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男孩亟需拯救(一)
一、男孩危机,警钟早已敲响
(一)从“夏令营中的较量”到“千年警世钟”,警钟长鸣
1993年我(孙云晓)发表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时,中国孩子(其中以男孩居多)的表现就在我心中压上了沉甸甸的问号。行军路上,中国孩子乘背包带断落之机,纷纷将背包扔进马车,日本孩子即使生病,也坚持自己背包走到底。野炊时,一些中国孩子抄着手啥也不干,肚子一饿就向领队哭冤叫屈,日本孩子自己炒菜熬粥,吃得狼吞虎咽。
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刺痛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中国孩子的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与其说暴露了孩子的弱点,不如说暴露了中国教育的弱点,暴露了民族未來的隐患。父母乃至整个社会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束缚了孩子们的手脚,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剥夺了孩子们体育锻炼的机会。因为怕承担风险和责任,学校连运动会都不敢组织,更别说夏令营和野外探险了。
教育成了戴在孩子身上的沉重枷锁!
《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的发表,引起了震撼全国的教育大讨论。2000年,我(孙云晓)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千年警世钟》,介绍了我在日本长野参加的中日青少年登黑姬山探险活动:
登山之前,日本孩子准备充分,中国孩子缺东少西;日本孩子悄然入睡,中国孩子亢奋嬉闹。
登山途中,中国孩子引吭高歌,高谈阔论,日本孩子默默不语,埋头走路;日本孩子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中国孩子却总想休息。
日本孩子不到目的地决不把水喝光,中国多数孩子半路上早已壶干杯尽,口干舌燥地望着人家有滋有味地饮水。
这一次,虽然中国的7名中学生成功登顶,一样取得了胜利,但仍暴露出许多问題。这胜利的基础并不牢固,因为错误的教育并沒有改变,中国的学校绝对不敢组织孩子组织这样的野外探险。
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孩子仍然在品尝失败教育的苦果。由于长期缺乏锻炼,中国孩子的身心发育严重受阻,而相比较女孩而言,男孩可能受到了更严重的影响。
(二)“西点男孩”热招,又一记警钟
2008年暑假,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是一家以“鞭刑”等“体罚教育”闻名的培训机构,训练方式借鉴美国西点军校,实行准军事化、封闭式“魔鬼”训练。
西点只招收6~13岁调皮捣蛋、父母难以管教的男孩。
到了西点,这些调皮的男孩子就只能在记忆里重温昔日的“美好时光”了,西点残酷的惩罚措施颇具震慑力。
这里最具威慑力的惩罚工具就是鞭刑。如果孩子犯了严重错误,无论春夏秋冬,孩子都必须脱光上衣接受鞭打。说谎,挨鞭子;成绩明显下降,挨鞭子;不注意安全,挨鞭子。黄连、辣椒酱,也是这里的教学法宝。说脏话,吃辣椒酱;咬手指甲,吃黄连。
除此之外,西点男孩们还要接受严酷的训练,如烈日下练队列、蛙跳200米、起蹲50个、1500米跑、俯卧撑60个、仰卧起坐60个、折返跑、爬楼梯、武术等。
西点宣称“为打造成功男子汉奠定基础”。
西点宣称“不打不成器”、“棒子底下出孝子”。
西点收费不菲,平时每月2500元,暑假特训班42天6000元。
西点饱受批评,因为《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学生。
在“体罚教育”频遭诟病的今天,这样一所有些残酷、收费颇高的机构,其招生情况却异常火爆。先后有200多个男孩被送到这里受训,除本地孩子外,还有來自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乃至意大利、匈牙利的海外华裔孩子。2008年暑假班更是火爆,需要入学的男孩太多,“西点”不得不打出“招生已满”的招牌予以婉拒。
除了西点男孩训练中心以外,还有其它一些类似的男孩训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來,如行走学校、男子汉训练营等等,都说明了男孩危机的严重性。
为什么父母会趋之若鹜?
是否真如西点校长万国英所说:“现在学校里普遍阴盛阳衰,男孩子"娇、骄"二气太重,缺乏阳刚”。
难道真有如此多的男孩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尽管对西点的某些教育方式我们并不认同,甚至坚决反对,我们认为体罚和羞辱绝非我们要找的答案,但它对男孩教育危机的认识却不是夸大其词。
事实上,几年前当我们的头脑中刚刚冒出“拯救男孩”的想法时,心中也一度充满疑惑,“男孩真的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吗”?但是,越來越多的事例、数据和研究让我们坚信,男孩亟需拯救,这绝非耸人听闻。
关注男孩教育,拯救男孩未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男孩危机,广受关注
男孩危机其实早已受到关注,自二十世纪末以來,众多学者已经撰写了一系列关于“男孩问題”的文章,出版了一些与“男孩危机”相关的图书。
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说,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
1999年,新闻记者苏姗?法鲁迪在《Stiffed》一书中声称,在经济全球化的腐蚀下,美国男人正表现得日渐柔弱。
2000年,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学者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在《反对男孩的战争》一书中,批评女权主义正酝酿一场“针对男孩的战争”。
2001年,杜布森博士的《培育男孩》一书指出,比起女孩來,男孩陷入更为严重的困境,他们的心灵饱受伤害。
2002年,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称,“最后的美国男人”只生活在阿巴拉契亚山的帐篷里。
近几年,男孩养育的图书出版如火如荼――《男孩的脑子想什么》、《养育儿子》、《养育男孩》、《男孩随爸、女孩随妈》、《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等相继问世。
《给男孩的危险手册》和《男孩的冒险书》红极一时,这两本书讲述了许多昔日男孩们经常做的事情,如爬树、捉鱼、磨刀、造树屋、做弹弓,教小读者如何辨别各种昆虫,了解恐龙、化石、密码、海盗等知识,也介绍一些历史上的英雄事件和人物……掀起了一阵阵热潮。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男孩危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的事情了。
三、男孩危机,世界现象
男孩危机会愈演愈烈,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现象。许多专家担心,男孩危机将由发达国家逐渐蔓延至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已成现实)。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其它一些国家,男孩危机正日趋加深。
(一)美国
2004年,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大学男生与女生的比率为43:57。2007年,美国全部大学新生中,女生竟占了67%,而1970年时占43%,1950年时仅占24%。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字,在阅读和写作技巧方面,男孩落后于女孩1~1.5年。
美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周刊》以《新两性鸿沟》为封面报道,语出惊人:“从幼儿园到研究所,男孩变成弱势”,美国女孩在学业表现上一路领先男孩,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到2009年将增长到1.51倍,甚至在数学等传统男孩遥遥领先的学科,男孩领先差距也在快速缩小中。该文这样断言:“在美国各地,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
(二)英国
在英国,男孩危机已受到高度重视,不管是英国政府,还是教育当局,都已认识到男孩危机的严重性。
2006年,英国大学组织发表的报告显示,英国大学校园里57%的大学生是女性。研究者担心,男生之所以在学业上落在女生后面,是因为现在的教育体系有利发挥女生的长处,却对男生的落后视而不见。
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参加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简称为GCSE,类似于中国的高中会考)的结果看,女生不但在语言类学科上继续保持着极大优势,而且在以前男生占优势的数学、科学学科上的成绩也迅速提升,并在1995年首次得以“与男生抗衡”,自此以后,男生总体上显得越來越“弱势”。2001年考试结果显示,女生获5门及以上科目A-C等级的比例为55.4%,而男生仅为44.8%,而且等级越高,女生比例也越高。2005~2006年度GCSE成绩统计表明:男生成绩已是连续七年落后于女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1995~2004年间GCSE考试分性别统计的达到5(+)A*-C等级的比率,女生一直领先男生10个百分点左右。1997~2006十年间分学科统计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3次关键学段统考中,文科达标率女生优势十分明显,而数学、科学两科男生也落后于女生 。
(三)德国
在德国,有数据显示:男孩在学业方面上的表现远远逊色于女孩。下面是一些具体的表现 :
特殊学校的学生中64%是男孩。
每年留级的男生比女生多一倍。
各类学校中完全不能毕业的男生是女生的三倍。
文理高中(可以直接升入大学的高中)的毕业生中男生占45%。
大学里男生少于女生,在每年入学的大学新生中,男生比例为45~48%之间。
(四)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最为关注男孩危机的国家之一,因为认识到男孩危机越來越严重,政府与教育研究部门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男孩危机。
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表明 ,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现纪律问題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在10~20岁年龄段,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失业、撞车、触犯法律、过度饮酒和自杀等等。在15岁年龄段,男孩因各种原因(特别是事故、暴力和自杀)致死的比率是女孩的3倍。男孩休学或退学的人数也在上升,在有些学校,每10个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中,有8个是男孩。
2002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对学龄男孩的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门调查,并发布了一份題为《男孩:正确地成长》的报告。报告证实,大量男孩在学业成就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该报告认为,人们对于男孩教育的诸多关注是合理的,而这些关注在目前的政策框架内还沒有得到充分考虑。该报告还特别指出:提升男孩的成就并不会危及女孩在过去十几年里所取得的成果,两者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
(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003年,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对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为主的42个国家的学生成绩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 :在所有参与测查的国家中,女生的“阅读”成绩均大幅度领先于男生,在“科学”成绩上男女生基本持平,在“数学”成绩上有32个国家的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2003年,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对35个国家四年级学生进行的“阅读”测试成绩显示 :女生成绩全面“盖”过男生。
2000年,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测试(TIMSS)结果显示 :虽然整体上男生尚占一定优势,但领先幅度微弱。
(一)从“夏令营中的较量”到“千年警世钟”,警钟长鸣
1993年我(孙云晓)发表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时,中国孩子(其中以男孩居多)的表现就在我心中压上了沉甸甸的问号。行军路上,中国孩子乘背包带断落之机,纷纷将背包扔进马车,日本孩子即使生病,也坚持自己背包走到底。野炊时,一些中国孩子抄着手啥也不干,肚子一饿就向领队哭冤叫屈,日本孩子自己炒菜熬粥,吃得狼吞虎咽。
中日孩子之间的鲜明对比刺痛了无数中国人的心,中国孩子的娇气,缺乏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与其说暴露了孩子的弱点,不如说暴露了中国教育的弱点,暴露了民族未來的隐患。父母乃至整个社会对独生子女的溺爱束缚了孩子们的手脚,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剥夺了孩子们体育锻炼的机会。因为怕承担风险和责任,学校连运动会都不敢组织,更别说夏令营和野外探险了。
教育成了戴在孩子身上的沉重枷锁!
《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的发表,引起了震撼全国的教育大讨论。2000年,我(孙云晓)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夏令营中的较量》续篇――《千年警世钟》,介绍了我在日本长野参加的中日青少年登黑姬山探险活动:
登山之前,日本孩子准备充分,中国孩子缺东少西;日本孩子悄然入睡,中国孩子亢奋嬉闹。
登山途中,中国孩子引吭高歌,高谈阔论,日本孩子默默不语,埋头走路;日本孩子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中国孩子却总想休息。
日本孩子不到目的地决不把水喝光,中国多数孩子半路上早已壶干杯尽,口干舌燥地望着人家有滋有味地饮水。
这一次,虽然中国的7名中学生成功登顶,一样取得了胜利,但仍暴露出许多问題。这胜利的基础并不牢固,因为错误的教育并沒有改变,中国的学校绝对不敢组织孩子组织这样的野外探险。
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孩子仍然在品尝失败教育的苦果。由于长期缺乏锻炼,中国孩子的身心发育严重受阻,而相比较女孩而言,男孩可能受到了更严重的影响。
(二)“西点男孩”热招,又一记警钟
2008年暑假,西点男孩训练中心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是一家以“鞭刑”等“体罚教育”闻名的培训机构,训练方式借鉴美国西点军校,实行准军事化、封闭式“魔鬼”训练。
西点只招收6~13岁调皮捣蛋、父母难以管教的男孩。
到了西点,这些调皮的男孩子就只能在记忆里重温昔日的“美好时光”了,西点残酷的惩罚措施颇具震慑力。
这里最具威慑力的惩罚工具就是鞭刑。如果孩子犯了严重错误,无论春夏秋冬,孩子都必须脱光上衣接受鞭打。说谎,挨鞭子;成绩明显下降,挨鞭子;不注意安全,挨鞭子。黄连、辣椒酱,也是这里的教学法宝。说脏话,吃辣椒酱;咬手指甲,吃黄连。
除此之外,西点男孩们还要接受严酷的训练,如烈日下练队列、蛙跳200米、起蹲50个、1500米跑、俯卧撑60个、仰卧起坐60个、折返跑、爬楼梯、武术等。
西点宣称“为打造成功男子汉奠定基础”。
西点宣称“不打不成器”、“棒子底下出孝子”。
西点收费不菲,平时每月2500元,暑假特训班42天6000元。
西点饱受批评,因为《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明文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学生。
在“体罚教育”频遭诟病的今天,这样一所有些残酷、收费颇高的机构,其招生情况却异常火爆。先后有200多个男孩被送到这里受训,除本地孩子外,还有來自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乃至意大利、匈牙利的海外华裔孩子。2008年暑假班更是火爆,需要入学的男孩太多,“西点”不得不打出“招生已满”的招牌予以婉拒。
除了西点男孩训练中心以外,还有其它一些类似的男孩训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來,如行走学校、男子汉训练营等等,都说明了男孩危机的严重性。
为什么父母会趋之若鹜?
是否真如西点校长万国英所说:“现在学校里普遍阴盛阳衰,男孩子"娇、骄"二气太重,缺乏阳刚”。
难道真有如此多的男孩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尽管对西点的某些教育方式我们并不认同,甚至坚决反对,我们认为体罚和羞辱绝非我们要找的答案,但它对男孩教育危机的认识却不是夸大其词。
事实上,几年前当我们的头脑中刚刚冒出“拯救男孩”的想法时,心中也一度充满疑惑,“男孩真的到了需要拯救的地步吗”?但是,越來越多的事例、数据和研究让我们坚信,男孩亟需拯救,这绝非耸人听闻。
关注男孩教育,拯救男孩未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男孩危机,广受关注
男孩危机其实早已受到关注,自二十世纪末以來,众多学者已经撰写了一系列关于“男孩问題”的文章,出版了一些与“男孩危机”相关的图书。
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说,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
1999年,新闻记者苏姗?法鲁迪在《Stiffed》一书中声称,在经济全球化的腐蚀下,美国男人正表现得日渐柔弱。
2000年,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学者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在《反对男孩的战争》一书中,批评女权主义正酝酿一场“针对男孩的战争”。
2001年,杜布森博士的《培育男孩》一书指出,比起女孩來,男孩陷入更为严重的困境,他们的心灵饱受伤害。
2002年,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称,“最后的美国男人”只生活在阿巴拉契亚山的帐篷里。
近几年,男孩养育的图书出版如火如荼――《男孩的脑子想什么》、《养育儿子》、《养育男孩》、《男孩随爸、女孩随妈》、《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等相继问世。
《给男孩的危险手册》和《男孩的冒险书》红极一时,这两本书讲述了许多昔日男孩们经常做的事情,如爬树、捉鱼、磨刀、造树屋、做弹弓,教小读者如何辨别各种昆虫,了解恐龙、化石、密码、海盗等知识,也介绍一些历史上的英雄事件和人物……掀起了一阵阵热潮。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事实:男孩危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个国家两个国家的事情了。
三、男孩危机,世界现象
男孩危机会愈演愈烈,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现象。许多专家担心,男孩危机将由发达国家逐渐蔓延至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已成现实)。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其它一些国家,男孩危机正日趋加深。
(一)美国
2004年,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大学男生与女生的比率为43:57。2007年,美国全部大学新生中,女生竟占了67%,而1970年时占43%,1950年时仅占24%。根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字,在阅读和写作技巧方面,男孩落后于女孩1~1.5年。
美国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周刊》以《新两性鸿沟》为封面报道,语出惊人:“从幼儿园到研究所,男孩变成弱势”,美国女孩在学业表现上一路领先男孩,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到2009年将增长到1.51倍,甚至在数学等传统男孩遥遥领先的学科,男孩领先差距也在快速缩小中。该文这样断言:“在美国各地,女生在学习方面似乎建立了一个罗马帝国,而男生则像古希腊一样日趋衰败。”
(二)英国
在英国,男孩危机已受到高度重视,不管是英国政府,还是教育当局,都已认识到男孩危机的严重性。
2006年,英国大学组织发表的报告显示,英国大学校园里57%的大学生是女性。研究者担心,男生之所以在学业上落在女生后面,是因为现在的教育体系有利发挥女生的长处,却对男生的落后视而不见。
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参加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简称为GCSE,类似于中国的高中会考)的结果看,女生不但在语言类学科上继续保持着极大优势,而且在以前男生占优势的数学、科学学科上的成绩也迅速提升,并在1995年首次得以“与男生抗衡”,自此以后,男生总体上显得越來越“弱势”。2001年考试结果显示,女生获5门及以上科目A-C等级的比例为55.4%,而男生仅为44.8%,而且等级越高,女生比例也越高。2005~2006年度GCSE成绩统计表明:男生成绩已是连续七年落后于女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1995~2004年间GCSE考试分性别统计的达到5(+)A*-C等级的比率,女生一直领先男生10个百分点左右。1997~2006十年间分学科统计表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3次关键学段统考中,文科达标率女生优势十分明显,而数学、科学两科男生也落后于女生 。
(三)德国
在德国,有数据显示:男孩在学业方面上的表现远远逊色于女孩。下面是一些具体的表现 :
特殊学校的学生中64%是男孩。
每年留级的男生比女生多一倍。
各类学校中完全不能毕业的男生是女生的三倍。
文理高中(可以直接升入大学的高中)的毕业生中男生占45%。
大学里男生少于女生,在每年入学的大学新生中,男生比例为45~48%之间。
(四)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是最为关注男孩危机的国家之一,因为认识到男孩危机越來越严重,政府与教育研究部门多方合作,共同应对男孩危机。
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表明 ,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现纪律问題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在10~20岁年龄段,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失业、撞车、触犯法律、过度饮酒和自杀等等。在15岁年龄段,男孩因各种原因(特别是事故、暴力和自杀)致死的比率是女孩的3倍。男孩休学或退学的人数也在上升,在有些学校,每10个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中,有8个是男孩。
2002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对学龄男孩的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门调查,并发布了一份題为《男孩:正确地成长》的报告。报告证实,大量男孩在学业成就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该报告认为,人们对于男孩教育的诸多关注是合理的,而这些关注在目前的政策框架内还沒有得到充分考虑。该报告还特别指出:提升男孩的成就并不会危及女孩在过去十几年里所取得的成果,两者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
(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003年,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对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为主的42个国家的学生成绩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 :在所有参与测查的国家中,女生的“阅读”成绩均大幅度领先于男生,在“科学”成绩上男女生基本持平,在“数学”成绩上有32个国家的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2003年,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对35个国家四年级学生进行的“阅读”测试成绩显示 :女生成绩全面“盖”过男生。
2000年,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测试(TIMSS)结果显示 :虽然整体上男生尚占一定优势,但领先幅度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