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成功打造逃脱能力
夜已经很深了,但建文帝和老和尚依旧谈兴正浓。这次和老和尚深夜促膝而谈,是他这几年的流亡生涯中,最愉快、最平静、也是最有安全感的一个夜晚,除此之外,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处在惊恐中,即使睡着,也往往是恶梦连连,还经常从恶梦中惊醒。不知为什么,自从来到这个寺庙里,并和老和尚交谈后,让他心里有种特别的安定感。
“今天能与大师有缘相识,算是三生有幸,说真的,真想就此在大师贵刹中安定下来,并拜在大师门下,以了此一生,免的亡命天涯,整天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建文帝的这些话,是发自内心,他确实厌倦了这种逃亡生涯。
老和尚听完,轻轻的叹了口气:“陛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暂住在鄙处尚未不可,但是要是长久住的话,恐怕燕贼的耳目会追踪而来,陛下现在最大的忌讳,就是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所以陛下一定要励精图治,学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重夺江山。”
建文帝听完老和尚的这席话后,良久无语,只是苦笑了笑。他在内心之中,很感激老和尚的这番鼓励,这让他感到很温暖。但以老和尚的智慧,应该明白,他再想夺回江山的可能性已经几乎没有,这天下越来越稳固,而他这个昔日的皇帝,逐渐被忘却,更没有什么资本,和自己那个历经百战、老奸巨猾的叔叔斗。
老和尚见建文帝低头不语,满面愁容,心里不免升起无尽的凄凉,还有些许的同情,一代帝王竟然沦落至此,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呢?
过了一会,老和尚突然说:“我特请陛下来敝处一聚,是为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建文帝眼睛一亮,忙问:“大师请讲,是什么事情呢?”
“我想把平生所学的生存逃脱之术,传授给陛下,让陛下以后面对种种险境时,可以应付自如,更加游刃有余的应对各种危险,陛下也有太祖爷的种种能力,只是没有释放出来,望陛下在我这暂住几日,我教给陛下如何把这种种能力挖掘出来”。
建文帝听完,不由得兴奋起来,如果真的拥有爷爷那种种惊人的能力,在以后的逃亡中,肯定是个“利器”,自己的生存能力、和逃脱种种危险的能力,为变得强大无比起来。这也许比千军万马的保护更有用,想当年自己贵为天子,拥有的何止“千军万马”,但最终还是落的个无立锥之地。
于是,从这天后,建文帝就安心悄悄的住在这个寺院里,并且他住的是后院、老和尚那个建筑独特的禅房,住了两三天后,建文帝才发现,老和尚这个房子,之所以依山而建,是因为房子里有暗道通到后面山的山洞里,一旦前门被包围,他可以从房中的地道,直通后山的山洞,轻松逃生。
为了不让出去买药的贴身大臣杨应能、叶希贤担心,老和尚还特意让一个小和尚去他们住的客栈等。以便两个人回来后,能迅速知道建文帝的去向免得着急。
也就是在第二天,当杨应能、叶希贤急急忙忙回到客栈,一看建文帝不在,两人急的有点抓狂,后来店老板说有个小和尚正等他们两位,于是,这才跟了小和尚来到寺院里。两人看到建文帝平安无事,这才松了口气,君臣三人就这样,在这座寺庙了,一直住了有三个月的时间。
在这三个月里,建文帝每天跟老和尚学调息、打坐,并且把老和尚教给他的种种逃生技巧,谨记在心。比如,当被一帮人围住的时候,要想冲出去时,最好先扔出去一件东西,比如砖头或者椅子之类的,然后随着扔出的东西往外冲,这样就比较容易逃脱。当然,这些是一般人都能用的、最基本的逃生技巧。
而建文帝收获最大的,就是他也拥有了祖父朱元璋那种“化快为慢”的能力,并可以自由的把自己调整到那种状态,一旦进入那种状态,他的行动速度、和反应速度,就会快的惊人,但他自己却感觉不到快,这在应对各种危险时,非常有用。
还有,经过老和尚一系列特殊的训练,建文帝惊奇的发现,整个世界在他眼里都变了——他忽然觉得,自己能感知到很多事物的细节,比如地上一片普通的叶子,过去建文帝和一般人一样,是不会去注意的,但经过老和尚的训练后,建文帝会清楚的感觉到叶子上叶脉是什么样,并且这还不是故意去观察,而仅仅是扫一眼,那种细节就能感受到。
老和尚对建文帝说,他所教授的种种逃生技能和训练法门,不但建文帝可以用,并且可以一代代的传下去,因为他的后代们,也都会拥有这样的天赋,只要用适当的方法挖掘,都可以把这种能力释放出来,让他们受益一生。老和尚还给了建文帝两本厚厚的书,并说所有的方法,都在这两本书里,这两本书可以作为“传家宝”,一代代的传下去,能够让后世子孙,在乱世中安身立命,避凶化险。
建文帝不禁感动万分,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正是这些人,在他逃亡的过程中,鼎力相助,不但不求任何回报,甚至还甘愿冒着被株连的危险,想方设法的帮助他,才使他苟且活命。而这个老和尚,不但考虑到他的生存,还考虑到他的后世子孙,这怎能不让建文帝感动呢?
建文帝在逃亡的过程中,曾长期在大臣史彬家住,史彬对建文帝称得上是忠心耿耿,不但精心照顾建文帝的饮食起居,还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建文帝身旁服侍,建文帝和史彬这个女儿,秘密生了两个儿子,从此,建文帝在民间,也有了一支秘密后裔,为了避免起疑,这两个儿子姓赵。
而教小潋书的这个赵先生,就是建文帝的后人,当然祖上那种种神奇的能力,他也继承下来,不但如此,他还博览群书,擅长谋略,并且他和云谷禅师,交往非常密切,并从云谷禅师学习了多年的佛学,所以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那个云谷禅师,料定李员外死后,李家将面临一场劫难,他知道李员外是个善人,并且两人也是几十年的交情,李员外把云谷禅师,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因此,看李家有难,云谷禅师也绝不会袖手旁观。但想来想去,唯有这个赵先生,是最适合帮李家度过难关的人选,于是他就把这个赵先生介绍的李家教书。
李员外把云谷禅师当成神人一样,既然是云谷禅师介绍的人,他哪敢怠慢,肯定是非若上宾,不但金钱方面可劲给,在礼貌上更是周全,别看自己八十多了,但对待三四十岁的赵先生,却像对待自己的老师那么尊重,这些都让赵先生非常感动。
看到李家当前的形式,他知道李员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业,可能就要被张氏这个老太婆,给毁掉了。
其实他也和小潋一样,已经密切注意到了张氏的种种行动,在整个李家,也许只有他和小潋知道张氏大概要干什么。
一天深夜,赵先生打了一会坐后,起来在灯下看书,这是他一贯的生活习惯,因此他每天都睡得很晚,一般都要到凌晨。看了一会后,他感觉自己有点困,他抽动鼻子闻闻了,以便能从地气中感觉一下到了什么时辰。因为每天的不同时刻,地气都不相同,所以,即使眼睛被蒙住,很多人还是能从气味判断到底是白天还是午夜。而赵先生在这方面的感觉,则更为敏锐,他只要稍稍闻一下,就能准确判定到底是什么时辰了。
赵先生“闻过”地气之后,觉得已经是该休息的时候了,于是吹灭灯,钻进蚊帐里躺了下来。已经是夏末秋初了,虽然白天天气仍旧很炎热,但晚上却凉爽异常。从窗子往外看去,发现外面天晴的很好,皎洁的月关也从窗子里透进来,水银般的撒了一地,在虫鸣声中,更显出也得静谧。
忽然,赵先生听到轻轻的敲门声,他连忙坐起来,倾耳细听,没错,是敲门声,并且有一个声音,轻轻的问道:“先生,你睡了吗?”
是小潋的声音!
赵先生连忙穿好衣服,下地后他没有点灯,而是径直走过去把门轻轻开了一条缝,借着明亮的月光,赵先生仔细一看,发现没错,正是小潋。
他看到小潋小心翼翼的、紧张的往四周张望,仿佛怕被人看到似的,便连忙让小潋进屋。等小潋闪身进来后,赵先生没有立即关门,而是静静的往外观察了一会,以确定到底有没有人跟踪小潋。最后没发现任何可以的迹象,他才轻轻的把门紧紧关上,并且从里面拉上了门闩。
赵先生转身回来的时候,并没有点灯,而是凑着窗户里透进来的月光,轻轻的问小潋:“公子,你这么晚来我这有什么事吗?”
“今天能与大师有缘相识,算是三生有幸,说真的,真想就此在大师贵刹中安定下来,并拜在大师门下,以了此一生,免的亡命天涯,整天过提心吊胆的日子”。建文帝的这些话,是发自内心,他确实厌倦了这种逃亡生涯。
老和尚听完,轻轻的叹了口气:“陛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暂住在鄙处尚未不可,但是要是长久住的话,恐怕燕贼的耳目会追踪而来,陛下现在最大的忌讳,就是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所以陛下一定要励精图治,学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重夺江山。”
建文帝听完老和尚的这席话后,良久无语,只是苦笑了笑。他在内心之中,很感激老和尚的这番鼓励,这让他感到很温暖。但以老和尚的智慧,应该明白,他再想夺回江山的可能性已经几乎没有,这天下越来越稳固,而他这个昔日的皇帝,逐渐被忘却,更没有什么资本,和自己那个历经百战、老奸巨猾的叔叔斗。
老和尚见建文帝低头不语,满面愁容,心里不免升起无尽的凄凉,还有些许的同情,一代帝王竟然沦落至此,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呢?
过了一会,老和尚突然说:“我特请陛下来敝处一聚,是为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建文帝眼睛一亮,忙问:“大师请讲,是什么事情呢?”
“我想把平生所学的生存逃脱之术,传授给陛下,让陛下以后面对种种险境时,可以应付自如,更加游刃有余的应对各种危险,陛下也有太祖爷的种种能力,只是没有释放出来,望陛下在我这暂住几日,我教给陛下如何把这种种能力挖掘出来”。
建文帝听完,不由得兴奋起来,如果真的拥有爷爷那种种惊人的能力,在以后的逃亡中,肯定是个“利器”,自己的生存能力、和逃脱种种危险的能力,为变得强大无比起来。这也许比千军万马的保护更有用,想当年自己贵为天子,拥有的何止“千军万马”,但最终还是落的个无立锥之地。
于是,从这天后,建文帝就安心悄悄的住在这个寺院里,并且他住的是后院、老和尚那个建筑独特的禅房,住了两三天后,建文帝才发现,老和尚这个房子,之所以依山而建,是因为房子里有暗道通到后面山的山洞里,一旦前门被包围,他可以从房中的地道,直通后山的山洞,轻松逃生。
为了不让出去买药的贴身大臣杨应能、叶希贤担心,老和尚还特意让一个小和尚去他们住的客栈等。以便两个人回来后,能迅速知道建文帝的去向免得着急。
也就是在第二天,当杨应能、叶希贤急急忙忙回到客栈,一看建文帝不在,两人急的有点抓狂,后来店老板说有个小和尚正等他们两位,于是,这才跟了小和尚来到寺院里。两人看到建文帝平安无事,这才松了口气,君臣三人就这样,在这座寺庙了,一直住了有三个月的时间。
在这三个月里,建文帝每天跟老和尚学调息、打坐,并且把老和尚教给他的种种逃生技巧,谨记在心。比如,当被一帮人围住的时候,要想冲出去时,最好先扔出去一件东西,比如砖头或者椅子之类的,然后随着扔出的东西往外冲,这样就比较容易逃脱。当然,这些是一般人都能用的、最基本的逃生技巧。
而建文帝收获最大的,就是他也拥有了祖父朱元璋那种“化快为慢”的能力,并可以自由的把自己调整到那种状态,一旦进入那种状态,他的行动速度、和反应速度,就会快的惊人,但他自己却感觉不到快,这在应对各种危险时,非常有用。
还有,经过老和尚一系列特殊的训练,建文帝惊奇的发现,整个世界在他眼里都变了——他忽然觉得,自己能感知到很多事物的细节,比如地上一片普通的叶子,过去建文帝和一般人一样,是不会去注意的,但经过老和尚的训练后,建文帝会清楚的感觉到叶子上叶脉是什么样,并且这还不是故意去观察,而仅仅是扫一眼,那种细节就能感受到。
老和尚对建文帝说,他所教授的种种逃生技能和训练法门,不但建文帝可以用,并且可以一代代的传下去,因为他的后代们,也都会拥有这样的天赋,只要用适当的方法挖掘,都可以把这种能力释放出来,让他们受益一生。老和尚还给了建文帝两本厚厚的书,并说所有的方法,都在这两本书里,这两本书可以作为“传家宝”,一代代的传下去,能够让后世子孙,在乱世中安身立命,避凶化险。
建文帝不禁感动万分,疾风知劲草 板荡识诚臣,正是这些人,在他逃亡的过程中,鼎力相助,不但不求任何回报,甚至还甘愿冒着被株连的危险,想方设法的帮助他,才使他苟且活命。而这个老和尚,不但考虑到他的生存,还考虑到他的后世子孙,这怎能不让建文帝感动呢?
建文帝在逃亡的过程中,曾长期在大臣史彬家住,史彬对建文帝称得上是忠心耿耿,不但精心照顾建文帝的饮食起居,还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建文帝身旁服侍,建文帝和史彬这个女儿,秘密生了两个儿子,从此,建文帝在民间,也有了一支秘密后裔,为了避免起疑,这两个儿子姓赵。
而教小潋书的这个赵先生,就是建文帝的后人,当然祖上那种种神奇的能力,他也继承下来,不但如此,他还博览群书,擅长谋略,并且他和云谷禅师,交往非常密切,并从云谷禅师学习了多年的佛学,所以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那个云谷禅师,料定李员外死后,李家将面临一场劫难,他知道李员外是个善人,并且两人也是几十年的交情,李员外把云谷禅师,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因此,看李家有难,云谷禅师也绝不会袖手旁观。但想来想去,唯有这个赵先生,是最适合帮李家度过难关的人选,于是他就把这个赵先生介绍的李家教书。
李员外把云谷禅师当成神人一样,既然是云谷禅师介绍的人,他哪敢怠慢,肯定是非若上宾,不但金钱方面可劲给,在礼貌上更是周全,别看自己八十多了,但对待三四十岁的赵先生,却像对待自己的老师那么尊重,这些都让赵先生非常感动。
看到李家当前的形式,他知道李员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家业,可能就要被张氏这个老太婆,给毁掉了。
其实他也和小潋一样,已经密切注意到了张氏的种种行动,在整个李家,也许只有他和小潋知道张氏大概要干什么。
一天深夜,赵先生打了一会坐后,起来在灯下看书,这是他一贯的生活习惯,因此他每天都睡得很晚,一般都要到凌晨。看了一会后,他感觉自己有点困,他抽动鼻子闻闻了,以便能从地气中感觉一下到了什么时辰。因为每天的不同时刻,地气都不相同,所以,即使眼睛被蒙住,很多人还是能从气味判断到底是白天还是午夜。而赵先生在这方面的感觉,则更为敏锐,他只要稍稍闻一下,就能准确判定到底是什么时辰了。
赵先生“闻过”地气之后,觉得已经是该休息的时候了,于是吹灭灯,钻进蚊帐里躺了下来。已经是夏末秋初了,虽然白天天气仍旧很炎热,但晚上却凉爽异常。从窗子往外看去,发现外面天晴的很好,皎洁的月关也从窗子里透进来,水银般的撒了一地,在虫鸣声中,更显出也得静谧。
忽然,赵先生听到轻轻的敲门声,他连忙坐起来,倾耳细听,没错,是敲门声,并且有一个声音,轻轻的问道:“先生,你睡了吗?”
是小潋的声音!
赵先生连忙穿好衣服,下地后他没有点灯,而是径直走过去把门轻轻开了一条缝,借着明亮的月光,赵先生仔细一看,发现没错,正是小潋。
他看到小潋小心翼翼的、紧张的往四周张望,仿佛怕被人看到似的,便连忙让小潋进屋。等小潋闪身进来后,赵先生没有立即关门,而是静静的往外观察了一会,以确定到底有没有人跟踪小潋。最后没发现任何可以的迹象,他才轻轻的把门紧紧关上,并且从里面拉上了门闩。
赵先生转身回来的时候,并没有点灯,而是凑着窗户里透进来的月光,轻轻的问小潋:“公子,你这么晚来我这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