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靠拢
刘志恒有些唏嘘,他是一直被摁住的,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安排到人大或者政协,熬到退休,隐忍了几年,也算没白隐忍,这一次好像真正的等来了机会。
“志恒省长,你怎么看?”
陆政东笑眯眯的问话打断了刘志恒的思绪。刘志恒心里早盘算计较了一番,虽然城乡统筹是陆政东的一个大手笔,但自己也不能盲目赞成。一定要指出想要把这样的构想规划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考虑的问题。
“政东省长,城乡统筹这无疑是破解我们贝湖农业大而不强的一把钥匙,如果能够真正做起来,那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不过,我们贝湖毕竟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财力有限,现在下面地市都是紧盯gdp来得快的东西,如果不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那阻力必然很大。”
陆政东微微点头,也不怪刘志恒有这样的担心,城乡统筹对自己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劳师动众后最后却根本搞不起来,那会把他伤得挺重的。
陆政东也是一下就明白了刘志恒的意思,一笑道:
“志恒省长的意思是先不忙全部推开,而是有选择性的让下面一些条件更为成熟的先动起来?”
刘志恒道:
“这样比较稳妥一些,主要还是先拿出一些成果来,让他们看看这样的效果也不比他们搞其他对gdp的贡献小,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抵触……”
陆政东点点头:
“志恒省长也这么想,那就好办,我这只是个初步构想,回头和周书记和凌峰念叨念叨,如果他觉得没问题。咱们就把准备工作做起来,广纳良言,先做好准备,如果最后真的下了决心。你可是要挑大梁。”刘志恒点点头。倒显得很是平静。
陆政东看着离去的刘志恒,实际上他也一直在等刘志恒上门。刘志恒虽然在办公会议上支持了他一下,但那也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但真正涉及到站队的问题,他自然要考虑清楚。只要是体制中人都很清楚一旦站错队,将会万劫不复,而现在,自己才是常务副省长,省长的位子尚未坐上去,刘志恒真正要靠拢他自然要好好盘算其中地利害关系。
陆政东本来以为,自己精心策划的步调会因为刘志恒的犹豫被打乱。陆政东的打算是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刘志恒,这应该是不会为周书明所接受的,那就正好让刘志恒离开贝湖,让在西部办农林组的组长杨永清到贝湖来接刘志恒这一角。对于刘志恒来讲,由于前期给上上下下留下的印象不好,继续留在贝湖,没什么希望,离开贝湖对他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对杨永清来讲,这样的调动自然就不用说了。
刘志恒在办公会议之后一段时间就没动静,陆政东也正在重新调整步伐,却不想刘志恒还是终于来了。
刘志恒从陆政东办公室出来,也觉得心里的一块巨石落了地,既然做出了抉择,那也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刘志恒也没有像2再上一个台阶,毕竟年纪也不小了,副部和正部看似只有半级,可实际却是一道巨大的天堑,他知道自己基本无望,不安安稳稳等退休也是心里极为不服气。
当初他就是在副省长任上时处处对他工作指手画脚的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和不来,杨凌峰有觉得他处处听从副书记的安排,最后就变成了姥姥不疼,爷爷不爱,一个顶着副省长的名,实际却是省政府可有可无的角色。
经历了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那种苦闷彷徨和无法排解的失落感,他也终于走了出来,本以为自己已经修炼得心闲气淡了,但听说陆政东又杀回了贝湖,想想自己的落魄,看看把自己变成这副模样的人那样的意气风发,刘志恒心里觉得就像被一根刺深深的扎了进去,痛而锥心……
其实这根刺早已经扎在心底,只是有这样的诱因才会让那根刺动了起来罢了。
虽然自己显得太急迫了一点,但已经无所谓了,关键的是从这刻起,自己这个游方和尚终于找到了一座收留的庙宇,而且还是一座大庙。
人生难得几回搏,特别是到了这样的年纪,要搏的时间和机会都极其难得了,能够再和对方拼一回,不管胜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刘志恒在书房坐了良久才出去,女儿刘嘉忆正抱着可爱的外孙女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见到从书房里出来的父亲,感觉父亲似乎变了个人一般,心里很是有些吃惊。
自从父亲靠边站之后,父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苦闷,还是走出来了,但父亲虽然表面走出来了,表现得风轻云淡,看着并不是太放在心上,但实际上她非常清楚父亲一直很压抑,她也经历了那种难言的人生起落,虽然说刘家现在的光景依然不是那些普通人家可比拟的,但体会过真正风光的人,才会明白这种急速下坠的失重感带来的那种强烈的冲击,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情冷暖、什么叫世态炎凉,原先成天对着笑脸相迎的人,干部们渐渐变得不冷不热,到现在见面只是淡淡打个招呼,甚至就好像不认识自己地也大有人迎面想见也故作不认的人也大有人在,而更让她有些无法接受的是别人对父亲的热嘲冷讽。
她自然知道父亲不想那样子,也是想有所作为,但手脚都被人捆住,根本就无法动弹,是每时每刻都希望父亲能东山再起,给那些势利小人们一个教训,堵住那些冷嘲热讽之人的嘴,但随着父亲年事渐长,他也知道,这个希望越来越渺茫。
而今天父亲却是似乎从心底里流露出一种如释重负,全身都洋溢着一种轻松,知父莫若女,这一点他是绝对不会看错的——难道父亲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转机?
想到这里,刘嘉忆心里不由充满希冀的眼神看向父亲……
“志恒省长,你怎么看?”
陆政东笑眯眯的问话打断了刘志恒的思绪。刘志恒心里早盘算计较了一番,虽然城乡统筹是陆政东的一个大手笔,但自己也不能盲目赞成。一定要指出想要把这样的构想规划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需要考虑的问题。
“政东省长,城乡统筹这无疑是破解我们贝湖农业大而不强的一把钥匙,如果能够真正做起来,那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不过,我们贝湖毕竟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财力有限,现在下面地市都是紧盯gdp来得快的东西,如果不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那阻力必然很大。”
陆政东微微点头,也不怪刘志恒有这样的担心,城乡统筹对自己来说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劳师动众后最后却根本搞不起来,那会把他伤得挺重的。
陆政东也是一下就明白了刘志恒的意思,一笑道:
“志恒省长的意思是先不忙全部推开,而是有选择性的让下面一些条件更为成熟的先动起来?”
刘志恒道:
“这样比较稳妥一些,主要还是先拿出一些成果来,让他们看看这样的效果也不比他们搞其他对gdp的贡献小,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不会抵触……”
陆政东点点头:
“志恒省长也这么想,那就好办,我这只是个初步构想,回头和周书记和凌峰念叨念叨,如果他觉得没问题。咱们就把准备工作做起来,广纳良言,先做好准备,如果最后真的下了决心。你可是要挑大梁。”刘志恒点点头。倒显得很是平静。
陆政东看着离去的刘志恒,实际上他也一直在等刘志恒上门。刘志恒虽然在办公会议上支持了他一下,但那也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但真正涉及到站队的问题,他自然要考虑清楚。只要是体制中人都很清楚一旦站错队,将会万劫不复,而现在,自己才是常务副省长,省长的位子尚未坐上去,刘志恒真正要靠拢他自然要好好盘算其中地利害关系。
陆政东本来以为,自己精心策划的步调会因为刘志恒的犹豫被打乱。陆政东的打算是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刘志恒,这应该是不会为周书明所接受的,那就正好让刘志恒离开贝湖,让在西部办农林组的组长杨永清到贝湖来接刘志恒这一角。对于刘志恒来讲,由于前期给上上下下留下的印象不好,继续留在贝湖,没什么希望,离开贝湖对他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对杨永清来讲,这样的调动自然就不用说了。
刘志恒在办公会议之后一段时间就没动静,陆政东也正在重新调整步伐,却不想刘志恒还是终于来了。
刘志恒从陆政东办公室出来,也觉得心里的一块巨石落了地,既然做出了抉择,那也就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刘志恒也没有像2再上一个台阶,毕竟年纪也不小了,副部和正部看似只有半级,可实际却是一道巨大的天堑,他知道自己基本无望,不安安稳稳等退休也是心里极为不服气。
当初他就是在副省长任上时处处对他工作指手画脚的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和不来,杨凌峰有觉得他处处听从副书记的安排,最后就变成了姥姥不疼,爷爷不爱,一个顶着副省长的名,实际却是省政府可有可无的角色。
经历了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那种苦闷彷徨和无法排解的失落感,他也终于走了出来,本以为自己已经修炼得心闲气淡了,但听说陆政东又杀回了贝湖,想想自己的落魄,看看把自己变成这副模样的人那样的意气风发,刘志恒心里觉得就像被一根刺深深的扎了进去,痛而锥心……
其实这根刺早已经扎在心底,只是有这样的诱因才会让那根刺动了起来罢了。
虽然自己显得太急迫了一点,但已经无所谓了,关键的是从这刻起,自己这个游方和尚终于找到了一座收留的庙宇,而且还是一座大庙。
人生难得几回搏,特别是到了这样的年纪,要搏的时间和机会都极其难得了,能够再和对方拼一回,不管胜负,也就没什么遗憾了。
刘志恒在书房坐了良久才出去,女儿刘嘉忆正抱着可爱的外孙女坐在客厅里看电视,见到从书房里出来的父亲,感觉父亲似乎变了个人一般,心里很是有些吃惊。
自从父亲靠边站之后,父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苦闷,还是走出来了,但父亲虽然表面走出来了,表现得风轻云淡,看着并不是太放在心上,但实际上她非常清楚父亲一直很压抑,她也经历了那种难言的人生起落,虽然说刘家现在的光景依然不是那些普通人家可比拟的,但体会过真正风光的人,才会明白这种急速下坠的失重感带来的那种强烈的冲击,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人情冷暖、什么叫世态炎凉,原先成天对着笑脸相迎的人,干部们渐渐变得不冷不热,到现在见面只是淡淡打个招呼,甚至就好像不认识自己地也大有人迎面想见也故作不认的人也大有人在,而更让她有些无法接受的是别人对父亲的热嘲冷讽。
她自然知道父亲不想那样子,也是想有所作为,但手脚都被人捆住,根本就无法动弹,是每时每刻都希望父亲能东山再起,给那些势利小人们一个教训,堵住那些冷嘲热讽之人的嘴,但随着父亲年事渐长,他也知道,这个希望越来越渺茫。
而今天父亲却是似乎从心底里流露出一种如释重负,全身都洋溢着一种轻松,知父莫若女,这一点他是绝对不会看错的——难道父亲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转机?
想到这里,刘嘉忆心里不由充满希冀的眼神看向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