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寨堡(三)
十月初一大清早,舒惠芬便到了坟地,挨个给故去的先人和婆母、丈夫烧化了纸钱。天气清冷清冷的,惠芬跪到丈夫坟前,独自哭诉了好久,才挎起篮子,慢慢回了家。那脸色却渐渐晴朗起来,显得自信而坚定。
中午时,妹妹云芝从婆家赶来了。自从出嫁,她常来看望嫂子。云芝对嫂子有胞姐般的感情。哥哥死后,嫂子没有嫌弃这个危难中的家,默默地挑起家庭重担,打发自己出了嫁,又侍奉生病的母亲,直到把老人安葬。家中应该做的,她都做了。云芝从心底里感激嫂子,对嫂子的个人境遇深深地同情。她真希望她改嫁,她相信母亲和哥哥九泉有知,也会同意的,为什么要让她苦守一辈子呢?她几次来,都想这么劝说,可是欲言又止。云芝知道甄家族规是那样严酷,而且也不知道嫂子是什么主意。当她听说了要为嫂子立一块贞节碑的事以后,像是一锤敲到心上,嫂子再也无法跳出这个苦坑了。今天来,就是怀着深深的怜悯来看望嫂子的。
整整一个后晌,云芝没有出门,和嫂子依偎着谈了许久。说完了体己话,不知怎么,姊妹俩抱头痛哭了好一阵。
吃晚饭时,石匠师傅来了。这最后一顿饭特别丰盛,惠芬把仅有的两只母鸡也杀了。饭后,石匠在惠芬家里待了足有两个时辰,惠芬和云芝给他说了许多话,说一阵哭一阵。这个豪爽的山东大汉,喝了几杯酒,脸色已变得紫红,临离开时,一拍胸脯,硬当当地说:“你们放心,这个话我能捎到,误不了事的!”说罢告辞出门,到住处背起石具褡裢,向甄家寨东门外走去。在寨门口,有人向他打招呼:“师傅,这么晚了还上哪里去?”石匠用手一指寨门外:“石碑还差最后一道工,我去看看。”一直出了东寨门。
东寨门外的十字路口,是个交通要道。贞节碑就准备立在这里,后晌时,甄山泰已派人把碑拖来。四周扎了四个高大的戏台。立碑的高台附近,扎了一个神棚,是准备明天立碑仪式开始时,由惠芬祭天祭地祭先人的。石碑静静地卧在地上,石匠围着看了一阵,又抚摸了一阵。这是他两个月辛勤汗水换来的结晶。他好像有点惋惜,可是没有过多地停留,就离开了石碑,趁夜色浓重,绕过北寨门,一直往西,大步流星去了。那是柳镇的方向。
第二天四更天,甄家寨按惯例四门大开。这时,晓雾弥浸,没有一丝风,除了勤苦的人家要赶到黄河故道里去打柴,或者有急事的人要出门,路上还很少行人。这时,有两个年轻女子,手扯手一前一后,在浓雾中急急地出了南寨门,走不多远,立即往西拐去,时而惊讶地向后面张望,渐渐消失了。
这时候,甄家寨家庙祠堂里,十几位厨师正忙着准备酒席,香气诱人,溢满了整个寨子,许多人家开始起床了。天大亮时,寨子里已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真像过节一样。各村各寨的客人先后都来了,有骑马骑毛驴的,有乘轿的,也有坐轿车的,家庙祠堂前停了好大一片。甄山泰靴帽蓝衫,衣冠楚楚,在大门口和客人们寒暄,一个个拱手让进祠堂。祠堂里搭好的大棚下,足足排了二十张八仙桌子。酒宴开始,自是一番热闹景象。客人们吃饱喝足,已近正午。甄山泰率领各家寨主和名流宾客,满面笑容,慢慢踱出东寨门,立碑仪式就要开始了。
此时,东门外已是人山人海。甄家寨立贞节碑的消息,早已轰动了故道两岸,地里已没有什么活,谁不来看热闹呢?连轻易不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也来了,按此地规矩,这种场合是允许她们抛头露面的。
甄山泰把客人们安置在备好的座位上。这里也是一个台子,是用十几辆大平车拼起来的,上面铺着门板之类,位置在四个戏台中央,客人坐在上面,可以随意看哪一台戏,也可以随意点戏。甄山泰环顾四周,万头攒动,许多人指指点点:“这就是甄寨主!”甄山泰隐约听见,微微一笑。他开始检看准备情况。东寨墙上八门土炮斜指蓝天,是准备做礼炮用的,里面封装些火药,没有“硬料”。神棚周围,十几挂鞭炮已经用竹竿长棍高高地挑起来。四个戏台上,鼓乐班坐在前台,单等仪式开始,就乐炮齐鸣了。
甄山泰很满意,正要开始,忽然想到石匠师傅还没有来,立碑是要在他指导下进行的。于是赶忙派人去叫。他有些懊悔,早上吃酒席时应该让他也参加的呀,自己太忙,一时疏忽,怎么下人们也忘了呢?
他来不及抱怨下人,又派人去叫惠芬,她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角。
这时天已到了正午,石匠和惠芬还没有来到,不仅甄山泰发急,连客人和看热闹的人也都急了。好一会儿,派出的人终于回来了,一脸惊慌,把甄山泰喊下台子,耳语了一阵。甄山泰脸色大变。正在这时,云芝来了,甄山泰一把拉住,领到一旁,低声而紧张地问:“你嫂子呢?”
云芝淡淡地说道:“我嫂子改嫁走了。”
甄山泰大叫一声,顿时昏厥在地上。客人和所有的人霎时大乱,预感到出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纷纷猜测耳语:
“出了什么事吗?”
“石匠还没领工钱呢!”
“那寡妇咋也没来?”
“死了吗?”
“死了倒好,怕是跑了!”
“我早起抬粪,看见甄家寨西边河洼里,有一个后生牵一匹马在那里,像是等人。”
“你认识吗?”
“看不大清,好像是柳镇的小铜匠。”
“糟糕!”
“是糟糕。”
事情大白,舒惠芬确实跑了。她和那位小铜匠是邻居。
半个时辰以后,甄家寨东门外人马散尽,嬉笑声传向四面八方。人们并不觉得扫兴,这比看戏还新鲜,还有味。
甄山泰丢尽脸面,大病三个月,从此辞去寨主,再也不管这些乌七八糟的事了。
事隔多年,甄家寨的寨堡早已坍塌,人们有时还谈论起这件事。但庄稼人爱讲公道话,他们说,从那以后,甄家寨反而再也没有出过这一类有伤风化的事,真的!
这有点奇怪。怪在哪里,许多人至今不明白。
《钟山》1983年6期
中午时,妹妹云芝从婆家赶来了。自从出嫁,她常来看望嫂子。云芝对嫂子有胞姐般的感情。哥哥死后,嫂子没有嫌弃这个危难中的家,默默地挑起家庭重担,打发自己出了嫁,又侍奉生病的母亲,直到把老人安葬。家中应该做的,她都做了。云芝从心底里感激嫂子,对嫂子的个人境遇深深地同情。她真希望她改嫁,她相信母亲和哥哥九泉有知,也会同意的,为什么要让她苦守一辈子呢?她几次来,都想这么劝说,可是欲言又止。云芝知道甄家族规是那样严酷,而且也不知道嫂子是什么主意。当她听说了要为嫂子立一块贞节碑的事以后,像是一锤敲到心上,嫂子再也无法跳出这个苦坑了。今天来,就是怀着深深的怜悯来看望嫂子的。
整整一个后晌,云芝没有出门,和嫂子依偎着谈了许久。说完了体己话,不知怎么,姊妹俩抱头痛哭了好一阵。
吃晚饭时,石匠师傅来了。这最后一顿饭特别丰盛,惠芬把仅有的两只母鸡也杀了。饭后,石匠在惠芬家里待了足有两个时辰,惠芬和云芝给他说了许多话,说一阵哭一阵。这个豪爽的山东大汉,喝了几杯酒,脸色已变得紫红,临离开时,一拍胸脯,硬当当地说:“你们放心,这个话我能捎到,误不了事的!”说罢告辞出门,到住处背起石具褡裢,向甄家寨东门外走去。在寨门口,有人向他打招呼:“师傅,这么晚了还上哪里去?”石匠用手一指寨门外:“石碑还差最后一道工,我去看看。”一直出了东寨门。
东寨门外的十字路口,是个交通要道。贞节碑就准备立在这里,后晌时,甄山泰已派人把碑拖来。四周扎了四个高大的戏台。立碑的高台附近,扎了一个神棚,是准备明天立碑仪式开始时,由惠芬祭天祭地祭先人的。石碑静静地卧在地上,石匠围着看了一阵,又抚摸了一阵。这是他两个月辛勤汗水换来的结晶。他好像有点惋惜,可是没有过多地停留,就离开了石碑,趁夜色浓重,绕过北寨门,一直往西,大步流星去了。那是柳镇的方向。
第二天四更天,甄家寨按惯例四门大开。这时,晓雾弥浸,没有一丝风,除了勤苦的人家要赶到黄河故道里去打柴,或者有急事的人要出门,路上还很少行人。这时,有两个年轻女子,手扯手一前一后,在浓雾中急急地出了南寨门,走不多远,立即往西拐去,时而惊讶地向后面张望,渐渐消失了。
这时候,甄家寨家庙祠堂里,十几位厨师正忙着准备酒席,香气诱人,溢满了整个寨子,许多人家开始起床了。天大亮时,寨子里已是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真像过节一样。各村各寨的客人先后都来了,有骑马骑毛驴的,有乘轿的,也有坐轿车的,家庙祠堂前停了好大一片。甄山泰靴帽蓝衫,衣冠楚楚,在大门口和客人们寒暄,一个个拱手让进祠堂。祠堂里搭好的大棚下,足足排了二十张八仙桌子。酒宴开始,自是一番热闹景象。客人们吃饱喝足,已近正午。甄山泰率领各家寨主和名流宾客,满面笑容,慢慢踱出东寨门,立碑仪式就要开始了。
此时,东门外已是人山人海。甄家寨立贞节碑的消息,早已轰动了故道两岸,地里已没有什么活,谁不来看热闹呢?连轻易不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也来了,按此地规矩,这种场合是允许她们抛头露面的。
甄山泰把客人们安置在备好的座位上。这里也是一个台子,是用十几辆大平车拼起来的,上面铺着门板之类,位置在四个戏台中央,客人坐在上面,可以随意看哪一台戏,也可以随意点戏。甄山泰环顾四周,万头攒动,许多人指指点点:“这就是甄寨主!”甄山泰隐约听见,微微一笑。他开始检看准备情况。东寨墙上八门土炮斜指蓝天,是准备做礼炮用的,里面封装些火药,没有“硬料”。神棚周围,十几挂鞭炮已经用竹竿长棍高高地挑起来。四个戏台上,鼓乐班坐在前台,单等仪式开始,就乐炮齐鸣了。
甄山泰很满意,正要开始,忽然想到石匠师傅还没有来,立碑是要在他指导下进行的。于是赶忙派人去叫。他有些懊悔,早上吃酒席时应该让他也参加的呀,自己太忙,一时疏忽,怎么下人们也忘了呢?
他来不及抱怨下人,又派人去叫惠芬,她才是今天真正的主角。
这时天已到了正午,石匠和惠芬还没有来到,不仅甄山泰发急,连客人和看热闹的人也都急了。好一会儿,派出的人终于回来了,一脸惊慌,把甄山泰喊下台子,耳语了一阵。甄山泰脸色大变。正在这时,云芝来了,甄山泰一把拉住,领到一旁,低声而紧张地问:“你嫂子呢?”
云芝淡淡地说道:“我嫂子改嫁走了。”
甄山泰大叫一声,顿时昏厥在地上。客人和所有的人霎时大乱,预感到出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纷纷猜测耳语:
“出了什么事吗?”
“石匠还没领工钱呢!”
“那寡妇咋也没来?”
“死了吗?”
“死了倒好,怕是跑了!”
“我早起抬粪,看见甄家寨西边河洼里,有一个后生牵一匹马在那里,像是等人。”
“你认识吗?”
“看不大清,好像是柳镇的小铜匠。”
“糟糕!”
“是糟糕。”
事情大白,舒惠芬确实跑了。她和那位小铜匠是邻居。
半个时辰以后,甄家寨东门外人马散尽,嬉笑声传向四面八方。人们并不觉得扫兴,这比看戏还新鲜,还有味。
甄山泰丢尽脸面,大病三个月,从此辞去寨主,再也不管这些乌七八糟的事了。
事隔多年,甄家寨的寨堡早已坍塌,人们有时还谈论起这件事。但庄稼人爱讲公道话,他们说,从那以后,甄家寨反而再也没有出过这一类有伤风化的事,真的!
这有点奇怪。怪在哪里,许多人至今不明白。
《钟山》1983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