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一次在平常最普通不过的靠边停车,让客车司机吴斌感动了国人。网民把送给他“最美司机”的称呼,当地政府授予他“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勇士”等多项荣誉,多地相识和不相识的人,自发前往吊唁。通过媒体的报道,吴斌的壮举更是震撼了全中国。
在身受重伤的生死时刻,吴斌依然用完美的驾驶操作,保护了车上24名乘客以及高速路上更多人的安全,获得这些荣誉和赞扬,他当之无愧。人们为他的英雄壮举而感动,但吴斌的家人说得最多的是,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英雄。
的确,吴斌只是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平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语和举动,只有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还会有普通人的困惑和烦恼。即便在遭遇生死考验的那一刻,他可能也没有要当英雄的复杂想法,他只是尽自己的职责,本能地保护乘客的安全。指出这一点,毫不影响吴斌的可敬和伟大,反而让他的英雄行为更可亲可学。
我们多数人,都不是冲锋杀场的战士,也不是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勇士,都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我们为吴斌奇迹般的壮举而震撼、感动,更应该学习的,是他身上可贵的职业精神。
所谓职业精神,是基于某种职业和身份的基本要求,它比作为共同底线的法律要求要高,也不同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类的道德苛求。每一个岗位,都有针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一些特殊职业,比如教师、医生,对职业精神的要求更高一些。比如,老师要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安全,还要约束自己的言行,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医生除了要提高医术,救死扶伤,还要对病人和蔼友善,保护病人的人格和隐私。最重要的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对安身立命的事业有一份热爱,尽力把分内的事情做好,关键时候才能经得起考验。
作为一个司机,基本的职业精神,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努力提高驾驶技术,遵守公共规则,保证乘客安全和公共安全。吴斌的家人和同事说,虽然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但吴斌热爱司机这个职业,每次出车前都会十分仔细地检查车子,回来后又会细心地把车子擦洗一遍。他开了10年,行程100万公里,做到了零事故零投诉。有经验的司机和交警都说,吴斌在遭受巨大冲击的痛苦中,能够平稳停车,简直是一个奇迹。只有平时驾驶技术过硬,并时刻绷紧保护乘客安全这根弦,才能在危急关头,作出这种几乎是本能的选择。
职业精神,这是英雄吴斌身上,最可贵也最可学的东西。其实,不必唱太高的道德高调,也不必树立高不可攀的英雄形象,只要每个人都恪守职业精神,做好分内的事,这个社会就坏不到哪里去,甚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导致吴斌重伤死亡那个飞来重物,至今还没有查清来源,业内人士分析,有可能是从对面行驶大货车破裂的刹车鼓中飞出的金属碎片。假设,如果交通和质量监管部门能够及时认真排查,如果司机都能像吴斌那样每次出车都认真检查,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吴斌也“不必”成为英雄。这不仅能令整个社会变得更安全,也是吴斌的家人此刻最希望的。
一座城市为他悲伤,数万市民伫立街头为他送行,数百万网民为他点亮“蜡烛”,日前,“最美司机”吴斌长眠于故乡杭州,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尽的缅怀与追思。
在5月29日之前,司机吴斌48岁的人生,如同波澜不惊的西湖,显得平淡无奇。但就在他生命最后几天里,从被飞来铁块击中后的76秒顽强坚守呵护一车乘客,到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市民齐齐为之落泪,再到一系列荣誉与表彰,他的人生完成了最美的绽放,也让整个社会为之感动。吴斌忍着剧痛靠边停车、拉手刹的视频,与“最美妈妈”吴菊萍迅疾出手接住坠楼儿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失控客车推开学生的瞬间,一起定格为人们心中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心灵图景。
一个普通人,在危难时刻的“超人”般表现,究竟是人生的“神来之笔”还是生命力量的必然抵达?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身负重伤的吴斌完成了一连串规范动作,虽然非常艰难,但那种熟练与镇定更令人印象深刻。在领导及同事记忆中,吴斌是最早上班和最晚下班的人,8年来零事故行驶100多万公里,从未收到投诉。在家人眼里,他是母亲孝顺的儿子、妻子依恋的丈夫、孩子想念的爸爸。在社区居民看来,他是好邻居、好兄弟。这些细节不仅仅是社会评价,它们更揭示了吴斌在生死关头选择与行动的真实逻辑。
“最美司机”不是一天炼成的,一贯的责任意识,长年的岗位坚守,过硬的专业训练,自觉的敬业奉献,只是在突然受伤、情势危急的极端状态下,百川归海、火山爆发式地来了一次集中体现,这正如一位网友所感慨的,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出想象的能量。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吴斌的同事们都认为其壮举“不奇怪,他就是那样的人”,吴斌的母亲也笃定地认为“我就知道儿子会这么做”。
在吴斌的追悼会上,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的200多名学生一一鞠躬向吴斌告别,学汽车维修的王陈伟说,“我会把对他的尊敬化做学习的动力,以后我修车一定确保每辆车每个零件都安全到位。”诚然,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会遇上千钧一发的重大考验,也可能在生死抉择的关头犹豫甚至是退缩,但吴斌“76秒坚守”所传递出来的,不只是危难时刻的献身,也有平常工作的敬业与专业,更有一个司机对其职业所蕴含的责任的珍视与践行。
这种职业精神,是一个现代化生产方式越来越普及、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治理诸如食品安全、医患矛盾、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的必备良方。唯其如此,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司机吴斌、为学生成长全身心投入的教师张丽莉,才会被人们自发地冠以“最美”称号,成为人们认可的平民英雄,这表明了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的道德渴望和精神追求。就连美联社也做出了这样的分析,在竞争日趋激烈甚至残酷的社会中,吴斌这种无私且高度负责的行为显得尤为可贵,必然受到社会的赞扬。
“今天,司机用生命把客车停靠在岁月的宁静里,今天,离开的是死亡,留下的是责任、爱和伟大的平凡”,浙江诗人潘维为吴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这首诗的名字叫《今天叫吴斌》。那么,明天应该叫什么?从送别市民的闪闪泪光里,从不同地域、不同身份者汇聚的长长告别队列里,从社会舆论连日来的热切呼唤中,人们更加强烈地认识到,每一个明天、每一份职业、每一项工作,都应该以“吴斌”“张丽莉”这样的名字去命名,用责任与爱心去贯注。送别了“最美司机”,让我们融入生活的洪流,回归平凡的坚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身的职责尽到,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拼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所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注解。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在身受重伤的生死时刻,吴斌依然用完美的驾驶操作,保护了车上24名乘客以及高速路上更多人的安全,获得这些荣誉和赞扬,他当之无愧。人们为他的英雄壮举而感动,但吴斌的家人说得最多的是,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英雄。
的确,吴斌只是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平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语和举动,只有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还会有普通人的困惑和烦恼。即便在遭遇生死考验的那一刻,他可能也没有要当英雄的复杂想法,他只是尽自己的职责,本能地保护乘客的安全。指出这一点,毫不影响吴斌的可敬和伟大,反而让他的英雄行为更可亲可学。
我们多数人,都不是冲锋杀场的战士,也不是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勇士,都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我们为吴斌奇迹般的壮举而震撼、感动,更应该学习的,是他身上可贵的职业精神。
所谓职业精神,是基于某种职业和身份的基本要求,它比作为共同底线的法律要求要高,也不同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之类的道德苛求。每一个岗位,都有针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一些特殊职业,比如教师、医生,对职业精神的要求更高一些。比如,老师要保护未成年学生的安全,还要约束自己的言行,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医生除了要提高医术,救死扶伤,还要对病人和蔼友善,保护病人的人格和隐私。最重要的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对安身立命的事业有一份热爱,尽力把分内的事情做好,关键时候才能经得起考验。
作为一个司机,基本的职业精神,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努力提高驾驶技术,遵守公共规则,保证乘客安全和公共安全。吴斌的家人和同事说,虽然工作辛苦,收入不高,但吴斌热爱司机这个职业,每次出车前都会十分仔细地检查车子,回来后又会细心地把车子擦洗一遍。他开了10年,行程100万公里,做到了零事故零投诉。有经验的司机和交警都说,吴斌在遭受巨大冲击的痛苦中,能够平稳停车,简直是一个奇迹。只有平时驾驶技术过硬,并时刻绷紧保护乘客安全这根弦,才能在危急关头,作出这种几乎是本能的选择。
职业精神,这是英雄吴斌身上,最可贵也最可学的东西。其实,不必唱太高的道德高调,也不必树立高不可攀的英雄形象,只要每个人都恪守职业精神,做好分内的事,这个社会就坏不到哪里去,甚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导致吴斌重伤死亡那个飞来重物,至今还没有查清来源,业内人士分析,有可能是从对面行驶大货车破裂的刹车鼓中飞出的金属碎片。假设,如果交通和质量监管部门能够及时认真排查,如果司机都能像吴斌那样每次出车都认真检查,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吴斌也“不必”成为英雄。这不仅能令整个社会变得更安全,也是吴斌的家人此刻最希望的。
一座城市为他悲伤,数万市民伫立街头为他送行,数百万网民为他点亮“蜡烛”,日前,“最美司机”吴斌长眠于故乡杭州,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尽的缅怀与追思。
在5月29日之前,司机吴斌48岁的人生,如同波澜不惊的西湖,显得平淡无奇。但就在他生命最后几天里,从被飞来铁块击中后的76秒顽强坚守呵护一车乘客,到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市民齐齐为之落泪,再到一系列荣誉与表彰,他的人生完成了最美的绽放,也让整个社会为之感动。吴斌忍着剧痛靠边停车、拉手刹的视频,与“最美妈妈”吴菊萍迅疾出手接住坠楼儿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失控客车推开学生的瞬间,一起定格为人们心中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心灵图景。
一个普通人,在危难时刻的“超人”般表现,究竟是人生的“神来之笔”还是生命力量的必然抵达?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身负重伤的吴斌完成了一连串规范动作,虽然非常艰难,但那种熟练与镇定更令人印象深刻。在领导及同事记忆中,吴斌是最早上班和最晚下班的人,8年来零事故行驶100多万公里,从未收到投诉。在家人眼里,他是母亲孝顺的儿子、妻子依恋的丈夫、孩子想念的爸爸。在社区居民看来,他是好邻居、好兄弟。这些细节不仅仅是社会评价,它们更揭示了吴斌在生死关头选择与行动的真实逻辑。
“最美司机”不是一天炼成的,一贯的责任意识,长年的岗位坚守,过硬的专业训练,自觉的敬业奉献,只是在突然受伤、情势危急的极端状态下,百川归海、火山爆发式地来了一次集中体现,这正如一位网友所感慨的,只有当敬业成了习惯,深入骨髓,才有可能在生命的最后瞬间爆发出超出想象的能量。由此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吴斌的同事们都认为其壮举“不奇怪,他就是那样的人”,吴斌的母亲也笃定地认为“我就知道儿子会这么做”。
在吴斌的追悼会上,杭州汽车高级技工学校的200多名学生一一鞠躬向吴斌告别,学汽车维修的王陈伟说,“我会把对他的尊敬化做学习的动力,以后我修车一定确保每辆车每个零件都安全到位。”诚然,我们大多数人可能不会遇上千钧一发的重大考验,也可能在生死抉择的关头犹豫甚至是退缩,但吴斌“76秒坚守”所传递出来的,不只是危难时刻的献身,也有平常工作的敬业与专业,更有一个司机对其职业所蕴含的责任的珍视与践行。
这种职业精神,是一个现代化生产方式越来越普及、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基础,也是治理诸如食品安全、医患矛盾、交通事故等社会问题的必备良方。唯其如此,把乘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司机吴斌、为学生成长全身心投入的教师张丽莉,才会被人们自发地冠以“最美”称号,成为人们认可的平民英雄,这表明了我们这个社会普遍的道德渴望和精神追求。就连美联社也做出了这样的分析,在竞争日趋激烈甚至残酷的社会中,吴斌这种无私且高度负责的行为显得尤为可贵,必然受到社会的赞扬。
“今天,司机用生命把客车停靠在岁月的宁静里,今天,离开的是死亡,留下的是责任、爱和伟大的平凡”,浙江诗人潘维为吴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这首诗的名字叫《今天叫吴斌》。那么,明天应该叫什么?从送别市民的闪闪泪光里,从不同地域、不同身份者汇聚的长长告别队列里,从社会舆论连日来的热切呼唤中,人们更加强烈地认识到,每一个明天、每一份职业、每一项工作,都应该以“吴斌”“张丽莉”这样的名字去命名,用责任与爱心去贯注。送别了“最美司机”,让我们融入生活的洪流,回归平凡的坚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身的职责尽到,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社会拼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你所在的地方就是中国,你所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注解。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