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四)
科学家们一致意见是:“我们认为,百分之九十的把握还是有的。”
聂荣臻沉思片刻,右手在桌子上有力地一拍:“就这么定了!科学试验总是有成功,有失败,谁也不敢打百分之百的保票。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我们就可以下决心了。先搞飞行‘冷’试验,作为飞行‘热’试验的练兵;‘冷’试验成功了,接着就來真格的。今天会议的意见,我立即报告中央专委。”
1966年3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周恩來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中央专委会议。会上,周恩來神情严峻地说:“钱学森同志,你们七机部的任务,就是保证导弹不掉下來。”
钱学森回答:“是!”
周恩來又说:“李觉同志,你们二机部要保证核弹头就是掉下來,也不在地面爆炸。”
李觉回答:“是!”
周恩來总结道:“在大陆上进行导弹核武器的飞行试验,世界上是个创举,是我国两弹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发动群众,确保质量,要绝对可靠,绝对安全,出了乱子就是犯罪,因此,要做到万无一失!”
也许觉得口气太过严厉,周恩來停了停,继续道:“要求科学试验万无一失,是不讲道理,但这一次必须这么要求,从‘冷’试验开始,你们就必须这么去做!”
说到这里,口气更严厉了。钱学森、李觉等七机部、二机部的人,都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泰山压顶一般。
会开完了。沒有掌声,与会者都是一脸的凝重,人们默默地离开会场。
106.中央首长好不容易來一趟,得让大伙仔细看看
1966年3月,青海金银滩仍然是银装素裹,一片苍茫。用于两弹结合试验的小型核弹头的研制,也到了要紧时候。
3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西北局书记刘澜涛,以及刘西尧等人陪同下,來到了金银滩。李觉、吴际霖、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等人参与接待。***的车队到达后,刘西尧把李觉等院领导向***作介绍。李觉一直忘不了,1937年,他在延安抗大学习,***当时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有一天,***來抗大找到他,说:“李觉,你化装成流亡学生,到山西阎锡山部队搞地下工作,时机成熟了就拉他一支队伍过來。”他当时吓了一跳,说:“首长,我不会搞这个事情。”***沒理会他的问題,说:“去,找梁必业同志领路费。”就完,就抽着烟走了。李觉沒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过黄河去了山西,不久真就拉了一个连过來。后來李觉一直在刘邓部队工作,***对他不陌生。
这次见面,又说起几十年前在延安的那件旧事,***说:“你沒搞过地下工作,不也干得很好吗?你沒学过原子弹,现在不也搞得很好吗?”
李觉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总书记,我來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王京同志。”
王淦昌上前与***握手:“总书记好!”
***说:“我知道你,大物理学家,你的真名叫王淦昌。”
众人都笑了。李觉又把郭永怀和陈能宽等人介绍给***、薄一波等领导人,***与大家亲切握手:“你们都是国家的宝贝,同志们辛苦了!”
总书记的平易近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等顾不上休息,直接來到总体室参观原子弹样品。在展室内,他们仔细地看着一个个形状不同的核弹头,李觉说:“我们花了不少钱,就达到现在这么个水平,还有不少的浪费。”
薄一波鼓励道:“花点学费还是必要的,沒经验嘛。你们不容易啊。”
墙上贴着一幅大字标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薄一波良久地注视着,***说:“一波同志,你是中央专委委员,你有什么想法,给大家讲两句。”
薄一波说:“我只提个建议,像这样的地方,应该贴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带头鼓掌。
转到门口,看到一张桌子上准备了纸和笔,***主动走上前说:“看來我这个任务非完成不可了。”
他拿起笔來,一口气写道:“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遵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沒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离开金银滩,邓一平一行又來到兰州铀浓缩厂。厂长王介福陪同***、薄一波等领导走进巨大的厂房。***兴奋打量着连成一片的机器设备,正在工作的工人们认出了***、薄一波,兴奋地叫喊着:“邓总书记好!薄副总理好!”
工人们不能脱离岗位,继续工作。***、薄一波向人们挥手致意。穿着工作服的王承书从一排机器前走过來,王介福叫住她:“王先生!中央领导來了。”
王承书微笑着,走到***面前,款款鞠了个躬:“总书记好!”
***伸出手來:“你叫王承书。”
王承书笑了,点点头,伸出手來与***握一下手。
***说:“我见过你。还记得吧?1959年你胸戴大红花,参加了全国群英会,是不是?”
王承书笑着点点头:“总书记,您记性真好。”
***风趣地说:“从此,你隐姓埋名,不知去向,连你的先生张文裕也找不到你罗!”
众人都笑了。***带头冲王承书鼓掌。众人都朝王承书鼓掌,以表示敬意。王承书腼腆地笑着,眼圈渐渐湿润了……
王承书1980年才结束两地分居,回到北京。那年她已经68岁。1992年,张文裕教授逝世后,王承书把他们积蓄的10万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1994年,王承书去世之前,立下遗嘱:把积攒的10万元钱和3万元国库券再次捐给“希望工程”,其余的存款全部交党费。她躺在病床上说:“回想这一辈子,自己觉得做人还算比较正派,但沒有做到一个真正的好共产党员。”1994年6月18日,这位女科学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看到她交的最后一份党费----七千二百二十二元八角八分,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尽管这样,王承书仍然觉得自己沒有做到一个真正的好共产党员。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邓一平一行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导弹试验基地车站的站台,喘着粗气停下了。李福泽、栗在山等基地领导上车,请中央首长下车到招待所休息。***说:“现在是深夜,我和一波同志商量过了,就不下车了,在车上休息,天亮再下车。”
李福泽说:“这怎么行呢?首长们到家门口了,不下车。”
薄一波说:“不能因为我们來了,影响基地官兵休息。这一路上,小平同志都是这么要求的。”
李福泽仍在犹豫着。***挥挥手说:“就这么定了,你们也回去休息。”
这一夜,***一行就是在火车上过的。
第二天,从车站通往导弹试验基地营区的大道上,很多官兵和职工、家属们夹道欢迎中央首长。方平、秦小阳也在人群中。小方涛骑在方平的脖子上,很是得意。
两辆敞篷吉普车驶过來了,李福泽陪同***在前面一辆上,政委栗在山陪同薄一波在后面一辆上。但是,车速太快,两辆吉普车转眼间驶过去了,走远了。人们都遗憾地说:“车速也太快了,根本沒看清中央首长的脸。”
意犹未尽的人们追到基地小招待所,找到李福泽反映,说刚才车速太快,根本沒看清中央首长的脸,希望中央首长再接见一次。李福泽开始不同意,后來秦小阳说:“司令员,中央首长好不容易來一趟,得让大伙仔细看看。下面有重要任务了,正好给同志们鼓鼓革命干劲嘛!”
李福泽拗不过众人,只好进屋去找***请示。***爽快地说:“那好吧,满足同志们,再來一次!”
结果,真就重新來了一次。两辆吉普车一前一后,缓慢地开过來。夹道欢迎的队伍,在锣鼓声中,高声地喊着欢迎口号。***、薄一波微笑着挥手致意……
***等领导视察了专为两弹结合试验而建设的发射阵地。这是邓一平唯一一次來导弹试验基地。
聂荣臻沉思片刻,右手在桌子上有力地一拍:“就这么定了!科学试验总是有成功,有失败,谁也不敢打百分之百的保票。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我们就可以下决心了。先搞飞行‘冷’试验,作为飞行‘热’试验的练兵;‘冷’试验成功了,接着就來真格的。今天会议的意见,我立即报告中央专委。”
1966年3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周恩來主持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中央专委会议。会上,周恩來神情严峻地说:“钱学森同志,你们七机部的任务,就是保证导弹不掉下來。”
钱学森回答:“是!”
周恩來又说:“李觉同志,你们二机部要保证核弹头就是掉下來,也不在地面爆炸。”
李觉回答:“是!”
周恩來总结道:“在大陆上进行导弹核武器的飞行试验,世界上是个创举,是我国两弹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发动群众,确保质量,要绝对可靠,绝对安全,出了乱子就是犯罪,因此,要做到万无一失!”
也许觉得口气太过严厉,周恩來停了停,继续道:“要求科学试验万无一失,是不讲道理,但这一次必须这么要求,从‘冷’试验开始,你们就必须这么去做!”
说到这里,口气更严厉了。钱学森、李觉等七机部、二机部的人,都感到心里沉甸甸的,泰山压顶一般。
会开完了。沒有掌声,与会者都是一脸的凝重,人们默默地离开会场。
106.中央首长好不容易來一趟,得让大伙仔细看看
1966年3月,青海金银滩仍然是银装素裹,一片苍茫。用于两弹结合试验的小型核弹头的研制,也到了要紧时候。
3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西北局书记刘澜涛,以及刘西尧等人陪同下,來到了金银滩。李觉、吴际霖、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等人参与接待。***的车队到达后,刘西尧把李觉等院领导向***作介绍。李觉一直忘不了,1937年,他在延安抗大学习,***当时是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有一天,***來抗大找到他,说:“李觉,你化装成流亡学生,到山西阎锡山部队搞地下工作,时机成熟了就拉他一支队伍过來。”他当时吓了一跳,说:“首长,我不会搞这个事情。”***沒理会他的问題,说:“去,找梁必业同志领路费。”就完,就抽着烟走了。李觉沒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过黄河去了山西,不久真就拉了一个连过來。后來李觉一直在刘邓部队工作,***对他不陌生。
这次见面,又说起几十年前在延安的那件旧事,***说:“你沒搞过地下工作,不也干得很好吗?你沒学过原子弹,现在不也搞得很好吗?”
李觉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总书记,我來给您介绍一下,这位是王京同志。”
王淦昌上前与***握手:“总书记好!”
***说:“我知道你,大物理学家,你的真名叫王淦昌。”
众人都笑了。李觉又把郭永怀和陈能宽等人介绍给***、薄一波等领导人,***与大家亲切握手:“你们都是国家的宝贝,同志们辛苦了!”
总书记的平易近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等顾不上休息,直接來到总体室参观原子弹样品。在展室内,他们仔细地看着一个个形状不同的核弹头,李觉说:“我们花了不少钱,就达到现在这么个水平,还有不少的浪费。”
薄一波鼓励道:“花点学费还是必要的,沒经验嘛。你们不容易啊。”
墙上贴着一幅大字标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薄一波良久地注视着,***说:“一波同志,你是中央专委委员,你有什么想法,给大家讲两句。”
薄一波说:“我只提个建议,像这样的地方,应该贴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
***带头鼓掌。
转到门口,看到一张桌子上准备了纸和笔,***主动走上前说:“看來我这个任务非完成不可了。”
他拿起笔來,一口气写道:“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遵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别人已经做到的事,我们要做到;别人沒有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要做到。”
离开金银滩,邓一平一行又來到兰州铀浓缩厂。厂长王介福陪同***、薄一波等领导走进巨大的厂房。***兴奋打量着连成一片的机器设备,正在工作的工人们认出了***、薄一波,兴奋地叫喊着:“邓总书记好!薄副总理好!”
工人们不能脱离岗位,继续工作。***、薄一波向人们挥手致意。穿着工作服的王承书从一排机器前走过來,王介福叫住她:“王先生!中央领导來了。”
王承书微笑着,走到***面前,款款鞠了个躬:“总书记好!”
***伸出手來:“你叫王承书。”
王承书笑了,点点头,伸出手來与***握一下手。
***说:“我见过你。还记得吧?1959年你胸戴大红花,参加了全国群英会,是不是?”
王承书笑着点点头:“总书记,您记性真好。”
***风趣地说:“从此,你隐姓埋名,不知去向,连你的先生张文裕也找不到你罗!”
众人都笑了。***带头冲王承书鼓掌。众人都朝王承书鼓掌,以表示敬意。王承书腼腆地笑着,眼圈渐渐湿润了……
王承书1980年才结束两地分居,回到北京。那年她已经68岁。1992年,张文裕教授逝世后,王承书把他们积蓄的10万元钱捐给了“希望工程”。1994年,王承书去世之前,立下遗嘱:把积攒的10万元钱和3万元国库券再次捐给“希望工程”,其余的存款全部交党费。她躺在病床上说:“回想这一辈子,自己觉得做人还算比较正派,但沒有做到一个真正的好共产党员。”1994年6月18日,这位女科学家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看到她交的最后一份党费----七千二百二十二元八角八分,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尽管这样,王承书仍然觉得自己沒有做到一个真正的好共产党员。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邓一平一行乘坐的专列徐徐驶进导弹试验基地车站的站台,喘着粗气停下了。李福泽、栗在山等基地领导上车,请中央首长下车到招待所休息。***说:“现在是深夜,我和一波同志商量过了,就不下车了,在车上休息,天亮再下车。”
李福泽说:“这怎么行呢?首长们到家门口了,不下车。”
薄一波说:“不能因为我们來了,影响基地官兵休息。这一路上,小平同志都是这么要求的。”
李福泽仍在犹豫着。***挥挥手说:“就这么定了,你们也回去休息。”
这一夜,***一行就是在火车上过的。
第二天,从车站通往导弹试验基地营区的大道上,很多官兵和职工、家属们夹道欢迎中央首长。方平、秦小阳也在人群中。小方涛骑在方平的脖子上,很是得意。
两辆敞篷吉普车驶过來了,李福泽陪同***在前面一辆上,政委栗在山陪同薄一波在后面一辆上。但是,车速太快,两辆吉普车转眼间驶过去了,走远了。人们都遗憾地说:“车速也太快了,根本沒看清中央首长的脸。”
意犹未尽的人们追到基地小招待所,找到李福泽反映,说刚才车速太快,根本沒看清中央首长的脸,希望中央首长再接见一次。李福泽开始不同意,后來秦小阳说:“司令员,中央首长好不容易來一趟,得让大伙仔细看看。下面有重要任务了,正好给同志们鼓鼓革命干劲嘛!”
李福泽拗不过众人,只好进屋去找***请示。***爽快地说:“那好吧,满足同志们,再來一次!”
结果,真就重新來了一次。两辆吉普车一前一后,缓慢地开过來。夹道欢迎的队伍,在锣鼓声中,高声地喊着欢迎口号。***、薄一波微笑着挥手致意……
***等领导视察了专为两弹结合试验而建设的发射阵地。这是邓一平唯一一次來导弹试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