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部

正文 第19章 子婴亡国 (二)

    大秦帝国原有两大主力军团,一是长城军团,二是南越军团。蒙恬死后长城军团由王翦之孙王离统帅,但是,在巨鹿之战中长城军团被项羽歼灭。

    大秦帝国征南越的军团有五十万人,楚地爆发大规模反秦起义之后,南越军团根本接不到大秦帝国中央政府的指令,只能封锁五岭,防止义军南下,但是,不能擅自做主北上救援。

    除了这两大军团之外,大秦帝国可以依赖的是临时组建的章邯军团。巨鹿之战中,章邯作战不利,赵高又从中作祟,使章邯面临内外交困的险境。最终,他在胜被赵高所杀、败被项羽所杀的无奈情况下决定率部投降项羽。

    章邯是大秦帝国后期最有战斗力的将领,也是在王翦、王贲、蒙恬离世之后涌现出來的新一代杰出军事将领。信任、重用章邯是挽救大秦帝国的唯一出路。长城军团被歼,南越军团因为楚地烽火连天的起义军的阻隔,主帅任嚣未接到命令不能北上,只有章邯军团独撑残局。如果章邯军团投降,大秦帝国将无兵可用。此时章邯作战不顺,上书请援。关东局势已经非常严重,韩、赵、魏、齐、楚、燕都已经复国,整个关东都已造反。各路义军纷纷派人向西进军,进攻大秦帝国的腹地。刘邦已经攻入武关,派人和赵高暗中谈判灭秦(章邯等军数却,上书请益助。燕、赵、齐、楚、韩、魏皆立为王,自关以东,大氐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成率其众西乡。沛公将数万人已屠武关,使人私于高。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面对这种局势,只有增援章邯、重用章邯才是大秦帝国的唯一出路。

    但是,赵高却逼得章邯无路可走,导致章邯投降项羽。这是大秦帝国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赵高的自毁长城实在是大秦帝国此时最大的政治败笔。

    章邯投降项羽注定了大秦帝国的最终灭亡,但是,此时赵高却在秦都成阳宫殿上演他人生中最为经典的“指鹿为马”大戏,企图夺取最高权力。

    如果不是赵高作祟,章邯岂能投降?章邯统率的二十万秦军是此时中原地区秦军唯一的主力军团,加上章邯本人的能征善战,这是一支非常可观的武装力量。即使章邯率部投降之后,项羽对这二十万大军仍然放心不下,最终在洛阳渑池县东将此二十万降兵全部坑杀。这成为人们指责项羽残暴的最重要的例证。项羽不知道这样做会留下千古骂名吗?项羽不知道这会让关中父老仇恨自己吗?我想项羽不会不知道,只是项羽实在是对这支善战之军不放心啊!项羽的不放心恰恰反证了章邯军团的作战能力。

    子婴掌握秦帝国政权之时,大秦帝国的主力军团已经完全败亡。这个时候,子婴还能做些什么?

    子婴在做最后的努力。《史记·高祖本纪》载: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來,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子婴派兵严守蛲关,阻止已经通过武关的刘邦进人关中。此时的刘邦已经有些忘乎所以,打算与子婴派來的秦军正面交锋。但是,精明的张良深知秦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尚强。所以,他建议刘邦先派人在四面的山上到处插上旗帜,造成一种漫山遍野都是重兵的假象;然后派了两个最能说的人去游说秦将。这两个人非同小可,一个是郦食其,一个是陆贾。他们两个后來都为刘邦在关键时刻成功地进行了游说。郦食其后來在楚汉战争的最后时刻成功地游说了齐王归降刘邦;陆贾则在刘邦建汉之后千里迢迢來到广东,拜见了南越王赵佗,成功地游说赵佗归汉。这都是后话。

    这次;刘邦一次性派出了两位顶级说客,晓以利害,秦将果然想与刘邦联合。刘邦当时就想答应,张良再次劝告刘邦,这只是秦将为了自己的利益想和,但是,他们手下的士兵未必想和。不如趁秦军将领打算联合的良机,发动突然袭击。刘邦听从了张良之计,带兵绕过蛲关,从后面攻击秦军,大败秦军于蓝田。然后,又趁秦军战败之机,再次从北面攻击,再败秦军(子婴诛灭赵高,遣将将兵距晓关。沛公欲击之,张良日:秦兵尚强,未可轻,愿先遣人益张旗帜于山上,为疑兵,使郦食其,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秦将果欲连和,沛公欲许之,张良日:此独其将欲叛,恐其士卒不从,不如因其怠懈击之。沛公引兵绕晓关,瑜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汉书·高帝纪》)。

    可见,子婴并非无能之辈,可惜子婴生不逢时,历史沒有给他机会。当子婴真正掌权之时,秦国大势已去。为什么秦将会听信郦食其、陆贾的游说,根本原因是大秦帝国的大厦将倾,每一位官员都在思索自己的退路。如果沒有关东巨变,沒有大秦帝国中枢的一系列内耗,秦将怎么可能听信刘邦的说客呢?到了此时,刘邦已进兵至秦都咸阳,子婴最后的努力宣告失败。

    他还能做什么?只能请降。

    任何英雄都是时势英雄。沒有时势。就沒有英雄施展才华的舞台,也就沒有英雄成其为英雄的平台。所以,仅仅具有成为英雄的潜质而沒有机遇,永远都不会产生英雄。

    子婴再有能力,再有魄力,再有智慧,也都无从施展了。他就像被他哥哥秦王赢政灭掉的六国的亡君一样,除了投降,无路可走。

    在大秦帝国中央政权、军事力量江河日下的时候,关东正在发生着巨变。

    陈胜、吴广首义之后,关东形势陡转。这场巨变表现最突出的是两点:

    一是响应者众多;二是山东六国纷纷复国。

    陈胜、吴广的起义得到了天下百姓的强烈回应。

    当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史记·陈涉世家》)。各地郡县的百姓深受秦朝苛法之苦,一听说陈胜起兵反秦,纷纷起义;杀了本地的县令郡守,响应陈胜。这股力量來势汹汹,非常巨大。这就是我们前面屡次讲过的燎原之火。

    如何知道关东义军力量强大呢?《史记·陈涉世家》记载说,当时楚地数千人一股的反秦武装多得数不胜数(当此时,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数千人”是大股武装,尚“不可胜数”。“数千人”以下者岂不更多?可以说整个楚地全部动员起來了。这不是因为陈胜、吴广有多么大的号召力,他们只是燃起民众压抑已久的愤懑的导火索。秦朝各地郡县的武装根本应付不了四处生起的狼烟。这就叫势不可当!楚地是义旗首举之地,反秦力量最多最强。

    除了楚地之外,天下还有两个地区,一是齐地,二是赵地,反秦力量也十分强大。

    陈胜、吴广首义之后不是割地为王,而是迅速派兵进攻关中,意图一举消灭大秦帝国。关中之地是大秦帝国的发祥之地,是大秦帝国中央政权的核心地区。此时,当年楚国最后战死的大将项燕手下的周文,毛遂自荐,主动要求进攻关中。陈胜、吴广刚刚起事,他们手中亲自掌握的军队数量并不多,只给了周文一个将军印,让他自己招募军队。周文一面进兵,一面招兵,到达关中之时,已经有了几千辆战车,数十万大军,而且一直打到戏水之西(周文,陈之贤人也,尝为项燕军视日,事春申君。自言习兵,陈王与之将军印,西击秦。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史记·陈涉世家》)。可以说,周文率领的义军一路上浩浩荡荡,杀进了关中。

    周文进军关中说明了三点:一是周文得到了天下百姓的大力响应,二是周文大军进军十分顺利,三是秦军的战斗力大为衰退。周文并非名将,只是当年项燕手下一名普通军官,但是,由于有了陈胜的将军印,一路上就得到了众多百姓的拥戴,军力迅速扩张。函谷关是秦兵重兵把守之地,当年六国联军数次合纵攻秦,都很少能够打入函谷关,甚至只敢在函谷关逡巡,不敢进击。现在周文边打边组织起來的大军竟然迅速攻入函谷关,而且《史记》根本未记载秦军在函谷关与起义军有什么大仗恶战,这说明义军攻入函谷关极其顺利。周文的军队无论是数量、战斗力、将领素质、武器装备都无法与过去的六国军队相比,但是,此时却能轻而易举地攻人函谷关,只能说明此时大秦帝国军队的战斗力已在短暂的十几年里变得不堪一击。

    这是关东形势巨变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六国的复国运动。

    六国为秦所兼并,但是,六国王族的后裔尚在,他们复国之心始终未死。陈胜、吴广的起义,天下百姓的纷纷响应,对六国旧贵族來说当然是一种福音。他们纷纷借着天下离乱的大势,开展各自的复国运动。

    六国的复国分三种情况:一是反秦力量需要借助六国国君的名义动员百姓;二是义军首领据六国之地称王;三是六国后裔借反秦大势复辟。

    第一种情况如楚国。从秦兼并六国到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只有十三年,尽管秦始皇对六国贵族进行了残酷镇压,但是,六国王族并未完全被消灭。

    楚怀王的孙子竟然活了下來,在民间为人牧羊。这说明六国后裔尚在。这位放羊娃当然不会有复国之心。但是,楚地反秦领袖项梁听从了范增的意见,义军需要一位楚国王族后裔作为一面旗帜,因此他们找到了为人放牧的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封他为楚王,而且用了楚怀王的称号。因为楚怀王当年被骗人秦而客死秦地,所以,楚国的百姓怀念楚怀王。这样,立一个“楚怀王心”,楚国就重新立国了。

    第二种情况如赵国、燕国。陈胜派手下大将武臣到赵地扩兵,武臣到了赵地之后,在手下将领的“劝说”下,自称赵王。结果惹得陈胜十分恼火,但又怕逼反了武臣,只好封武臣为赵王。武臣接着又派手下的韩广去燕地扩兵,韩广到了燕地,又被手下“劝说”自立为燕王。武臣也不敢杀韩广的家室,于是封韩广为燕王。赵国、燕国就这样“复活”了。

    第三种情况如齐国。齐国灭亡是不战而降,当年齐王田建降秦之后被活活饿死。但是,齐国王族田氏的后裔尚在。王族后裔田儋,首先举兵,杀回齐地,自立为齐王,齐国从此复国成功。田儋与他的堂弟田荣、田横,都是极得民心之人。所以,田儋的复国迅速成了气候。田儋战死之后,田荣又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

    这场声势浩大的复国运动促成了六国的重生。

    六国复辟大大加剧了大秦帝国的危机,章邯不得不疲于奔命地四处用兵。

    这就是秦二世对天下大事不以为然的必然结果,也是赵高自毁长城的必然结果。

    到了秦王子婴杀死赵高继位为王之时,天下的形势对大秦帝国更为不利:一是整个关东已非大秦帝国所有,二是大秦帝国的主力兵团完全被歼,三是刘邦已从武关攻入关中。大秦帝国已是千疮百孔,朝不保夕。

    贾谊在他著名的《过秦论》中认为,子婴如有“庸主之才”,也足以退人关中自保(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这只是贾谊的想象之辞。此时,子婴统治的地区只有关中一带,而且无兵可用。子婴绝非庸主,只是一位生不逢时之主。

    大秦帝国的灭亡最不能怪罪的就是子婴。如果我们用几句话概括大秦帝国灭亡的原因,只能说老班子难辞其咎(秦始皇埋下祸根),新班子无所作为(秦二世养虎遗患)。国亡在子婴手上,但是,根子却不在子婴身上。子婴已经尽了他作为末代秦王的责任,但是,积重难返的局面使他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了。

    子婴投降两个月后,项羽人关。项羽得到刘邦手下曹无伤的告密,说刘邦要封子婴为相国,自己做关中王,非常恼火。本來项羽与大秦帝国就有世仇,所以,入关之后掌握了天下大权的项羽,最终还是杀了秦降王子婴,并在咸阳城大开杀戒,放火烧毁宫室,珍宝财货抢掠殆尽,与诸侯分之,秦地分为三,号日三秦。秦始皇梦想的万世永传的帝国,仅仅经过了不到十五年,就在血腥的刀光剑影和连绵不绝的火海之中,化为滚滚的浓烟,灰飞烟灭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