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两百七十四章:成功
郭三小姐率先鼓掌,打破沉默氛围,非常引人注目。她的身份,绝非寻常,可以说属于重量级的,这一表态,分量不轻。
西门二公子更是狂拍手掌,口中大叫:“好!”
这一声“好”,叫得感情充沛,十分自然。
他早看过《红娘传》,衷心觉得不错。虽然剧情神转折,但是足够新鲜,打破了时下潮流套路,令人耳目一新。
而且话本之中,文采斐然,曲词华艳优美,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之时,西门二公子相当怀疑里面有不少诗词出自叶君生之手。如此,更是加分不少。
当前虽然杂剧兴起,不过方兴未艾,还入不得文坛大家的法眼。有才气的文人骚客,很少人愿意写话本。
一来,写话本没钱,吃力不讨好;二来嘛,话本写给伶人演绎,先天性便失去名分。对于声名传播,作用甚微。
文人自当写诗词文章,那才是正途。
因此,市面流行的话本大都为粗制滥造,少有精品。即使有,可在《红娘传》面前,就完全比下去了。
西门二公子喜欢《红娘传》,然而郭三小姐更喜欢。夫君拿回原本后,她即刻命人抄写,最后将原本留下,给伶人的,却是抄录本。
说也奇怪,以郭三小姐的身份立场,她本不该支持丫鬟上位的故事。然而通读下来,却没有丝毫抵触反感之处。
也许,这便是感染力的影响。
喜读红娘,对于其中不少优美诗句熟记于心,在房中时,时不时会吟上那么几句:
“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花影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
而昨晚洞房之夜,面对花烛,以及醉醺醺的夫君,她还触景伤情地顺口吟出:“碧荧荧短檠灯,冷清清、旧帷屏。灯儿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外淅零零,风透疏棂,纸条儿鸣;枕头孤零,被窝寂静……”
隐隐在怨恼新婚之夜,夫婿贪杯误事。以至误了良辰美景,错过好事。
这些源自《红娘传》的词句信手拈来,还用笔墨写下。第二天西门二公子酒醒,看见之后,大呼惭愧。于是不顾三七二十一,将娇滴滴的新娘子按到在床上,上演一出活生生的白日宣淫。藉此弥补昨晚之过。
所以,对于《红娘传》,郭小姐真心觉得好,等落下帷幕。第一个鼓掌赞叹就毫不出奇了。
别忘了,她本身也算个文艺女青年。当初叶君生下扬州,参加地方文会,正是在郭家庄园。主持者。便是郭小姐。
做东请客的一对新人都表态赞赏了,其他宾客自然识趣。纷纷附和,拍手叫好。
再说了,抛开神转折的情节故事,略微有那么一点难以接受外,其余种种,都堪称精品,演绎得极为到位。
让人惊奇的是,欢呼声最为响亮的,来自后面的免费观众们,大声嚷叫,要再演一场。
他们大都为平民百姓,对于红娘成功上位就容易接受得多了。代入感杠杠的,甚至已有些小姑娘陷入幻想,把自己想为红娘,希冀有一位慧眼识珠的张生来到,有情人终成眷属。
局势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老王张站在一边,看得有点眼大。
大家这是怎么啦?
又难道,我真是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红娘传》并不像他之前所断言的,那么不为人接受喜欢。
反过来说,这一出戏,算成功了。
宾客席上,叶君眉长吐口气,放下悬着的一块大石头。而对于后面的话本计划,信心大涨。
万事开头难,虽然目前只是一场小规模的试演,可管中窥豹,还是能把握很多问题。
旁边叶君生晒然一笑,耸一耸肩,意思在说:“早说了,不必担心。”
叶君眉还之一个活泼可爱的鬼脸。
接下来连续两个晚上,苏柳园都上演《红娘传》,人群爆满,水泄不通。而关于此剧的热点话题,迅速在扬州城的大街小巷传开了,为人津津乐道。
到了这个时候,张生选择红娘的争议性情节渐渐发挥出了巨大的效果作用。无论茶楼,而或酒馆,又或者街头处,时常能听到争论的声音,主要围绕张生为何会作如此选择这一点。
千古如一,人心永恒,有些东西果然都是相通的,不会因为时间洪流的洗刷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天,叶君生向西门二公子请辞,要离开扬州,返回京师去。
屈指一算,乡试开场的日子已近,是时候回京了。
事关重要,西门公子自然不敢挽留,亲自打点,备了一份丰厚的盘缠给叶君生带回去。
此份盘缠包袱,有个名堂,唤作“状元礼”,寓意祝贺叶君生此去一路顺风,马到功成。
叶君生也不矫情,收下了。
叶君眉倒有些不好意思,想了想,拿出一幅画送给郭小姐。
这一幅画,正是当日所作。由她执笔丹青,然后叶君生提词的《梅花图》。那时候,郭三小姐见猎心喜,展开来观看。
一看之下,被个中意境吸引,爱不释手,鉴赏不已。
此画虽然为叶君眉的练笔之作,然而水平相当不俗。上面所留印章,为天地玄黄顽石印。
换句话说,此画当为法器。
再加上叶君生亲笔题词,《卜算子》一首,佳词入画,相得益彰,几近完美。
昔日郭三小姐爱画,更爱叶君生这一首词。记得当初观画念词之际,受宝印影响,还很羞人地萌生出旖念来。
时过境迁,叶君生已成第一才子,他的笔墨价值扶摇直上。只不过,现如今却很少有作品现世了,惜墨如金。
拿到画作,得偿所愿,郭小姐欣喜不已。
作别之后,驱车出城,沿着官道,一如来时,叶君生赶车,叶君眉在车厢内奋笔疾书,辛勤书写新篇。
当晚,宿于路经的一个小镇。
到半夜时,风云大作,有剑客自东方来,现身镇上。(未完待续)
西门二公子更是狂拍手掌,口中大叫:“好!”
这一声“好”,叫得感情充沛,十分自然。
他早看过《红娘传》,衷心觉得不错。虽然剧情神转折,但是足够新鲜,打破了时下潮流套路,令人耳目一新。
而且话本之中,文采斐然,曲词华艳优美,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之时,西门二公子相当怀疑里面有不少诗词出自叶君生之手。如此,更是加分不少。
当前虽然杂剧兴起,不过方兴未艾,还入不得文坛大家的法眼。有才气的文人骚客,很少人愿意写话本。
一来,写话本没钱,吃力不讨好;二来嘛,话本写给伶人演绎,先天性便失去名分。对于声名传播,作用甚微。
文人自当写诗词文章,那才是正途。
因此,市面流行的话本大都为粗制滥造,少有精品。即使有,可在《红娘传》面前,就完全比下去了。
西门二公子喜欢《红娘传》,然而郭三小姐更喜欢。夫君拿回原本后,她即刻命人抄写,最后将原本留下,给伶人的,却是抄录本。
说也奇怪,以郭三小姐的身份立场,她本不该支持丫鬟上位的故事。然而通读下来,却没有丝毫抵触反感之处。
也许,这便是感染力的影响。
喜读红娘,对于其中不少优美诗句熟记于心,在房中时,时不时会吟上那么几句:
“莫负月华明。且怜花影重。
罗衣不奈五更寒,愁无限,寂寞泪阑干。
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
花影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
而昨晚洞房之夜,面对花烛,以及醉醺醺的夫君,她还触景伤情地顺口吟出:“碧荧荧短檠灯,冷清清、旧帷屏。灯儿不明。梦儿又不成;窗外淅零零,风透疏棂,纸条儿鸣;枕头孤零,被窝寂静……”
隐隐在怨恼新婚之夜,夫婿贪杯误事。以至误了良辰美景,错过好事。
这些源自《红娘传》的词句信手拈来,还用笔墨写下。第二天西门二公子酒醒,看见之后,大呼惭愧。于是不顾三七二十一,将娇滴滴的新娘子按到在床上,上演一出活生生的白日宣淫。藉此弥补昨晚之过。
所以,对于《红娘传》,郭小姐真心觉得好,等落下帷幕。第一个鼓掌赞叹就毫不出奇了。
别忘了,她本身也算个文艺女青年。当初叶君生下扬州,参加地方文会,正是在郭家庄园。主持者。便是郭小姐。
做东请客的一对新人都表态赞赏了,其他宾客自然识趣。纷纷附和,拍手叫好。
再说了,抛开神转折的情节故事,略微有那么一点难以接受外,其余种种,都堪称精品,演绎得极为到位。
让人惊奇的是,欢呼声最为响亮的,来自后面的免费观众们,大声嚷叫,要再演一场。
他们大都为平民百姓,对于红娘成功上位就容易接受得多了。代入感杠杠的,甚至已有些小姑娘陷入幻想,把自己想为红娘,希冀有一位慧眼识珠的张生来到,有情人终成眷属。
局势的发展有点出乎意料,老王张站在一边,看得有点眼大。
大家这是怎么啦?
又难道,我真是老了,跟不上时代潮流?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红娘传》并不像他之前所断言的,那么不为人接受喜欢。
反过来说,这一出戏,算成功了。
宾客席上,叶君眉长吐口气,放下悬着的一块大石头。而对于后面的话本计划,信心大涨。
万事开头难,虽然目前只是一场小规模的试演,可管中窥豹,还是能把握很多问题。
旁边叶君生晒然一笑,耸一耸肩,意思在说:“早说了,不必担心。”
叶君眉还之一个活泼可爱的鬼脸。
接下来连续两个晚上,苏柳园都上演《红娘传》,人群爆满,水泄不通。而关于此剧的热点话题,迅速在扬州城的大街小巷传开了,为人津津乐道。
到了这个时候,张生选择红娘的争议性情节渐渐发挥出了巨大的效果作用。无论茶楼,而或酒馆,又或者街头处,时常能听到争论的声音,主要围绕张生为何会作如此选择这一点。
千古如一,人心永恒,有些东西果然都是相通的,不会因为时间洪流的洗刷而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三天,叶君生向西门二公子请辞,要离开扬州,返回京师去。
屈指一算,乡试开场的日子已近,是时候回京了。
事关重要,西门公子自然不敢挽留,亲自打点,备了一份丰厚的盘缠给叶君生带回去。
此份盘缠包袱,有个名堂,唤作“状元礼”,寓意祝贺叶君生此去一路顺风,马到功成。
叶君生也不矫情,收下了。
叶君眉倒有些不好意思,想了想,拿出一幅画送给郭小姐。
这一幅画,正是当日所作。由她执笔丹青,然后叶君生提词的《梅花图》。那时候,郭三小姐见猎心喜,展开来观看。
一看之下,被个中意境吸引,爱不释手,鉴赏不已。
此画虽然为叶君眉的练笔之作,然而水平相当不俗。上面所留印章,为天地玄黄顽石印。
换句话说,此画当为法器。
再加上叶君生亲笔题词,《卜算子》一首,佳词入画,相得益彰,几近完美。
昔日郭三小姐爱画,更爱叶君生这一首词。记得当初观画念词之际,受宝印影响,还很羞人地萌生出旖念来。
时过境迁,叶君生已成第一才子,他的笔墨价值扶摇直上。只不过,现如今却很少有作品现世了,惜墨如金。
拿到画作,得偿所愿,郭小姐欣喜不已。
作别之后,驱车出城,沿着官道,一如来时,叶君生赶车,叶君眉在车厢内奋笔疾书,辛勤书写新篇。
当晚,宿于路经的一个小镇。
到半夜时,风云大作,有剑客自东方来,现身镇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