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天数(一)
无论对谁,來到这个世界上面对着大路千条――沒有一条是平坦的,到底怎么走?沒人能说清楚――这个世界沒有公平;无论对谁,离开这个世界的路只有一条,走这条道时,有人坦然,有人惧怕,可你不走也要走――这个世界,其实公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沙河村人在这龙脉宝地上,祖祖辈辈演绎着说不尽的故事,他们过着只有自己知道的苦乐日子,但从沒忘记对官府的蔑视和防备不熟之客的不测之心,当催税的官兵还沒进村或土匪胡子來打劫抢掠,一阵锣声就把全村的老老少少引到村西头的山上。这个孤溜溜的大园坡被称为“石鼓顶”,它谈不上是什么山峰,平坦光滑的石板顶上寸草不生,是村里人晾晒粮食和地瓜干的绝好地场。在这里,地瓜收获后人们都要把它切成片來晒干,可以储藏长久时日的地瓜干是一般庄户人家的主粮。让雨水冲刷的一尘不染的石鼓顶晒出的地瓜干,不但洁白如雪,而且有一种奇特的香味,这让东沙河村为之骄傲。别处的人说地瓜干是一种最难吃的东西,可东沙河村可不这样觉得。当然这事也是村里人沒事时就会探讨的问題:石鼓顶晒出的地瓜干拿到别处去照样不好吃,和邻村的地瓜干一个味道。不知道是谁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原來,石鼓顶晒出的地瓜干必须用石鼓顶下的泉水煮,那特别的香甜味才会出來。
石鼓顶下的这股泉水,每天在不同的时段涌出不同的水:从半夜到晌午日正南,泉水是甜的;从正午到半夜三更,泉水是咸的。上午的水煮饭焖茶味道甘美可口,下午的水烧菜熬汤不用放盐,用它洗过的蔬菜长久不会腐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先人修起一道石闸,在离泉水出口不远的地方修了左右两个水池,每当中午时分把咸水引向左边的池子,到了半夜又把甜水引向右边的池子。村民就按自己家的需要,分别从左右池子吸取甜水和咸水。在国民党和日本鬼子封锁共产党在胶东这块狭小的解放区时,东沙河村沒有因为缺少咸盐而造成生活困难,这倒让东沙河村的民众引以为豪。有人说咸水是海水涨潮倒灌进陆地的,可谁都知道,大海里的水是不能食用的,所以石鼓顶下的这甜咸二泉就越发显得神奇。
负责倒换石闸门的是村里的鳏夫老人,他还要负责打更,在有敌情的时候他敲响锣,催促村民跑上石鼓顶避难,平常他就在半夜和晌午倒换石闸。老人轮流在村民家中吃饭,一年四季的衣裳被褥,由每家每户凑钱筹办,直到给他养老送终。说來也怪,在东沙河村打更换闸的老人,总是后继有人,村里人都说这也是天数,因为当前个老人承担不了这项任务时,总有另一个沒儿沒女的鳏夫顶上,这个打更换闸的老人,被全村老老少少称呼“打更爷”,原來的姓名、辈分被人忘记,他就成了全村人的长辈。沒有哪家敢不周到地照顾打更爷的吃喝,因为每户要一年多才能轮上照顾他一天,他每天都像在过节,吃饱喝足了去完成他的换闸打更任务。
两股水在装满水坑后再流进暗沟,它就昼夜不停地穿过村庄,怕这宝贵的水被人亵渎,先人用石板封盖着水沟,水就在暗沟里流进东沙河的河底,在枯雨季东沙河枯竭,尽管有泉水流入,可河面上连个湿沙都见不着,东沙河也帮着老天隐藏着神泉的秘密。
打从在东沙河照了王云起的天灯,每年都会有一个十字状的湿沙印记显露,这天必是阴历的九月九,传说是王壮士被害的忌日,东沙河村的人就在显露湿沙的周围插上香,祈祷在天有灵的王云起保佑村民平安。其实沒有人记得这天是不是王云起的忌日,湿沙的形状也不像个十字。石鼓顶下的泉水后含有盐碱,河沙返潮也不奇怪,可东沙河村的老人可偏要坚持己见:这是天数,不就是多一个神灵吗?再说大伙每年在同一天凑在一起,也增添了几分亲热。别的地方说这天是登高节,去爬那个山还累得慌,在东沙河全村人会聚祭奠一个他们心中的英雄,则又有了一番深层的意义。
这股泉水天旱从不干涸,下雨也不混浊,东沙河村的人省下了买盐的钱,但他们从來也不感激这老天爷给的惠顾,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用他们常说的两字就是――天数。
东沙河村每家每户都在石鼓顶有一个地窨子,为的是储藏一年的收获,地窨子门上加一把大锁,防止失窃。这倒不是防范本村有人不善,因为每当黄河泛滥时,西部的灾民总是成群结伙到东边來,他们年老体弱的就挨门乞讨,年轻力壮的就结伙抢劫。这里人把他们统称红胡子,因为他们总是在头上扎一方红布。在石鼓顶储藏物品,还有另一个好处,一旦有人抢劫,人和家产器具在一起。人在家产在,若是遇到不测,一切皆空――这里的人想法可真透彻。
石鼓顶周围修有一人多高的围墙和颇为牢实的四道大门,一旦有歹人抢劫,男女老幼躲进围子,老爷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块作为武器,妇女们用木棒撞击石蓬,这时石鼓顶发出的声音就像有千军万马。敲击的人站在石鼓顶上倒听不到多大声音,传说四周几里地外的人听到这声音都头昏眼花双腿发麻,任何人都别想挨近东沙河村一步――这是东沙河村人自己说的,自己给自己壮胆。有心人都知道这是吹牛,日本鬼子打到胶东也进了东沙河村,杀死了上百口人,还包括那个走南闯北的于朝海,打这以后再也沒人说敲击石鼓顶的神奇。不过有关石鼓顶的故事,一直是东沙河村人乐于传承的美谈:
“这可不是个一般的山顶,它可是直通东海龙宫,一敲石鼓,龙宫里就地动山摇,龙王爷就要发怒,轻则來一场暴雨,重则下一场冰雹,那鸡蛋大的冰蛋子,砸不死你也成个残废――这,才是敲石鼓的作用所在。”
说话人当然还要举例说明他不是撒谎,但说出的故事发生年代最少也是上百年以前的事。你要说史书上沒有记载,他会说:
“你相信史书?哪本书不在撒谎?要是石鼓顶不通大海,怎么会有咸水流出?要是不是神仙行善,怎么又会有甜水从同一个泉眼里往外流?这一点就能证明龙王爷的存在。给你甜水,再给你咸水,甜水是叫你过日子用,咸水是提醒这里通往龙宫。至于敲击石鼓震撼龙宫,那是求龙王爷帮忙村民解难,不是村民心眼不济存心使坏。”
“那日本鬼子來了,石鼓顶怎么沒保佑村民呢?”
“日本鬼子?那是天刹恶魔,东沙河村遭难那是天数,是老天爷在招兵买马,要不村里怎么走了那么多人到天南地北去抗日?让他们离开老家出去谋生!这是天数,是天数,天数你能违抗?再说鬼子有飞机大炮,石鼓顶上光秃秃的,连个人都藏不住,在上面不是白挨枪子?”
“那为什么不去撞击石鼓,让鬼子头痛,让龙王爷下冰雹,打死那些王八蛋呢?”
“这你可不知道,你沒看见石鼓顶上有个坑吗?那是日本鬼子的飞机丢下的炸弹给炸的,小鬼子听说了石鼓顶的利害,就先炸破了石鼓的鼓面,石鼓哑巴了,不能再发出那震天动地的响声,所以小鬼子才能在东沙河村作恶。”
答话的人就像失掉了一个宝贝,心痛地不再说下去。问话的人谁都明白这是吹大牛,可东沙河村的人谁也不敢贬低石鼓顶,本村人还继续受惠于石鼓顶下流出的泉水。至于当年在石鼓顶周围修起围墙就能抵抗一番來犯的蟊贼,年轻人也不得不信,现在你仔细去看,还能看到围墙的石基遗迹,把一个山包围起來,肯定不是古人闲着沒事的胡闹。在对抗蛮夷的洋枪洋炮的时,石鼓顶就失去了它的功效,的确也是个天数。
抗日战争胜利后,村民们就偷偷摸摸拆除石鼓顶的围墙门楼修猪圈盖房,现在除了那些搬不动的大石块还躺在原地不动外,只剩下孤零零的石鼓顶还在经历着风雨沧桑。破坏了这个上千年的古迹,等后來醒悟过來,有眼光的村民已是后悔莫及,悔不该当初沒保护好这一奇观,若不当今还有它做吹牛的本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沙河村人在这龙脉宝地上,祖祖辈辈演绎着说不尽的故事,他们过着只有自己知道的苦乐日子,但从沒忘记对官府的蔑视和防备不熟之客的不测之心,当催税的官兵还沒进村或土匪胡子來打劫抢掠,一阵锣声就把全村的老老少少引到村西头的山上。这个孤溜溜的大园坡被称为“石鼓顶”,它谈不上是什么山峰,平坦光滑的石板顶上寸草不生,是村里人晾晒粮食和地瓜干的绝好地场。在这里,地瓜收获后人们都要把它切成片來晒干,可以储藏长久时日的地瓜干是一般庄户人家的主粮。让雨水冲刷的一尘不染的石鼓顶晒出的地瓜干,不但洁白如雪,而且有一种奇特的香味,这让东沙河村为之骄傲。别处的人说地瓜干是一种最难吃的东西,可东沙河村可不这样觉得。当然这事也是村里人沒事时就会探讨的问題:石鼓顶晒出的地瓜干拿到别处去照样不好吃,和邻村的地瓜干一个味道。不知道是谁发现了这其中的奥妙,原來,石鼓顶晒出的地瓜干必须用石鼓顶下的泉水煮,那特别的香甜味才会出來。
石鼓顶下的这股泉水,每天在不同的时段涌出不同的水:从半夜到晌午日正南,泉水是甜的;从正午到半夜三更,泉水是咸的。上午的水煮饭焖茶味道甘美可口,下午的水烧菜熬汤不用放盐,用它洗过的蔬菜长久不会腐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先人修起一道石闸,在离泉水出口不远的地方修了左右两个水池,每当中午时分把咸水引向左边的池子,到了半夜又把甜水引向右边的池子。村民就按自己家的需要,分别从左右池子吸取甜水和咸水。在国民党和日本鬼子封锁共产党在胶东这块狭小的解放区时,东沙河村沒有因为缺少咸盐而造成生活困难,这倒让东沙河村的民众引以为豪。有人说咸水是海水涨潮倒灌进陆地的,可谁都知道,大海里的水是不能食用的,所以石鼓顶下的这甜咸二泉就越发显得神奇。
负责倒换石闸门的是村里的鳏夫老人,他还要负责打更,在有敌情的时候他敲响锣,催促村民跑上石鼓顶避难,平常他就在半夜和晌午倒换石闸。老人轮流在村民家中吃饭,一年四季的衣裳被褥,由每家每户凑钱筹办,直到给他养老送终。说來也怪,在东沙河村打更换闸的老人,总是后继有人,村里人都说这也是天数,因为当前个老人承担不了这项任务时,总有另一个沒儿沒女的鳏夫顶上,这个打更换闸的老人,被全村老老少少称呼“打更爷”,原來的姓名、辈分被人忘记,他就成了全村人的长辈。沒有哪家敢不周到地照顾打更爷的吃喝,因为每户要一年多才能轮上照顾他一天,他每天都像在过节,吃饱喝足了去完成他的换闸打更任务。
两股水在装满水坑后再流进暗沟,它就昼夜不停地穿过村庄,怕这宝贵的水被人亵渎,先人用石板封盖着水沟,水就在暗沟里流进东沙河的河底,在枯雨季东沙河枯竭,尽管有泉水流入,可河面上连个湿沙都见不着,东沙河也帮着老天隐藏着神泉的秘密。
打从在东沙河照了王云起的天灯,每年都会有一个十字状的湿沙印记显露,这天必是阴历的九月九,传说是王壮士被害的忌日,东沙河村的人就在显露湿沙的周围插上香,祈祷在天有灵的王云起保佑村民平安。其实沒有人记得这天是不是王云起的忌日,湿沙的形状也不像个十字。石鼓顶下的泉水后含有盐碱,河沙返潮也不奇怪,可东沙河村的老人可偏要坚持己见:这是天数,不就是多一个神灵吗?再说大伙每年在同一天凑在一起,也增添了几分亲热。别的地方说这天是登高节,去爬那个山还累得慌,在东沙河全村人会聚祭奠一个他们心中的英雄,则又有了一番深层的意义。
这股泉水天旱从不干涸,下雨也不混浊,东沙河村的人省下了买盐的钱,但他们从來也不感激这老天爷给的惠顾,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用他们常说的两字就是――天数。
东沙河村每家每户都在石鼓顶有一个地窨子,为的是储藏一年的收获,地窨子门上加一把大锁,防止失窃。这倒不是防范本村有人不善,因为每当黄河泛滥时,西部的灾民总是成群结伙到东边來,他们年老体弱的就挨门乞讨,年轻力壮的就结伙抢劫。这里人把他们统称红胡子,因为他们总是在头上扎一方红布。在石鼓顶储藏物品,还有另一个好处,一旦有人抢劫,人和家产器具在一起。人在家产在,若是遇到不测,一切皆空――这里的人想法可真透彻。
石鼓顶周围修有一人多高的围墙和颇为牢实的四道大门,一旦有歹人抢劫,男女老幼躲进围子,老爷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石块作为武器,妇女们用木棒撞击石蓬,这时石鼓顶发出的声音就像有千军万马。敲击的人站在石鼓顶上倒听不到多大声音,传说四周几里地外的人听到这声音都头昏眼花双腿发麻,任何人都别想挨近东沙河村一步――这是东沙河村人自己说的,自己给自己壮胆。有心人都知道这是吹牛,日本鬼子打到胶东也进了东沙河村,杀死了上百口人,还包括那个走南闯北的于朝海,打这以后再也沒人说敲击石鼓顶的神奇。不过有关石鼓顶的故事,一直是东沙河村人乐于传承的美谈:
“这可不是个一般的山顶,它可是直通东海龙宫,一敲石鼓,龙宫里就地动山摇,龙王爷就要发怒,轻则來一场暴雨,重则下一场冰雹,那鸡蛋大的冰蛋子,砸不死你也成个残废――这,才是敲石鼓的作用所在。”
说话人当然还要举例说明他不是撒谎,但说出的故事发生年代最少也是上百年以前的事。你要说史书上沒有记载,他会说:
“你相信史书?哪本书不在撒谎?要是石鼓顶不通大海,怎么会有咸水流出?要是不是神仙行善,怎么又会有甜水从同一个泉眼里往外流?这一点就能证明龙王爷的存在。给你甜水,再给你咸水,甜水是叫你过日子用,咸水是提醒这里通往龙宫。至于敲击石鼓震撼龙宫,那是求龙王爷帮忙村民解难,不是村民心眼不济存心使坏。”
“那日本鬼子來了,石鼓顶怎么沒保佑村民呢?”
“日本鬼子?那是天刹恶魔,东沙河村遭难那是天数,是老天爷在招兵买马,要不村里怎么走了那么多人到天南地北去抗日?让他们离开老家出去谋生!这是天数,是天数,天数你能违抗?再说鬼子有飞机大炮,石鼓顶上光秃秃的,连个人都藏不住,在上面不是白挨枪子?”
“那为什么不去撞击石鼓,让鬼子头痛,让龙王爷下冰雹,打死那些王八蛋呢?”
“这你可不知道,你沒看见石鼓顶上有个坑吗?那是日本鬼子的飞机丢下的炸弹给炸的,小鬼子听说了石鼓顶的利害,就先炸破了石鼓的鼓面,石鼓哑巴了,不能再发出那震天动地的响声,所以小鬼子才能在东沙河村作恶。”
答话的人就像失掉了一个宝贝,心痛地不再说下去。问话的人谁都明白这是吹大牛,可东沙河村的人谁也不敢贬低石鼓顶,本村人还继续受惠于石鼓顶下流出的泉水。至于当年在石鼓顶周围修起围墙就能抵抗一番來犯的蟊贼,年轻人也不得不信,现在你仔细去看,还能看到围墙的石基遗迹,把一个山包围起來,肯定不是古人闲着沒事的胡闹。在对抗蛮夷的洋枪洋炮的时,石鼓顶就失去了它的功效,的确也是个天数。
抗日战争胜利后,村民们就偷偷摸摸拆除石鼓顶的围墙门楼修猪圈盖房,现在除了那些搬不动的大石块还躺在原地不动外,只剩下孤零零的石鼓顶还在经历着风雨沧桑。破坏了这个上千年的古迹,等后來醒悟过來,有眼光的村民已是后悔莫及,悔不该当初沒保护好这一奇观,若不当今还有它做吹牛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