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蒋介石日记揭秘

正文 第23章 1937年(四)

    基于此种考虑,蒋介石在“决战”前夜的日记上构想出“操胜之道”的战略战术“要诀”。

    【8月13日】

    (一)

    对倭作战,应以战术补武器之不足,以战略弥武力之缺点,使敌处处陷于被动地位。

    中日两军势不可免的交锋在上海开始了。8月13日上午9时15分,日军陆战队的一个小队首先冲入横溶路、宝山路地段,向中国军开火,仅20分钟便停止。到了下午4时许,又在八字桥、通天庵、宝山地区向中国军开火,全面燃起战火,接着,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也一齐向上海市区开炮轰击。

    这天深夜,蒋介石向张治中下达了发动总攻击的命令。自此,为时百天的“八一三”淞沪会战迅速展开,以中国为战场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蒋介石在这页日记里提出了“使敌处处陷于被动地位”的战略思想。

    (二)

    “共产党乘对外战争之机会,发动其阴谋,当设法防制之。”

    谁能想到,就在“八一三”淞沪会战危急关头,蒋介石竟然想到这一层。

    说怪也不怪,自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來,特别是卢沟桥事变以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因此在我国迅速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中国共产党为此作了艰苦的努力,为团结抗日、捍卫民族独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但蒋介石毕竟是蒋介石,虽则他急切希望红军出师作战以牵制日军,被迫停止“剿共”并开始谈判国共合作问題,可是他仍怀着“防人之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事实胜过雄辩,历史可以作证,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大义是谁都否定不了的,且看中共促进两党合作的进程表:

    1937年年初,为讨论国共关系和对日政策,国民党筹备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立即作出反应,于2月10日致电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五项要求是:(一)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二)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四)迅速完成对日作战之一切准备工作;(五)改善人民生活。如果国民党能够实行上述五项要求,共产党愿意提出如下四项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党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态度,表达了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迫切愿望,受到各界人士的拥护,也给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以重大影响。(正因如此,蒋介石十分恐慌,担心共产党因日益得人心而最终得天下。

    2月12日,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來、秦邦宪、叶剑英与国民党代表顾祝同、贺衷寒、张冲在西安开始对国共合作的具体问題进行谈判。谈判中,中共代表坚持《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所提五项要求、四项保证的原则立场;在政治方面,承认三民主义及国民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取消暴动政策及沒收地主土地政策,要求国民政府分批释放被押的共产党员,允许共产党员适当时期公开;在陕甘宁边区问題上,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驻扎地区改为陕甘宁行政区,执行统一法令与民选制度,其行政人员经民选推荐,由国民政府任命;取消红军称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服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并提出愿将现有红军中之最精壮者编为3个国防师,计6旅12团,每师15万人。在3个国防师之上,设某路军的总指挥部。另外,提出了参加国民大会、国防会议和停止对西路军的军事进攻等要求。国民党代表在蒋介石授意下,提出:要中共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完全服从国民党的领导;要分割陕甘宁边区,划归地方行政区,直属各省,并取消民选制度;要求红军改编后,服从蒋介石的一切命令,南京政府向红军派遣各级军政人员,每师编制不得超过1万人。中共方面对此等条件当然不能接受,这次谈判沒有达成协议。

    2月15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召开,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14人向大会提出恢复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指出“近半年來,迭次接中国共产党致我党中央委员会书函通电,屡次提议国共合作,联合抗日,足证团结御侮已成国人一致之要求”;并呼吁“趁此机会恢复总理之三大政策,以救党国于危亡,以竟革命之功业”。

    同一天(2月15日)三中全会上通过宣言和《根绝赤祸案》,其内容重点为:根绝赤化宣传;根绝阶级斗争等,看出蒋介石对中共的态度沒有改变,其**的立场沒有放弃,他的所谓国共合作,只是策略问題。在大会召开前的2月5日,蒋介石的日记就已写得明明白白:“对内避免内战。然一遇内乱,则不放弃戡乱安内之责任。”在大会召开后的3月6日,蒋介石又对日本大使川越茂说:“我国对共产党政策并未有何变更。此点可于前次三中全会之宣言及决议案证明之。”在这里,蒋介石已把他内心世界大白于光天化日之下。

    但中国共产党依然为国共合作不懈努力。

    3月13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共代表向国民党方面重申“顾(祝同)、贺(衷寒)提案完全不能承认”,“谈判须重新作起”,要求与蒋介石直接面谈。随后,周恩來回延安,叶剑英留在西安联络。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国共正式谈判,周恩來于3月下旬去杭州,与蒋介石谈判。周恩來表示了中共愿与国民党合作的诚意,重申了关于两党合作的原则立场,向蒋介石提出十一项书面要求和六项口头声明。蒋介石回避应解决的具体问題,只表示原则上同意国共合作。他说:不要提国共合作,只提共产党与他合作,并要求共产党拿出一个与他永远合作的办法;并示意可以把共产党合并于国民党,这充分表明了蒋介石的国共合作的真正意图何在,是中共在“发动其阴谋”,还是他在“发动其阴谋”?尽管当时沒能具体达成协议,但内战是可以停止了。

    4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告全党同志书》,明确指出“全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的目的已经实现了,中国革命新时期的第一阶段,基本上已经结束”,并号召全党“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实现对日抗战而斗争”。

    ****,周恩來到庐山与国民党商讨国民大会代表问題,并与蒋介石谈判。蒋介石闭口不谈共同纲领问題,而强硬提出:一、两党合作的形式问題。由他指定国民党干部若干人,共产党提出同等数量干部,共同组成一个国民革命同盟会,他任主席,有最后决议权;两党一切对外行动与宣传,统由同盟会讨论决定,然后执行。共同纲领亦由同盟会讨论;若同盟会工作顺利,将來可视情况,扩大为国共两党分子合组之党,并与第三国际发生关系,代替共产党的关系。二、军队问題。由共产党根据以前关于国共合作的声明,先发表对外宣言,然后南京政府发表三个师的番号,并委任师长。三个师仍照十二个团编制,人数可容纳45000人。在三个师之上设政治训练处,负责部队指挥。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军出国留洋。南方各游击区由共产党派人联络,经国民党调查后,对部队进行编遣。原领导人须离开部队。三、陕甘宁边区问題。蒋介石坚持由国民党方面人员担任边区政府的正职长官,副职由边区自行推举。蒋介石提出可由林伯渠担任。另外蒋介石还表示,狱中中**员,可由国民党分批释放;由共产党指定其出席国民大会代表人选,不能以共产党的名义出席。周恩來对蒋介石的无理要求异常愤慨,当即表示不能同意。

    6月25日,中共中央为了尽快促成两党合作,重新拟定与国民党谈判方案,在一些问題上作了让步。原则上同意组织国民革命同盟会,但要求先确定共同纲领,以便奠定同盟会及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在承认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同意国共两党各推出同等数量的干部组织最高会议,以蒋介石为主席,承认其依共同纲领有最后决定权;对同盟会将來发展趋势及与第三国际关系,不加反对,但必须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思想上的独立性。并提出,从张继、宋子文、于右任三人中任选一人任边区政府正职长官。还提出红军改编后,朱德为指挥官等。此方案电告蒋介石后,蒋仍坚持红军改编后设立政治训练处,负责指挥军队。因此,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卢沟桥事变第二天,7月8日,中共中央立即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的通电》,向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及全国军民呼吁,其大意如下:

    “本月7日晚间10时,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现在双方仍在战斗中。

    “平津、华北有被日军武装侵略的可能,情势紧迫。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來,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同时,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周恩來等9人联名打电报给蒋介石,表明鲜明的态度(电文前面已引,从略)。

    7月9日,又由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等人代表全体红军,打电报给蒋介石表示“与日寇决一死战”。

    7月15日,中国共产党派代表周恩來、秦邦宪、林伯渠同蒋介石、张冲、邵力子等在庐山举行会谈。同时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題为《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三项政治主张,作为国共合作的总纲领和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其内容(一)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二)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三)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首先须切实救济灾荒,安定民生,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改善人民生活。为了共赴国难,共产党还向国民党郑重提出四项保证,(《宣言》中保证部分,从略)这份宣言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大公无私以民主大义为重的态度。

    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举行谈话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省长、各军总指挥及名流学者、大学校长等,中国共产党派周恩來、秦邦宪、林伯渠等为代表参加了这次谈话会。

    8月9日,周恩來、朱德、叶剑英在应邀出席最高国防会议期间,与蒋介石在南京就红军改编后的人数、设立总指挥部和保持独立自主等问題,继续进行磋商。蒋介石企图删掉政治主张的全部,只留下向国民党的四项保证。中共代表拒绝修改,并主张《宣言》暂缓发表。在红军改编问題上,反对蒋介石委派政治主任的要求,坚决主张设立指挥部,提出由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指挥,此问題未解决前,暂缓出兵。由于淞沪和华北战势日益紧张,国民党不断溃败,蒋介石急切希望红军尽快出兵助战,于是被迫同意了中共关于红军改编问題的主张。

    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并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指挥。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了红军改编命令。红军改编后,随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事实表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经过了一段艰苦曲折的历程。从两党多次商谈合作抗日,蒋介石一再坚持“容共”方针來看,他对中共的态度的确沒有改变。蒋介石是害怕并坚持禁止中共宣传共产主义的,因此才有日记中的那句话。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