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神秘老者
清澜让水兰去学馆为自己请一天假,又另雇了一辆马车返回赵府。
门房见大小姐去而复返还带回一个老头,不禁有些诧异,私下里偷偷报与刘姨娘。
清澜也不在意。生死一搏,就在此时。若大哥无望,自己也失去了依靠,在这大族内必会举步维艰。
一路领着老者行来,暗自观察。早觉得这位老者殊异常人,见他迈入赵府不见丝毫拘谨,反如同主人一般,闲庭信步,不经意间展示出久居上位者的气势。
清澜微微疑惑,心中却更有把握了。
待至祖母屋里,见祖母正醒着,于妈妈在一旁服侍着用早膳。见到清澜,祖母显得有些惊讶。
“祖母,这位是……”清澜方才记起匆忙间不曾问过老者姓名。
“呵呵,老夫姓白,一向浪迹行医不欲人知,巧遇令孙至诚相邀前来为其祖母看病,掐指一算确是有缘,方决定前来。怎么不见大公子?”老者此时语气倨傲气势非凡,一副世外高人形象。
“原来是白先生仙游到此地,您指的可是老身的长孙赵言琦?”祖母开口相问,有些口齿不清。
“正是。老夫寻到贵孙女,才带我来至此处。哼,贵府门槛太高,一个小小姨娘都能挡住大夫了。”活灵活现的真似见过刘姨娘一般。
祖母脸上有些挂不住:“先生勿怪。实是老身病弱无力理家,委屈先生了。”一边吩咐于妈妈将大公子带来相见。
“老夫人且把手伸出来,老夫要把脉。”一副命令的口吻。
老夫人近些年身体虚弱不堪,御医也看不出什么,只叫静养切勿操劳,却不见好转。见这位老者气势非凡,也有心一试。
白先生搭着脉搏,久久不语。直至赵言琦进来也不曾结束。
清澜向大哥打了个手势,两人出去通了会儿气,又轻轻进来立于榻边。
白先生似有所觉,放下手问道:“老夫人可否把当日情形复述一遍?”
老夫人点点头,言语与于妈妈所述一般无二。
白先生抚须道:“如此看来。老夫人确是风邪之症无疑。当日若老夫人您用过午膳后稍事歇息或走动半个时辰再躺下,想必就不会有此一劫了。”
“哦?可有什么说法?”
“养生之道,首重血气通畅。您刚用过午膳,腹中饱食,正使血气集中于腹部。却又急着平躺入眠,更易使血气凝结有失均衡。故而引发风邪。如此说老夫人可明白?”
老夫人思索一番:"甚是清楚。老先生真乃高人。"
白先生神色淡然:“老夫还需您往日药方和药渣一观。”
老夫人与于妈妈对视一眼。
于妈妈问:“敢问先生,是发病前还是发病后?”
白先生一扬眉:“一起取来。”
于妈妈弯腰退下。过了一会儿,便带着一包东西进来。
白先生先看了药方,又仔细查验药渣。用筷子在药渣中捣了几下,又闻了闻,还拿起一物来尝了一下。
众人面面相觑。
半响,又问:“就这些吗?半年甚至更早之前有没有换过药方?”
老夫人和于妈妈讶异:“先生神算,半年前老身换了章御医来看,确实换了药方。”吩咐于妈妈再去取来。
于妈妈找来一张药方,交给白先生。
白先生神色微凝:“老夫人脉息左关弦沉,右关沉滑有力,肝胃气道欠畅,蓄有积热,是以眼目不爽,食后嘈杂。这是导致风邪的主因。”停了一下,又道:“章御医所开药方谨拟古方调胃承气汤调理:酒军八分,元明粉六分,甘草五分,水煎数沸,空心温服。酒军即大黄,元明粉即芒硝,均为峻泻之药,意在通便导滞。此药方甚好。”
却又沉重的看了老夫人一眼:“此药方见效快却有失温和,故而章御医又开了些温补药以补足元气。这是两帖药需先后服用,为何煎药之人却混在一起?”
老夫人脸色大变,正欲开口,却见白先生挥了挥手,继续说道:“如此一来,这药喝了便没有效果但也无伤大雅。因此老夫又问取前一张药方观看。想必这个药方老夫人已服用了至少两年了吧?”
老夫人已是佩服之至:“正是,已有三年多了。”
白先生却迟疑了一下,看了左右一番。
老夫人会意,屏退所有仆役,仅留下于妈妈和言琦两兄妹。
“先生但讲无妨。于妈妈是跟随我多年的老仆,绝不会外泄。”
白先生点点头:“这药方不错,药也是好药。不知老夫人从何得来?”不待老夫人作答,又道:“老夫周游各国也曾为达官贵人诊治,曾见过一张同样的药方,却是用在皇家一幼童身上,十年后此子竟行若老人,须发皆白。老夫人可明白其中含义?”
众人大惊,老夫人扶着于妈妈的手,脸色苍白:“先生,此事为真?”
白先生被质疑也不动怒,只是点头:“千真万确。我也曾仔细研究,发现此方的确大补,却是耗尽精气和潜力。”
老夫人沉吟半响,终道:“老身有些疲累,先生可否在府中逗留几日为老身诊治?”
“呵呵,老夫人客气了。您目前并无大碍。老夫也有妙法治愈,还要多亏了令孙和孙女儿,老夫才能再见此等疑难杂症。”说罢,旁若无人一般,自顾着向外去了。
清澜见状告辞了祖母,径自跟上,让人叫赵总管安排好茶点和住宿。
见白先生已自己在侧厅坐下倒茶喝,便上前轻声问:“白先生所言当真?”
却见他瞪眼:“我是神医!怎会看错?还有,你怎么也叫我白先生?寒碜的紧,叫我白老头就好,听着就亲切。”自己尚回味着咂咂嘴。
清澜从善如流:“白老头,那你看能治好吗?”
“嘿嘿,女娃娃果然上道。能治是能治,不过你祖母年纪大了,也就能将养着再多活个几年了,唉,不好说啊,毕竟伤了元气。澜丫头,我看你跟我走吧,反正这府里也凶险的紧,我瞧你挺顺眼的,如何?”
清澜无语。
这头老夫人让言琦先回房。
自己坐在榻上,神色阴晴不定。
突然“乓”的一声,摔掉了身边的茶壶。于妈妈屏声凝气站在一旁,却已红了眼,终忍不住跪下:“老夫人,是老奴的罪啊,竟未察觉……”
“住口!你且站着,总有一天,我定要那贱人生死不得。我避入佛堂,忍气吞声,她尚且不放心,就休怪我了。去查那煎药的人,定与那贱人有关。快去!”
“是。”于妈妈领命。
赵容诚回府后知道有位神医来访,老夫人命人款待之事,便换了一身常服去见白先生。
交谈之下,只觉此人见闻广博,医理深厚,举止洒脱却进退有度,气度非凡,对儒学和民生都有精辟见解,更是吃惊不已,疑似世外高人。
白先生却一直对言琦和清澜赞不绝口。赵容诚闻弦歌知雅意,顺水推舟的放了言琦回翠竹苑。
当日,赵府下人中便有传言,是大公子特意为老夫人请来了神医,大公子诚孝有加,必是那小丫鬟嫁祸云云。又有人说,那小丫鬟是受人指使,意在败坏大公子名声,让他无法参加考试,大公子是祖母亲孙,没有理由会害祖母。流言种种却都暗指刘姨娘。
倚柳居中,刘姨娘大怒,狠狠扇了玫紫十几个巴掌:“你是怎么办事的?不是说那小丫头一死,万事无漏吗?怎么门房来报那老头进府,你却不曾告诉我?白白便宜了那小子!”
想着不解气,又摔碎了一个瓷壶,让玫紫跪在上面。心中既害怕又愤恨,如今府里传言对自己突然不利,不知是谁传出来的。不可能是老爷,他一向信任自己。若是那两个兄妹,哼,好戏还在后头,迟早有你们果子吃。但若是老夫人……
竟不由颤抖起来。不会,老夫人有她的忌惮,应该不会。
如此一想,稍稍放下心来。只恨那贱人早进门,自己堂堂外戚,贵女身份,竟然只是一个妾。如今都没有脸面见昔日姐妹。老爷也是个没主意的,早早将自己扶了正,有太后撑腰,还不早就青云直上?
恨只恨自己命苦,想着咬了咬牙,哼,决不能让那两个贱种好过!
清澜与言琦两兄妹此时却在抱头痛哭,言琦发誓定要出人头地,有朝一日离府让妹妹不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
随后几日,白老头用针灸推拿之法帮助老夫人康复,几日下来,老夫人明显感觉好了许多。
又喝了几贴药略作温补便停了药。按照白老头所说,老夫人体内毒性沉淀,应该服用药膳适当饮食缓缓化解,做一些运动有利于舒经活络,也能加速药效吸收。
清澜对此颇能理解,是药三分毒,祖母喝了那么多年的大补之药,相当于慢性毒药,只能慢慢疏导。
白老头见清澜领悟迅速,又对药理颇有几分兴趣,有时便有意的分析给她听。清澜仔细记下回去加以整理,渐渐倒也累积了不少。
一个教得起劲,一个学得有趣。不觉已到童生考试之日。
门房见大小姐去而复返还带回一个老头,不禁有些诧异,私下里偷偷报与刘姨娘。
清澜也不在意。生死一搏,就在此时。若大哥无望,自己也失去了依靠,在这大族内必会举步维艰。
一路领着老者行来,暗自观察。早觉得这位老者殊异常人,见他迈入赵府不见丝毫拘谨,反如同主人一般,闲庭信步,不经意间展示出久居上位者的气势。
清澜微微疑惑,心中却更有把握了。
待至祖母屋里,见祖母正醒着,于妈妈在一旁服侍着用早膳。见到清澜,祖母显得有些惊讶。
“祖母,这位是……”清澜方才记起匆忙间不曾问过老者姓名。
“呵呵,老夫姓白,一向浪迹行医不欲人知,巧遇令孙至诚相邀前来为其祖母看病,掐指一算确是有缘,方决定前来。怎么不见大公子?”老者此时语气倨傲气势非凡,一副世外高人形象。
“原来是白先生仙游到此地,您指的可是老身的长孙赵言琦?”祖母开口相问,有些口齿不清。
“正是。老夫寻到贵孙女,才带我来至此处。哼,贵府门槛太高,一个小小姨娘都能挡住大夫了。”活灵活现的真似见过刘姨娘一般。
祖母脸上有些挂不住:“先生勿怪。实是老身病弱无力理家,委屈先生了。”一边吩咐于妈妈将大公子带来相见。
“老夫人且把手伸出来,老夫要把脉。”一副命令的口吻。
老夫人近些年身体虚弱不堪,御医也看不出什么,只叫静养切勿操劳,却不见好转。见这位老者气势非凡,也有心一试。
白先生搭着脉搏,久久不语。直至赵言琦进来也不曾结束。
清澜向大哥打了个手势,两人出去通了会儿气,又轻轻进来立于榻边。
白先生似有所觉,放下手问道:“老夫人可否把当日情形复述一遍?”
老夫人点点头,言语与于妈妈所述一般无二。
白先生抚须道:“如此看来。老夫人确是风邪之症无疑。当日若老夫人您用过午膳后稍事歇息或走动半个时辰再躺下,想必就不会有此一劫了。”
“哦?可有什么说法?”
“养生之道,首重血气通畅。您刚用过午膳,腹中饱食,正使血气集中于腹部。却又急着平躺入眠,更易使血气凝结有失均衡。故而引发风邪。如此说老夫人可明白?”
老夫人思索一番:"甚是清楚。老先生真乃高人。"
白先生神色淡然:“老夫还需您往日药方和药渣一观。”
老夫人与于妈妈对视一眼。
于妈妈问:“敢问先生,是发病前还是发病后?”
白先生一扬眉:“一起取来。”
于妈妈弯腰退下。过了一会儿,便带着一包东西进来。
白先生先看了药方,又仔细查验药渣。用筷子在药渣中捣了几下,又闻了闻,还拿起一物来尝了一下。
众人面面相觑。
半响,又问:“就这些吗?半年甚至更早之前有没有换过药方?”
老夫人和于妈妈讶异:“先生神算,半年前老身换了章御医来看,确实换了药方。”吩咐于妈妈再去取来。
于妈妈找来一张药方,交给白先生。
白先生神色微凝:“老夫人脉息左关弦沉,右关沉滑有力,肝胃气道欠畅,蓄有积热,是以眼目不爽,食后嘈杂。这是导致风邪的主因。”停了一下,又道:“章御医所开药方谨拟古方调胃承气汤调理:酒军八分,元明粉六分,甘草五分,水煎数沸,空心温服。酒军即大黄,元明粉即芒硝,均为峻泻之药,意在通便导滞。此药方甚好。”
却又沉重的看了老夫人一眼:“此药方见效快却有失温和,故而章御医又开了些温补药以补足元气。这是两帖药需先后服用,为何煎药之人却混在一起?”
老夫人脸色大变,正欲开口,却见白先生挥了挥手,继续说道:“如此一来,这药喝了便没有效果但也无伤大雅。因此老夫又问取前一张药方观看。想必这个药方老夫人已服用了至少两年了吧?”
老夫人已是佩服之至:“正是,已有三年多了。”
白先生却迟疑了一下,看了左右一番。
老夫人会意,屏退所有仆役,仅留下于妈妈和言琦两兄妹。
“先生但讲无妨。于妈妈是跟随我多年的老仆,绝不会外泄。”
白先生点点头:“这药方不错,药也是好药。不知老夫人从何得来?”不待老夫人作答,又道:“老夫周游各国也曾为达官贵人诊治,曾见过一张同样的药方,却是用在皇家一幼童身上,十年后此子竟行若老人,须发皆白。老夫人可明白其中含义?”
众人大惊,老夫人扶着于妈妈的手,脸色苍白:“先生,此事为真?”
白先生被质疑也不动怒,只是点头:“千真万确。我也曾仔细研究,发现此方的确大补,却是耗尽精气和潜力。”
老夫人沉吟半响,终道:“老身有些疲累,先生可否在府中逗留几日为老身诊治?”
“呵呵,老夫人客气了。您目前并无大碍。老夫也有妙法治愈,还要多亏了令孙和孙女儿,老夫才能再见此等疑难杂症。”说罢,旁若无人一般,自顾着向外去了。
清澜见状告辞了祖母,径自跟上,让人叫赵总管安排好茶点和住宿。
见白先生已自己在侧厅坐下倒茶喝,便上前轻声问:“白先生所言当真?”
却见他瞪眼:“我是神医!怎会看错?还有,你怎么也叫我白先生?寒碜的紧,叫我白老头就好,听着就亲切。”自己尚回味着咂咂嘴。
清澜从善如流:“白老头,那你看能治好吗?”
“嘿嘿,女娃娃果然上道。能治是能治,不过你祖母年纪大了,也就能将养着再多活个几年了,唉,不好说啊,毕竟伤了元气。澜丫头,我看你跟我走吧,反正这府里也凶险的紧,我瞧你挺顺眼的,如何?”
清澜无语。
这头老夫人让言琦先回房。
自己坐在榻上,神色阴晴不定。
突然“乓”的一声,摔掉了身边的茶壶。于妈妈屏声凝气站在一旁,却已红了眼,终忍不住跪下:“老夫人,是老奴的罪啊,竟未察觉……”
“住口!你且站着,总有一天,我定要那贱人生死不得。我避入佛堂,忍气吞声,她尚且不放心,就休怪我了。去查那煎药的人,定与那贱人有关。快去!”
“是。”于妈妈领命。
赵容诚回府后知道有位神医来访,老夫人命人款待之事,便换了一身常服去见白先生。
交谈之下,只觉此人见闻广博,医理深厚,举止洒脱却进退有度,气度非凡,对儒学和民生都有精辟见解,更是吃惊不已,疑似世外高人。
白先生却一直对言琦和清澜赞不绝口。赵容诚闻弦歌知雅意,顺水推舟的放了言琦回翠竹苑。
当日,赵府下人中便有传言,是大公子特意为老夫人请来了神医,大公子诚孝有加,必是那小丫鬟嫁祸云云。又有人说,那小丫鬟是受人指使,意在败坏大公子名声,让他无法参加考试,大公子是祖母亲孙,没有理由会害祖母。流言种种却都暗指刘姨娘。
倚柳居中,刘姨娘大怒,狠狠扇了玫紫十几个巴掌:“你是怎么办事的?不是说那小丫头一死,万事无漏吗?怎么门房来报那老头进府,你却不曾告诉我?白白便宜了那小子!”
想着不解气,又摔碎了一个瓷壶,让玫紫跪在上面。心中既害怕又愤恨,如今府里传言对自己突然不利,不知是谁传出来的。不可能是老爷,他一向信任自己。若是那两个兄妹,哼,好戏还在后头,迟早有你们果子吃。但若是老夫人……
竟不由颤抖起来。不会,老夫人有她的忌惮,应该不会。
如此一想,稍稍放下心来。只恨那贱人早进门,自己堂堂外戚,贵女身份,竟然只是一个妾。如今都没有脸面见昔日姐妹。老爷也是个没主意的,早早将自己扶了正,有太后撑腰,还不早就青云直上?
恨只恨自己命苦,想着咬了咬牙,哼,决不能让那两个贱种好过!
清澜与言琦两兄妹此时却在抱头痛哭,言琦发誓定要出人头地,有朝一日离府让妹妹不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
随后几日,白老头用针灸推拿之法帮助老夫人康复,几日下来,老夫人明显感觉好了许多。
又喝了几贴药略作温补便停了药。按照白老头所说,老夫人体内毒性沉淀,应该服用药膳适当饮食缓缓化解,做一些运动有利于舒经活络,也能加速药效吸收。
清澜对此颇能理解,是药三分毒,祖母喝了那么多年的大补之药,相当于慢性毒药,只能慢慢疏导。
白老头见清澜领悟迅速,又对药理颇有几分兴趣,有时便有意的分析给她听。清澜仔细记下回去加以整理,渐渐倒也累积了不少。
一个教得起劲,一个学得有趣。不觉已到童生考试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