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绝品盗帅

正文 第689章 青城之变(下)

    郎正淳让宋铮陪同前往青城山,宋铮勉强答应了。至于祭文,宋铮可沒兴趣写。这可是个危险活。祭文写不好,郎正淳不高兴;要是写得好,把郎正淳夸一通,那回到江宁后宋铮可沒好日子过。别看宋铮平常写几首诗,与什么“桂影居士”传点绯闻啥的,沒什么问題,但要写正式的东西,那必须得慎之又慎。

    关于这次祭山,宋铮随后也了解到了真相:凤州梁泉已经落入蜀军手中,同属凤州的两当、河池两县,亦被蜀军占领。至此,蜀军已经彻底封住了自关中至汉中的通道。

    自梁泉至大散关,不过二百余里,横跨秦岭山地。蜀军占据凤州,使得大散关对李喜的战略意义大失。就算齐军西进,李喜守关便成了为蜀军作嫁衣裳。

    李喜对蜀军的行动如何反应,宋铮不知道,但蜀军占领兴元府,国土立时增加了不少,而且还相当于给川中腹地加了一层保护衣,难怪郎正淳兴致勃勃地要祭山了,这种功绩的确值得在老祖宗面前显摆显摆。

    --------

    青城天下幽。

    一个“幽”字,足见青城之特色。此处植被繁茂,山峦四合,宫观掩于山林之中,堪称仙境。

    元宵节一过,宋铮与太子郎伯川及一干蜀中重臣,伴驾前往青城。两千禁军及数百仆役跟随。王驾出行,声势浩大,队伍绵延数里。

    此次祭山,礼仪繁杂,祭品也多。尽管此前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整支队伍还是行进缓慢。自辰时启程,直到酉时天黑才到达青城山下。

    青城山道观众多,其中以长生宫规模最大,历史也绵长,皇帝郎正淳入住长生宫。宰相安胄等重臣,分别被安排在了相邻的道观。

    长生宫在青城山下,原为晋时范长生所建,历数百年而不衰。郎正淳信奉道教,对长生宫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使其变为一个类似行宫的所在。宋铮沾了郎伯川的光,一齐住进了长生宫。

    眼下的青城山与后世有所不同,山上除了祖师殿、常道观(天师洞)等道家宝地外,各个山峦间还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家道观。有一些,即便是熟知此地的郎伯川也不知晓。

    宋铮跟着來,纯粹是看热闹的。尽管他亦有饱览青城山的兴趣,但眼下最关注的还是早点回江宁去。逄桧已死,时不我待。只是郎正淳想让大齐使节见识一下他的“丰功伟绩”,宋铮也推辞不得。

    正月十七,祭山队伍继续前行,目的地是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青城山最高峰----彭祖峰顶的半山之上。一如历代帝王封禅泰山一样,郎正淳祭山也要选青城山最高的地方。

    不过,这个季节祭山并不是个好主意。由于山上雪沒有融化,青翠的山峦依旧蒙着白衣,尽管看上去很美,但道路逼仄难行。郎正淳的王驾不得不丢在长生宫,坐着一顶特制的黄顶小轿,迤逦上山。各个重臣自然也不肯爬山,亦坐着各色小轿攀爬。

    宋铮也有一顶青色小轿,便他如何肯坐?他的脚力,不知胜过那些轿夫多少,自是安步当车,一路饱览青城秀色。郎伯川先与宋铮同行,然而还未到五洞天,便体力不支,缩进了轿子里。

    由于上山,队伍拉得很长,几乎是摩肩接踵,行进得极为缓慢,令宋铮少了很多乐趣。

    磨磨蹭蹭又是一天,终于抵达了上清宫,人人均是疲惫不堪。整个上清宫均已经腾空,只留下驻持及两名道僮陪伴。郎正淳草草接见驻持一面后,便歇息了。

    宋铮亦有些困乏,安坐在为自己安排的房间中,习练长春谱。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整个上清宫便忙碌起來,各个军士将祭山物品早早运往彭祖峰顶。

    祭山礼仪繁琐,自午时至未时,长达两个时辰,不一一赘述。反正是祭山完毕后,禁军像是扒了一层皮。至于郎正淳,在山顶上了三炷香后,其余的仪式不得不交给太子郎伯川完成。

    可怜的蜀国太子,不得不作出一副庄重亦常的样子,完成了整个仪式。当晚回到上清宫后,郎伯川一头扎进房间里呼呼大睡。年青力壮的尚且如此,那些年纪大的臣子,很多都染了风寒。幸好蜀国准备得还算充分,当夜熬制了药物,给众人服下。

    宋铮则躲在房间里偷笑。正月里跑到这青城山最高峰,还沿用了历代泰山封禅的仪式,那些年老的臣子沒有报销,就已经不错了。

    山上毕竟不是久呆之地,第二天,一干队伍仓皇下山。人人都面有疲色病容,像是被抽去了精气神。这使得整个祭山大戏如同一出闹剧。

    郎伯川沒有下山。也不知蜀国礼部从哪里翻出來的规矩:作为太子,郎伯川需要在上清宫再呆三天,代替皇帝祷告上苍。其实就是每天祭拜三清,焚烧几篇郎正淳亲手抄写的道经。

    在郎伯川的恳求下,宋铮不得不留下來。横竖只有三天,宋铮也就答应了。

    --------

    郎伯川的活也简单,上香烧纸,不到半个时辰就完活了。不过,由于昨天那一通折腾,郎伯川一直沒缓过劲儿來。所以,正月十九这一天,郎伯川一直休息。宋铮在游一圈上清宫后,便呆在屋里看书。

    第二天,郎伯川忙完公事,在询问礼部沒有其他仪式后,便招呼宋铮,“宋先生,早就想带你一赏这青城之秀,只是前事繁杂,一直沒有机会。这两天,我便带你看看这青城美景。”

    宋铮含笑点头。借祭山之机赏景,这是郎伯川早就与他商量好的,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两人所带的随从不多。宋铮这边仅张崇一人,郎伯川也只带着四名随护高手,两名仆从。一行九人,第一站便是彭祖峰顶。

    前日祭山时,人人哪顾得上欣赏什么美景,全是看人了。旅游这个事大家都清楚,人一多,心便乱了,景色也变得黯淡无光。

    山路崎岖,郎伯川与宋铮却豪情满怀,一路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笑声不绝。一个时辰后,便攀上了彭祖峰顶。

    郎伯川满头细汗,嘴里喘着粗气,眼睛却迫不及待地四处观望。待呼吸稍平,他胡乱地擦了一把额头,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宋铮也被美景吸引,倒背双手,游目骋怀。站在山顶四望,群山连绵,雾霭缭绕,让人心旷神怡。

    “啊----”蓦地,郎伯川发出一声长啸,把宋铮吓了一跳。

    片刻后,郎伯川幽幽道,“先生,你可知,吾平生之愿,便是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尽情赋诗写词。”

    “亦余之志也。”宋铮笑道,“我华夏山河壮丽,殊景处处,美不胜收。我最羡慕的是那郦道元,遍览奇书,遍游天下,其仕途虽坎坷,其日子却过得逍遥,还留下《水经注》这等奇书。”

    郎伯川喟然长叹,“惜我郎伯川,只能在这蜀地,北不过秦岭,东不过奉节。甚至只能在这成都府周围,或许只是居于那座小小的宫城之中,惜哉!”

    宋铮默然。郎伯川作为蜀国太子,他注定不开蜀国,甚至离不开成都。对于喜好游览的郎伯川來说,太子的身份带來的只是烦恼。

    “天下五岳,东、南、北,哦,现在还有西岳华山,都属齐国,北岳在金。这五岳,我未曾一见。江河二水,黄河永无相见之日,而长江也是止于白帝城。山水之秀,局于一隅,胜景不见,不胜惜哉!”郎伯川叹息了一声,举目远望,久久方说出一句,“念天地之幽缨,独怆然而涕下。”

    说到这里,郎伯川的眼角,竟然涌出了泪珠。

    对于这样的文青,宋铮不知道说什么好。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觉得美好。对于乞丐來说,幸福是一块馒头。对于郎伯川來说,便是人文古迹,山水美景。

    沉默了一会儿,见郎伯川鼻翼翕动,越來越有悲色,宋铮不得不道:“这青城山,为何又被称为‘五岳丈人’?”

    “传说,‘五岳丈人’是黄帝所封,故青城山又名丈人山。”郎伯川轻声解释了一句。

    “哦,难道黄帝认为这青城山有五个女儿,嫁给了天下五岳?”

    郎伯川扑哧一声笑了出來,“此处的丈人并非‘岳丈’之丈,而是‘老人’之意,五岳丈人就是……”说到这里,郎伯川忽然停了下來,他看到宋铮狡黠地翘起了嘴角。他霍然明白,宋铮是故意在逗闷子,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上自是悲色大减。

    当天回去,郎伯川约宋铮长谈,隐约透露出心迹:他无心做什么太子,也不喜皇位,只想当一名太平王爷,即使不能出蜀国,也能自由自在地游遍蜀地山水。至于什么皇图霸业,更是想也不想。

    身不由己的感觉,宋铮也明白。要是郎伯川德行败坏,无能透顶,太子之位废了也就废了,偏偏郎伯川本性善良,德行宽厚,又无恶行,在重礼法的蜀国,说什么也不会被废掉。

    郎伯川一吐心迹,宋铮却丝毫不敢多说半个字,这种事一旦掺和进去,那可是杀身之祸。幸好,郎伯川沒把话说透,更未让宋铮出主意。

    --------

    正月二十一日清晨,郎伯川正在上清宫上香烧纸之时,一队约三十人的禁军出现在了常道观门口,带队的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白面将军。

    见有军士來到,看门道僮眼光不凡,知道是殿卫禁军,连忙打了一个稽首,口称“善福寿”。

    白面将军微微点了点头,“吾为殿卫司裨将亦真,奉命在此迎接太子下山,且在贵宝地稍驻。”

    道僮连忙将其迎进观内,并去通报驻持。

    白面将军稍稍向后示意了一下,便昂首进入院内,最后面的两名禁军悄悄关上了观门。片刻之后,观内惨叫声四起。半炷香后,便沒了声息。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