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结婚吗

正文 第九章 饮水不能饱

    采访手记:

    她是大连人。高考那年,本想考海事学院,父母都是做海运的,将來继承家业顺理成章。但她父母另有考虑,他们希望她考到北京,毕业后留在北京,哪怕家里给出钱帮忙安家,哪怕做个当和尚撞钟的一般工作,只要留下,父母老了也搬到北京來住,从此实现战略转移。大连好,但在她父母眼里,北京更胜一筹。

    同居一年多的男友移情别恋,她嘴上说不难过,心里终究不舒服。她父母觉得一块石头落了地,这个“一辈子都买不起房的大同小子终于被北京丫头勾搭走了”,夫妻俩暗中庆幸却不敢让女儿看出來。为了表示对女儿的心疼和安慰,他们专门开车來北京住了两周,晚上带着女儿逛街吃饭,白天夫妻俩到处看房,终于在东四环附近买下一套----女儿是有户口的北京人,名下可以有两套房子,女儿沒结婚,日后不管嫁给谁,这都是婚前财产,即便有意外,对方也是半米都拿不走,两个人沒房子结婚之前,住一下,另当别论。

    这样,她必须搬离她当初义无反顾租下的那间小屋,和过去的一切挥手告别。新房子是精装修的,拎包即住。妈妈细致到为她配好了牙刷毛巾香皂,买全了家具填满了冰箱才离开。走的时候不忘记说,我们沒有钥匙,來之前我们打电话。这意思再明确不过了。她已29岁,她妈妈说,这个岁数在大连,孩子都应该上小学了。妈妈是有分寸的人,对女儿呵护备至,绝不说剩女这样刺激的话,但她心里明白,女儿的婚事,要抓紧了。

    算起來真正投入的恋爱只有和“副科长”这一次,杀伤力其实还是很大。那个人走后,她一度狠狠地减肥,每天只吃巧克力、喝咖啡,晚饭吃一点煮青菜,短短半个月,把自己折磨得掉了十几斤,她甚至在小市场里花十五块钱买了一副黑色的眼镜框,她想有一天要穿上紫红色的丝袜戴着这副眼镜去约见一下“副科长”,你不就喜欢这种人吗?不开心的时候,这种挑衅的欲望会很强烈,平静的时候,她知道这不是他们分开的主要原因。

    搬家,把以前买的很多以纯真爱情为主題的电影光盘都留给依然独往独來的男编辑,那人说:“也好,你以后不用看了,我拿这些哄还沒经历过感情的人……”这也正好是她想对他说的话。

    口述实录:她的故事

    岁月催人老

    第一次觉得自己年龄大,在7年前,22岁。大学毕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机关坐前台。现在每区都有政府办公大厅,一楼为方便群众办事设置一条龙办公区,我是这条龙的一截身子,负责核对前面传给我的单据,看看有什么不符合手续,数字算得对不对,都沒问題,回手扔给下一截。

    这是要面对“客户”的工作,來办事的人坐在柜台外面,我在里面看单据,还要回答些问題。大部分问題很罗嗦,但不能烦,心里烦脸上不能带出來,不然“客户”不爽会投诉,被投诉要扣钱,一个月全部算下來才一千出头,一次扣一百,耍十次小性子这个月别吃饭。所以那时我基本不抬头,回答问題不怎么看人,一是不想太热情,太热情下回他还來找你,一个问題问一百遍,二是不想人家看到我的表情,万一表情显得不热情,也增加被投诉的概率。

    我大学学的专业和造飞机有关,毕业为留在北京,才到机关。北京本地大学生不觉得这工作好,但我们留京生很满足。钱少,工作累,沒意思,沒专业,升官发财沒希望,但单位给解决户口,铁饭碗,还有机会考公务员,起码稳定。这个工作不是谁都能得到,一是看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沒有学校推荐,另一方面,家里必须托人。现在我已不在那里工作,说也沒关系,当年,我爸的老战友是机关上级单位的主要领导之一,他不帮忙,我不可能有机会。

    我至今记得那办公大厅,终年不见太阳,白天永远开灯,春夏秋冬是一个温度,冬天穿工作服大衣办公冷得牙齿打颤,夏天穿厚工作服外套,不然一样会哆哆嗦嗦。根本不考虑节能环保,也不考虑來办事的人舒服不舒服,就像体制化,每天雷打不动。在那样的环境里,心情很难阳光起來。

    工作不到半年,來了一个职业学校毕业的女孩,领导给安排在一楼大厅第一个座位,接待來办事的人,简单了解一下要办什么,告诉人家程序怎么走。这孩子是个尤物,从她來那天,我们这儿乱了。她的嗓音特好听,只要有人走來,她笑眯眯问好,那亲热和甜蜜,想起來让人腻烦。是啊,也许吧,也许我们嫉妒她长得好看还年轻。总之大家都喜欢她,來办事的人,特别是男人,给她写表扬信,在留言簿上写她的好话,居然有人画漫画像给她,还有人想办法找到我们领导,说这孩子不应该埋沒在前台,应该做“更重要的工作”,因为“她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这些人真奇怪,一个职业学校毕业的女孩,刚满18岁,能胜任什么更重要的工作?坐在柜台里面低头看单据的人,哪个不是一类大学毕业一样当小办事员?我们很孤立她,但她无所谓,有的是人给她送水果、带吃的、中午陪她一起吃食堂、下班用自行车载她到车站或者开车送她回家……中午吃饭她坐在哪张桌子,哪张桌子爆满,吃完饭在机关门口打羽毛球排不上队,不知附近体育用品市场沾她的光多卖多少球拍子!她不在乎我们孤立她!

    过了三个多月,我开始接受各级领导的测评要转正,她沒经过任何考察被调到局长办公室当秘书。从此不用穿工作服,可以化妆,还能找机会说办事一走大半天……我转正时22岁马上要过去,工资加了55块钱。同科室的人一起吃羊蝎子庆祝,大家喝啤酒,问我有什么感想,我说年轻真好,年轻漂亮,漂亮有优势,有优势不用吃苦受累,不用吃苦受累挣钱少也认了……这是我第一次觉得,岁月催人老,而且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会老得更快!

    褒贬是买主

    毕业留京找到个稳定工作是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接着是婚姻大事。我妈说,如果能找到个北京小伙子,或者外地小伙子有稳定的工作和住房,结婚安家,那是彻底稳定。从我转正成为机关干部、户口进北京,我爸妈最关心的就是有沒有符合这种要求的小伙子愿意娶我。

    本來我沒有恋爱结婚的压力,我总觉得很多所谓的剩女其实也沒有这种压力,压力來自社会來自家庭。媒体不断宣传剩女是社会问題,家长当然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剩下,家长不断催促说你不能被剩下,这样的话说多了,心理再强大的人也会疑惑,我是不是真的成剩女了?这是心理暗示,也是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这是我的看法。我自己就是这样走到今天,从23岁开始,就在被方方面面提醒,你要嫁人,要赶快嫁人,你快要嫁不出去了……说实话,我非常厌恶这种所谓的舆论。这很摧毁女人自尊,一个女人的自尊被摧毁,还能活得高兴吗?不可能!

    我在大学谈过恋爱,很短时间,好像沒开始也沒结束,毕业了,每个人的规划和归宿都不一样,一切重新开始。现在我觉得其实好的恋爱还是从大学开始,两个人真正志同道合,沒有现实利益的干扰,爱就爱了,很纯粹,最后也会因为舍不得分开而往一个方向上努力发展。走出校园,进入所谓江湖,一方面是交往渠道不多,认识恋爱对象的机会越來越少,另一方面,现实利益的考量越來越多,感情反而显得不那么具有决定性,生存成了第一位。在大学,我们都不会也不屑说“个人条件”这个词,上班以后,有人问起想找个什么样的人,归纳出來自己和对方的“个人条件”,很具体,也很沒趣。

    我在机关工作时被人介绍对象,机关的老大姐们最喜欢干这样的事,因为热心,也因为无聊。几次都沒成。第一次,是个北京男生,大专毕业,在广告公司工作,父母都是机关干部,家里两套房子,优越的不得了。我们见面是下班后,他开车來接我,一辆索纳塔。一看就是外向的人,肯定很习惯很熟悉这种事,上來自我介绍说是谁谁让來接你下班,问想吃什么。我有点尴尬,说吃什么都好。他说那好吧,带你去簋街。这个人只见一面就吹了,互相沒看上。他说我太保守太老实,一起生活会沒意思,我说他太活泛太自來熟,日后沒有安全感。那时候我沒什么见识,这些年见人多了,慢慢品味出來,这样的北京男生不少,他们很优越,自我感觉好,因为是本地人,独生子,父母再沒本事,至少能给他留下一套房子,哪怕很小,按北京的房价,也是坐拥百万,当然会优越。

    第二个是个做业务的经理,比我大三岁,北京人,有个姐姐在美国,父亲去世了,和母亲一起过。交往了不到四个月。他坐拥的不止百万,他妈有一套三居室,他自己在开发区买了200平米的房子,平时住在城里,上下班方便还能照顾母亲,开发区那边是自己的空间,准备结婚用。我不是保守的人,但在还沒完全了解一个人时,不可能跟他同居。认识两个月,他说他的房子空着,我要是愿意可以过去住,这样不用住宿舍,我那时住机关宿舍,三个女生一间屋。我沒答应,把这个话題岔开了。又过了一个多月,有次周末,他说出去玩儿,开发区有个很好的公园可以喂鹿,傍晚他说要回去拿东西,这样我第一次去了他家。怎么说呢?如果我是个特别物质的女人,现在我会是那个房子里的女主人了,但幸好我不是,我爸妈虽说不是什么特别人物,但在我们老家,他们还是很优越的,我家的房子也很大,我爸的收入也很好,所以这些东西不能诱惑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不是傻子,心里明白他接下來想怎么样。但我对这个人的感情和感觉沒到位,心里不愿意。他说留下來看影碟,第二天一起回城里,送我上班。我说不行,我要帮领导准备材料,明天一早用……我说你留下吧,挺累的,我自己打车回去。那天他真沒送我,我自己打车回宿舍。过了两天,他给我打电话说,他觉得我们不合适,不想继续了。

    说实话我沒难受,吹了就吹了,本來也不是特别有感觉的人。让我难受的不是吹了这件事,而是介绍人带回來的那些话。介绍人说,他本來就不甘心找我,觉得我年龄大,他希望年龄差距更大,我只比他小三岁,他想找个在意他感受的人,我不是,我只在乎自己,对他的要求和愿望不理不睬,而且,他觉得我的身材不够好,太丰满了,不符合现在的审美……这么说吧,我24岁,他27岁,要是年龄差距再大,他想找多大的呢?我身高一米六四,体重55公斤,再瘦多少才合适呢?我要是留下來跟他住一夜,是不是就是在乎他的感受呢?太可笑了。我这么说了,介绍人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丫头,你一个人孤身在北京,找个好人家就有依靠了,顺着点儿人家也应该,褒贬是买主……呵呵,越发像生意了。

    恋爱也将就优胜劣汰

    在机关工作到26岁,我换了工作,就是现在这家公司,刚來的时候我做销售推广,现在是业务经理,代理销售进口文具。

    我因为恋爱离开机关,那时我的男朋友也在我们单位,比我早來两年,当副科长。我们俩谁也沒太注意对方。他家是大同的,也是留京大学生。他和我都经历着被介绍对象和迫切寻找北京人结婚这种事,也都住在机关宿舍,有时候难免会有交流。等我们都遭遇了被人淘汰和轻蔑之后,才发现,原來我们可以尝试在一起。有了前面“买主”的“褒贬”,我发誓要自己谈恋爱,决不再接受别人介绍,哪怕实在沒办法去交友网站贴征婚启示,也绝不再让人“褒贬”。

    同病相怜,同命相怜,我们恋爱了。我们两人的工资加起來有五千出头,他家有个弟弟,是他妈和继父生的,他亲爸也结婚了,有个女儿,他跟他妈长大。这种家庭背景决定了他家不可能帮任何忙,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别的方面,都不可能。我是独生女,我爸妈做海运,家里条件比他好。所以我爸妈不同意。我妈说,你要是找个北京孩子,等于在北京有家了,而且亲戚关系不会很复杂,如果是那样,我们宁肯帮你在北京买房子,而且在你婚前买,那就是你的个人财产,经济方面不比别人矮一截,现在找这么个人,指着他买房子,下辈子买上还差不多,而且,他亲生父母还分两家,两家都有孩子,他得不到帮助只有付出……也许年轻人都会有这样的过程,越是家长反对的越要坚持。我说沒关系,我不能要你们的钱买房子,我们可以贷款买到燕郊去,买到七环外也不怕,之前我们先租房子住。我妈沒办法,带着我爸來北京,让我叫上他一起吃饭,想看看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这么有魅力。那天我爸带我们去吃大连海鲜,我说我爸有问題,我家在大连,满街都是这种馆子,來北京还吃这个……我爸说,傻孩子,他能不能吃惯你老家的口味啊?日后连吃饭都吃不到一起,过什么日子?我爸妈当时那种感觉就是他家孩子可要下地狱受苦了。

    吃饭很愉快,我男朋友会照顾人,会看眼色、说好话,要不怎么当上副科长呢?那天我爸妈让我留在酒店里一起住,他们第二天才回家。本來我还挺得意的,觉得找了个得体的、讨人喜欢的人,沒想到我妈开口说的是“这个人不行”,我爸也这么说。他们说从接人待物能看出來,这个人很实际反应很快,擅长见风使舵,表面老实内心很有主见,这种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在乎伤害别人,让我慎重考虑。那天我很不开心,我说我爸妈其实很功利很实际,一心希望女儿嫁给个北京人,他不是北京人,再好也是不好……

    这次吃饭的结果有两个,一是我爸妈很伤心,他们去机场我都沒送,我说你们是有钱人,这么近的路还坐飞机呢,我妈气得都哭了,说孩子你要是愿意先谈着吧,别结婚,多看看,多想想,在北京实在觉得沒意思回大连也行,爸妈养着你。第二个结果是我决定和这个人同居,在南二环边上,我们租了房子,和别人合租的一套大两居室,我们住主卧,另一对住次卧,两家共用客厅和厨房,房租两千六。

    这种合租的生活需要慢慢适应,一开始我真不习惯。两家卧室门对门,这屋说话那屋听见,我们说什么都小声,不然干脆出去说。公用厨房,两家做饭时间差不多,炉灶可以一家一个,水池子也可以排队用,台面呢?都要切菜都要放东西都要点火炒菜……这个厨房的感觉就像小饭馆的后厨。都吃饱了,谁收拾厨房?谁扫地擦桌子?合租麻烦可多了。幸好我们遇见的这一对人很好,特别是那个男的,在一家出版社当编辑,温文尔雅,多干了什么不计较。他俩也是同居,女孩在艺术学校学表演,很漂亮,好像比他小很多。慢慢知道他们是老乡,男的在北京上大学时,女孩來找他,他们在一起好几年了。

    虽说有很多麻烦,但我还是很兴奋,以为这是一个家庭的开始。那时他跟我说,不要着急,慢慢会好,两个人好,什么都会越來越好,不是有句话说吗,有情饮水饱。呵呵,每个年轻人的爱情都是从相信有情饮水饱开始,直到有些人被生活教训了,才知道饮水不能饱,长期不能饱,慢慢哪里还会有情啊?!带着对家庭的憧憬和设计,我换了工作,收入一下好了很多,做业务员的时候,我的月薪到了六千,现在是一万。我们的共识是我出來挣高工资,他留下坐机关,等着转公务员。心里有希望,会很有奔头,我当时可带劲了,觉得我们马上就能买自己的房子,结束这种合租的日子。

    沒等到那天,我们就不行了。简单地说吧,我换工作之后,我们不在一个环境里了,我变得很忙,只有晚上才能在一起,很多周末和假日,我都在加班。这中间他认识了别人。一个北京女孩,中专毕业,在我原來那个单位下面的培训学校当老师,学校正好是他的下级单位。他们怎么好起來的我至今不清楚,但我见过那人一次,印象深刻的是她特别瘦,戴的眼镜只有镜框沒有镜片,很大的一个黑色眼镜框,很厚的刘海压住整个额头,冬天,穿着纱裙子和毛裤……就是现在喜欢韩国服饰的那些小姑娘的打扮。

    大概在他们进展顺利之后,他跟我说不行了,之前我有感觉,但不很强烈,也许内心深处也不愿那样去相信。他的理由是和我在一起有压力,总觉得生活沒希望,他说这是个简单的女孩,沒什么物质上的要求,不会逼着男人去奋斗……反正是这些拿得出手的理由。我以前一起住宿舍的一个女孩跟我说,你别信他的,让他走吧,他不就是看上人家是独生女、家里有两套等着拆迁的平房吗?那女孩她爸是另一个局的副局长,她妈在区纪委,就想闺女能嫁个大学生,她家的房子在当年福利分房时代的政府宿舍区,200多平米……他跟了人家,吃喝住、升官发财全有指望,只要能接受那个黑边眼镜框和麻杆腿。

    就这样,他搬走了,走的时候说,房租他交了半年的,不用我还给他。他走之后不到半个月,那个想当演员的女孩也搬走了,这套房子里剩下我和那个男编辑。偶尔我们聊天。那个人话很少,绝口不提他们之间的事。只有一次,他带了一张影碟回來,说想看可以一起看,还买了啤酒。我一看,是日本电影《花水木》。我们俩一边看一边喝啤酒。说实在的,真是很落俗套的电影,初恋男女最后因为现实分开,这种人在现实中很少有还能走回來,这电影硬让他们走回來,有够矫情,但我还是很感动,看着看着就哭了。他可能也很激动,递给我纸巾盒子的手都发抖了。那天喝了好多啤酒之后我们才说到彼此的感情,我隐约明白了他的故事和我的差不多,那个女孩也是跟一个北京人走了,离婚男人,四十多岁,开悍马,认识很多影视投资人。那天我们俩互相安慰了半天才各自回屋睡觉,沒什么可难受的,恋爱也讲究优胜劣汰,我们处在史上生活压力最大的时代,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主題,我们都是在生存上沒问題在发展方面一点不能帮上别人还自顾不暇的弱者,人家去找强者,应该的……

    我那天问他,你相信有情饮水饱吗?他瞪着眼睛说,你信吗?我沒说我原來有多相信多向往,现在觉得这句话简直就是骗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