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节:戴高乐之殇
英伦三岛的上空马上就要到了大雾弥漫的季节,每年秋冬之交伦敦上空大大雾总是令人心烦意乱,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压抑感觉。德国空军准备退出这种得不偿失的消耗战了,每个人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里希特霍芬早在空袭进行了三天的时候就提出了疑问,而今终于得到了白起点头同意。
斯大林知道这边打的如火如荼的,莫斯科周围的德国人一直是按兵不动。巨大的压力还是压在了莫斯科周围的苏联军队头上,他们不得不跟着德军的节奏严密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足球比赛中控球占据优势的一方消耗的体力总是少的,跟着对手跑的一方自然会比较的累。这就是一个主动与被动的区别,眼下英美联军被德国空军的突然打击导致失去了分寸,局面很被动。一般战斗中被敌人的攻势压迫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部队首脑往往会采取反突击的形势重新夺回主动权。英国空军元帅道丁就试图采用这么一种类似于反突击这种形式的行动,以期夺回战略主动。
这个任务单单依赖空军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道丁需要空降部队。而为了保证空降部队作战的突然性,需要有一支部队去转移德国人的注意力。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一心请战的法国将军----戴高乐头上。
戴高乐这个家伙得知法国正在发生的巨变。心里那是大骇不止。吉安得到的法国人民拥护越多就意味着他的地位越加不稳固。法国的抵抗主义者在效忠于维希法国的警察和德国人的情报组织合力剿杀下。人数越来越少。现在跟盟国之间的交流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逐渐恢复了战前正常生活的法国民众也对打仗根本就不感兴趣。他领导的自由法国在不列颠处境尴尬,本来就是一个流亡政府,算不得数的。他们在寄人篱下的夹缝中求生存,战败的耻辱跟迫切希望重返祖国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逆境出英雄,自由法国军中的每个人都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也只有打败德国人这一条路才能夺回失去的荣耀。可惜的是这个期限遥遥无期,他们也很难获得战败德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白起发起的针对英伦三岛的轰炸就像是一根导火索,牵动了自由法国士兵心里那一根弦。终于等到这一天,他们都以为战争总算是在西线开打了。只要这个口子一开,德国人就意味着必须两线作战,两面夹击下的国际大形势对自己相当有利。以英美法三国的战斗力最终驱逐德寇指日可待。
有一句话叫做希望愈大失望也愈大。这话用在此时的戴高乐身上正合适,按照他的猜测英美空军一定会全歼进犯之敌。而后一定会把战线借势推进到欧洲大陆。战局的进展证实了他的臆想只不过是一厢情愿,准备好上阵杀敌的自由法国士兵一腔热情落到了空白处,这种感觉实在是不爽,用坑爹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一而鼓,再而衰,三乃竭。这士气也跟战斗的进展同步发展。攒足了劲没地方使出去,憋屈的法军士兵只能对着墙角撸管!法国人在异国他乡度日如年,恨不得背插双翅飞过海峡去!
想打仗的心情总会得到满足的,特别是在这个多事之秋。士兵总是有用武之地的。戴高乐希望作为先锋进行登陆作战的意愿自然得到了英美当局全力支持。谁都知道登陆作战第一波部队上去就是试探敌人火力的,有人争当炮灰何乐而不为呢?
登陆作战的经验戴高乐是有的。在英美法部队阵营里他们都有过碑德军在滩头痛揍的经历。尤其是加拿大部队接受的教训更深刻。他们在荷兰那一片海滩上伏尸数百,防波堤边排满了被德军机枪火力杀死的士兵。他们用六倍于守军的兵力发动突然性的登陆作战,结果是死伤狼藉,无功而返。
戴高乐也曾经在加来附近的海滩上被德军守备部队狠狠的揍过。当时,自由法国的士兵们一个个表现的都很英勇。只是战场上不是只有英勇就能打胜仗的,德国人密集的火力杀伤了大量法军士兵。最终因为伤亡实在是太惨重,戴高乐不得不退回去了。
几次登陆战进行的都很突然,每一次德国空军甚至都来不及赶赴战场战斗就已经结束。德国军队单单凭借着地面部队的火力就已经轻易的击溃了小规模登陆部队。每一次浅尝辄止的登陆试探都是在德军及时的反应中被阻止。
他们知道这一点来自德国人快速有效的信息传递,从战俘们使用的图像通话这种逆天的设备上可以看出来,德国人在信息传递这方面的技术上领先整个世界太多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生产出他们那样的设备。英国的情报分析机构当然能够推断出这种设备可以起多大作用。因此。他们认为传统的突袭战术对德军来说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这就是说,小规模的登陆作战已经不可取了。每一次尝试只不过徒增伤亡而已。戴高乐也因此得到了他意料之外的强大支援,大约300多架飞机和三十六艘各式船只出现在他的进攻序列中。这一次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铁了心要用大量的炮灰来试探一下德国人防线的强度。
只要是试探就会有伤亡,德国守军的反应速度一如既往的快速。英美法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实在是需要加强。因此。他们只好花费很大的力气去修复沿海被德国空军摧毁的军事设施。本来打算把德军前线机场摧毁的想法也因为攻击力不足导致破产。
德国人的飞机虽然都退回来了。可并不能证明他们就此偃旗息鼓。他们依然在欧洲海岸线保持着强大的控制力。英美空军要想越雷池一步都很困难。因此。登陆行动注定是失败的,他们的大规模尝试也不能逼迫德国空军做出什么改变。短期内欧洲局势还是难以改变。这一点丘吉尔心知肚明,可是他还是要用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战斗来保持将士们的战斗激情。长久聚集在英伦三岛上无所事事的大军不做点什么的话,过不了几天就会军心涣散。那样不用德国人打上门来,他们自己就崩溃了!
联军兵力来自五湖四海,就连美军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虽说艾森豪威尔这个优秀的统帅能力很强大,克维持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德国人能够轻易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一战之后经受的长期压迫所致,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团火的。而德国人优秀的历史传统也让这一支部队在纪律方面表现的非常好。
其中其主要作用的还是姜昕引入的战争心理疏导理念。德国士兵在激烈的战斗过后,往往会因为强烈的刺激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部队总是会因此失去一些战斗力。尤其是德军这个问题最为明显,如果不是姜昕的团队。也许压在德军身上的这座大山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所有人都小瞧了德国军队之中新的作战部队---陆航大队。这一支部队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早就显示了自己超强的战斗力,而今轮到了戴高乐享受他们的虐待了。
陆航大队归属里希特霍芬指挥,而里希特霍芬则是莫德尔防御体系之中重要的一员。作为一个善於在战场上作出决断的斗士,里希特霍芬的性格相当的嘎嘣脆。德国空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良好表现离不开他杰出的指挥。现在在西线他也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这里的天空。在海狮计划失败之后白起做了检讨。里希特霍芬也针对此事向各位元帅做了检查,尽管他们取得的战果很可观,相比之下他们的损失显得微不足道。可是这还是开战以来德国空军第二大的损失,第一次是愚蠢的胖子戈林鼓捣的,第二次则是战无不胜的白起整出来的。
英国人在未来一年之内都别想具备攻击欧洲大陆的能力,这是接近1000名德国空军飞行员在不列颠居住到战争结束这个代价换来的成果。阿门击落了不下于6000架英美飞机,在地面上炸毁的飞机甚至是这个数字的3倍!英国人跟美国人想要弥补这个损失最起码需要一年多!因此,白起可以放心的把俄国问题解决掉,这样就可以避免两线作战了!
这个时候一件小事耽误了白起提前发起莫斯科之战的打算。那是戴高乐率领的8个师的自由法国军和加拿大部队在加莱附近做的一次大规模登陆尝试。他们依靠着强大的海军在浓雾中冲出来,对准海岸边的德军工事万炮齐发。德军立刻开始反击。海水中被爆炸的炮弹激起的浪花此起彼伏,迫使英国人的舰队只能距离海岸10公里之外进行不怎么准确的炮击。
登陆艇接二连三的冲上滩头,士兵们呐喊着端着枪冲上前来。却被德军密集的机枪火力所阻挡,紧接着呼啸而来的迫击炮弹准确的落到了人群中。经过特殊设计的适合在沙滩上爆炸的平头弹杀伤力强大,保证不会钻进沙地里导致杀伤力不足。
戴高乐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距离岸边不远的一个德军雷达站,英国情报机构怀疑这个雷达站正是封锁海峡的德军情报来源之地,联想到德国人先进的信息传递技术,所以他们很想知道这里都有些什么样的先进设备。
悲催的法国炮灰一路奋勇冲杀,可惜就是撕不开德军严密的火力网。经过一番激战,人数较少的德军首先不支。他们开始缓慢的向内陆撤离。天上飞的英美飞机不断来回盘旋,把他们的机枪工事打的乒乓作响。这个时候法军开始成功的越过了滩头部位的沙地,开始进入到了内陆部分的草地上。
第二道防线距离此地不过一公里。德军沿着交通壕快速后撤。沿线到处都是的雷场阻碍了法国人追击的脚步。在几名士兵被炸的血肉横飞之后。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探索前进。
期间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小插曲。由此即可见识到自由法国士兵的军事素质。这是一个悲催的迫击炮战斗小组,他们装备的是60毫米迫击炮。这种炮来自于美国。是一种机动性能良好的步兵武器。第一发炮弹他们充公的打出去了,只是距离德军的机枪火力点相去甚远,修正之后紧接着第二发炮弹却是啥动静都没听到,紧接着第三发炮弹那可就是惊天动地了 !因为第三发炮弹直接引发了还在弹膛里的第二发弹!随后一连串的爆炸直接把整个迫击炮班都炸上了天!这是一个因为炮兵素质低下造成的严重事故,最终导致了自由法国军十几名士兵的惨重伤亡。这都是新兵脱胎换骨成长为老兵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是对许多人而言这个代价是他们的生命。
这样的士兵单单凭借着一腔热情是不能打胜仗的。他们虽然距离德军雷达站只不过十余公里的路程,可这十余公里那就是天堑般难以逾越的障碍。最终损兵折将的自由法国军不得不再次登上登陆艇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了!
海滩上布满了被击毙的士兵尸体。他们打扎绑腿,身上都揣着麻雷子。手里的老李步枪和八大粒,汤姆逊、勃朗宁什么的倒是一应俱全,只可惜对于身经百战的德军而言这些个新兵蛋子似的士兵实在是太脆弱了一点。
战斗进行的很迅速。在德国空军的飞机来临以后一边倒的局面很快出现。躲藏在工事里面的德军士兵伤亡甚微,他们手里的机枪倒是都打的快报废了一般。各种机枪充斥在隐蔽的机枪火力点中,构置精巧的火力点易守难攻。即使是来自海上的舰炮火力也是难以攻击到这些个选位巧妙的火力点。
反登陆作战要么把敌人消灭在滩头,要么把敌人在内陆击溃,赶到大海里去。这一次英国人的情报很不准确,他们以为是防御稀疏的海滩没想到却是德军精锐步兵重点驻防的区域。空中侦察的结果不足为凭,眼下他们这一次大败而归就是证明。
稍稍大一点规模的登陆作战尝试也失败了,法国人虽然没有获得德军雷达站里面的先进设备。但他们总算是探清楚了这个海滩是一个工事密布的硬骨头。
潮水来了又回,法国人在丢下一地尸体之后也防备的逃窜了。只有被鲜血染红的沙滩证明了他们曾经来过。枪炮声持续了短短的半个小时,德军120迫击炮部队只是打出了一个基数的弹药。接下来就接到了命令停止了炮击。这让炮兵们很不爽快!
在天上跟德国歼击机搏杀的喷火和野马也有好几架被击中落地,几多飘落而下的伞花落地的地区早就被德军伞兵占据了,他们开着水陆皆宜的伞兵突击车快速抵达这里,车上黑洞洞的10毫米口径机枪和20毫米榴弹发射器让落地的盟军飞行员赶紧举起手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大多数被击落的飞机没人成功跳伞,这倒不是英美空军不在乎士兵的生命,而是因为德国飞机的炮火太犀利了。以致于在空中格斗的时候,飞行员就很可能被当场打死了。死人怎么会跳伞呢?
灰溜溜的逃回英国的戴高乐明白了自己的部队尚且需要加强,士兵们平时的训练实在是差得很远。为此他甚至不耻下问的去请教一名德军战俘。那个被英国人俘虏的可怜虫是在北非战役中被英国人逮住的,他只是一名上尉。但对于戴高乐的很多训练方式也提出来很多宝贵的意见。
丘吉尔明确了英美两国的任务,那就是继续加强对苏联的物资支援。虽然半壁江山尽皆沦于敌手。但是他们相信斯大林一定不会拱手相让的。伟大的苏维埃必定会跟德国鬼子周旋到底的。
西方人只要没见识过俄国战场的残酷,是永远也不可能想象出来的。英国人美国人信奉打不过就投降,保全自己的性命是第一位的。这在他们看来在正常不过了。因此他们对于全部战死在阵地上的苏联士兵很不理解---既然是注定不能赢的战斗为什么还要白白送命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白起才会为了莫斯科战役准备这么长的时间。200余万苏联军队在这里把各条战线都塞得满满的,每一个阵地上都有充足的兵力把守着。德国坦克要想轻而易举的突破这里简直是痴人说梦。
白起相信这些个装备着大量反坦克手雷的苏军步兵肯定会把自己连同坦克一起炸死!因此。他不想让他的坦克部队跟苏毛子拼命。他需要小希同志曾经提出来的想法,那就是用足够数量的炮火把这里夷为平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斯大林知道这边打的如火如荼的,莫斯科周围的德国人一直是按兵不动。巨大的压力还是压在了莫斯科周围的苏联军队头上,他们不得不跟着德军的节奏严密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足球比赛中控球占据优势的一方消耗的体力总是少的,跟着对手跑的一方自然会比较的累。这就是一个主动与被动的区别,眼下英美联军被德国空军的突然打击导致失去了分寸,局面很被动。一般战斗中被敌人的攻势压迫的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部队首脑往往会采取反突击的形势重新夺回主动权。英国空军元帅道丁就试图采用这么一种类似于反突击这种形式的行动,以期夺回战略主动。
这个任务单单依赖空军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道丁需要空降部队。而为了保证空降部队作战的突然性,需要有一支部队去转移德国人的注意力。这个任务就落到了一心请战的法国将军----戴高乐头上。
戴高乐这个家伙得知法国正在发生的巨变。心里那是大骇不止。吉安得到的法国人民拥护越多就意味着他的地位越加不稳固。法国的抵抗主义者在效忠于维希法国的警察和德国人的情报组织合力剿杀下。人数越来越少。现在跟盟国之间的交流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逐渐恢复了战前正常生活的法国民众也对打仗根本就不感兴趣。他领导的自由法国在不列颠处境尴尬,本来就是一个流亡政府,算不得数的。他们在寄人篱下的夹缝中求生存,战败的耻辱跟迫切希望重返祖国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逆境出英雄,自由法国军中的每个人都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也只有打败德国人这一条路才能夺回失去的荣耀。可惜的是这个期限遥遥无期,他们也很难获得战败德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白起发起的针对英伦三岛的轰炸就像是一根导火索,牵动了自由法国士兵心里那一根弦。终于等到这一天,他们都以为战争总算是在西线开打了。只要这个口子一开,德国人就意味着必须两线作战,两面夹击下的国际大形势对自己相当有利。以英美法三国的战斗力最终驱逐德寇指日可待。
有一句话叫做希望愈大失望也愈大。这话用在此时的戴高乐身上正合适,按照他的猜测英美空军一定会全歼进犯之敌。而后一定会把战线借势推进到欧洲大陆。战局的进展证实了他的臆想只不过是一厢情愿,准备好上阵杀敌的自由法国士兵一腔热情落到了空白处,这种感觉实在是不爽,用坑爹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一而鼓,再而衰,三乃竭。这士气也跟战斗的进展同步发展。攒足了劲没地方使出去,憋屈的法军士兵只能对着墙角撸管!法国人在异国他乡度日如年,恨不得背插双翅飞过海峡去!
想打仗的心情总会得到满足的,特别是在这个多事之秋。士兵总是有用武之地的。戴高乐希望作为先锋进行登陆作战的意愿自然得到了英美当局全力支持。谁都知道登陆作战第一波部队上去就是试探敌人火力的,有人争当炮灰何乐而不为呢?
登陆作战的经验戴高乐是有的。在英美法部队阵营里他们都有过碑德军在滩头痛揍的经历。尤其是加拿大部队接受的教训更深刻。他们在荷兰那一片海滩上伏尸数百,防波堤边排满了被德军机枪火力杀死的士兵。他们用六倍于守军的兵力发动突然性的登陆作战,结果是死伤狼藉,无功而返。
戴高乐也曾经在加来附近的海滩上被德军守备部队狠狠的揍过。当时,自由法国的士兵们一个个表现的都很英勇。只是战场上不是只有英勇就能打胜仗的,德国人密集的火力杀伤了大量法军士兵。最终因为伤亡实在是太惨重,戴高乐不得不退回去了。
几次登陆战进行的都很突然,每一次德国空军甚至都来不及赶赴战场战斗就已经结束。德国军队单单凭借着地面部队的火力就已经轻易的击溃了小规模登陆部队。每一次浅尝辄止的登陆试探都是在德军及时的反应中被阻止。
他们知道这一点来自德国人快速有效的信息传递,从战俘们使用的图像通话这种逆天的设备上可以看出来,德国人在信息传递这方面的技术上领先整个世界太多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生产出他们那样的设备。英国的情报分析机构当然能够推断出这种设备可以起多大作用。因此。他们认为传统的突袭战术对德军来说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这就是说,小规模的登陆作战已经不可取了。每一次尝试只不过徒增伤亡而已。戴高乐也因此得到了他意料之外的强大支援,大约300多架飞机和三十六艘各式船只出现在他的进攻序列中。这一次不再是浅尝辄止,而是铁了心要用大量的炮灰来试探一下德国人防线的强度。
只要是试探就会有伤亡,德国守军的反应速度一如既往的快速。英美法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实在是需要加强。因此。他们只好花费很大的力气去修复沿海被德国空军摧毁的军事设施。本来打算把德军前线机场摧毁的想法也因为攻击力不足导致破产。
德国人的飞机虽然都退回来了。可并不能证明他们就此偃旗息鼓。他们依然在欧洲海岸线保持着强大的控制力。英美空军要想越雷池一步都很困难。因此。登陆行动注定是失败的,他们的大规模尝试也不能逼迫德国空军做出什么改变。短期内欧洲局势还是难以改变。这一点丘吉尔心知肚明,可是他还是要用一次又一次的试探战斗来保持将士们的战斗激情。长久聚集在英伦三岛上无所事事的大军不做点什么的话,过不了几天就会军心涣散。那样不用德国人打上门来,他们自己就崩溃了!
联军兵力来自五湖四海,就连美军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虽说艾森豪威尔这个优秀的统帅能力很强大,克维持一支规模如此庞大的军队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德国人能够轻易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一战之后经受的长期压迫所致,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团火的。而德国人优秀的历史传统也让这一支部队在纪律方面表现的非常好。
其中其主要作用的还是姜昕引入的战争心理疏导理念。德国士兵在激烈的战斗过后,往往会因为强烈的刺激导致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部队总是会因此失去一些战斗力。尤其是德军这个问题最为明显,如果不是姜昕的团队。也许压在德军身上的这座大山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所有人都小瞧了德国军队之中新的作战部队---陆航大队。这一支部队在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早就显示了自己超强的战斗力,而今轮到了戴高乐享受他们的虐待了。
陆航大队归属里希特霍芬指挥,而里希特霍芬则是莫德尔防御体系之中重要的一员。作为一个善於在战场上作出决断的斗士,里希特霍芬的性格相当的嘎嘣脆。德国空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良好表现离不开他杰出的指挥。现在在西线他也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这里的天空。在海狮计划失败之后白起做了检讨。里希特霍芬也针对此事向各位元帅做了检查,尽管他们取得的战果很可观,相比之下他们的损失显得微不足道。可是这还是开战以来德国空军第二大的损失,第一次是愚蠢的胖子戈林鼓捣的,第二次则是战无不胜的白起整出来的。
英国人在未来一年之内都别想具备攻击欧洲大陆的能力,这是接近1000名德国空军飞行员在不列颠居住到战争结束这个代价换来的成果。阿门击落了不下于6000架英美飞机,在地面上炸毁的飞机甚至是这个数字的3倍!英国人跟美国人想要弥补这个损失最起码需要一年多!因此,白起可以放心的把俄国问题解决掉,这样就可以避免两线作战了!
这个时候一件小事耽误了白起提前发起莫斯科之战的打算。那是戴高乐率领的8个师的自由法国军和加拿大部队在加莱附近做的一次大规模登陆尝试。他们依靠着强大的海军在浓雾中冲出来,对准海岸边的德军工事万炮齐发。德军立刻开始反击。海水中被爆炸的炮弹激起的浪花此起彼伏,迫使英国人的舰队只能距离海岸10公里之外进行不怎么准确的炮击。
登陆艇接二连三的冲上滩头,士兵们呐喊着端着枪冲上前来。却被德军密集的机枪火力所阻挡,紧接着呼啸而来的迫击炮弹准确的落到了人群中。经过特殊设计的适合在沙滩上爆炸的平头弹杀伤力强大,保证不会钻进沙地里导致杀伤力不足。
戴高乐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距离岸边不远的一个德军雷达站,英国情报机构怀疑这个雷达站正是封锁海峡的德军情报来源之地,联想到德国人先进的信息传递技术,所以他们很想知道这里都有些什么样的先进设备。
悲催的法国炮灰一路奋勇冲杀,可惜就是撕不开德军严密的火力网。经过一番激战,人数较少的德军首先不支。他们开始缓慢的向内陆撤离。天上飞的英美飞机不断来回盘旋,把他们的机枪工事打的乒乓作响。这个时候法军开始成功的越过了滩头部位的沙地,开始进入到了内陆部分的草地上。
第二道防线距离此地不过一公里。德军沿着交通壕快速后撤。沿线到处都是的雷场阻碍了法国人追击的脚步。在几名士兵被炸的血肉横飞之后。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探索前进。
期间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小插曲。由此即可见识到自由法国士兵的军事素质。这是一个悲催的迫击炮战斗小组,他们装备的是60毫米迫击炮。这种炮来自于美国。是一种机动性能良好的步兵武器。第一发炮弹他们充公的打出去了,只是距离德军的机枪火力点相去甚远,修正之后紧接着第二发炮弹却是啥动静都没听到,紧接着第三发炮弹那可就是惊天动地了 !因为第三发炮弹直接引发了还在弹膛里的第二发弹!随后一连串的爆炸直接把整个迫击炮班都炸上了天!这是一个因为炮兵素质低下造成的严重事故,最终导致了自由法国军十几名士兵的惨重伤亡。这都是新兵脱胎换骨成长为老兵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是对许多人而言这个代价是他们的生命。
这样的士兵单单凭借着一腔热情是不能打胜仗的。他们虽然距离德军雷达站只不过十余公里的路程,可这十余公里那就是天堑般难以逾越的障碍。最终损兵折将的自由法国军不得不再次登上登陆艇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了!
海滩上布满了被击毙的士兵尸体。他们打扎绑腿,身上都揣着麻雷子。手里的老李步枪和八大粒,汤姆逊、勃朗宁什么的倒是一应俱全,只可惜对于身经百战的德军而言这些个新兵蛋子似的士兵实在是太脆弱了一点。
战斗进行的很迅速。在德国空军的飞机来临以后一边倒的局面很快出现。躲藏在工事里面的德军士兵伤亡甚微,他们手里的机枪倒是都打的快报废了一般。各种机枪充斥在隐蔽的机枪火力点中,构置精巧的火力点易守难攻。即使是来自海上的舰炮火力也是难以攻击到这些个选位巧妙的火力点。
反登陆作战要么把敌人消灭在滩头,要么把敌人在内陆击溃,赶到大海里去。这一次英国人的情报很不准确,他们以为是防御稀疏的海滩没想到却是德军精锐步兵重点驻防的区域。空中侦察的结果不足为凭,眼下他们这一次大败而归就是证明。
稍稍大一点规模的登陆作战尝试也失败了,法国人虽然没有获得德军雷达站里面的先进设备。但他们总算是探清楚了这个海滩是一个工事密布的硬骨头。
潮水来了又回,法国人在丢下一地尸体之后也防备的逃窜了。只有被鲜血染红的沙滩证明了他们曾经来过。枪炮声持续了短短的半个小时,德军120迫击炮部队只是打出了一个基数的弹药。接下来就接到了命令停止了炮击。这让炮兵们很不爽快!
在天上跟德国歼击机搏杀的喷火和野马也有好几架被击中落地,几多飘落而下的伞花落地的地区早就被德军伞兵占据了,他们开着水陆皆宜的伞兵突击车快速抵达这里,车上黑洞洞的10毫米口径机枪和20毫米榴弹发射器让落地的盟军飞行员赶紧举起手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大多数被击落的飞机没人成功跳伞,这倒不是英美空军不在乎士兵的生命,而是因为德国飞机的炮火太犀利了。以致于在空中格斗的时候,飞行员就很可能被当场打死了。死人怎么会跳伞呢?
灰溜溜的逃回英国的戴高乐明白了自己的部队尚且需要加强,士兵们平时的训练实在是差得很远。为此他甚至不耻下问的去请教一名德军战俘。那个被英国人俘虏的可怜虫是在北非战役中被英国人逮住的,他只是一名上尉。但对于戴高乐的很多训练方式也提出来很多宝贵的意见。
丘吉尔明确了英美两国的任务,那就是继续加强对苏联的物资支援。虽然半壁江山尽皆沦于敌手。但是他们相信斯大林一定不会拱手相让的。伟大的苏维埃必定会跟德国鬼子周旋到底的。
西方人只要没见识过俄国战场的残酷,是永远也不可能想象出来的。英国人美国人信奉打不过就投降,保全自己的性命是第一位的。这在他们看来在正常不过了。因此他们对于全部战死在阵地上的苏联士兵很不理解---既然是注定不能赢的战斗为什么还要白白送命呢?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白起才会为了莫斯科战役准备这么长的时间。200余万苏联军队在这里把各条战线都塞得满满的,每一个阵地上都有充足的兵力把守着。德国坦克要想轻而易举的突破这里简直是痴人说梦。
白起相信这些个装备着大量反坦克手雷的苏军步兵肯定会把自己连同坦克一起炸死!因此。他不想让他的坦克部队跟苏毛子拼命。他需要小希同志曾经提出来的想法,那就是用足够数量的炮火把这里夷为平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