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三章:重拾旧爱(上)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太后刚刚还感叹自己风烛年迈,发苍齿摇,就传来了淑惠太妃亡故的消息。淑惠太妃是太后的亲妹妹,亲人亡故,悲伤之情溢于言表。更何况太后也正值暮年,淑惠太妃的亡故让太后更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死亡的恐惧,在宁寿宫的上空久久不能散去。皇上日日到宁寿宫问安,也几经劝说,虽然太后嘴上说‘皇帝此语,凡我老妪辈,皆当闻之而生欢喜也!’,但我知道太后始终对此耿耿于怀。
回忆是衰老的表现,一年的时光中,太后时常拉着我回忆起,她初入宫时的情景,回忆起她和顺治爷仅有的短暂的时光,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已亡故的淑惠太妃。
皇上见此就更为担心。四月,皇上即将避暑塞外,但又担心太后独自留在紫禁城,处境伤情,便下旨奉太后同往热河行宫。
再一次踏入避暑山庄的大门,已无以往的心境,来到这个时代仅有短短的四年,可就在这四年里,我已经不再是那个鲜活伶俐的我了。如同其他宫人一样,目光呆滞,中规中矩又谨小慎微的迈着步子,走在行宫的长廊里,仿佛走错一步,便会踏入万丈深渊。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小雨淅沥沥下了三天,我撑着伞独自站在如意洲的长廊里。周围悄无声息,湖面上被击起的水泡,又一个一个的破掉,发出不规则的声音。
思绪悄然间已飘回了去年九月。那时皇上刚刚结束塞外巡幸,暂居畅春园,也许是沿途染了暑热,夜间咳得格外厉害。太后听闻甚为关切,便吩咐我每日按时送虫草雪梨羹去无逸斋,供皇上服用。无逸斋外,魏珠守在门外,见了我,上前行了礼:“格格,皇上正和几位大学士在里头议事呢。这个就交给奴才吧。”
我笑着点点头:“好。”将托盘递给魏珠。继续道:“那就麻烦魏总管了。”
魏珠:“格格客气。”
正说着三阿哥和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退了出来。见了我,三人互行了礼,我便默然退下了。我步子慢,虽是先行,但还是落在二人身后,远远地听见三阿哥问李光地:“李大人,皇阿玛属意的考题,李大人可有解。”
李光地由于年迈,拖着疲惫的步子,弯着腰:“再容老臣想想。”
三阿哥思索着“咝”,小声嘟囔着:“放太甲于桐宫。”
李光地吓得顿时停了步子:“王爷,小声些,这也是能声张的呀。”
三阿哥知道是自己一时大意,赶忙陪笑道:“是、是、是,是本王一时疏忽了。”
我远远地走在二人身后,听得一头雾水。
正在为此伤神,迎面便来了救星。
八福晋迎上我:“妹妹,这是要去哪儿?”
我敷衍道:“没什么,随便走走。哦,对了姐姐。嗯,兰馨刚听了个句话,不知何意?”
八福晋:“妹妹不防说说看,不过姐姐才疏学浅,不见得能帮上妹妹的忙。”
我思索着刚刚听得断断续续的话:“好像是‘什么甲于什么宫’。”
八福晋也陷入了沉思。
我拍拍头:“咝,对了!桐宫。”
八福晋笑道:“是放太甲于桐宫吧。”
我忙点头:“对、对,就是。”
八福晋:“出自《史记。殷本纪》,不过其他书籍中也有记载,像是《孟子》、《左传》。大致说的是,伊尹是商王朝的重要辅臣,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嗯,妹妹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我惊道:“三年复归?”
八福晋:“是啊,怎么?”
我故做镇定:“没什么。”
八福晋看着失神的我,暗道:“肯定有古怪,这丫头今日为何对一个典故,耿耿于怀。她想说什么?她又在想些什么?”
未完,连载中...
回忆是衰老的表现,一年的时光中,太后时常拉着我回忆起,她初入宫时的情景,回忆起她和顺治爷仅有的短暂的时光,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已亡故的淑惠太妃。
皇上见此就更为担心。四月,皇上即将避暑塞外,但又担心太后独自留在紫禁城,处境伤情,便下旨奉太后同往热河行宫。
再一次踏入避暑山庄的大门,已无以往的心境,来到这个时代仅有短短的四年,可就在这四年里,我已经不再是那个鲜活伶俐的我了。如同其他宫人一样,目光呆滞,中规中矩又谨小慎微的迈着步子,走在行宫的长廊里,仿佛走错一步,便会踏入万丈深渊。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小雨淅沥沥下了三天,我撑着伞独自站在如意洲的长廊里。周围悄无声息,湖面上被击起的水泡,又一个一个的破掉,发出不规则的声音。
思绪悄然间已飘回了去年九月。那时皇上刚刚结束塞外巡幸,暂居畅春园,也许是沿途染了暑热,夜间咳得格外厉害。太后听闻甚为关切,便吩咐我每日按时送虫草雪梨羹去无逸斋,供皇上服用。无逸斋外,魏珠守在门外,见了我,上前行了礼:“格格,皇上正和几位大学士在里头议事呢。这个就交给奴才吧。”
我笑着点点头:“好。”将托盘递给魏珠。继续道:“那就麻烦魏总管了。”
魏珠:“格格客气。”
正说着三阿哥和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退了出来。见了我,三人互行了礼,我便默然退下了。我步子慢,虽是先行,但还是落在二人身后,远远地听见三阿哥问李光地:“李大人,皇阿玛属意的考题,李大人可有解。”
李光地由于年迈,拖着疲惫的步子,弯着腰:“再容老臣想想。”
三阿哥思索着“咝”,小声嘟囔着:“放太甲于桐宫。”
李光地吓得顿时停了步子:“王爷,小声些,这也是能声张的呀。”
三阿哥知道是自己一时大意,赶忙陪笑道:“是、是、是,是本王一时疏忽了。”
我远远地走在二人身后,听得一头雾水。
正在为此伤神,迎面便来了救星。
八福晋迎上我:“妹妹,这是要去哪儿?”
我敷衍道:“没什么,随便走走。哦,对了姐姐。嗯,兰馨刚听了个句话,不知何意?”
八福晋:“妹妹不防说说看,不过姐姐才疏学浅,不见得能帮上妹妹的忙。”
我思索着刚刚听得断断续续的话:“好像是‘什么甲于什么宫’。”
八福晋也陷入了沉思。
我拍拍头:“咝,对了!桐宫。”
八福晋笑道:“是放太甲于桐宫吧。”
我忙点头:“对、对,就是。”
八福晋:“出自《史记。殷本纪》,不过其他书籍中也有记载,像是《孟子》、《左传》。大致说的是,伊尹是商王朝的重要辅臣,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嗯,妹妹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我惊道:“三年复归?”
八福晋:“是啊,怎么?”
我故做镇定:“没什么。”
八福晋看着失神的我,暗道:“肯定有古怪,这丫头今日为何对一个典故,耿耿于怀。她想说什么?她又在想些什么?”
未完,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