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安康阅兵皇帝发怒
安康骑在一匹油黑的高头大马上,一脸沉静。风吹起她一头黑发,向后飘扬,她从若兰手中拿过一根黑色的丝带,随意将满头丰润的头发扎在脑后。
她的身前,上万人骑在马上,同样静静地看着她。
安康目光一一扫过自己这些教众。一张张或精悍,或冷峻的面孔,彰显了他们曾经历过怎样的出生入死。一双双坚定的眼睛,说出了他们对安康的忠心不二。
这些人,曾经是江湖中最彪悍的豪杰,是杀人如麻的大盗,或是冷酷残忍的杀手。当初将他们收入教中,一靠的是外公给自己留下的影卫,去将他们一一收服,二靠的,便是自己的搏命。
这些能止小儿夜啼的凶汉,最是相信强者为王。当初为了让他们心服口服的归顺,安康几乎绞尽脑汁,与他们斗智斗勇,最难收服的舵主们,甚至要安康戴着面具亲自上阵,与他们拿命对决。
外公说安康是百年难遇的练武奇才。他说安康奇的不止是骨骼清奇,悟性极高,最要紧的,是安康有颗不为生死所动的心,像块坚冰一般。
难以被动摇和影响的心,往往能在生死之间阻隔掉恐惧,将最明智的选择带到安康面前。因此,十几岁的安康,一一将这些江湖草莽收至身边。
没有人知道,当泸州舵主一掌击断安康的肋骨时,安康险些咬碎银牙;没有人知道,当同州舵主的银钩钩进安康的肚子时,安康痛到发麻的颤抖;更没有人知道,每当安康要踏上去搏命的征程时,看到灵儿苍白的脸她会有多愧疚。
灵儿总是在她受伤后不哭不叫,颤抖着手为她包扎伤口,喂她吃药,尽心照顾她。可在夜里,安康总能听到灵儿压抑的呜咽声,像小兽一般。
安康那时候,一次次踏上生死不知的行程。每次出门,她都会留给灵儿足够安享一生的银票。如果自己再回不来,她也要保证灵儿一世无忧。
直到很久以后,安康的灵教已经让江湖人人谈之色变,她变成小儿口中饿啖人肉,渴饮人血的魔头时,安康才偶然在京郊的大佛寺中,看到了自己给灵儿的银票归于何处。
大佛寺新立的功德碑上,密密麻麻刻着她自己的名字,排在头名。几年里捐出不菲的香火银子,每一笔的日期和金额,都能和她出生入死前给灵儿的银票挂上号。
听僧人讲,总有个年轻小姑娘,隔一两个月便来捐香火,捐完便在佛前长跪不起,磕头磕得地上都有血。
安康没告诉灵儿,自己去了大佛寺。但从那之后,她便顺着灵儿的意,隐于幕后。灵教羽翼已经丰满,自己不必再去拼命,该是和朝上那帮老家伙们斗智了。这是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是她以为将灵儿藏在背后,会让灵儿过得安逸。在大佛寺她才知道,自己每一次数月不归,呆在小院的灵儿面临的是怎样的煎熬。
她宁愿布置得周密一些,让灵儿如愿为自己分忧,也不愿见灵儿年纪轻轻,竟长出了白发。更不愿看见灵儿那双清澈的眼睛,一天天变得沧桑起来。
那时候,教里的教徒们早已认可了安康的实力。在这帮只尊强者的土匪强盗眼里,安康赫然便是他们的王,这世上只有安康,没有皇帝。
所以,他们可以眉头都不眨地去刺杀江湖人轻易不敢动的朝廷大员,更可以和武林避之唯恐不及的军队抗衡。
因为他们的作为,皇兄登基后围剿他们,天下人拍手称快。
他们自己,都只觉得曾经那些震惊朝野的“丰功伟绩”,是安康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去痛痛快快地干了几票大的。
没人想到,是他们亲手将那个如今以剿灭他们为政绩的人扶到皇帝宝座上。
还活着的教众,如今只剩这些了。曾经的鼎盛,仿佛是很远之前的事了。现在,她要带着这些依然铁血,仍旧忠心的教徒们,走上真正的杀伐之路。
有人会伤,有人会死。更有可能的,是安康和他们出师未捷,万劫不复。
但安康和他们相处久了,不知不觉,将他们的草莽之气融进了自己的骨血里。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与其一世东躲西藏,不如换一时痛快。跟着安康去拼回天下,便是到了黄泉见了阎王,也有得资本吹牛。
那就去拼一回吧。安康骨子里的傲气,也不由散发了出来。风又吹乱了安康松松扎起的头发,安康推开了若兰要帮她整理的手,任黑发在风中猎猎。她的一只手,轻轻抬起,引起那上万人的注意。
这些人沉默不语,眼神却定如磐石,看着他们的教主。一年了。教里那些兄弟们已经去了一年。过几日,他们的祭日便要到了。他们之所以能撑过这一年没找朝廷的麻烦,便是心里笃定,天下第一傲气的教主,绝不会忍下这口气。如今,终于让他们等到了。
安康眯着眼,看着前方似血的夕阳,正照在京城的方向。她的胳膊猛地向下一挥,上万人风驰电掣地纵马奔向前方,没有一人呐喊,除了马蹄声,仿佛整个天地再听不到别的声音。
这上万人奔出几里,突然分成几队,持着弩箭,齐齐向四周射去。他们的身周,都是一人高的稻草人。眨眼间,这些稻草人身上扎满了强弩,有的甚至透过密实的稻草,仍飞出很远才扎在地下。
上万人并没因马上骑射而稍停一步,仍旧疾驰,这次,他们手上挥舞着马刀,寒光在夕阳下聚成刺眼的芒。马过之处,密密麻麻的稻草人,都没有了头。
马蹄卷起烟尘滚滚,遮挡住安康和舵主们的视线。安康抿着嘴,在马上一动不动,静静等待,等待这些江湖草莽经过自己的训练,能不能在战场上也一样杀敌如砍瓜切菜。
烟尘渐渐平息。教徒们骑在马背上,回头不语,黑压压一片,都看着安康。身周的稻草人,早已四分五裂,一片狼藉。如果这些是人,恐怕这里早已是人间地狱。
“呵”,安康轻轻笑了出来,“我忘教的好儿郎,天下难得。”她朱唇轻启,吐出这句话来。她身边的舵主们,激动不成言,有些已潸然泪下。
安康回头看着他们,笑意更深:“哭什么,现在该哭的,是皇宫里那位。”
皇宫里的皇帝,整整一天心神不宁。现在他阴着脸,听着灵儿身边身边的宫女回话:“灵郡主昨夜梦中又叫公主的名字了。”
“哼!”皇帝起身,怒视着身旁的皇后,骂道:“我早说那么点儿忘情水不够,偏你心软,妇人之仁!”皇后白着一张脸,不敢回话。她能说什么呢,她想。说她被安康和灵儿打动,私心里,她真的希望皇帝能答应安康,叫她们归隐江湖?
皇后不敢说话,正想着如何安抚皇帝的怒气,却听宫女又回话道:“灵郡主似乎反复得厉害,白日里记不清公主,还总怨公主任性,可一到晚上,说起梦话来,却总是不离公主名字。”
皇帝阴阴地笑了:“情深似海?哼哼,我不信这世上有什么情意,能敌得过忘情水去!”说完,他看着皇后道:“再给她喂一次!这次多喂些!”皇后倒抽一口冷气,这么喂,跟喝了绝情水有什么区别?
望着朝凤宫的方向,皇后的眉头不觉皱了起来。皇帝对这个妹妹,就真的恨成这样么?所有她珍视的,都要不遗余力的毁去么?
她的身前,上万人骑在马上,同样静静地看着她。
安康目光一一扫过自己这些教众。一张张或精悍,或冷峻的面孔,彰显了他们曾经历过怎样的出生入死。一双双坚定的眼睛,说出了他们对安康的忠心不二。
这些人,曾经是江湖中最彪悍的豪杰,是杀人如麻的大盗,或是冷酷残忍的杀手。当初将他们收入教中,一靠的是外公给自己留下的影卫,去将他们一一收服,二靠的,便是自己的搏命。
这些能止小儿夜啼的凶汉,最是相信强者为王。当初为了让他们心服口服的归顺,安康几乎绞尽脑汁,与他们斗智斗勇,最难收服的舵主们,甚至要安康戴着面具亲自上阵,与他们拿命对决。
外公说安康是百年难遇的练武奇才。他说安康奇的不止是骨骼清奇,悟性极高,最要紧的,是安康有颗不为生死所动的心,像块坚冰一般。
难以被动摇和影响的心,往往能在生死之间阻隔掉恐惧,将最明智的选择带到安康面前。因此,十几岁的安康,一一将这些江湖草莽收至身边。
没有人知道,当泸州舵主一掌击断安康的肋骨时,安康险些咬碎银牙;没有人知道,当同州舵主的银钩钩进安康的肚子时,安康痛到发麻的颤抖;更没有人知道,每当安康要踏上去搏命的征程时,看到灵儿苍白的脸她会有多愧疚。
灵儿总是在她受伤后不哭不叫,颤抖着手为她包扎伤口,喂她吃药,尽心照顾她。可在夜里,安康总能听到灵儿压抑的呜咽声,像小兽一般。
安康那时候,一次次踏上生死不知的行程。每次出门,她都会留给灵儿足够安享一生的银票。如果自己再回不来,她也要保证灵儿一世无忧。
直到很久以后,安康的灵教已经让江湖人人谈之色变,她变成小儿口中饿啖人肉,渴饮人血的魔头时,安康才偶然在京郊的大佛寺中,看到了自己给灵儿的银票归于何处。
大佛寺新立的功德碑上,密密麻麻刻着她自己的名字,排在头名。几年里捐出不菲的香火银子,每一笔的日期和金额,都能和她出生入死前给灵儿的银票挂上号。
听僧人讲,总有个年轻小姑娘,隔一两个月便来捐香火,捐完便在佛前长跪不起,磕头磕得地上都有血。
安康没告诉灵儿,自己去了大佛寺。但从那之后,她便顺着灵儿的意,隐于幕后。灵教羽翼已经丰满,自己不必再去拼命,该是和朝上那帮老家伙们斗智了。这是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是她以为将灵儿藏在背后,会让灵儿过得安逸。在大佛寺她才知道,自己每一次数月不归,呆在小院的灵儿面临的是怎样的煎熬。
她宁愿布置得周密一些,让灵儿如愿为自己分忧,也不愿见灵儿年纪轻轻,竟长出了白发。更不愿看见灵儿那双清澈的眼睛,一天天变得沧桑起来。
那时候,教里的教徒们早已认可了安康的实力。在这帮只尊强者的土匪强盗眼里,安康赫然便是他们的王,这世上只有安康,没有皇帝。
所以,他们可以眉头都不眨地去刺杀江湖人轻易不敢动的朝廷大员,更可以和武林避之唯恐不及的军队抗衡。
因为他们的作为,皇兄登基后围剿他们,天下人拍手称快。
他们自己,都只觉得曾经那些震惊朝野的“丰功伟绩”,是安康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去痛痛快快地干了几票大的。
没人想到,是他们亲手将那个如今以剿灭他们为政绩的人扶到皇帝宝座上。
还活着的教众,如今只剩这些了。曾经的鼎盛,仿佛是很远之前的事了。现在,她要带着这些依然铁血,仍旧忠心的教徒们,走上真正的杀伐之路。
有人会伤,有人会死。更有可能的,是安康和他们出师未捷,万劫不复。
但安康和他们相处久了,不知不觉,将他们的草莽之气融进了自己的骨血里。就像他们自己说的,与其一世东躲西藏,不如换一时痛快。跟着安康去拼回天下,便是到了黄泉见了阎王,也有得资本吹牛。
那就去拼一回吧。安康骨子里的傲气,也不由散发了出来。风又吹乱了安康松松扎起的头发,安康推开了若兰要帮她整理的手,任黑发在风中猎猎。她的一只手,轻轻抬起,引起那上万人的注意。
这些人沉默不语,眼神却定如磐石,看着他们的教主。一年了。教里那些兄弟们已经去了一年。过几日,他们的祭日便要到了。他们之所以能撑过这一年没找朝廷的麻烦,便是心里笃定,天下第一傲气的教主,绝不会忍下这口气。如今,终于让他们等到了。
安康眯着眼,看着前方似血的夕阳,正照在京城的方向。她的胳膊猛地向下一挥,上万人风驰电掣地纵马奔向前方,没有一人呐喊,除了马蹄声,仿佛整个天地再听不到别的声音。
这上万人奔出几里,突然分成几队,持着弩箭,齐齐向四周射去。他们的身周,都是一人高的稻草人。眨眼间,这些稻草人身上扎满了强弩,有的甚至透过密实的稻草,仍飞出很远才扎在地下。
上万人并没因马上骑射而稍停一步,仍旧疾驰,这次,他们手上挥舞着马刀,寒光在夕阳下聚成刺眼的芒。马过之处,密密麻麻的稻草人,都没有了头。
马蹄卷起烟尘滚滚,遮挡住安康和舵主们的视线。安康抿着嘴,在马上一动不动,静静等待,等待这些江湖草莽经过自己的训练,能不能在战场上也一样杀敌如砍瓜切菜。
烟尘渐渐平息。教徒们骑在马背上,回头不语,黑压压一片,都看着安康。身周的稻草人,早已四分五裂,一片狼藉。如果这些是人,恐怕这里早已是人间地狱。
“呵”,安康轻轻笑了出来,“我忘教的好儿郎,天下难得。”她朱唇轻启,吐出这句话来。她身边的舵主们,激动不成言,有些已潸然泪下。
安康回头看着他们,笑意更深:“哭什么,现在该哭的,是皇宫里那位。”
皇宫里的皇帝,整整一天心神不宁。现在他阴着脸,听着灵儿身边身边的宫女回话:“灵郡主昨夜梦中又叫公主的名字了。”
“哼!”皇帝起身,怒视着身旁的皇后,骂道:“我早说那么点儿忘情水不够,偏你心软,妇人之仁!”皇后白着一张脸,不敢回话。她能说什么呢,她想。说她被安康和灵儿打动,私心里,她真的希望皇帝能答应安康,叫她们归隐江湖?
皇后不敢说话,正想着如何安抚皇帝的怒气,却听宫女又回话道:“灵郡主似乎反复得厉害,白日里记不清公主,还总怨公主任性,可一到晚上,说起梦话来,却总是不离公主名字。”
皇帝阴阴地笑了:“情深似海?哼哼,我不信这世上有什么情意,能敌得过忘情水去!”说完,他看着皇后道:“再给她喂一次!这次多喂些!”皇后倒抽一口冷气,这么喂,跟喝了绝情水有什么区别?
望着朝凤宫的方向,皇后的眉头不觉皱了起来。皇帝对这个妹妹,就真的恨成这样么?所有她珍视的,都要不遗余力的毁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