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建造军校
那些官员杀了也是杀了,而且还会与世家大族闹僵,既然如此,还不如全都送到流求大岛上,用李愔的话说,应该叫做废物利用。估计那些官员看来,这种惩罚甚至比砍头更加残酷,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与岭南隔海相望的流求大岛,自然也都是瘴气横行的蛮荒之地,到那里也是九死一生,还不如在长安被一刀砍了痛快。
父子两人在谈笑之间,就已经决定了十几人的生死,充分的体现了权力的可怕性,但这也正是权力的诱人之处,因为每个有野心的人,都不甘心让别人决定自己的生死,所以才会拼命的向上爬,为的就是有一天,将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
处置完了这些人,李愔又请教了一下各个新政的推广进度,结果从李世民那里了解到,他献上的那几条新政,只有推广占城稻这一政策施行的十分顺利,在江南各道已经设立了不少的试行点,稻子也已经种下去了,听说长势良好,的确比原来的稻种长的要快,而且还十分耐旱,到时只要产量不低的离谱,大规模推广肯定不是问题。
至于另外的土地置换和粗种之法,则在推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被处置那些官员的阻挠,不被广大农户接受等等,不过这些问题在新政推广之前,朝廷已经有预料到了,所以并没有气馁,一直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其中报名参加土地置换的人。已经超过了两万户,加在一起有近十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冲着那十倍的良田去的。
相比土地置换的自愿性,粗种之法却带着很大的强迫性,只是这种强迫却不是某人或朝廷施加的,而是受到一种大势所趋的强迫。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外出做工,再加上一些贫穷农户被土地置换的新政给吸引到了辽东和高句丽。使得一些大户的土地无人租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若是不想土地荒芜。只得采用朝廷推广的粗种之法,因此业和之法的推广倒是比土地置换要简单的多。
李愔心中对大唐几项新政的施行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总算是放下心来。虽然遇到各种问题,但从整体来看,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当初自己献上的四条策略,现在只剩下那个广抓奴隶还没有施行,不过这个可就不只是朝廷的事了,他和程家等那些大奴隶贩子,才是这条策略的主要执行者,看来有时间得找程咬金等几个老家伙商量一下了。
新政的事情说完了,李愔总算有时间将军校的事提出来。李世民听后一拍脑袋。回到长安后,他就被李承乾和李泰两个儿子的破事缠着,之后又为西突厥和高昌的事伤脑筋,竟然把军校这么重要的事给抛在脑后,若不是李愔提醒。他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起来?
“军校事关我大唐江山社稷的传承,为父竟然差点忘了,看来真的是老喽!”李世民揉着发涨的太阳穴,一脸苦笑的感叹道。
“父皇言重了,您正值壮年,哪里谈的上老字?”李愔急忙劝慰道。“况且前段时间事情太多,再加上国库空虚,实在不是开办军校的好时机。”
李世民听后点点头,拍拍李愔的肩膀说道:“六郎所言不错,军校不办则已,一办就要办出个样子,如此一来,花费肯定不少,刚好你又给国库搞来那么多的收入,再加上这段时间没什么大事,正是开办军校的好时机!”
看到李世民同意,李愔也松了口气。不过李世民显然是个急性子,在殿中来回走动两圈后,立刻派人将李靖、李孝恭两人都叫了过来。他们两人是是难得的帅才,只不过因为功劳太大,为了避嫌才解去军权,整天呆在家里太可惜了,而军校正是两人发挥余热的好地方。
等到李靖和李孝恭急匆匆的赶来,还没等他们从下喘口气呢,李世民就急不可耐的将军校的构想向两人讲了一遍。李孝恭听后倒不惊奇,因为他儿子李永已经向他说过军校的事,因此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这么多年窝在家里,让他都感觉自己快要废了,现在能有个地方一展所长,倒也正合他的心愿,因此听后立刻大声称赞,同时表示自己也将全力支持,愿意进到军校中将自己所学传授出去。
相比李孝恭的早有准备,李靖却是第一次听说军校的事,因此听后在心中仔细了权衡了一番,考虑了一下军校出现对各方面所带来的影响,过了好一会儿才长吐了口气,一脸坚定的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军校事关我大唐千秋万代的传承,老臣就算是肝脑涂地,也要将军校办起来!”
“好!”李世民看到两个老将表态,也兴奋的拍案而起,转过桌子走到两人面前,双手用力的拍拍对方的肩膀,一脸真诚的说道:“药师兄、堂兄,当年你们二人在战场上浴血杀敌,帮朕打下了大唐的江山,今天朕将军校一事也全权将于你们,相信在你二人的联手下,肯定也能一举奠定保我大唐江山永固的基业!”
“臣等必效死力!”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头也都感动不已,共同抱拳行礼道。
李愔在旁边耐心的等这君臣三人表演完,然后李世民终于说到正题上,开始讨论开办军校的种种细节,这点在平壤城时,李愔已经和李世民讨论过,不过李孝恭和李靖两个在水城上纵横半生的老将听过之后,却又提出不少自己的建议,将整个军校的细节补充的更加完整。
军方的两个大佬都同意了学校的计划,细节也已经商讨完毕,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李世民当场下旨,任命李孝恭和李靖两人为军校的副校长,而自己则亲任大唐军校的校长,至于李愔这个军校构想的提出者,却只被暂时任何为军校督造使,除了负责军校校址的兴建外,还要听命两个副校长,有什么难题全都要由他去负责解决,说白了就是一个跑腿兼苦力。
对此李愔自然不敢有任何的不满,李孝恭和李靖两人都是长辈,而且都是那么大年纪了,苦活累活当然都是他这个年轻人的,再说他也不傻,若是有什么事吩咐到自己头上,到时自己再交给别人办就是了,所谓劳心者治人,他可是一向将这句话奉为自己的行事准则。
得到任命之后,李孝恭和李靖又拉着李愔开了个小会,三人暂时分配了一下各自的任务,其中李孝恭负责联络各个已经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将,说服他们到军校中任教,这可是个重中之重的任务,以后军校的教学质量可全都靠着那帮老将了。
至于李靖则负责生源的问题,军校里的学生自然不能像那些书院似的,从民间直接招聘。而是要从军中选拔。李愔和李世民在平壤时,就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军校的生源优先从高句丽战场上立功的将士中挑选,然后再从大唐各军中平时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年青将士中选拔,第一期学员的名额初步定在两千人左右。
李靖虽然退下来,但平时还担任李世民的军事顾问,对个军队中的事务也十分的了解,因此由他去军中挑选也正合适。另外在挑选学员之外,李靖还负责制定军校的相关纪律与章程,甚至连课程的安排也要事先做一个大概的规划,所有任务加在一起,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至于李愔,他的负责的方面就更多了,最重要的自然是军校校址的选定与建造,这个是李世民吩咐下来的,推都推不掉,另外他还要对李孝恭和李靖两人的工作朝廷协助,比如有些顽固的老将不愿意出马,这时李愔就要凭着自己的好人缘,先从对方家中的晚辈下手,帮着李孝恭双管齐下做说客。
另外李靖负责的军校军纪,以及军校课程等方面的事,李愔也要参与其中,虽然他在军事上是个小白,但凭借着后世的见识,经常会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而李靖也正是看重他这一点,所以才强烈要求他帮着自己。其实这点也正是李愔希望的,所以不顾身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还是毅然决然的答应下来。
散会之后,李愔立刻先去找到刚刚从登州回来的宇文护。高句丽之战结束之后,宇文护却没有马上回来,因为登州那里的霹雳院才建好没多长时间,各方面都还有些问题,所以他要留在那里处理。
另外因为李永上战场的事,他这个做姐夫的从中帮了不小的忙,因此怕岳父岳母怪罪,所以才一直躲在登州避风头,直到李永回到长安后,知道李孝恭并没有为此生气,这才急忙从登州赶了回来,不过李孝恭这个岳父没生气,但河间王妃这个岳母却没那么大度,听说把宇文护夫妇叫过去好一顿臭骂。
李愔听到这个消息却大感解气,当初要不是宇文护,李永也不会跑到战场,自己上次也就不会被河间王妃狠批一顿了。
不过当宇文护听到李愔要建造军校的要求时,却是皱起了眉头,然后说出一段让李愔哭笑不得的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父子两人在谈笑之间,就已经决定了十几人的生死,充分的体现了权力的可怕性,但这也正是权力的诱人之处,因为每个有野心的人,都不甘心让别人决定自己的生死,所以才会拼命的向上爬,为的就是有一天,将生死掌握在自己手中。
处置完了这些人,李愔又请教了一下各个新政的推广进度,结果从李世民那里了解到,他献上的那几条新政,只有推广占城稻这一政策施行的十分顺利,在江南各道已经设立了不少的试行点,稻子也已经种下去了,听说长势良好,的确比原来的稻种长的要快,而且还十分耐旱,到时只要产量不低的离谱,大规模推广肯定不是问题。
至于另外的土地置换和粗种之法,则在推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被处置那些官员的阻挠,不被广大农户接受等等,不过这些问题在新政推广之前,朝廷已经有预料到了,所以并没有气馁,一直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其中报名参加土地置换的人。已经超过了两万户,加在一起有近十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冲着那十倍的良田去的。
相比土地置换的自愿性,粗种之法却带着很大的强迫性,只是这种强迫却不是某人或朝廷施加的,而是受到一种大势所趋的强迫。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户外出做工,再加上一些贫穷农户被土地置换的新政给吸引到了辽东和高句丽。使得一些大户的土地无人租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若是不想土地荒芜。只得采用朝廷推广的粗种之法,因此业和之法的推广倒是比土地置换要简单的多。
李愔心中对大唐几项新政的施行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总算是放下心来。虽然遇到各种问题,但从整体来看,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当初自己献上的四条策略,现在只剩下那个广抓奴隶还没有施行,不过这个可就不只是朝廷的事了,他和程家等那些大奴隶贩子,才是这条策略的主要执行者,看来有时间得找程咬金等几个老家伙商量一下了。
新政的事情说完了,李愔总算有时间将军校的事提出来。李世民听后一拍脑袋。回到长安后,他就被李承乾和李泰两个儿子的破事缠着,之后又为西突厥和高昌的事伤脑筋,竟然把军校这么重要的事给抛在脑后,若不是李愔提醒。他还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想起来?
“军校事关我大唐江山社稷的传承,为父竟然差点忘了,看来真的是老喽!”李世民揉着发涨的太阳穴,一脸苦笑的感叹道。
“父皇言重了,您正值壮年,哪里谈的上老字?”李愔急忙劝慰道。“况且前段时间事情太多,再加上国库空虚,实在不是开办军校的好时机。”
李世民听后点点头,拍拍李愔的肩膀说道:“六郎所言不错,军校不办则已,一办就要办出个样子,如此一来,花费肯定不少,刚好你又给国库搞来那么多的收入,再加上这段时间没什么大事,正是开办军校的好时机!”
看到李世民同意,李愔也松了口气。不过李世民显然是个急性子,在殿中来回走动两圈后,立刻派人将李靖、李孝恭两人都叫了过来。他们两人是是难得的帅才,只不过因为功劳太大,为了避嫌才解去军权,整天呆在家里太可惜了,而军校正是两人发挥余热的好地方。
等到李靖和李孝恭急匆匆的赶来,还没等他们从下喘口气呢,李世民就急不可耐的将军校的构想向两人讲了一遍。李孝恭听后倒不惊奇,因为他儿子李永已经向他说过军校的事,因此早有心理准备,而且他这么多年窝在家里,让他都感觉自己快要废了,现在能有个地方一展所长,倒也正合他的心愿,因此听后立刻大声称赞,同时表示自己也将全力支持,愿意进到军校中将自己所学传授出去。
相比李孝恭的早有准备,李靖却是第一次听说军校的事,因此听后在心中仔细了权衡了一番,考虑了一下军校出现对各方面所带来的影响,过了好一会儿才长吐了口气,一脸坚定的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军校事关我大唐千秋万代的传承,老臣就算是肝脑涂地,也要将军校办起来!”
“好!”李世民看到两个老将表态,也兴奋的拍案而起,转过桌子走到两人面前,双手用力的拍拍对方的肩膀,一脸真诚的说道:“药师兄、堂兄,当年你们二人在战场上浴血杀敌,帮朕打下了大唐的江山,今天朕将军校一事也全权将于你们,相信在你二人的联手下,肯定也能一举奠定保我大唐江山永固的基业!”
“臣等必效死力!”两个头发花白的老头也都感动不已,共同抱拳行礼道。
李愔在旁边耐心的等这君臣三人表演完,然后李世民终于说到正题上,开始讨论开办军校的种种细节,这点在平壤城时,李愔已经和李世民讨论过,不过李孝恭和李靖两个在水城上纵横半生的老将听过之后,却又提出不少自己的建议,将整个军校的细节补充的更加完整。
军方的两个大佬都同意了学校的计划,细节也已经商讨完毕,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多了,李世民当场下旨,任命李孝恭和李靖两人为军校的副校长,而自己则亲任大唐军校的校长,至于李愔这个军校构想的提出者,却只被暂时任何为军校督造使,除了负责军校校址的兴建外,还要听命两个副校长,有什么难题全都要由他去负责解决,说白了就是一个跑腿兼苦力。
对此李愔自然不敢有任何的不满,李孝恭和李靖两人都是长辈,而且都是那么大年纪了,苦活累活当然都是他这个年轻人的,再说他也不傻,若是有什么事吩咐到自己头上,到时自己再交给别人办就是了,所谓劳心者治人,他可是一向将这句话奉为自己的行事准则。
得到任命之后,李孝恭和李靖又拉着李愔开了个小会,三人暂时分配了一下各自的任务,其中李孝恭负责联络各个已经从军中退下来的老将,说服他们到军校中任教,这可是个重中之重的任务,以后军校的教学质量可全都靠着那帮老将了。
至于李靖则负责生源的问题,军校里的学生自然不能像那些书院似的,从民间直接招聘。而是要从军中选拔。李愔和李世民在平壤时,就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军校的生源优先从高句丽战场上立功的将士中挑选,然后再从大唐各军中平时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年青将士中选拔,第一期学员的名额初步定在两千人左右。
李靖虽然退下来,但平时还担任李世民的军事顾问,对个军队中的事务也十分的了解,因此由他去军中挑选也正合适。另外在挑选学员之外,李靖还负责制定军校的相关纪律与章程,甚至连课程的安排也要事先做一个大概的规划,所有任务加在一起,也不是件轻松的事。
至于李愔,他的负责的方面就更多了,最重要的自然是军校校址的选定与建造,这个是李世民吩咐下来的,推都推不掉,另外他还要对李孝恭和李靖两人的工作朝廷协助,比如有些顽固的老将不愿意出马,这时李愔就要凭着自己的好人缘,先从对方家中的晚辈下手,帮着李孝恭双管齐下做说客。
另外李靖负责的军校军纪,以及军校课程等方面的事,李愔也要参与其中,虽然他在军事上是个小白,但凭借着后世的见识,经常会提出许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而李靖也正是看重他这一点,所以才强烈要求他帮着自己。其实这点也正是李愔希望的,所以不顾身上的担子已经很重了,还是毅然决然的答应下来。
散会之后,李愔立刻先去找到刚刚从登州回来的宇文护。高句丽之战结束之后,宇文护却没有马上回来,因为登州那里的霹雳院才建好没多长时间,各方面都还有些问题,所以他要留在那里处理。
另外因为李永上战场的事,他这个做姐夫的从中帮了不小的忙,因此怕岳父岳母怪罪,所以才一直躲在登州避风头,直到李永回到长安后,知道李孝恭并没有为此生气,这才急忙从登州赶了回来,不过李孝恭这个岳父没生气,但河间王妃这个岳母却没那么大度,听说把宇文护夫妇叫过去好一顿臭骂。
李愔听到这个消息却大感解气,当初要不是宇文护,李永也不会跑到战场,自己上次也就不会被河间王妃狠批一顿了。
不过当宇文护听到李愔要建造军校的要求时,却是皱起了眉头,然后说出一段让李愔哭笑不得的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