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记
《蒋介石日记揭秘》一书几经周折,终于问世了!
本书从开始策划、编写、著述到正式出版历时十三年矣。
“揭秘”蒋氏日记,是一个棘手而敏感的课题,故而出版艰难,反反复复,其中冷暖,作者自知。
此书的编著和出版是团结协作、集体智慧的结晶。其间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和热情相助。
十三年前,拙稿名为《蒋介石日记秘录》(抗战部分),经专家审阅后批准出版,时代文艺出版社责编姜淑华女士日夜兼程、依据专家意见删改定稿。因过度劳累,到户外透气,休息一下,不想刚出门,竟发生车祸,身负重伤。这实在令作者过意不去,抱憾终生。
后来,因形势变化,有关部门发来“目前不宜”的电传,出版就些搁浅了。
事隔多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蒋介石系列书,编审于二辉先生接到此稿,认为恰好填补“蒋氏书系”的空白,决定报批,并提出增补1915至1936与1946至1949部分,改书名为《蒋介石日记评析》。审批同意出版后,二辉先生聘请知名作家王炳顺先生审读,迅速制版与封面设计。就在即将付印之际,社领导人事发生变化,意见不一,于是停了下来,稿子在出版社“一睡”又二年。
而今,幸运来啦!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团结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宏儒先生,以大家的慧眼,抓住国共第三次握手的时机,从大历史角度审读这部书稿,通晓其意义之所在,当即拍板,决意采用这一先是,并向有关部门力陈主旨,取得领导的重视;副总编唐得阳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其稿把关定向,提出许多中肯建议;总编室主任傅雪莎女士、责任编辑宋庆光先生不辞辛劳,积极运作,反复与作者交换意见,使书稿日臻完善。
终于盼出了头,见了“天日”,十几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对团结出版社诸君协同努力的团队精神,颇为感慨,不胜敬意。
在本书编著过程中,得到许多部门和友人的大力支持,得到好友方传荣的全力相助,至于我的内人解灵芝充“秘书”职,自不必说。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作者
2006年7月
本书从开始策划、编写、著述到正式出版历时十三年矣。
“揭秘”蒋氏日记,是一个棘手而敏感的课题,故而出版艰难,反反复复,其中冷暖,作者自知。
此书的编著和出版是团结协作、集体智慧的结晶。其间得到诸多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和热情相助。
十三年前,拙稿名为《蒋介石日记秘录》(抗战部分),经专家审阅后批准出版,时代文艺出版社责编姜淑华女士日夜兼程、依据专家意见删改定稿。因过度劳累,到户外透气,休息一下,不想刚出门,竟发生车祸,身负重伤。这实在令作者过意不去,抱憾终生。
后来,因形势变化,有关部门发来“目前不宜”的电传,出版就些搁浅了。
事隔多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蒋介石系列书,编审于二辉先生接到此稿,认为恰好填补“蒋氏书系”的空白,决定报批,并提出增补1915至1936与1946至1949部分,改书名为《蒋介石日记评析》。审批同意出版后,二辉先生聘请知名作家王炳顺先生审读,迅速制版与封面设计。就在即将付印之际,社领导人事发生变化,意见不一,于是停了下来,稿子在出版社“一睡”又二年。
而今,幸运来啦!民革中央宣传部部长、团结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宏儒先生,以大家的慧眼,抓住国共第三次握手的时机,从大历史角度审读这部书稿,通晓其意义之所在,当即拍板,决意采用这一先是,并向有关部门力陈主旨,取得领导的重视;副总编唐得阳先生在百忙之中为其稿把关定向,提出许多中肯建议;总编室主任傅雪莎女士、责任编辑宋庆光先生不辞辛劳,积极运作,反复与作者交换意见,使书稿日臻完善。
终于盼出了头,见了“天日”,十几年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对团结出版社诸君协同努力的团队精神,颇为感慨,不胜敬意。
在本书编著过程中,得到许多部门和友人的大力支持,得到好友方传荣的全力相助,至于我的内人解灵芝充“秘书”职,自不必说。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
作者
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