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下部

正文 第8章 生死茫茫

    当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称皇帝、加强集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一切都尘埃落定以后,一个新的苦恼也随之而至。那就是死亡。

    秦始皇面对着广阔无垠的大好河山,享受着花样翻新的锦衣玉食,体味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他当然希望这种人间享受永远保持下去。但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秦始皇也不例外,面对着自己人生的巨大成功,行使着至高无上、无以复加的权力,秦始皇不甘心自己最终化为一坏黄土,他要长生不老,他要成仙,在生死问题上他要开天辟地。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闹剧上演了。那么,这是一场怎样的闹剧呢?

    这场闹剧中的主角是谁呢?闹剧的序幕是如何拉开的呢?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天下统一刚刚两年,秦始皇开始第二次出巡,这次出巡的目的地之一是泰山,因为秦始皇这次要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秦始皇因泰山封禅来到了齐地,在齐地秦始皇遇到了一个人,此人对秦始皇的后半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就是徐福。徐福向秦始皇灌输了长生不老的思想,并四处为秦始皇求仙问药。长生的幻梦让秦始皇怦然心动,他一次又一次地资助徐福出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徐福东渡,这一举动成就了徐福航海家的美名。而徐福却没有成全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愿望,一次又一次蒙蔽了秦始皇。

    最终,这场闹剧化为一场求仙问药无疾而终的悲剧。

    那么,徐福为什么能瞒天过海,欺骗秦始皇呢?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道路上到底上演了怎样的故事呢?

    这位徐福,是齐地的方士,他对秦始皇晚年政治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所谓方士,就是懂得神仙方术、通晓如何长生不老的人。徐福,《史记·秦始皇本纪》写作“徐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写作“徐福”。其实,“市”即“福”。

    徐福乃一介方士,他怎么能够影响到秦始皇呢?秦始皇晚年,希望长生不老的心情非常迫切,而方士徐福的神仙说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徐福向秦始皇灌输了一种新的文化思想,这就是神仙思想。

    什么是神仙思想?方士们认为:天地问存在着可以永世长生的神仙,普通人如果能吃到仙药就可以成为仙人,长生不老。这种思想对于困扰于生死之间的世人来说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徐福向秦始皇介绍的这种神仙思想,在秦始皇看来,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前所未闻。

    神仙思想在战国时期开始流行,在中国的齐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沿海一带,尤其盛行。只是秦始皇没有听说过。因为赢政所在的秦国,靠近中国西部,那儿还没有神仙思想。这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齐地近海,而秦国地处陕西、甘肃一带,齐地与秦地一东一西,地理环境不同,所以产生的思想文化也不同。秦始皇到了齐地,听了徐福的介绍,立即觉得眼前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这种新的思想让他沉迷,让他如醉如痴,如沐春风。此时他才知道这个世界上原来有神仙,普通人吃了仙药以后,也可以羽化成仙,长生不老。神仙思想对凡常百姓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对于天下至尊的秦始皇,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神仙思想会产生在齐地呢?这缘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海市蜃楼的存在。所谓海市蜃楼,是指在海上航行或在海边生活的人,会突然发现空中映现出远方岛屿、城郭、楼台的影像,非常美丽,就像现实中的真实生活画面一样。齐地临海,海上独有的海市蜃楼,令古人生出无限遐思;而古人又不具备解释海市蜃楼的科学知识,所以,很容易把海市蜃楼理解为海上仙山。海市蜃楼的变幻莫测,在古人眼中充满了神秘色彩。海市蜃楼的具体形象成为营造神仙居住之地的实证。

    二是五行之说的流行。齐国的邹衍最早提出“五德终始”说。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在齐地流传得也比较早,而按照五行的理论,齐国所在的东方是主生的,既然主生,容易让人联想到长生不老,这也是神仙学说产生的很重要的原因。它和五行学说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了自己的体系。

    三是三神山之说的产生。海市蜃楼是古人的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所以海市蜃楼被一些方士描述成海外仙山。这样,齐地逐渐产生了“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之说。三神山之说产生于战国末年,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期已经非常流行。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经派人人海寻求二三神山,但是,谁也没有能够找到三神山。

    什么是三神山呢?

    三神山特指“蓬莱、方丈、瀛洲”三山。这三座神山藏匿于渤海之中,蓬莱海市蜃楼山上有仙人,也有长生不老的仙药。山上的宫殿都是黄金白银建造,远远望去,就像是天边的云,虚无缥缈,引人人胜;但是,一旦等你来到山边,神山与宫殿立刻消失在海水之中,杳无踪影。而且,常常是不等船靠近神山,一阵大风就将船刮得远离了宫殿(《史记·封禅书》)。

    那么,三神山有什么独特魅力呢?

    第一,三神山有长生不老的仙药;第二,三神山可遇而不可求;第三,三神山可见而不可登。古人并不明白三神山即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找吧,找不到,但是,人们又常常可以在海边看到;所以,越是找不到,越是被海边的齐人传得沸沸扬扬,令人心驰神往。这样,三神山在齐地就被“炒”得越来越火。

    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享受到人间的一切荣华富贵、至尊至贵,但是,唯独让秦始皇感到遗憾的是不能避免死亡。对于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皇帝,秦始皇在人间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但是,死亡却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利剑。封禅泰山让秦始皇第一次知道了齐地的神仙文化,人原来可以通过吃长生不老药,获得肉体上的长生。当秦始皇听到徐福的神仙思想时,他顿时觉得眼前一亮,他奢望的长生不老的愿望似乎可以实现了。

    对求仙愿望达到痴迷状态的秦始皇,立即无条件地接受了神仙思想,也接受了求仙人徐福,并迅速行动起来,立即采取措施,开始为成仙而努力。

    首先,他立即答应徐福的海上求仙要求。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徐福向秦始皇介绍了海上三神山有仙人居住,如果能够虔诚斋戒,再派出童男童女,可以到海上去寻找仙药。秦始皇立即答应了徐福的要求,“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人海求仙人”。

    徐福第一次见到秦始皇,就向秦始皇提出,你要给我船,你要给我人,你要给我钱,我去替你找仙药。秦始皇可不是一个轻易被忽悠的人,他运筹帷幄,兼并六国,六国国君都败在他手中,想从秦始皇的兜里掏钱,那可不是一般的人。但是徐福却能轻轻松松办到,他一番话就把秦始皇完全忽悠了,于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徐福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出海,求仙去了。

    徐福走后,秦始皇又相继相信了卢生、韩终、侯生、石生等方士。

    徐福一去,如泥牛人海,杳无音信。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始皇又增派燕人卢生寻求碣石山的仙人。卢生是继徐福之后第二位受到秦始皇信任的方士。卢生一句“亡秦者胡也”,使秦始皇立即启动了大规模地对匈奴作战和修筑万里长城的工程,虽然秦始皇对匈奴的战争和修建万里长城绝不是因卢生一言而定,但是,卢生的话肯定点燃了秦始皇攻打匈奴的熊熊烈火。同年,秦始皇又派韩终、侯生、石生寻求“仙人不死之药”。

    到了卢生受重用之时,围在秦始皇身边的已不是一个方土,而是一批方士。当徐福从秦始皇的兜里掏了一大把钱,开着船带着人走了以后,很多人都觉得徐福发财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效应。其他人也觉得可以像徐福那样,到秦始皇的股市里面淘一桶金,所以陆续有人找秦始皇去兜售各具特色的神仙学说。秦始皇是来者不拒,所以,卢生到来之时他也深信不疑,马上就派卢生去寻找仙人和仙药。卢生是燕人,徐福是齐人,都是靠近海边的人。除了徐福与卢生以外,秦始皇又信了一大批方士,这一大批人都从秦始皇那儿得到了政府的“财政补贴”,然后纷纷替他找寻仙药去了。

    随后,秦始皇自称“真人”。

    秦始皇的“一人”思想极为浓厚,为此,他兼并六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垄断“朕”字为皇帝的专称。但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始皇突然改变自称,他下令说:“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从自称“朕”到废“朕”称“真人”,不过九年时间,秦始皇的自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卢生的一番话——卢生的“真人”说,使秦始皇自觉主动地更改了称呼。

    卢生的“真人”说怎么能让秦始皇相信了呢?秦始皇可不是白痴,也不是弱智。兼并六国,统一天下,横扫六合,秦始皇基本未犯什么过错,他可是个有勇有谋的人。那么,卢生靠什么忽悠了秦始皇呢?

    卢生给秦始皇讲了三点:

    第一,“真人”就是仙人。卢生诡称,真人人水不沾水,人火不感到灼热,还能凌云驾雾,和天地一样万古长存(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燕[ruo,弱],陵云气,与天地久长)。

    第二,求仙遇阻事出有因。秦始皇求仙多年未有成果,原因是“物有害之者”,有人妨碍秦始皇见到“真人”,所以才会屡求不灵。

    第三,人主必须辟恶鬼才能见到“真人”。天地间有“真人”,也有恶鬼,“恶鬼辟,真人至”。所以,人主的一切行动都要保密,包括人主住在哪儿,都绝对不能让其他人臣知道。一旦被人臣知道,就会惊走了“真人”(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只有秦始皇做到居无定所,居无人知,才可能得到长生仙药(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平生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唯一没实现的就是长生了。在求长生的强烈欲望中,秦始皇早就被各种神仙的说法与诱惑冲昏了头脑,听了卢生的话,立即下了三道命令:

    一是改“朕”为“真人”。二是京城宫殿一律相连,秦始皇这道命令涉及“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座,这近三百座宫殿全部用空中通道(复道、甬道)相互连接。这样,秦始皇就可以避开地面,从空中游走在二百七十座宫殿中,随意住宿而不为大臣所知。三是胆敢泄露秦始皇住所者一律处死(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