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9章 老将之声
第219章 老将之声
索无极听到中年人问起小姐,心情大好道:“主人,小姐已经回来了。”
“恩,索老,今晚你就露上一手,你的醋鱼可是小姐的最爱啊。”
索无极笑道:“没问题。”
中年人似乎心情也很好:“那今晚大家就好好过一过这个团圆节。”
“是,主人,属下还有一件事需要汇报。”
“说吧,说完后我们一起去见见小姐。”
“恩。主人,属下派出去的几拨人包括索无魂在内都没能查明那呼延公子的身份。目前唯一知道的就是狮峰商行在去年还只是一间小茶店,仅仅贩卖些高档茶叶而已。今年和狮峰商行最为亲近的就是同乐楼,现在已经成为狮峰下属的产业,其原来的东家萧天倒是身世简单清楚。即使是索无魂也不敢用不寻常的手段,一来主人吩咐过,二来索无魂觉得在呼延公子周围似乎有着一股不知名的势力,而且这股势力并不弱于我同盟会。”
“哈哈,以索无魂之能都查不出来,足以见得这呼延公子之高明,索老。”
“主人,属下在。”
“传令下去,不要再去追查呼延公子了,弄不好反倒被他们抓住把柄。”
“是,那,那是否有必要去问问小姐?”
“不必。这一次若非赤松经之事,我已经去往临安了。待我修炼一阵赤松秘籍后,我自会亲自前往京城,会晤下这神秘而又令人感兴趣的呼延公子。”
索无极点头道:“是,那属下先去传达主人的通知了。”
中年人有些着急道:“不急,你明日再去不迟。走吧,随我先去看小姐。”
八月十六日,在朝会即将结束时,我坐在大庆殿中的龙椅上对马廷鸾道:“马爱卿,这是朕给安南国君的回信,你交给那陈元吧,让其返程,顺便回礼,回礼的价值就按照安南上供礼物的同价值计算。”
“陛下,这不妥吧,如此显不出我天朝大国之风范。”
我“哼”了一声,也不想和马廷鸾解释,冷冷言道:“马爱卿,照办就是。”
“是,是,臣遵旨。”
“退朝。”
一旁的小七接着高声叫道:“退朝。有请枢密院,兵部及文天祥大人,赵葵大人移步偏殿。”
第二次军队改革会议在朝会后于偏殿举行。
我看了看参加军改会议的各位大臣,似乎都有些紧张,就连在朝会上一向面无表情的贾似道也同样能从其脸色上看出一丝不安。或许在旁人看来,这只是一次重新站队的选择,而贾似道有选择吗?
对于改革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现有利益集团的利益再分配,这势必会触及到大多数当权者的既得利益,自然也就会遭到他们的反对。所以,历朝历代,凡有变革者大都遭到权贵们的反对,轻者被逐,重者丧命,几乎没有几个能得善终的。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三次著名的变法改革,最早的是商鞅变法,尽管得到皇帝的支持,变法的结果也使得秦国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国家,更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但作为变法者的商鞅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甚至是全族人的生命。然后就是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其新法历经了十五年,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为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最后一次是清末的戊戌变法,这次时间就更短了,没有权利的光绪皇帝和几名思想意识先进的书生推行的变革因得罪了当时所有的上层阶级,所以很快就遭到了当权者的镇压。
我相信我的改革一定会成功,因为这是我这个皇帝做出的决定。
“各位爱卿,在三日前的会议上,朕说过要进行军务变革,今日就此问题继续商议。大家有什么建议?认为该如何改,才能增强我朝军队的战斗力?”
和我预计的一样,会上一阵沉默。
我的手指头不停地敲打着桌面,眼神凛冽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位大臣。这些大臣们的眼神一旦和我相交,立即给我一种心虚的感觉,生怕我要点其名。这就好像是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们起来背诵课文似的,而学生们都不会背。我的眼神停留在贾似道脸上,贾似道内心也是一颤,但随即便恢复正常,作为军方权势最大之人自然会被我第一个点名。
这是百官之首的荣幸。
贾似道也做好了准备,一旦我点其名,便立即发言。
“赵葵赵老将军。”我的眼神终于离开了贾似道,转向他旁边的鲁国公,农业部尚书赵葵身上。
“臣在。”赵葵起立应道,只是赵葵心里也觉得有些惊讶,自己退出军界好几年了,怎么会第一个被皇上点名。
贾似道心里突然一阵轻松,就像一条绷紧的弦一下松弛下来,但立即又觉得大有失落之感。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老师点名让学生们回答问题时,都会挑选学习最好的学生来回答。这个好学生理所当然该是贾似道贾太师,而且贾似道自己也早已习惯一人之下的势态,只是这一次老师却突然改了,点了一个近年来很少露头,而且在班上默默无闻的学生来做回答。
“赵老将军,你历经我大宋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和金,蒙交战数十年,可谓我朝硕果仅存的军事大家,也是我朝为数不多的攻击型将领,你先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陛下。”
“爱卿,坐下说话。”
“谢陛下。陛下,老臣自幼随父从军,可以说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中度过。臣以为陛下若要改革,自当首先找出我朝军队的弱点。日前陆大人所说的几点甚是有理,一是我军指挥体制繁琐,二是我军将士勇气相对低下。陛下,我朝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还是先帝时期的端平入洛,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中的经验教训却是值得陛下借鉴。”
“爱卿,有何经验只管道来。”
赵葵犹豫了片刻,似乎鼓足了勇气才道:“陛下,这首先要反思的就是我朝的决策体制。当时的朝庭在是战,是守,还是和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定论,举棋不定,犹豫反复,最后对每个方法都进行了尝试,却又不肯花大力气,只能接受失败的结果。其实,无论是战,是守,只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发展下去,我朝都不至于会到了今天这种被动防御的局面。第二是我军的指挥体制。我军各部之间没有能够形成很好的协调,常常各自为战,两淮、京湖诸军进军的时间,地点均无法做到同步,最关键的后勤保证也在关键时候出现失误,最终在攻占了洛阳后,还是兵败回撤。第三是我朝将士的士气问题。在宋蒙交战初期,尽管我朝仍是以步军为主,但并不弱于蒙古的骑军,当年我朝的淮西军以堂堂步兵方阵与骑射无敌的蒙古骑兵作战数日,胜负未分,其战斗力之强悍让素来鄙夷我汉人的蒙古铁骑也吃了一惊。然而,随着我军长期被动的防御,将士们的勇气士气都已渐渐衰退。”
赵葵说到这里,突然又站了起来道:“陛下,臣今日这些话已经将端平入洛失败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时的朝廷,臣知道自己失言之罪,但这番话臣藏在心里已经数十年了,臣即将朽木,今日说将出来,也就再无遗憾,请陛下治罪于臣,而臣并无怨言。臣最后再言一句,臣以为我朝军制的变革实已到了刻不容缓之步。”
赵葵将端平入洛的失败原由总结出来,虽然将矛头指向了当时的朝廷,但在座之人都是大吃一惊,大家心里都明白当时先帝理宗独断朝廷的情况。赵葵之言,实际上是隐射出决策失误的正是先帝理宗。这在古代可是欺君之罪,不经审问,便能直接定为死罪。
“这老将军勇气倒是可嘉。”
我原本只想让赵葵抛砖引玉,没想到这老将军一下说出这么多来,虽然都是事实,却不适场合。我连忙道:“赵爱卿,你且先坐下,朕也仔细研究过端平入洛的有关奏折。朕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年的朝中重臣郑清之,真德秀、魏了翁等人都是文官出身,不谙军务,加上史嵩之等人敷衍朝廷旨意,才造成入洛失败的。今日乃是军改会议,莫要再议这些过去之事了。”
赵葵感激地看了我一眼道:“是,陛下,臣遵旨。”赵葵当然明白我这是在保护他,将当年的责任推到了真德秀,史嵩之等人头上,如此一来,赵葵所说的朝廷决策错误就算到了那些大臣头上,也就不存在什么欺君之罪了。
“刚才赵爱卿说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也都说说吧。”
文天祥起身言道:“臣赞同赵大人,臣也认为军改势在必行。”
兵部水师郎中李北洋也站起道:“陛下,我朝陆军与水师的根本体制大同小异,臣以为同样应当变革,以改我朝军队的劣势之处。”
“恩”我点点头,再次将眼光转到贾似道脸上,“师臣,你的看法呢?”
贾似道也不起身,缓缓而道:“陛下,老臣以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
“是吗?”我脸色微变道,“师臣,理由。”
“陛下,我朝之军制传自太祖帝,又经先帝钦定,此为祖宗之法不可轻言更之,这是其一。其二,今年刚刚开始将厢军裁撤,这项军改牵涉颇广,要到年底才能基本完成,而水师的改制也即将开始,如此多的事务集中一起,臣担心会顾此失彼也。其三,蒙古与我朝长期对峙,随时在寻找战机,倘若我朝在此时军改,势必会造成疏忽,而给其可趁之机,所以老臣认为,军改不是不可,但此时时机并不适合,现在当以稳定为主,为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动荡,臣建议待水师改制完毕后再进行陆军的改制。与此同时,陛下可修书告知各大战区制置使,征求下他们的意见。”
贾似道并没有公然反对军改,昨夜在和廖莹中等人详细商讨后,贾似道最终选择了以时机不对为由来阻止军改。
我知道,从贾似道的本意来看,他是不愿意军改的,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反对,所以采取了拖的方式。在和贾似道的历次交道中,我越来越看出他的纸老虎本质,而禁军就是这头纸老虎的最后一层遮掩。
我似笑非笑,也不言语,目光淡淡的直视着贾似道。
贾似道的眼神似乎也毫不示弱地迎向我的目光,他不能再退了,因为已经无路可退。
自我登基以来,就得数这一次的交手最为针锋相对了。
索无极听到中年人问起小姐,心情大好道:“主人,小姐已经回来了。”
“恩,索老,今晚你就露上一手,你的醋鱼可是小姐的最爱啊。”
索无极笑道:“没问题。”
中年人似乎心情也很好:“那今晚大家就好好过一过这个团圆节。”
“是,主人,属下还有一件事需要汇报。”
“说吧,说完后我们一起去见见小姐。”
“恩。主人,属下派出去的几拨人包括索无魂在内都没能查明那呼延公子的身份。目前唯一知道的就是狮峰商行在去年还只是一间小茶店,仅仅贩卖些高档茶叶而已。今年和狮峰商行最为亲近的就是同乐楼,现在已经成为狮峰下属的产业,其原来的东家萧天倒是身世简单清楚。即使是索无魂也不敢用不寻常的手段,一来主人吩咐过,二来索无魂觉得在呼延公子周围似乎有着一股不知名的势力,而且这股势力并不弱于我同盟会。”
“哈哈,以索无魂之能都查不出来,足以见得这呼延公子之高明,索老。”
“主人,属下在。”
“传令下去,不要再去追查呼延公子了,弄不好反倒被他们抓住把柄。”
“是,那,那是否有必要去问问小姐?”
“不必。这一次若非赤松经之事,我已经去往临安了。待我修炼一阵赤松秘籍后,我自会亲自前往京城,会晤下这神秘而又令人感兴趣的呼延公子。”
索无极点头道:“是,那属下先去传达主人的通知了。”
中年人有些着急道:“不急,你明日再去不迟。走吧,随我先去看小姐。”
八月十六日,在朝会即将结束时,我坐在大庆殿中的龙椅上对马廷鸾道:“马爱卿,这是朕给安南国君的回信,你交给那陈元吧,让其返程,顺便回礼,回礼的价值就按照安南上供礼物的同价值计算。”
“陛下,这不妥吧,如此显不出我天朝大国之风范。”
我“哼”了一声,也不想和马廷鸾解释,冷冷言道:“马爱卿,照办就是。”
“是,是,臣遵旨。”
“退朝。”
一旁的小七接着高声叫道:“退朝。有请枢密院,兵部及文天祥大人,赵葵大人移步偏殿。”
第二次军队改革会议在朝会后于偏殿举行。
我看了看参加军改会议的各位大臣,似乎都有些紧张,就连在朝会上一向面无表情的贾似道也同样能从其脸色上看出一丝不安。或许在旁人看来,这只是一次重新站队的选择,而贾似道有选择吗?
对于改革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现有利益集团的利益再分配,这势必会触及到大多数当权者的既得利益,自然也就会遭到他们的反对。所以,历朝历代,凡有变革者大都遭到权贵们的反对,轻者被逐,重者丧命,几乎没有几个能得善终的。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三次著名的变法改革,最早的是商鞅变法,尽管得到皇帝的支持,变法的结果也使得秦国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国家,更为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但作为变法者的商鞅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甚至是全族人的生命。然后就是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其新法历经了十五年,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为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最终被罢废。最后一次是清末的戊戌变法,这次时间就更短了,没有权利的光绪皇帝和几名思想意识先进的书生推行的变革因得罪了当时所有的上层阶级,所以很快就遭到了当权者的镇压。
我相信我的改革一定会成功,因为这是我这个皇帝做出的决定。
“各位爱卿,在三日前的会议上,朕说过要进行军务变革,今日就此问题继续商议。大家有什么建议?认为该如何改,才能增强我朝军队的战斗力?”
和我预计的一样,会上一阵沉默。
我的手指头不停地敲打着桌面,眼神凛冽地扫视着在座的每一位大臣。这些大臣们的眼神一旦和我相交,立即给我一种心虚的感觉,生怕我要点其名。这就好像是老师在课堂上点名让学生们起来背诵课文似的,而学生们都不会背。我的眼神停留在贾似道脸上,贾似道内心也是一颤,但随即便恢复正常,作为军方权势最大之人自然会被我第一个点名。
这是百官之首的荣幸。
贾似道也做好了准备,一旦我点其名,便立即发言。
“赵葵赵老将军。”我的眼神终于离开了贾似道,转向他旁边的鲁国公,农业部尚书赵葵身上。
“臣在。”赵葵起立应道,只是赵葵心里也觉得有些惊讶,自己退出军界好几年了,怎么会第一个被皇上点名。
贾似道心里突然一阵轻松,就像一条绷紧的弦一下松弛下来,但立即又觉得大有失落之感。一般而言,在正常情况下老师点名让学生们回答问题时,都会挑选学习最好的学生来回答。这个好学生理所当然该是贾似道贾太师,而且贾似道自己也早已习惯一人之下的势态,只是这一次老师却突然改了,点了一个近年来很少露头,而且在班上默默无闻的学生来做回答。
“赵老将军,你历经我大宋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和金,蒙交战数十年,可谓我朝硕果仅存的军事大家,也是我朝为数不多的攻击型将领,你先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陛下。”
“爱卿,坐下说话。”
“谢陛下。陛下,老臣自幼随父从军,可以说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军营中度过。臣以为陛下若要改革,自当首先找出我朝军队的弱点。日前陆大人所说的几点甚是有理,一是我军指挥体制繁琐,二是我军将士勇气相对低下。陛下,我朝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还是先帝时期的端平入洛,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中的经验教训却是值得陛下借鉴。”
“爱卿,有何经验只管道来。”
赵葵犹豫了片刻,似乎鼓足了勇气才道:“陛下,这首先要反思的就是我朝的决策体制。当时的朝庭在是战,是守,还是和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定论,举棋不定,犹豫反复,最后对每个方法都进行了尝试,却又不肯花大力气,只能接受失败的结果。其实,无论是战,是守,只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发展下去,我朝都不至于会到了今天这种被动防御的局面。第二是我军的指挥体制。我军各部之间没有能够形成很好的协调,常常各自为战,两淮、京湖诸军进军的时间,地点均无法做到同步,最关键的后勤保证也在关键时候出现失误,最终在攻占了洛阳后,还是兵败回撤。第三是我朝将士的士气问题。在宋蒙交战初期,尽管我朝仍是以步军为主,但并不弱于蒙古的骑军,当年我朝的淮西军以堂堂步兵方阵与骑射无敌的蒙古骑兵作战数日,胜负未分,其战斗力之强悍让素来鄙夷我汉人的蒙古铁骑也吃了一惊。然而,随着我军长期被动的防御,将士们的勇气士气都已渐渐衰退。”
赵葵说到这里,突然又站了起来道:“陛下,臣今日这些话已经将端平入洛失败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时的朝廷,臣知道自己失言之罪,但这番话臣藏在心里已经数十年了,臣即将朽木,今日说将出来,也就再无遗憾,请陛下治罪于臣,而臣并无怨言。臣最后再言一句,臣以为我朝军制的变革实已到了刻不容缓之步。”
赵葵将端平入洛的失败原由总结出来,虽然将矛头指向了当时的朝廷,但在座之人都是大吃一惊,大家心里都明白当时先帝理宗独断朝廷的情况。赵葵之言,实际上是隐射出决策失误的正是先帝理宗。这在古代可是欺君之罪,不经审问,便能直接定为死罪。
“这老将军勇气倒是可嘉。”
我原本只想让赵葵抛砖引玉,没想到这老将军一下说出这么多来,虽然都是事实,却不适场合。我连忙道:“赵爱卿,你且先坐下,朕也仔细研究过端平入洛的有关奏折。朕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年的朝中重臣郑清之,真德秀、魏了翁等人都是文官出身,不谙军务,加上史嵩之等人敷衍朝廷旨意,才造成入洛失败的。今日乃是军改会议,莫要再议这些过去之事了。”
赵葵感激地看了我一眼道:“是,陛下,臣遵旨。”赵葵当然明白我这是在保护他,将当年的责任推到了真德秀,史嵩之等人头上,如此一来,赵葵所说的朝廷决策错误就算到了那些大臣头上,也就不存在什么欺君之罪了。
“刚才赵爱卿说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也都说说吧。”
文天祥起身言道:“臣赞同赵大人,臣也认为军改势在必行。”
兵部水师郎中李北洋也站起道:“陛下,我朝陆军与水师的根本体制大同小异,臣以为同样应当变革,以改我朝军队的劣势之处。”
“恩”我点点头,再次将眼光转到贾似道脸上,“师臣,你的看法呢?”
贾似道也不起身,缓缓而道:“陛下,老臣以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
“是吗?”我脸色微变道,“师臣,理由。”
“陛下,我朝之军制传自太祖帝,又经先帝钦定,此为祖宗之法不可轻言更之,这是其一。其二,今年刚刚开始将厢军裁撤,这项军改牵涉颇广,要到年底才能基本完成,而水师的改制也即将开始,如此多的事务集中一起,臣担心会顾此失彼也。其三,蒙古与我朝长期对峙,随时在寻找战机,倘若我朝在此时军改,势必会造成疏忽,而给其可趁之机,所以老臣认为,军改不是不可,但此时时机并不适合,现在当以稳定为主,为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动荡,臣建议待水师改制完毕后再进行陆军的改制。与此同时,陛下可修书告知各大战区制置使,征求下他们的意见。”
贾似道并没有公然反对军改,昨夜在和廖莹中等人详细商讨后,贾似道最终选择了以时机不对为由来阻止军改。
我知道,从贾似道的本意来看,他是不愿意军改的,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反对,所以采取了拖的方式。在和贾似道的历次交道中,我越来越看出他的纸老虎本质,而禁军就是这头纸老虎的最后一层遮掩。
我似笑非笑,也不言语,目光淡淡的直视着贾似道。
贾似道的眼神似乎也毫不示弱地迎向我的目光,他不能再退了,因为已经无路可退。
自我登基以来,就得数这一次的交手最为针锋相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