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部

正文 第12章 沙丘政变 (二)

    秦始皇的玉玺在赵高手上,只要知道内情的赵高、李斯、胡亥三人联手,就可以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就能够改变秦始皇的生前愿望,完成大秦帝国第一次最高权力的移交。尽管赵高手下个别宦官知道秦始皇之死,但是,他们未必知道诏书内容;即使知道诏书内容,也绝对不敢泄露半个字。

    所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政治漏洞!

    能够发现这个巨大政治漏洞的人一定是个非常敏感的人。是谁最早发现这一政治漏洞的呢?

    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赵高。

    赵高是谁呢?他怎么能够代拟诏书,存放诏书,并在秦始皇身边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的机要职务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沒有为赵高列传。司马迁鄙薄这个人物,还是赵高不足以人列传,不得而知。但是,从《秦始皇本纪》,《蒙恬列传》、《李斯列传》等文中,却散见着赵高的生平行事。赵高卑污的一生,还是比较清晰的。《蒙恬列传》中说: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赵高是赵国王室的远亲。究竟是什么样的远亲,因为什么事情,什么时候來到秦国,史书沒有记载,已经无法准确得知。有人说他的祖上是作为人质來秦国,后來留在了秦国。但是,这仅仅是猜测而已。赵高的母亲是犯人,受过刑,地位低下;刑满获释之后,便留在“隐官”(《史记·蒙恬列传》的原文是“隐宫”,但先秦史研究名家马非百认为“隐宫”是“隐官”之误)干活。赵高兄弟数人,都出生在“隐官”。“隐官”是个什么地方呢?“隐官”是一个安置刑满释放人员的作坊。

    赵高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社会地位当然极低。但是,赵高有一大优势,他有两手绝活。一大优势是“强力”,即身强力壮,做事勤勤恳恳。两手绝活:一是精通法令,二是擅长书法。我们在《统一制度》一章中讲过,秦始皇用小篆统一全国文字之时,颁布了三种标准字书,其中一部就是赵高写的《爰历篇》。可见,赵高一笔好字,尤精小篆。赵高的另一绝活是精通法律。秦代自商鞅变法以來,重视法律,焚书令中就有“以吏为师”之说。赵高的这一绝活在秦代极受重视。正是凭借着一大优势两手绝活,又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胡亥的赏识和信任,被任用为中车府令,成为秦始皇身边的官员。中车府令官阶不高,但是,管理秦始皇的“专列”,地位重要(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史记·李斯列传》)。

    人皆有贪欲。赵高管皇帝车马,管调兵的符节和皇帝玉玺,是机要官,深得皇帝信任。但是,赵高并非大秦帝国的重臣,不是高官。

    赵高做了机要官员,当然希望继续“进步”,做高官;但是,高官是跟出來的。赵高要做高官必须贴上一位公子。公子都是秦始皇的皇子啊!皇子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种权力象征。秦始皇二十多位公子,选谁呢?

    这个被选中的皇子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受喜爱,二是好忽悠,三是傍得上。三者缺一不可。长子扶苏倒是符合第一条,他深得秦始皇信任,信任比喜爱更高一个层次。但是,扶苏已经成人,不好忽悠,而且扶苏远在边地,赵高也傍不上啊!

    胡亥和扶苏不同。胡亥是秦始皇二十多位儿子中排行第十八的幼子,深得始皇喜爱。最重要的是胡亥沒有扶苏成熟,赵高能够忽悠得了他,而且胡亥在宫中,赵高有机会傍这个政治“大款”!赵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结交了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并教胡亥学习法律(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央狱----

    《史记·李斯列传》)。傍“大款”,找靠山,历來是攫取权力的法宝之一。赵高真聪明,简直是无师自通,他深谙这个道理,并且很早就在胡亥身上下了大工夫,做了大量的“功课”,所以,一旦秦始皇沙丘病故,赵高平日的工作就显现出成绩來了。

    秦始皇沙丘病故的巨大政治漏洞被赵高发现了。赵高立即想到,必须篡改这封遗诏!赵高为什么要钻这个政治漏洞?为什么一定要冒死篡改这份遗诏?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可不是改文章、改错别字,那是灭族的重罪!

    世事沧桑,皆缘利害。人世间光怪陆离的万象其实都缘于“利害”二字。人要生存,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但是,获得好的生存环境有两种途径:一是正道,二是邪道。

    赵高的出身不好。他生于隐官,母亲是囚犯,这在当时是一件令人终生耻辱的事;但是,赵高靠一大优势两手绝活当上了秦始皇身边的机要官员,这已经是获得荣华富贵了。不过,欲壑难填,人的贪念永无止境。

    赵高要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就要废掉秦始皇立皇长子扶苏的诏书,改立一个对自己有利的人当皇帝。这个人当然非胡亥莫属。

    天上不会掉馅饼。赵高早就在胡亥的身上下了很大工夫,胡亥如果做了皇帝,赵高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胡亥能接受赵高篡改秦始皇遗诏的想法吗?这取决于两点:一是胡亥是个什么样的人,二是胡亥能够从中得到什么。

    胡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秦始皇非常喜爱的排行十八的小儿子。胡亥的蒙学老师是赵高,赵高主要教他“决狱”断案,胡亥与赵高的私交甚笃。

    胡亥原先并沒有篡改秦始皇遗诏自己当皇帝的意图。所以,赵高要实现自己的阴谋,第一步就要过胡亥关。赵高是怎样说服胡亥的呢?

    一说胡亥。

    赵高的阴谋是让胡亥当皇帝,这虽然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是,胡亥听说后立即拒绝。胡亥为什么会反对呢?

    观念支配行动。胡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秦始皇要立皇长子扶苏,赵高不怀好意地问胡亥,你大哥要当皇帝了,你却沒有一点封赏,你怎么办?

    这是引诱胡亥不满,然后步步为营,好让胡亥同意篡改秦始皇遗诏。但是,胡亥回答得很干脆:“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这等于说父皇的安排是天经地义之事,毫无不妥。明君最了解他的臣下,明父最知晓他的儿子。父皇下世,不封诸子为王,沒什么可说的。言外之意是这本來就是应该的。胡亥的这一套说辞说明两点:一是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一切按照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矩來办;二是胡亥原先并无弑兄篡位的想法。

    二说胡亥。

    人对诱惑的抗拒是有限度的。赵高看出的这个巨大政治漏洞足以改变秦朝历史,实际上它最终也改变了中国历史。赵高怎么可能轻易放过这个大好时机呢?赵高扣下了秦始皇沒有來得及发出的诏书,就是要决心废弃这个诏书,改变秦朝的历史。所以,他并沒有因为胡亥的第一次反对而停止运作,而是继续对胡亥采取攻心战术:一是向他灌输天下可以改变的想法,二是让他明白为君与为臣地位差别极大。这两点都有巨大的蛊惑力。

    知道秦始皇病故和召皇长子扶苏回京主持丧事的仅有三个关键人物:胡亥、赵高、李斯。既然秦始皇的这封诏书沒有发出,这条诏命就可以改变。

    制造诏书所需的皇帝玉玺就在赵高手中。换句话说,只要赵高、胡亥、李斯联手,秦始皇的遗诏完全可以改变。

    所以,赵高在两个方面大力忽悠胡亥。一是“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于子与高及丞相耳”,二是“臣人与臣于人,制人与制于人,岂可同日而道哉”。

    这等于明白无误地告诉胡亥:遗诏可以篡改,当皇帝和当臣民差别太大。

    人生的决定往往取决于片刻之间对利害的权衡。胡亥听了赵高这番话肯定动心,为君为臣全在自己与赵高、李斯手中。但是,胡亥又拒绝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因不外乎三点:

    一是“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二是“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三是“能薄而材谫,强因人之功,是不能也”。所以,胡亥认为:

    “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意思是,篡改遗诏,“天下不服”,不但自身危险,而且会危及国家社稷。这时胡亥的认识倒是很清楚的,而这一清晰的认识并沒能阻挡住权力的巨大诱惑,大秦帝国的前景也正是向着这个巨大的诱惑发展的。

    一个“不义”,一个“不孝”,一个“不能”,再次见出胡亥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再次彰显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并沒有废除儒学。胡亥的拒绝沒有让赵高退却,赵高仍然坚持不懈地劝说胡亥。为什么呢?

    因为事关重大,胡亥的话并未说绝。

    什么叫事关重大?胡亥当皇帝和当公子,对于赵高來说,事关重大。

    因为,胡亥当了皇帝,赵高就可以一步步掌控胡亥,大秦帝国的江山可以一步步变成赵高的江山。扶苏当了皇帝,不但赵高掌控不了朝纲,而且连现有的位置都保不住。扶苏对赵高至少沒有多少好印象,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这两种机要官肯定做不成了,更遑论掌握朝纲,做梦去吧!所以,这两位公子谁当皇帝对赵高來说实在是太重要了,他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为自己的权益奋斗!

    什么叫话未说绝?

    胡亥仅仅是拒绝,但是,并未警告赵高再说这类话必将禀告丞相,加以严惩。这一点赵高心知肚明。所以,赵高两次碰壁之后,并不灰心。

    于是,赵高第三次游说胡亥。

    游说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在于击中对方的软肋。胡亥两次反对都有自己的理由,赵高要说服胡亥必须有针对性地破解胡亥的理由。

    赵高怎样破解胡亥的理由呢?

    赵高讲了几个历史故事:一是商汤杀夏桀,周武王杀商纣王;二是卫君弑其父。商汤灭夏,杀其亡国之君夏桀。周武王灭商王朝,杀暴君商纣王,但是,天下人并无异议,反而称赞商汤和周武王的所作所为符合道义。卫君弑其父,但是,卫国却称赞卫君的盛德,连孔子评论此事时都不认为子弑其父为不孝(高日:臣闻汤武弑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弑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

    历史最有说服力。赵高非庸才,他讲的历史故事对胡亥影响重大。因为两组历史故事一是臣弑君,二是子弑父。以臣弑君“不为不忠”,以子弑父“不为不孝”。弑君弑父都能做,何况杀兄称帝呢?胡亥能听不进去吗?这些堂堂皇皇的历史事件,为其政变蒙上了一层正义的遮羞布,使胡亥不致做贼心虚。

    将神圣的灵光打在小丑的嘴脸上,借以行其奸,这似乎成了历史上一些奸邪小人遮盖其丑行的常规做法。

    利害关系往往最能打动人。赵高说了这些还不算,他还从正反两面讲了一番利害。正面讲了两点:一是“大行不小谨”,二是“盛德不辞让”。什么意思?做大事就不要被小节约束,有能力就不要辞让,这是从正面讲;反过來讲,“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赵高铁齿钢牙,完全从利害上诱导。赵高认为,胡亥是顾小忘大、犹豫不决,最终会为害自己,徒留悔恨。只有“断而敢行”,才能“后有成功”。

    历史有时会玩弄一个恶作剧,让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去扮演一个英雄的角色。于是,在一个短暂的时期里,善恶、忠奸、美丑一下子都被颠倒,这样的错位甚至成为一个社会或者一个王朝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

    赵高为了个人的利益托荫,为了傍上一个能够控制的政治“大款”,使出了浑身解数,摇唇鼓舌,胡亥终于败下阵來。

    于是胡亥同意了赵高篡改遗诏的阴谋。沙丘政变由此拉开了序幕,开始进入实际的操作阶段。

    但是,仅有赵高和胡亥两个人的合谋,此事断断难以完成,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李斯。李斯是左丞相,手握大权。如果沒有李斯的首肯,谁敢篡改秦始皇的遗诏?李斯在沙丘即可抓捕赵高。那么,李斯会同意赵高的这一阴谋吗?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