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随嫁

正文 第十八章 中秋遇险

    清澜追问之下,婧怡方才隐约透露。

    当年外祖父政治避难进入金国,与当地女子结合生下了婧怡的母亲,并在金国科举入仕。后来身份为一些人所知,自己便退出仕途,而母亲则不知怎的成为了信王妃。

    至于里面到底有什么内幕,实在不是自己这个年幼的女儿所能明了的。

    总之也是历经坎坷,方造就了今日的信王妃。

    清澜听完,暗道人生艰辛其路漫漫,不知自己和婧怡以后亦会有着何等遭遇。

    第二日清澜便回了学馆。学馆生活一如以往,只学时减少改成了半日。清澜努力汲取着一切知识,书法、绘画、刺绣皆有长进,她相信机遇只会被有准备的人捕获到。馆内忙碌学习之外依旧是一些小女孩的勾心斗角,清澜只是轻松以对。

    赵府仍旧如一汪湖水,平静如常。祖母知晓真相后竟然纹丝不动,令人暗暗惊讶于她惊人忍耐力的同时,又心惊于暗处敌对势力的厉害强大。

    刘姨娘依旧一无所知,一边继续掌管赵府内务愈发嚣张跋扈,一边在赵容诚面前装着娇柔贤淑,盼着有朝一日他能够将自己扶正。

    日子如流水般一日日淌过,大哥学问益发精进,二哥言扬却再次榜上无名。

    白老头定居在梧桐小巷,清澜每日在闭馆后便忙里偷闲,看望师傅并学习一些医理。

    清妍也曾感到好奇,有一日暗暗跟随却被人敲晕在地上,便再不敢追踪。不知当时发生了何事,竟不曾声张。后来便自己改乘另一辆马车,发现出入也自由些,午后还能去街上小铺子买些花粉首饰,只恨自己早没想到这主意。

    没有了清妍在一旁冷嘲热讽,清澜自然日子过得轻松无比。不管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也好,还是平静下的波涛汹涌也好,她只管专心跟着白老头学习医理。

    老头见清澜记忆甚好,便干脆丢给了她一本极厚的册子,里面记录了各种草药的生长习性、药性医理和各种禁忌,让清澜活囵吞枣记个遍。有时还带她去药房后面辨别各类药草,也有炮制好的成药。按照老头的话说,真想学好,没有个十年八年是出不了师的。

    清澜没想到医药一途竟如此驳杂深奥。一开始只想学些浅显的医理,哪知这一行何曾有浅显一说,只有学了顶不顶用。用错了药岂不就如同亲手杀人一般。想到这里,更是凛然,一心仔细探究认真学习,只是不想误人。

    老头看出了清澜的心思,便告诫道:“学医一途,始终存着敬畏之心是件好事。一开始有敬畏感不难,怕只怕医术越高,名声渐显,就把这敬畏之心抛之脑后,难免骄傲自满,诊治时失之大意,待那时便悔之晚矣。”说着颇有感慨,意味深长。

    清澜将他的话谨记心头,勤学不辍。老头见清澜始终不改初衷,便正式选了个吉日,让清澜正式拜师。只是记名弟子,待学有初成方能入室。

    若有闲时,清澜也会亲手做些药膳,呈给祖母。或者帮着祖母推宫揉穴,舒经活络。祖母用医用药也愈发小心,身子一日日渐渐好起来。让赵容诚十分高兴,看向清澜时也不再像往日那样冷淡。

    如此一忙,时间倒是过得飞快。

    不觉一年半已经过去了,清澜身形长了一大截,正是少女初成,亭亭玉立的模样,胸部微隆,体态窈窕修长。脸庞渐渐长开,显得愈发灵秀雅致,一双凤眸又添妩媚,只眼眸却是格外的幽黑沉静,让人看着移不开眼。

    很快又到了中秋佳节。

    今年祖母自觉身体大好,便好好庆祝了一番。晚宴后甚至同意一干小字辈一起出府看灯会,只要求赵总管多带着几个得力仆从跟随。

    众人自然欣喜之极。

    清澜从未看过这里的灯会,也好奇得紧。只知此处重视元宵灯会,倒是不曾知道中秋节也有灯会,只是规模稍小,但也有猜灯谜,放花灯等,玩法一样不少。

    众人一起出行,便安排了三辆马车,刘姨娘和清澜清妍一辆,言琦言扬两兄弟一辆,另外丫鬟婆子们挤一辆。赵总管带着人随行护车。

    一路上,只听得外面到处欢声笑语,喝彩连连,极为热闹。清澜谨遵着大家闺秀的规矩,倒是没有掀帘子观看,清妍本是忍不住了,却被一旁的刘姨娘瞪了一眼,只得缩回手去。

    等到了地方,众人下了马车,顿时看到不远处灯火璀璨,人群涌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不由惊叹一声。

    从平安坊一路至立马桥,沙戏灯、马骑灯、火铁灯、架儿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灯光盈市。好些人家门前都挂各式花灯,远远望去只觉灯光不绝。

    还有一些商铺外面围了好些人,或是猜灯谜,或是中秋对联。街边还有踩高跷、鼓吹弦索、社火百戏、马戏杂耍等等节目。

    赵总管护着众人,一起簇拥着往前挪动。此时真觉得看灯会就是人挤人,若不是祖母吩咐赵总管带了几个健壮的家丁,自己这些力小柔弱之人不知会被挤到哪里去了。

    清澜本好静,觉得热闹是热闹,灯也好看得紧,只是人群中接踵摩肩,有时飘来一阵浓郁的花香,有时又是一股汗臭味。几个油头滑脑的登徒浪子将手脚伸开,便能不时蹭到几个姑娘家大占便宜。清澜倒是有些后悔出来了。不过总算是自己亲眼瞧过了,也算长了见识。

    众人一路买了好些灯,有绣球灯、莲花灯、兔子灯、八角灯、夹纱灯等等十几种,便笑闹着要去河边放灯许愿。

    只见河边却有好些人在伫立观看。却是不远处有十来艘画舫结成了串,高挂彩灯千盏,河中漂着浮灯,河上燃灯数百,水面霞光回旋,空中成了飞霞的河,河水成了映霞的天,真是水天一色,光射彩掩。浮灯随波逐流,变成闪光星带,灯火点点,闪烁荡漾,犹如一颗颗光芒四射的珍珠。

    众人不禁看呆了。

    四周甚至有好些女子在驻足许愿,眼神含情脉脉的望向画舫中的贵公子们。

    打听之下,却是成王世子约了信王世子和一些官宦子弟在宴游赏灯。

    放完花灯,清澜不经意的抬眼,却瞧见刘姨娘望着画舫,一脸的若有所思。

    突然身边一阵人群急涌,有人喊着:“有人点灯树了!快去瞧瞧!”众人皆兴奋不已,人群更显混乱。

    清澜有些诧异,今天也有灯树?这不是元宵节才会有的重头戏吗?言扬几个都兴奋起来,叫嚷着要去见识一番。

    刘姨娘怕出事,本不欲去,却见自己儿子坚持,便只能勉强答应。赵总管无奈,叮嘱家丁一定要小心着点,千万别被挤散。

    灯树建在通衢大道上,是一种形似大树的巨型灯彩棚架,分枝矗立,上置灯盏,元宵节时皇帝臣僚会登楼观灯。有前人作诗曰:“法轮天上转,梵语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幡动黄金地,钟发玻璃台。”足可见其气象万千。

    大家簇拥着往前挤去,远远望见一群人正在扶梯登树,为首一个隐约可见明黄色衣袍。

    突然有人惊叫一声:“有刺客!”前方一阵大乱,远处有人奔跑起来,竟有几支火箭射来。人群顿时恐慌惊乱,四处奔逃。

    无奈人都挤在一起,立时就发生了践踏事件。

    一时间,女人小孩的尖叫声、呼喊声不断,喧嚣中根本听不清身边人说了些什么。

    赵府主人们被紧紧围在一起护着,随着人流东倒西歪。突然,右边有人惊叫了一声倒了下去,一个家仆被绊倒,右边顿时出现了一个口子。

    清澜本在后面好好的,突然被人在背上猛地一推,竟摔出了口子。清澜不敢挣扎,渐渐被人推搡的越行越远。耳边似乎听到大哥焦急的呼喊声。

    她不知被人推了几下,踩了多少脚,只知道一只鞋子似乎掉在哪里了,也不敢捡,好不容易随着人群涌到巷口,用力一挣,往幽暗的小巷子摔去,竟被人一把抱住。

    她顿时吓了一大跳,不管不顾的用力挣扎起来,大声呼救,叫声却淹没在人海中。

    那男子抱着她的腰用力往上一提,清澜顿时双脚腾空,那人一夹腰,也不掩住她的口,便往小巷后面奔去。

    清澜吓得差点魂飞魄散。是谁要掳她?此时真是叫天天不应,哪有人会管?

    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也不再叫喊,只是默记来路。却见那男子夹着她奔了几条巷子,直至听得人声渐远,才寻了条僻静的小巷放下清澜。

    清澜抚着胸口只觉惊魂未定,勉强扶着墙站立。此处没有灯光,月光幽暗,只觉那男子面容模糊不清,愈发令人发慌。

    “多谢壮士出手相救。小女子是吏部尚书赵府家人,回府后定当厚谢。”定了定神,清澜决定先发制人,便抢在那人面前开口。无论他是什么来路,自报家门让他有所顾忌也好,想绑架勒索也好,至少要让自己暂时无大碍。

    只若是来杀人,那就只有希望他贪财了。

    那人沉默了一会儿,应是没想到少女这么有胆色:“你便是赵清澜,赵府大小姐?”声音低沉有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