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民国的《红楼梦》
《春明外史》一炮走红,《金粉世家》让父亲牢牢地坐在文学殿堂的金交椅上,以至当年发生了许多读者为文学人物“请命”的风波。
如果说《春明外史》把父亲引进了文学殿堂,那么《金粉世家》则让他牢牢坐在了殿堂里的金交椅上。这本书是父亲另一部百万言长篇巨著,也是他费尽心血的“得意作”。《金粉世家》从1927年2月14日开始在北京《世界日报》副刊《明珠》连载,直到1932年5月22日结束,历时5年多。写完后,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精装2函12册,并在上海“申”、“新”两报上,将全书回目大字刊登,作为广告。不过在单行本中,父亲把原来连载正文前的上场白去掉,代之以序。其实这段上场白,却也很婉转地述说了他写《金粉批家》的苦衷。原来他在写这本书之前,在《明珠》发表的是另一本小说《荆棘山河》,是揭露军阀内战暴行的,由于刺痛了军阀,奉命“腰斩”,山河果然多荆棘,不得己父亲只好改用婉而多讽的笔触,写了《金粉世家》,这一写,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张友鸾叔在《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一文中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是张恨水的四大代表作。这种说法,己基本得到读者的公认。也有人称《金粉世家》是“民国红楼梦”,早在1941年,就有一位署名徐文滢的作者在其《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一文中说:“承继着《红楼梦》的人情恋爱小说,在小说史上我们看见《绘芳园》、《青楼梦》……的名字,则我们应该高兴地说,我们的‘民国红楼梦’《金粉世家》成熟的程度其实远在它的前辈之上。”总之,《金粉世家》在报上连载时,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不久还被编成电影,北京的评书艺人又把它改编为评书,不仅在茶社说书,而且还在广播电台播讲。现代题材被改编为评书,《金粉世家》在北京城可能还是第一次。《金粉世家》得到了巨大的反响和热烈的欢迎,读者中竟出现了“金粉世家迷”。
《金粉世家》以一个善良美丽、清寒人家出身的才女冷清秋与国务总理七公子金燕西由订情、结婚,到反目、出走的故事为贯穿线,描绘了金家的兴衰。父亲自己说过:《金粉世家》的重点是“家”,它是通过这个钟鸣鼎食,世代簪缨的“金粉世家”,展示出北洋政府时期,豪门巨宦的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奥秘,在“金”和“粉”的侵蚀下,在温愔脉脉、天伦之乐的后面,则是狰狞丑恶的尔虞我诈,慈样恺悌的面纱底下,隐藏杀气腾腾的金钱利害冲突,冷清秋的“齐大非偶”的悲惨命运,正是揭示了“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这个“鬼”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孽”,同时它也由此“家”到彼“家”,反映了整个北洋政府上层社会的众生相。
由于写的是北京豪门,于是读者就推测开了,有的说是袁世凯家,有的说是钱能训家,众说纷纭,很是热闹了一阵。父亲在《写作生涯回忆》中有个公开的答复:“《金粉世家》,是指着当年北京豪门哪一家?‘袁’?‘唐’?‘孙’?‘梁’?全有些像,却又不全像。我曾干脆告诉人家,哪家也不是!哪家也是!”这话说得多么好,因为这部小说是集中了所存豪门特征的艺术概括,是对生活的提高与典型化,好事诸公,想一一索隐,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了。
由于父亲在写《春明外史》时,已注意到以前的章回小说,在结构上的一些缺陷,所以在写《金粉世家》时,就在结构上苦下工夫,对于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语言特征、矛盾悬念等等,都作了精心的设想。全书112回,以金铨总理一家三代同堂20多个人物作为穿插,铺陈,交织引出一百多个人物,场面宏大,色彩瑰丽,加之诗词的渲染,把气氛渲染得冷热适度,加之书前楔子与书后的尾声,前后呼应,主要人物的突然遁去,显得空灵诡谲,父亲称这种手法叫“开合”,这一开一合,让读者开卷就不能释手,合卷尚神游在书卷中,让你百读不厌!
《金粉世家》这部规模宏大的书,人物就有一百多,况且父亲同时还在写《春明外史》、《天上人间》、《京尘幻影录》等长篇,我实在搞不清父亲是怎么安排的,难道不会乱吗?这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我终于把这个疑问向父亲说了,他回答我说:“自己的小说怎么会乱呢?这都是我早已经就想好了的。谁也不会把自己家里人搞错吧?小说里的人物也和家里人一样。再说,几部小说我是分开写,今天写这部,明天就写那部。《春明外史》、《金粉世家》要天天写,我就把《金粉世家》列了一张人物表,写上这些人物的姓名、身份、性格,贴在书桌前的窗子上,写之前先看一遍,就不会错了。”据我所知,父亲的小说有人物表的,就只有《金粉世家》,别的书都没有用过。
父亲在写《金粉世家》时,听左笑鸿叔讲过一个小插曲,很有意思。有一位新闻界权威人士对很多人说:“恨水这篇小说一定写不好,准砸!”并且还说明了他的理由:“恨水和我们都是寒士出身,从来也没有过过富贵生活。恨水没经过这种生活,他怎么能写得好?不仅仅是这个大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不好写,就是屋里的一切陈设,没见过的也写不出来。写出来的总理家里,也像小报上那些小说描写现代阔人家的老套子:一明两暗三间正房,堂屋正面挂着一幅大山水中堂或是福禄寿三星;前边一张大条案,中间摆个座钟,两边是一对大掸瓶;条案前是一张方桌,上摆茶盘,中有茶壶茶碗,甚至大盘木瓜、佛手之类;方桌两边,各有一把红漆的太师椅;两面墙上挂着几个写了字的条幅……”他一面说一面笑,“据说这就是阔人家里的情况,这些先生恐怕连沙发都没见过,让现代富贵人家看到,会笑掉牙的!”听的人也都笑起来。
这话乍听,似乎不无道理,其实却不尽然。他并不知道,父亲有个习惯,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绝不写,他也忘记了父亲是记者,记者是什么地方都要去的,穷街陋巷要去,豪门巨府也要去。加之父亲是个有心人,又有观察生活的习惯,他到这些富贵人家总要仔细地看,细心地记,平时也注意这些官绅及眷属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就连高级俱乐部、豪华饭店,有机会也去转转。而且父亲和袁世凯最宠爱的二子袁克文(寒云)、五子袁克权很熟悉,和孙宝琦、许世英也比较熟,从他们那里听到些达官贵人家的故事,记下些见闻,就成为写小说的材料了。可以说,父亲为了写《金粉世家》,是认真地“体验了生活”的,并不是说要写总统,就必须当过总统,要写叫花子,就必须要当过叫花子,这样推下去,那还了得!
《金粉世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最受女读者的欢迎。父亲在许多场合总会遇到一些女读者,拿《金粉世家》的问题来问他。就是一些粗通文字的老太太也喜欢《金粉世家》。当年先祖母每天晚饭后,都要父亲把当日的连载念给她听,这成了父亲的每日“工作”,他也乐此不疲,这可能是他承欢膝下的一种方式吧。
《金粉世家》在连载时,发生了“请命”风波。当写到冷清秋在大火中携幼子出走时,很多读者为冷清秋的凄惨命运和傲岸自强的性格洒下同情之泪。父亲的至交、著名的老报人,也曾任职《世界日报》的万枚子叔,看到这里时,竟和他的夫人相对而泣!当读者看到在昆明湖发现冷清秋丢失的鞋,预感不妙,纷纷写信给父亲,让他“笔下超生”,不能叫冷清秋死去。有的甚至对父亲“口出不逊”。在父亲50寿辰的纪念文章中,我曾看到著名报人许君武先生写的一篇祝贺文章,回忆他当初看《金粉世家》时,曾给父亲写过一封信,要父亲不可“笔下无情”。没想到父亲却很艺术地在报上用诗公开答复。因年代久远,原诗己记不清,大意是:世间本来有善有恶,人也有美有丑,嫫母怎么能变成美女,我又有什么法子呢?
书中的冷清秋是父亲着力刻画和歌颂的一个人物,她虽然生活在豪门之家,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尊的人格,在她受尽了藐视和轻慢之后,在第90回,“露影太荒唐封金预告,怀诗忽解脱对月长嗟”一文中,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在内心深深地省悟道:“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实在是可耻。凭我这点能射,我很可以自力,为什么受人家这种藐视?人家不高兴,看你是个讨厌虫,高兴呢,也不过是一个玩物罢了。无论感情好不好,一个女子做了纨绔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丧尽。”她一层想着逼进一层,不觉热血沸腾起来。心里好像在大声疾呼地告诉她:“离婚,离婚!”这个70多年前的呐喊,虽然出自冷清秋之口,却道出了当时千千万万受尽封建思想和夫权压迫的妇女心声,《金粉世家》之所以受到女读者的格外欢迎,也就不足为怪了。
《金粉世家》成书后,成为父亲的畅销书之一,20世纪40年代,被改编成电影,由周曼华主演。香港也拍过粤语的《金粉世家》,似乎是吴楚帆主演。20世纪90年代,香港“亚视”曾把《金粉世家》改编为二十几集的电视连续剧,主演是汪明荃,易名为《京华春梦》,译成普通话后,曾在全国各地播映。2003年,由董洁、陈坤、刘亦菲、徐佳等人主演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据说创下了非常高的收视率。
另外,我还看到一本由某人写的在香港出版的《金粉世家续集》,那完全是“节外生枝”的事了。
父亲于1952年大病初愈,曾填了几阕有关此书的词:
温《金粉世家》尾声有感(七日夜)
临江仙(三阕选一)
抱病三秋成隔世,芸篇金粉重温。一回细检一销魂,老少新亭泪,衣服旧烧痕。记得省时刚布局,青年强索天孙。于今故事向谁论?云开意似笑,月破不能奔。
如果说《春明外史》把父亲引进了文学殿堂,那么《金粉世家》则让他牢牢坐在了殿堂里的金交椅上。这本书是父亲另一部百万言长篇巨著,也是他费尽心血的“得意作”。《金粉世家》从1927年2月14日开始在北京《世界日报》副刊《明珠》连载,直到1932年5月22日结束,历时5年多。写完后,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精装2函12册,并在上海“申”、“新”两报上,将全书回目大字刊登,作为广告。不过在单行本中,父亲把原来连载正文前的上场白去掉,代之以序。其实这段上场白,却也很婉转地述说了他写《金粉批家》的苦衷。原来他在写这本书之前,在《明珠》发表的是另一本小说《荆棘山河》,是揭露军阀内战暴行的,由于刺痛了军阀,奉命“腰斩”,山河果然多荆棘,不得己父亲只好改用婉而多讽的笔触,写了《金粉世家》,这一写,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张友鸾叔在《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一文中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是张恨水的四大代表作。这种说法,己基本得到读者的公认。也有人称《金粉世家》是“民国红楼梦”,早在1941年,就有一位署名徐文滢的作者在其《民国以来的章回小说》一文中说:“承继着《红楼梦》的人情恋爱小说,在小说史上我们看见《绘芳园》、《青楼梦》……的名字,则我们应该高兴地说,我们的‘民国红楼梦’《金粉世家》成熟的程度其实远在它的前辈之上。”总之,《金粉世家》在报上连载时,就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不久还被编成电影,北京的评书艺人又把它改编为评书,不仅在茶社说书,而且还在广播电台播讲。现代题材被改编为评书,《金粉世家》在北京城可能还是第一次。《金粉世家》得到了巨大的反响和热烈的欢迎,读者中竟出现了“金粉世家迷”。
《金粉世家》以一个善良美丽、清寒人家出身的才女冷清秋与国务总理七公子金燕西由订情、结婚,到反目、出走的故事为贯穿线,描绘了金家的兴衰。父亲自己说过:《金粉世家》的重点是“家”,它是通过这个钟鸣鼎食,世代簪缨的“金粉世家”,展示出北洋政府时期,豪门巨宦的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奥秘,在“金”和“粉”的侵蚀下,在温愔脉脉、天伦之乐的后面,则是狰狞丑恶的尔虞我诈,慈样恺悌的面纱底下,隐藏杀气腾腾的金钱利害冲突,冷清秋的“齐大非偶”的悲惨命运,正是揭示了“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这个“鬼”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孽”,同时它也由此“家”到彼“家”,反映了整个北洋政府上层社会的众生相。
由于写的是北京豪门,于是读者就推测开了,有的说是袁世凯家,有的说是钱能训家,众说纷纭,很是热闹了一阵。父亲在《写作生涯回忆》中有个公开的答复:“《金粉世家》,是指着当年北京豪门哪一家?‘袁’?‘唐’?‘孙’?‘梁’?全有些像,却又不全像。我曾干脆告诉人家,哪家也不是!哪家也是!”这话说得多么好,因为这部小说是集中了所存豪门特征的艺术概括,是对生活的提高与典型化,好事诸公,想一一索隐,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了。
由于父亲在写《春明外史》时,已注意到以前的章回小说,在结构上的一些缺陷,所以在写《金粉世家》时,就在结构上苦下工夫,对于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语言特征、矛盾悬念等等,都作了精心的设想。全书112回,以金铨总理一家三代同堂20多个人物作为穿插,铺陈,交织引出一百多个人物,场面宏大,色彩瑰丽,加之诗词的渲染,把气氛渲染得冷热适度,加之书前楔子与书后的尾声,前后呼应,主要人物的突然遁去,显得空灵诡谲,父亲称这种手法叫“开合”,这一开一合,让读者开卷就不能释手,合卷尚神游在书卷中,让你百读不厌!
《金粉世家》这部规模宏大的书,人物就有一百多,况且父亲同时还在写《春明外史》、《天上人间》、《京尘幻影录》等长篇,我实在搞不清父亲是怎么安排的,难道不会乱吗?这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我终于把这个疑问向父亲说了,他回答我说:“自己的小说怎么会乱呢?这都是我早已经就想好了的。谁也不会把自己家里人搞错吧?小说里的人物也和家里人一样。再说,几部小说我是分开写,今天写这部,明天就写那部。《春明外史》、《金粉世家》要天天写,我就把《金粉世家》列了一张人物表,写上这些人物的姓名、身份、性格,贴在书桌前的窗子上,写之前先看一遍,就不会错了。”据我所知,父亲的小说有人物表的,就只有《金粉世家》,别的书都没有用过。
父亲在写《金粉世家》时,听左笑鸿叔讲过一个小插曲,很有意思。有一位新闻界权威人士对很多人说:“恨水这篇小说一定写不好,准砸!”并且还说明了他的理由:“恨水和我们都是寒士出身,从来也没有过过富贵生活。恨水没经过这种生活,他怎么能写得好?不仅仅是这个大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不好写,就是屋里的一切陈设,没见过的也写不出来。写出来的总理家里,也像小报上那些小说描写现代阔人家的老套子:一明两暗三间正房,堂屋正面挂着一幅大山水中堂或是福禄寿三星;前边一张大条案,中间摆个座钟,两边是一对大掸瓶;条案前是一张方桌,上摆茶盘,中有茶壶茶碗,甚至大盘木瓜、佛手之类;方桌两边,各有一把红漆的太师椅;两面墙上挂着几个写了字的条幅……”他一面说一面笑,“据说这就是阔人家里的情况,这些先生恐怕连沙发都没见过,让现代富贵人家看到,会笑掉牙的!”听的人也都笑起来。
这话乍听,似乎不无道理,其实却不尽然。他并不知道,父亲有个习惯,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绝不写,他也忘记了父亲是记者,记者是什么地方都要去的,穷街陋巷要去,豪门巨府也要去。加之父亲是个有心人,又有观察生活的习惯,他到这些富贵人家总要仔细地看,细心地记,平时也注意这些官绅及眷属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就连高级俱乐部、豪华饭店,有机会也去转转。而且父亲和袁世凯最宠爱的二子袁克文(寒云)、五子袁克权很熟悉,和孙宝琦、许世英也比较熟,从他们那里听到些达官贵人家的故事,记下些见闻,就成为写小说的材料了。可以说,父亲为了写《金粉世家》,是认真地“体验了生活”的,并不是说要写总统,就必须当过总统,要写叫花子,就必须要当过叫花子,这样推下去,那还了得!
《金粉世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最受女读者的欢迎。父亲在许多场合总会遇到一些女读者,拿《金粉世家》的问题来问他。就是一些粗通文字的老太太也喜欢《金粉世家》。当年先祖母每天晚饭后,都要父亲把当日的连载念给她听,这成了父亲的每日“工作”,他也乐此不疲,这可能是他承欢膝下的一种方式吧。
《金粉世家》在连载时,发生了“请命”风波。当写到冷清秋在大火中携幼子出走时,很多读者为冷清秋的凄惨命运和傲岸自强的性格洒下同情之泪。父亲的至交、著名的老报人,也曾任职《世界日报》的万枚子叔,看到这里时,竟和他的夫人相对而泣!当读者看到在昆明湖发现冷清秋丢失的鞋,预感不妙,纷纷写信给父亲,让他“笔下超生”,不能叫冷清秋死去。有的甚至对父亲“口出不逊”。在父亲50寿辰的纪念文章中,我曾看到著名报人许君武先生写的一篇祝贺文章,回忆他当初看《金粉世家》时,曾给父亲写过一封信,要父亲不可“笔下无情”。没想到父亲却很艺术地在报上用诗公开答复。因年代久远,原诗己记不清,大意是:世间本来有善有恶,人也有美有丑,嫫母怎么能变成美女,我又有什么法子呢?
书中的冷清秋是父亲着力刻画和歌颂的一个人物,她虽然生活在豪门之家,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尊的人格,在她受尽了藐视和轻慢之后,在第90回,“露影太荒唐封金预告,怀诗忽解脱对月长嗟”一文中,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在内心深深地省悟道:“女子们总要屈服在金钱势力范围之下,实在是可耻。凭我这点能射,我很可以自力,为什么受人家这种藐视?人家不高兴,看你是个讨厌虫,高兴呢,也不过是一个玩物罢了。无论感情好不好,一个女子做了纨绔子弟的妻妾,便是人格丧尽。”她一层想着逼进一层,不觉热血沸腾起来。心里好像在大声疾呼地告诉她:“离婚,离婚!”这个70多年前的呐喊,虽然出自冷清秋之口,却道出了当时千千万万受尽封建思想和夫权压迫的妇女心声,《金粉世家》之所以受到女读者的格外欢迎,也就不足为怪了。
《金粉世家》成书后,成为父亲的畅销书之一,20世纪40年代,被改编成电影,由周曼华主演。香港也拍过粤语的《金粉世家》,似乎是吴楚帆主演。20世纪90年代,香港“亚视”曾把《金粉世家》改编为二十几集的电视连续剧,主演是汪明荃,易名为《京华春梦》,译成普通话后,曾在全国各地播映。2003年,由董洁、陈坤、刘亦菲、徐佳等人主演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据说创下了非常高的收视率。
另外,我还看到一本由某人写的在香港出版的《金粉世家续集》,那完全是“节外生枝”的事了。
父亲于1952年大病初愈,曾填了几阕有关此书的词:
温《金粉世家》尾声有感(七日夜)
临江仙(三阕选一)
抱病三秋成隔世,芸篇金粉重温。一回细检一销魂,老少新亭泪,衣服旧烧痕。记得省时刚布局,青年强索天孙。于今故事向谁论?云开意似笑,月破不能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