皆大惊。原来董氏当年竟然如此受宠,难怪一向横行无忌。

    祖母闻言这才有些放心:“却是我的错,不该让她进了宫。怕只怕进宫时遇上了不该遇见的人,或者有小人作祟。”突然想起了什么,眼神锐利的看向老二:“你家里那个今日在董氏走后可曾再出府?”

    “不曾。”父亲立即答道,却是不曾稍稍抬头。

    清澜心中暗叹。祖母此举是抬高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但这般损了他颜面,只恐事后父亲更不待见自己了。

    “你去告诉她,从明日起侍候我老婆子一段时间。想要扶上正位,没有点孝心孝名怎么行?”

    “是。”父亲头更低了。

    大伯父终看不过去,插口道:“母亲切勿再责怪二弟,当年刘氏进府之事也并非他心甘情愿,只是情势所逼。”意有所指的看了清澜一眼,续道:“如今我只是奇怪,若是董氏无事,自然早该回来。若是有事,那以内子与皇后娘娘的情谊,也早该有信从宫内传来,为何如今都不曾都任何动静。”

    厅内又是一阵寂静。

    半响,清澜插言道:“祖母,孙女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祖母点点头。

    清澜捋了捋刘海,说道:“澜儿觉得此时无讯息未必是坏事。”

    “此话怎讲?”大伯父抚须问道。

    “澜儿认为,没有讯息虽然反常。但澜儿听闻大伯母与皇后娘娘的旧谊,觉得若有事,皇后娘娘必定想方设法快马加鞭来请丹书铁劵。若不曾有讯息,倒是可能被麻烦事拖住了手脚,暂时离不开。能让她如此的,恐怕也只有太后和皇上了。皇上处事稳重世人皆赞,又素来信赖赵府,即便一时有所怀疑没有证据也不会轻易逾制被御史诟病,何况只是对付一个妇人。倒是太后……”清澜顿了顿,斟酌了一下言辞,“此事说不定跟太后有关,那大伯母所求或许就被卡在此处。若真是如此,太后只要略施手段,那大伯母和皇后娘娘就可能都暂留在慈宁宫难以分身了。但至少,皇上一旦听闻不会不理。故而澜儿觉得只要皇上还信赵家,我们就不必过于担忧。”

    众人皆若有所思。

    好半会儿,祖母赞许的点点头:“澜儿所言甚有道理。”思虑严谨,分析丝丝入扣,只可惜不是男儿,祖母又不禁暗自嗟叹。

    大伯父也抚须颔首。

    父亲却是惊异的抬头看了清澜,冷哼一声:“看法尚稚嫩,以后不可随意卖弄。”

    清澜苦笑,躬身一礼:“是。”

    父亲看着长女,若有所思。

    果是一夜都不曾有讯息传来。

    第二日,父亲依例上朝。大伯父仍在家等待朝廷调令。只刘姨娘听命到福馨堂伺候老夫人起身。清澜假期已过,与清妍依旧去学馆,赵府上下不见半点异常。

    不久,赵容诚却派身边长随递了个讯息回来,告知母亲太后病重,今日皇上免朝守在病榻。自己依例去衙门办事,会早些回来。

    老夫人闻言松了口气,又有些揪心。不知董氏与太后突然发病是否有关。

    晚膳之后,董氏倒是回来了,一脸困倦疲惫。自去梳洗了一番,用了饭菜,才到福馨堂。

    赵容严已从妻子口中知道了个大概,自放下心来,正悠然坐在榻前陪伴母亲喝药。清澜清妍正陪在一旁说笑。

    不一会儿,赵容诚也到了。

    老夫人随即让其他人退下,只留下昨日商议之人和董氏。清妍离去时惊异的看了清澜一眼,眼神中有着疑惑和嫉妒。

    董氏这才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讲了开来。

    昨日她本在与皇后叙话,正谈得兴起,却有宫女来报皇上来了。董氏忙整装翘首以待。

    待皇上到了坤宁宫见到董氏也在场,便问候了几句。当时董氏也未曾想当面提及此事,哪知皇后在一旁穿针引线,竟一点一滴的把事情始末说了个清清楚楚。

    皇上闻言又惊又怒,竟一时无语。

    说到这里,董氏便不由为皇上的处境叹了口气。

    老夫人却暗赞皇后娘娘果然处事稳重得体。既有董氏这个原告在场,却是省了她一番口舌,也免得在皇上面前留下搬弄唇舌的印象,毕竟此事牵涉到皇上的亲生母亲。

    董氏不解道:“同为一胞所生,也不知为何太后竟如此偏爱成王。我当时瞧偷皇上那个样子,像是颇为伤心不忿。于是,皇后娘娘出了个主意,她建议不如让成王尽早回封地。”

    老夫人一惊:“却是个大胆的。”

    赵容严也点头道:“当年突然先皇病逝,成王正巧回京看望自己母后。太后便以自己伤心过度为由,不再让成王离京。当时皇上刚刚登基,朝中纷杂,也不想行不孝之举被人诟病。成王便顺理成章的留了下来。一拖拖至今日,也曾有御史揣摩上意谏言成王需遵循祖制回自己封地,却被太后以嫡子当守孝三年的民间孝仪给挡了下来。可是过了三年,又以自己年老只待驾鹤为由求皇上恩准子孙环绕于膝,用意不言而喻,为的还是成王爷。皇上一向奉行推崇以孝治国,便也不好拒绝。”

    董氏点点头,续道:“因此皇上听了只是沉吟不语。皇后娘娘却说,如今朝野中谣言鹊起,暗地里说的都是成王勾结外戚有篡位之心,其后盾就是太后。太后却一直态度朦胧让人误会。前些日子不是正好又有御史谏言成王回封地平息民乱,或许皇上可趁此机会试探太后。究竟是让自己儿子坐稳江山重要,还是只愿任由自己心意扰乱朝纲。”

    众人闻言大惊失色。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