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3章 哀而不伤
几日之内,各家族的引流分渠都先后完工,过程很顺利,未曾遇到向林氏那样的困境。毕竟林氏的情况是一个特例,其他几乎没有哪一家是像林氏这样,田多人少,荫户数和田地拥有量不成比例的。
一般家族的情况都是人多田少,所以林氏所遇到的困难大多数人家都未曾遇到,即使有极少数小户,家中人丁不足,实在难以完成挖渠任务的,也通过向官衙申请资助,由官衙调用捐款资金,来雇请已经完成自家沟渠作业的闲余丁壮帮助其完成。
最终,钱塘县全境都安然度过了这一次旱灾。
事后,府衙的属吏经过一番统计,发现之前的捐款竟还剩下上百万的闲余资金,便按照先前的承诺,全部用于县城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将款项的具体流向都通过之后一期的钱塘月报进行了公示,以示官府的诚信。
县城内几条主要的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主城区的供水、排水设施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升级,另外将钱塘市集区域的占地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留下充分的商业发展空间。
总之,所做的一切,都让钱塘县看起来越来越脱离一个县级城市的规模,而是在向郡级城市的标准靠拢。有些设计上,甚至已经超出了郡级城市的标准,达到了州级城市乃至都城建康那样繁华大都市的程度。当然,都仅仅是区划设计而已,就像一个空壳,一个恐龙的骨架,真要发展到那一步,还需要时间。
这些都是钱塘知县林鄱在参考了小儿林幸的建议之后做出的决策。
林幸对父亲言道:“城市建设上,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应仅仅着眼于现在,而是应放眼于未来。想想数年之前,钱塘与周边那些小县有何不同?当年谁又能料到钱塘今日能有郡城一般的繁华?虽然目前总体发展水平尚不及人口稠密的吴郡,但是钱塘的发展速度却不是吴郡可比的。若是能始终保持这样的势头,数年之后,钱塘变为另一个建康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基础设施建设上,稍稍超前一些又有何妨。趁着现在府衙资金充裕,就应该将这些钱都花在实处。为钱塘未来的商业发展和人口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林鄱听了林幸这番话后,经过细细思量,深以为然。
实际上钱塘在一年以前,官府于商业税赋上的所得就已经首次超过了农业税赋。原本被认为是士、农、工、商四民之末的商贾之流,居然能给府衙带来如此多的收入,并且使钱塘呈现出如斯的繁华景象,这让林鄱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事实往往是胜于雄辩的,所以林鄱不得不在心中重新定位商业的地位。
林幸也不指望能让父亲搞明白整个市场经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需要让父亲知道商业并不是社会主流认为的那样轻贱末流,对商业因引起足够重视,给予一定政策引导就可以了。
林鄱对于林幸说的“给农业减税、减轻农民负担”,以及“不但不能抑商还要政策鼓励支持”等等,还是感觉有些难以接受,毕竟林幸的这些思想,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有些太过超前了。
林幸之所以将这些说出来,也没指望父亲能够一下子就接受,凡事都有个适应的过程,他希望这些观念在父亲的心中能先留下一个印象。剩下的,便让事实去说明吧。
当未来有一天,钱塘真的发展到那一步,父亲便自然而然的能理解这些理念了。
……
时光如梭,转眼变到了四月初。
依旧是清明时节,却没有了往年的霪雨纷纷,而今年需要祭拜的人,也多了一个。
不知不觉间,离林平之离世已经相隔半年有余。
后山处,林父哭的双目红肿,在侍妾的搀扶下步履蹒跚的下山回去。
丁幼微依旧长跪于林平之的坟前,双手合十,闭目喃喃自语着什么,如同忏悔一般。
润儿陪伴在娘亲身边,用稚嫩的童音对着墓碑低声说着:“平之叔,润儿的毛笔字不练了,改练幸之哥哥的竹笔了,并不是平之叔教的不好,而是润儿手太小了,握不稳笔,平之叔可别生润儿气呀……润儿已经能熟背诗经和论语了,不会再背错了……润儿好想平之叔回来教润儿读书习字……”
黑衣口中喃喃的念叨着:“兄长放心,黑衣会照顾好幸之少主人的……愿兄长在天有灵,保佑少主人身体安康,保佑黑衣能够一直跟在少主人身边……”
林幸先是祭拜了母亲,然后恭恭敬敬的给兄长上香,口中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缓缓的诉说着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
“阿兄,嫂嫂身体已大好了,是幸之治好的呢,嫂嫂现在已经不再受那些事情的影响了,不再将自己自闭在家中了,前些日子还看到她帮着大家一道挖水渠呢,只是她似乎一直将幸之当作弟弟对待呢,若想按照兄长希望的那样似乎很难啊,幸之该如何做呢?兄长教我……
今年钱塘遇到春旱了,但是在幸之的倡议下,全县人一起努力挖渠,终于将这个难关度过去了……林氏商行现在已经是钱塘第一大商行了呢,幸之被选为商会会长了,幸之这么厉害,阿兄开心吗……
幸之这几个月来一直跟着嫂嫂努力读书,对于《庄子》、《老子》、《周易》这三玄的理解大大加深了呢,嫂嫂真是良师,不过嫂嫂也用竹尺敲我呢……再过些日子,幸之也许就要去吴郡了,欲拜于吴郡博士徐藻的门下求学,力求在学识上更进一步,好在后年雅集之上大放光彩,不坠兄长的威名……幸之的武艺也大有长进了,旺财也习武了……
半年前的风波到现在也终于过去了,林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现在已经没什么人谈论那些了,市井中的流言都消弭于无形了,我林氏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兄长宽心……
对了,还有一事,阿兄告诉幸之的梁祝故事,幸之写成小说发表在报纸上了呢,署名用了阿兄的名字……”
淡淡的哀思,飘荡在空气中,口中如想所述,心绪却显得平静。林幸暗想,这也许就是孔圣人说的哀而不伤吧。
……
林幸与丁春秋、旺财、全芷晴组成的乐队,经过了几次排练磨合,如今已经能够合奏出比较简单的乐曲,但是对于复杂一些的曲目,配合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毕竟林氏乐器铺创造出的这些新乐器跟后世的那些乐器都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林幸也需要时间去熟悉、去摸索。如果只是单纯的两种乐器配合,对林幸来说难度还不是太大,但若是三种甚至四种配合在一起,那么难度就翻了数倍不止。
林幸每次都要花一番心思去研究,才能最终给每种乐器在某首歌曲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定性。
丁春秋表现得很有表现欲,乐队才排练了几次,他就想要在众人面前演出,将现阶段的成果展示出去。
林幸很干脆的阻止了他,并且细细的解释了一番原因。丁春秋听后恍然大悟,立即答应严格保密。
旺财和全芷晴两人正是郎情妾意、卿卿我我的时候,全芷晴与旺财见面都是瞒着家里人的,他们两人不需林幸多说,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宣扬此事。
所以,乐队的排练一直都是在秘密进行中。
这日午后,旺财照例跑到林府大院中练武,来的时候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只听旺财兴高采烈的道:“师父师父!最新消息!钱塘月报在吴郡大卖,总销量首次突破了二十万份!”
林幸听了呵呵一笑,不甚在意的道:“是吗,不错啊,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用不着大惊小怪的。”
旺财却道:“报纸大卖确实是预料之中,不过比之前估计的要早了很多啊,还是有些小惊喜的啊师父!而且师父一定想不到钱塘月报为什么会火的这么快!”
“哦?”听到此林幸终于露出了一丝感兴趣的神色,问道:“难道还有什么特殊缘由吗?”
旺财呵呵笑道:“也不算啥特殊缘由,就是师父写的小说连载火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今天辰时新一期报纸发售的时候,那场面真是壮观啊,排队的长龙都快到市集之外了。而且那些买报的人到处找人打听作者平之是谁,还强烈要求小说故事专栏增加篇幅!听吴郡过来的行商们说,现在这《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吴郡那边红透了半边天了,比钱塘这边尤甚!几乎大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呵呵,这才发了几期,还不到三万字,就火了吗?倒真是没料到呢。”林幸摇头轻笑,真是娱乐生活贫乏的时代啊,也难怪人们见到小说这种新型的文体之后会如此痴迷了。
黑衣听了却开口道:“黑衣倒觉得是理所当然会如此的,因为少主人写的这故事真的很有意思呢,让人看了开头之后,就忍不住的一路要读下去,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一般家族的情况都是人多田少,所以林氏所遇到的困难大多数人家都未曾遇到,即使有极少数小户,家中人丁不足,实在难以完成挖渠任务的,也通过向官衙申请资助,由官衙调用捐款资金,来雇请已经完成自家沟渠作业的闲余丁壮帮助其完成。
最终,钱塘县全境都安然度过了这一次旱灾。
事后,府衙的属吏经过一番统计,发现之前的捐款竟还剩下上百万的闲余资金,便按照先前的承诺,全部用于县城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将款项的具体流向都通过之后一期的钱塘月报进行了公示,以示官府的诚信。
县城内几条主要的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主城区的供水、排水设施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升级,另外将钱塘市集区域的占地面积扩大了将近一倍,留下充分的商业发展空间。
总之,所做的一切,都让钱塘县看起来越来越脱离一个县级城市的规模,而是在向郡级城市的标准靠拢。有些设计上,甚至已经超出了郡级城市的标准,达到了州级城市乃至都城建康那样繁华大都市的程度。当然,都仅仅是区划设计而已,就像一个空壳,一个恐龙的骨架,真要发展到那一步,还需要时间。
这些都是钱塘知县林鄱在参考了小儿林幸的建议之后做出的决策。
林幸对父亲言道:“城市建设上,应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应仅仅着眼于现在,而是应放眼于未来。想想数年之前,钱塘与周边那些小县有何不同?当年谁又能料到钱塘今日能有郡城一般的繁华?虽然目前总体发展水平尚不及人口稠密的吴郡,但是钱塘的发展速度却不是吴郡可比的。若是能始终保持这样的势头,数年之后,钱塘变为另一个建康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基础设施建设上,稍稍超前一些又有何妨。趁着现在府衙资金充裕,就应该将这些钱都花在实处。为钱塘未来的商业发展和人口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林鄱听了林幸这番话后,经过细细思量,深以为然。
实际上钱塘在一年以前,官府于商业税赋上的所得就已经首次超过了农业税赋。原本被认为是士、农、工、商四民之末的商贾之流,居然能给府衙带来如此多的收入,并且使钱塘呈现出如斯的繁华景象,这让林鄱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事实往往是胜于雄辩的,所以林鄱不得不在心中重新定位商业的地位。
林幸也不指望能让父亲搞明白整个市场经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需要让父亲知道商业并不是社会主流认为的那样轻贱末流,对商业因引起足够重视,给予一定政策引导就可以了。
林鄱对于林幸说的“给农业减税、减轻农民负担”,以及“不但不能抑商还要政策鼓励支持”等等,还是感觉有些难以接受,毕竟林幸的这些思想,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有些太过超前了。
林幸之所以将这些说出来,也没指望父亲能够一下子就接受,凡事都有个适应的过程,他希望这些观念在父亲的心中能先留下一个印象。剩下的,便让事实去说明吧。
当未来有一天,钱塘真的发展到那一步,父亲便自然而然的能理解这些理念了。
……
时光如梭,转眼变到了四月初。
依旧是清明时节,却没有了往年的霪雨纷纷,而今年需要祭拜的人,也多了一个。
不知不觉间,离林平之离世已经相隔半年有余。
后山处,林父哭的双目红肿,在侍妾的搀扶下步履蹒跚的下山回去。
丁幼微依旧长跪于林平之的坟前,双手合十,闭目喃喃自语着什么,如同忏悔一般。
润儿陪伴在娘亲身边,用稚嫩的童音对着墓碑低声说着:“平之叔,润儿的毛笔字不练了,改练幸之哥哥的竹笔了,并不是平之叔教的不好,而是润儿手太小了,握不稳笔,平之叔可别生润儿气呀……润儿已经能熟背诗经和论语了,不会再背错了……润儿好想平之叔回来教润儿读书习字……”
黑衣口中喃喃的念叨着:“兄长放心,黑衣会照顾好幸之少主人的……愿兄长在天有灵,保佑少主人身体安康,保佑黑衣能够一直跟在少主人身边……”
林幸先是祭拜了母亲,然后恭恭敬敬的给兄长上香,口中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缓缓的诉说着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
“阿兄,嫂嫂身体已大好了,是幸之治好的呢,嫂嫂现在已经不再受那些事情的影响了,不再将自己自闭在家中了,前些日子还看到她帮着大家一道挖水渠呢,只是她似乎一直将幸之当作弟弟对待呢,若想按照兄长希望的那样似乎很难啊,幸之该如何做呢?兄长教我……
今年钱塘遇到春旱了,但是在幸之的倡议下,全县人一起努力挖渠,终于将这个难关度过去了……林氏商行现在已经是钱塘第一大商行了呢,幸之被选为商会会长了,幸之这么厉害,阿兄开心吗……
幸之这几个月来一直跟着嫂嫂努力读书,对于《庄子》、《老子》、《周易》这三玄的理解大大加深了呢,嫂嫂真是良师,不过嫂嫂也用竹尺敲我呢……再过些日子,幸之也许就要去吴郡了,欲拜于吴郡博士徐藻的门下求学,力求在学识上更进一步,好在后年雅集之上大放光彩,不坠兄长的威名……幸之的武艺也大有长进了,旺财也习武了……
半年前的风波到现在也终于过去了,林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现在已经没什么人谈论那些了,市井中的流言都消弭于无形了,我林氏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兄长宽心……
对了,还有一事,阿兄告诉幸之的梁祝故事,幸之写成小说发表在报纸上了呢,署名用了阿兄的名字……”
淡淡的哀思,飘荡在空气中,口中如想所述,心绪却显得平静。林幸暗想,这也许就是孔圣人说的哀而不伤吧。
……
林幸与丁春秋、旺财、全芷晴组成的乐队,经过了几次排练磨合,如今已经能够合奏出比较简单的乐曲,但是对于复杂一些的曲目,配合上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毕竟林氏乐器铺创造出的这些新乐器跟后世的那些乐器都还是有不小的区别的,林幸也需要时间去熟悉、去摸索。如果只是单纯的两种乐器配合,对林幸来说难度还不是太大,但若是三种甚至四种配合在一起,那么难度就翻了数倍不止。
林幸每次都要花一番心思去研究,才能最终给每种乐器在某首歌曲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定性。
丁春秋表现得很有表现欲,乐队才排练了几次,他就想要在众人面前演出,将现阶段的成果展示出去。
林幸很干脆的阻止了他,并且细细的解释了一番原因。丁春秋听后恍然大悟,立即答应严格保密。
旺财和全芷晴两人正是郎情妾意、卿卿我我的时候,全芷晴与旺财见面都是瞒着家里人的,他们两人不需林幸多说,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宣扬此事。
所以,乐队的排练一直都是在秘密进行中。
这日午后,旺财照例跑到林府大院中练武,来的时候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只听旺财兴高采烈的道:“师父师父!最新消息!钱塘月报在吴郡大卖,总销量首次突破了二十万份!”
林幸听了呵呵一笑,不甚在意的道:“是吗,不错啊,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用不着大惊小怪的。”
旺财却道:“报纸大卖确实是预料之中,不过比之前估计的要早了很多啊,还是有些小惊喜的啊师父!而且师父一定想不到钱塘月报为什么会火的这么快!”
“哦?”听到此林幸终于露出了一丝感兴趣的神色,问道:“难道还有什么特殊缘由吗?”
旺财呵呵笑道:“也不算啥特殊缘由,就是师父写的小说连载火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今天辰时新一期报纸发售的时候,那场面真是壮观啊,排队的长龙都快到市集之外了。而且那些买报的人到处找人打听作者平之是谁,还强烈要求小说故事专栏增加篇幅!听吴郡过来的行商们说,现在这《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吴郡那边红透了半边天了,比钱塘这边尤甚!几乎大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呵呵,这才发了几期,还不到三万字,就火了吗?倒真是没料到呢。”林幸摇头轻笑,真是娱乐生活贫乏的时代啊,也难怪人们见到小说这种新型的文体之后会如此痴迷了。
黑衣听了却开口道:“黑衣倒觉得是理所当然会如此的,因为少主人写的这故事真的很有意思呢,让人看了开头之后,就忍不住的一路要读下去,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