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一声惊雷平地起,兴阳令奋勇说难
“西门张贴国府告示了!公子愈禁令作废,江川渠再度上马......”
轰隆隆一片议论,人潮便涌向了王城西门。
及至西门,远远望见斑驳破败的土筑城墙上,高高张贴着盖着丞相大印的开府告示,寥寥数行,却振奋了城垣下人头攒动的无数国人士子。
自公子愈掌国以来,丞相开府便形同虚设,兴阳城偶尔几则告示,全部盖着国君大印,署名便是嬴国公子愈!老嬴人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后来的敢怒不敢言,完全是因为那枚大印的分量,否则,依嬴国人天生血性,不论公子愈手段如何,这兴阳城怕早就混乱的不像样子了。纵然国人对公子愈恨得咬牙切齿,可在他们心中,那曾带领将士誓死迎战两国联军的嬴武公,却是在每一个人心里有着沉甸甸的重量的。
如今国君大病初愈,重回庙堂,那令人望而生怯的五个大字倏忽不见,看着告示上再次盖着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丞相府大印,国人的心里终究是真正的松了一口气。一切如常,公子愈似乎再也掀不起汹涌波浪,试问他们如何不激动的手舞足蹈?
简约的羊皮大纸上公布的告示,则更是让国人啧啧称奇。
国人交头接耳,指点着总结出三条最奇之处:第一,江川渠工程甫上马时,并未有国府告示张出,整个王城都是静悄悄一片,若不是嬴愈那则令人哭笑不得王书,国人布衣竟是甚少有人知晓公子离打头阵启动了如此巨大的工程。何以明明中途还在指责为“疲国”工程的江川渠,如今又要这般大张旗鼓动员国人积极参与?第二,公子愈禁令王书颁布不过旬日,国府便又这般郑重其事的张贴了这则与公子愈禁令背道而驰的告示,虽则说的婉转,但内容深意昭然若揭,公子愈一直以来屹立于庙堂不倒的局势似乎变的扑朔迷离起来;第三,国府明令,在江川渠有功者,按军功赐爵,竟把修筑水利视为与前军打仗一般,古往今来,何时听到过这样的奇闻?
凡此种种,当真让人没来由的心惊。
众人正嗡嗡议论,窃窃私语,却见城下一三尺青竹冠的干练吏员大步而来,向着人流深深一躬,便展开手中与城墙上丝毫未变的文告朗声道:“开府告示:江川河渠上马,庙堂公义所决。朝令夕改,国人瞩目。今本府特告国人,国之兴衰,根基在民。国富则民气盛,国弱则民气衰。江川渠工程,实乃富我嬴国国人之壮举,志在为我大嬴国人谋求福祉,诚属百年之大计,中途勒令,乃庙堂之误。自今日起,前禁令作废,江川渠再度上马大修,国库开支一切所需。凡上渠振兴我嬴国之国人,一律按其功勋赐以军爵!再有滋扰生事、乱我国之大计者,一经查明,交由本府明正典刑,绝不宽待。嬴武公三十二年夏。”
城下开府吏员激昂念完,人群骤然安静。
顷刻,不知是谁,挥着拳头猛兽一般吼道:“富我江川——强我大嬴——”
人群皆被这一声歇斯底里的吼叫怔清醒了,齐齐跟着挥拳大喊:“富我江川——强我大嬴——”
八字誓言,犹如闷雷一般砸在原本紧张沉闷的兴阳苍穹,带着吞吐天地的磅礴气势,盘旋在西部嬴国的上空。
当此之时,我仍旧在兴阳宫与嬴君秘密部署暗访江川渠之诸多事宜,自然不知兴阳城内热闹气象以及朝野惶惶不安的震动。
直到日上中天,骄阳正浓,大体计划方才底定。
嬴君朝野告知,以大病初愈不宜过度操劳为由,迁往兴阳城郊外行宫静养半月。离朝期间,丞相开府总揽国事,兴阳令司马敖负协同丞相荀汝留都镇国,但有不服丞相号令而扰王城安定者,立斩不赦。
为避人耳目,此番离宫,只我、乐伯、一直调理嬴君病体的太医令、以及在玄雪台精挑细选的几名只忠于王命的死士随身陪护。
嬴君原本之意,是怕年迈的太医令经不起折腾,便驳了乐伯这个提议。
乐伯也不争辩,只弯腰瞬间瞄我一眼,我微微一笑,便向嬴君拱手道:“君上既说是去行宫静养,若太医令不随同 前往,恐怕惹人疑虑......”
他略略迟疑片刻,便向一旁乐伯不耐地一挥手,道:“罢了罢了,你看着办就是!”
撂过这个话题,又吩咐乐伯: “速诏丞相和兴阳令入宫......”
乐伯拱手“喏”了一声,便利落如风般退下。
这边嬴君才招呼一直垂首连呼吸都不没一丝声息的宫人摆上午膳。
刚刚用罢,乐伯便阔步而来,低声向嬴君禀告:“君上,丞相与兴阳令到了......”
“快请进来......”嬴君忙起身迎上前去。
面无悲喜、精明干练的荀汝一进内殿,便向嬴君俯身一拜,语气透着哽咽:“君上贵体无恙,上天终是佑我大嬴......”
嬴君亦不胜唏嘘,忙弯腰扶起荀汝,“丞相......”
二人目光碰撞在一起,良久无颜,内心激荡似乎久难平息。
君臣两人如此动容,一身银色盔甲、英武不凡的兴阳令司马敖没有出声打扰,只与我一起,长身默立一旁。
少顷,嬴君神色一紧,直奔主题道:“今日小朝会,本公有一事,需两位联袂担纲,先请入座......”
乐伯早已命人备下了四张书案,嬴君客气一句,便径直走到主位坐定。
我坐在嬴君左下手,丞相荀汝与我相对,兴阳令落于末座。
嬴君目光梭巡一圈,看我一眼后向荀汝与司马敖道:“此乃法家名士子兮先生,本公已奉为客卿。但凡日后国事,先生均可与二位协商决断,还望三位彼此扶持......”
荀汝目光沉静无波向我施礼,司马敖干净利落一拱手,果真只做初见那般,客气而不失礼数。
暗赞他们夺人的风范和气度,我亦起身回礼,彼此算是认识。
嬴君大笑着一招手,案上满满一大碗凉茶随之而上, “天气酷暑,诸位先饮了凉茶,再说话。”
荀汝与司马敖一接王命,便急急赶来王城,早已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如今见嬴君如此细微周到,不由带着感念 ,异口同声道了句:“多谢君上——”便端起案上陶制大碗,咕咕海饮了起来。
一大碗凉茶入腹,两人被炽烈日光烤的红透的面容,才渐渐变的正常起来。
嬴君看两人气息稍定,便大致说出了与我之前的通盘筹划,末了,庄重加了一句:“王城兴阳,关乎我嬴国社稷安定,留都镇国,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纰漏,二位若有难处,但说无妨!”
荀汝一脸沉重思忖,司马敖亦闷声不语。
嬴君也不急着逼问,只是以极好的耐心默然等着二人答案。
气氛无比凝重。
荀汝一向老成持重,话自出口,便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前后斟酌直到断无差错。所以他这般神情,我并不诧异。
然而司马敖也这般谨小慎微,倒大出我的意料。
终于,他猛然间抬眸,记忆中温吞柔和的眸光便的尽是凛冽肃杀。一拱手,赳赳道:“臣有一问,敢请君上指教。”
“兴阳令只说便是。”嬴君宽厚一笑,道
双目锐利如闪电,却透着一股子明亮的光芒,不卑不亢看着主案随和的嬴君,语气依旧是我记忆力淡漠缓慢的语调,却又显示着与语气截然相反的咄咄逼人:“敢问君上,若公子愈公然阻挠丞相决事,臣是否也要‘立斩不赦’?”
一时间,众人都被这句直截了当的问话惊得呆愣了。
他的直白,当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嬴君之所以让司马敖辅助荀汝,就是要文武相合,达到压制公子愈的效果,以确保公子愈在这样的形势下无法动乱王城,指染国家内政。
所以一向沉稳的荀汝不知如何将心里最担忧的难处说出口。
而司马敖以这样毫不迂回的方式问嬴君,却是生生让嬴君没来由的一阵尴尬。
私心讲,他这样兴师动众的打算将这样的决定公诸庙堂,就是在提醒嬴愈应当谨慎行事,不要再肆意妄为,根本而言,却是想要保全他。然而兴阳令的担忧是多余的吗?显然不是,作为嬴愈的父亲,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这个儿子,他自小被自己的老妻灌输着‘权利乃生存根本’的思想,使他自懂事起就对权利二字趋之若鹜,在其母的庇护帮衬下,也一直万事顺遂,在庙堂上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如今突遭变故,他如何能隐忍不发?如何能韬光养晦,伺机蛰伏?若真的依然不知进退,乱了兴阳,自己能否做到所说那般,任由司马敖奉命“立斩不赦?”
他只能无言以对,因为答与不答之间,竟是进退维谷。
长时间的僵持,一直长眉紧蹙的荀汝终于正视了敛去笑容的嬴君,“君上,公子愈的拥戴者,在这兴阳城,不胜枚举且盘根错节。兴阳令大公无私,无畏权贵,方有此一问。虽使君上陷入两难,但却也是臣最觉吃力之处!兴阳令其勇可嘉,其忠可敬,其忧可悯......臣如何还能三缄其口,全然让兴阳令一人担了罪责......”
嬴君此刻承受的压力显而易见,我既然身为嬴国客卿,又岂能置身事外?只好向嬴君道:“大事之决,最忌拖泥带水。君上与两位各有难处,不如两方部署,旨在威慑公子愈,确保他不生变故即可......”
轰隆隆一片议论,人潮便涌向了王城西门。
及至西门,远远望见斑驳破败的土筑城墙上,高高张贴着盖着丞相大印的开府告示,寥寥数行,却振奋了城垣下人头攒动的无数国人士子。
自公子愈掌国以来,丞相开府便形同虚设,兴阳城偶尔几则告示,全部盖着国君大印,署名便是嬴国公子愈!老嬴人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后来的敢怒不敢言,完全是因为那枚大印的分量,否则,依嬴国人天生血性,不论公子愈手段如何,这兴阳城怕早就混乱的不像样子了。纵然国人对公子愈恨得咬牙切齿,可在他们心中,那曾带领将士誓死迎战两国联军的嬴武公,却是在每一个人心里有着沉甸甸的重量的。
如今国君大病初愈,重回庙堂,那令人望而生怯的五个大字倏忽不见,看着告示上再次盖着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丞相府大印,国人的心里终究是真正的松了一口气。一切如常,公子愈似乎再也掀不起汹涌波浪,试问他们如何不激动的手舞足蹈?
简约的羊皮大纸上公布的告示,则更是让国人啧啧称奇。
国人交头接耳,指点着总结出三条最奇之处:第一,江川渠工程甫上马时,并未有国府告示张出,整个王城都是静悄悄一片,若不是嬴愈那则令人哭笑不得王书,国人布衣竟是甚少有人知晓公子离打头阵启动了如此巨大的工程。何以明明中途还在指责为“疲国”工程的江川渠,如今又要这般大张旗鼓动员国人积极参与?第二,公子愈禁令王书颁布不过旬日,国府便又这般郑重其事的张贴了这则与公子愈禁令背道而驰的告示,虽则说的婉转,但内容深意昭然若揭,公子愈一直以来屹立于庙堂不倒的局势似乎变的扑朔迷离起来;第三,国府明令,在江川渠有功者,按军功赐爵,竟把修筑水利视为与前军打仗一般,古往今来,何时听到过这样的奇闻?
凡此种种,当真让人没来由的心惊。
众人正嗡嗡议论,窃窃私语,却见城下一三尺青竹冠的干练吏员大步而来,向着人流深深一躬,便展开手中与城墙上丝毫未变的文告朗声道:“开府告示:江川河渠上马,庙堂公义所决。朝令夕改,国人瞩目。今本府特告国人,国之兴衰,根基在民。国富则民气盛,国弱则民气衰。江川渠工程,实乃富我嬴国国人之壮举,志在为我大嬴国人谋求福祉,诚属百年之大计,中途勒令,乃庙堂之误。自今日起,前禁令作废,江川渠再度上马大修,国库开支一切所需。凡上渠振兴我嬴国之国人,一律按其功勋赐以军爵!再有滋扰生事、乱我国之大计者,一经查明,交由本府明正典刑,绝不宽待。嬴武公三十二年夏。”
城下开府吏员激昂念完,人群骤然安静。
顷刻,不知是谁,挥着拳头猛兽一般吼道:“富我江川——强我大嬴——”
人群皆被这一声歇斯底里的吼叫怔清醒了,齐齐跟着挥拳大喊:“富我江川——强我大嬴——”
八字誓言,犹如闷雷一般砸在原本紧张沉闷的兴阳苍穹,带着吞吐天地的磅礴气势,盘旋在西部嬴国的上空。
当此之时,我仍旧在兴阳宫与嬴君秘密部署暗访江川渠之诸多事宜,自然不知兴阳城内热闹气象以及朝野惶惶不安的震动。
直到日上中天,骄阳正浓,大体计划方才底定。
嬴君朝野告知,以大病初愈不宜过度操劳为由,迁往兴阳城郊外行宫静养半月。离朝期间,丞相开府总揽国事,兴阳令司马敖负协同丞相荀汝留都镇国,但有不服丞相号令而扰王城安定者,立斩不赦。
为避人耳目,此番离宫,只我、乐伯、一直调理嬴君病体的太医令、以及在玄雪台精挑细选的几名只忠于王命的死士随身陪护。
嬴君原本之意,是怕年迈的太医令经不起折腾,便驳了乐伯这个提议。
乐伯也不争辩,只弯腰瞬间瞄我一眼,我微微一笑,便向嬴君拱手道:“君上既说是去行宫静养,若太医令不随同 前往,恐怕惹人疑虑......”
他略略迟疑片刻,便向一旁乐伯不耐地一挥手,道:“罢了罢了,你看着办就是!”
撂过这个话题,又吩咐乐伯: “速诏丞相和兴阳令入宫......”
乐伯拱手“喏”了一声,便利落如风般退下。
这边嬴君才招呼一直垂首连呼吸都不没一丝声息的宫人摆上午膳。
刚刚用罢,乐伯便阔步而来,低声向嬴君禀告:“君上,丞相与兴阳令到了......”
“快请进来......”嬴君忙起身迎上前去。
面无悲喜、精明干练的荀汝一进内殿,便向嬴君俯身一拜,语气透着哽咽:“君上贵体无恙,上天终是佑我大嬴......”
嬴君亦不胜唏嘘,忙弯腰扶起荀汝,“丞相......”
二人目光碰撞在一起,良久无颜,内心激荡似乎久难平息。
君臣两人如此动容,一身银色盔甲、英武不凡的兴阳令司马敖没有出声打扰,只与我一起,长身默立一旁。
少顷,嬴君神色一紧,直奔主题道:“今日小朝会,本公有一事,需两位联袂担纲,先请入座......”
乐伯早已命人备下了四张书案,嬴君客气一句,便径直走到主位坐定。
我坐在嬴君左下手,丞相荀汝与我相对,兴阳令落于末座。
嬴君目光梭巡一圈,看我一眼后向荀汝与司马敖道:“此乃法家名士子兮先生,本公已奉为客卿。但凡日后国事,先生均可与二位协商决断,还望三位彼此扶持......”
荀汝目光沉静无波向我施礼,司马敖干净利落一拱手,果真只做初见那般,客气而不失礼数。
暗赞他们夺人的风范和气度,我亦起身回礼,彼此算是认识。
嬴君大笑着一招手,案上满满一大碗凉茶随之而上, “天气酷暑,诸位先饮了凉茶,再说话。”
荀汝与司马敖一接王命,便急急赶来王城,早已是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如今见嬴君如此细微周到,不由带着感念 ,异口同声道了句:“多谢君上——”便端起案上陶制大碗,咕咕海饮了起来。
一大碗凉茶入腹,两人被炽烈日光烤的红透的面容,才渐渐变的正常起来。
嬴君看两人气息稍定,便大致说出了与我之前的通盘筹划,末了,庄重加了一句:“王城兴阳,关乎我嬴国社稷安定,留都镇国,责任重大,不能有半点纰漏,二位若有难处,但说无妨!”
荀汝一脸沉重思忖,司马敖亦闷声不语。
嬴君也不急着逼问,只是以极好的耐心默然等着二人答案。
气氛无比凝重。
荀汝一向老成持重,话自出口,便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前后斟酌直到断无差错。所以他这般神情,我并不诧异。
然而司马敖也这般谨小慎微,倒大出我的意料。
终于,他猛然间抬眸,记忆中温吞柔和的眸光便的尽是凛冽肃杀。一拱手,赳赳道:“臣有一问,敢请君上指教。”
“兴阳令只说便是。”嬴君宽厚一笑,道
双目锐利如闪电,却透着一股子明亮的光芒,不卑不亢看着主案随和的嬴君,语气依旧是我记忆力淡漠缓慢的语调,却又显示着与语气截然相反的咄咄逼人:“敢问君上,若公子愈公然阻挠丞相决事,臣是否也要‘立斩不赦’?”
一时间,众人都被这句直截了当的问话惊得呆愣了。
他的直白,当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嬴君之所以让司马敖辅助荀汝,就是要文武相合,达到压制公子愈的效果,以确保公子愈在这样的形势下无法动乱王城,指染国家内政。
所以一向沉稳的荀汝不知如何将心里最担忧的难处说出口。
而司马敖以这样毫不迂回的方式问嬴君,却是生生让嬴君没来由的一阵尴尬。
私心讲,他这样兴师动众的打算将这样的决定公诸庙堂,就是在提醒嬴愈应当谨慎行事,不要再肆意妄为,根本而言,却是想要保全他。然而兴阳令的担忧是多余的吗?显然不是,作为嬴愈的父亲,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这个儿子,他自小被自己的老妻灌输着‘权利乃生存根本’的思想,使他自懂事起就对权利二字趋之若鹜,在其母的庇护帮衬下,也一直万事顺遂,在庙堂上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如今突遭变故,他如何能隐忍不发?如何能韬光养晦,伺机蛰伏?若真的依然不知进退,乱了兴阳,自己能否做到所说那般,任由司马敖奉命“立斩不赦?”
他只能无言以对,因为答与不答之间,竟是进退维谷。
长时间的僵持,一直长眉紧蹙的荀汝终于正视了敛去笑容的嬴君,“君上,公子愈的拥戴者,在这兴阳城,不胜枚举且盘根错节。兴阳令大公无私,无畏权贵,方有此一问。虽使君上陷入两难,但却也是臣最觉吃力之处!兴阳令其勇可嘉,其忠可敬,其忧可悯......臣如何还能三缄其口,全然让兴阳令一人担了罪责......”
嬴君此刻承受的压力显而易见,我既然身为嬴国客卿,又岂能置身事外?只好向嬴君道:“大事之决,最忌拖泥带水。君上与两位各有难处,不如两方部署,旨在威慑公子愈,确保他不生变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