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回 龙雀回马救恩主 赤兔千里荡尘埃
五百乌孙国护马骑卫队赶着新战马一千匹刚离了乌孙国境,来在了天山脚下。
卫队分前队三百人呈锥子形,其中有二十轻骑领军探路,后队人马两百人分左右两队平行断后,中间是那一千匹战马,队列井然有序,或五、七匹或六、八匹并排行进,战马清一色的枣骝色,身强力壮,威风八面。
卫队长阿比丹是个年迈的将军,统兵有方,其勇猛更是响彻乌孙国上下,胯下是一匹非常年轻的白色骏马,却已跟随阿比丹在战场与匈奴军队搏杀过数次。
这是一匹大宛千里良驹,名为“龙雀”,作战异常勇猛,临危不惧,日可行千里,夜可行八百,速度体力甚好。
夜间奔腾时,鬃毛迎风倒立,威猛异常,远观如一头银色的雄狮。
比起那些野性难驯的混血战马,龙雀对待主人更温顺,更善解人意,阿比丹待其亲如子。
阿比丹驾着龙雀,引领着身后的一群绝世战马行进在天山脚下的荒原上,好不威风。
可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充满死亡的危机,连人带马已经一步步迈入豺狼的埋伏圈。
马队即将穿越一个道路很窄的峡谷,熟知兵法的阿比丹立即嗅到了异味,下令队伍改变阵型,小心行进。派了二十轻骑先往探路。
因路窄,卫队只作一字型前进。
阿比丹心里明白,此次行军如遇敌手,对方必然以夺马为目的,于是下令卫队分为五队,战马群分散于五队中,人马混合,如此一来果真有埋伏,夺马贼也不会轻易放冷箭,毕竟伤亡了战马也就功亏一篑。
峡谷两面是乱石山坡,谷内路道狭窄,天空苍鹰盘旋,鹰啸刺耳,杀机四伏。
骑卫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前进着,短短的道路此刻却显得漫长而没有尽头。一路上队伍都打醒着十二分精神,一刻不敢懈慢。
鸟鸣山更幽,马蹄踏地的声响节奏有序,滴答滴答带动着人们心跳的加速,仿佛死亡的节奏伴着催命魔音,一步步将这支队伍逼上黑暗的黄泉之路。
此刻寂静的峡谷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这里充满着令人看不见却能感觉的潜在恐惧,实在令人窒息。
终于,阿比丹率先头分队出了峡谷,憋了一口几十分钟的气,随一声长叹而去,心里的包袱总算放落。
谁料顷刻间,峡谷内尘土荡漾,马啸奔腾惊雷,连人带马乱作一团向阿比丹的先头部队猛冲而来,骑兵跌马被踩死踢残者众多。
此时阿比丹哪能回头一望究竟,只得带领前队向前疾奔,寻找开阔路面。
阿比丹领着队伍冲向了开阔路面,只见最后面有一队匈奴骑兵狼一般尖叫着追杀过来,除了阿比丹那不到百人的分队还保持着阵型,其余人马皆混乱不堪,人马死伤者无数,不少混血战马在厮杀中向远方丛林奔去。
阿比丹正要掉头去迎战匈奴骑兵,不料侧面山坡上又冲杀来一队匈奴骑兵,两路匈奴轻骑夹攻而来,气势很盛。
冷静的阿比丹立刻整顿之前冲散的队伍,把队伍分成三队互成掎角之势,余下的混血战马在三角阵形的中心。卫队准备迎战两路来袭的匈奴骑兵。
天色已近黄昏,红色的夕阳,赤色的战马,还有地上的血泊,脸上、身上的血垢,构成了一幅纯天然的壮观却又残酷的荒野血战图。
匈奴军队见骑卫队阵形有序,料定立刻攻击效果未必会好,于是在靠近骑卫队后,两路匈奴骑兵并作一队,由于数量上的优势,他们围着阿比丹的马队挥刀绕圈,并发出狼一般的呜呜声,活吃人般的阵势拉开,却只围而不攻。
正如《孙子兵法》云,十(倍)则围之,五(倍)则攻之,匈奴兵故意摆出一种吓人气势,其目的是想让阿比丹的马队不战自乱。
如果换做其他人领军,或许早已被吓得下马投降了,可这是阿比丹,有胆有谋有经验,面对匈奴骑兵的围困,他的队伍依旧秩序井然,中央那六百多匹混血战马也临危不乱。
必须马上想出对策,匈奴兵的气势正在提升,耗僵下去马队气势必然下降,待到那时匈奴骑兵冲杀过来,后果可想而知,阿比丹快速分析思索着。
匈奴兵继续狼嚎着围而不攻,呜呜声音好似非洲草原上鬣狗捕猎时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这些恐怖的声响仿佛是奸笑声,即将咬碎猎物颅骨的得意奸笑,这声响能让狮子也感到不安。
匈奴铁骑在等待最佳进攻时机。
话回到之前马队入峡谷来说,峡谷两侧的确埋伏着匈奴的弓箭手;有一队匈奴轻骑兵在山坡的背面待命;还有一队骑兵从山坡后面绕道去了峡谷出口的山坡埋伏。
匈奴人为何如此精通兵法?
原来领军一员大将颇有来头,他是汉武帝后期被逼投降匈奴的汉骑都尉李陵的后代,姓李名孟广,现在是匈奴单于的头号谋臣,此人胸有韬略,出将入相,深得大单于厚爱,不过在其他汉人眼中,却乃卖主求荣之辈。
想当年飞将军李广一家世代忠良,不料李家到孙子李陵这代竟遭小人陷害,落得满门抄斩,而远在匈奴腹地迎敌的李陵被逼投靠匈奴。
自李陵后,李家有一血脉分支与汉王朝血仇不共戴天,这一血脉分支世代辅佐匈奴单于。
此次夺马,正是李孟广一手精心策划,并亲自带兵实施。本打算就峡谷内,射杀前后分队的骑卫兵,就地夺马,不料阿比丹变阵进峡谷,人马混合,未敢按原计划突施冷箭。
于是按兵不动,待到阿比丹先头分队刚离开峡谷时,下令弓箭手射杀最后面的马队,同时箭起为号,山坡背面那一队轻骑兵冲杀下来,骑射砍戳,从后面追杀,令骑卫队后队和战马慌乱而向前猛然冲击前队,打了阿比丹一个始料未及,这才有了先前一幕。
不能再僵持下去了,果敢的阿比丹下令换阵,让混血战马群当先向前突围,骑兵队伍分作两队左右冲杀紧随其后。
兵法云,敌众我寡,分而突逃。
无奈匈奴兵人数太多,且各个骁勇善战,断后的骑卫队被杀得所剩无几。
一番恶战,最后只剩阿比丹领着十余骑赶着战马奔向丛林,后面紧跟着一个百人队的匈奴骑兵不断箭射猛追。
惊奇!战马群奔跑仍井然有序,竟无一匹离群乱跑,阿比丹甚是惊讶,细观之,乃战马群中有一首当先,他比其它战马还要高出半头,枣骝色,兔形头,鬃毛迎风扬长,脚踏之处,尘埃荡漾,自身却半点灰尘不沾,剽悍凌厉中吐纳刚烈之正气,迅猛中又不失优雅,远观似一团飞奔的火焰,近看如火龙腾云。
阿比丹大为惊叹:“火龙在世也不过如此!”
据《相马经》记载,兔形头的马乃是马中极品。为首一马,正是后来《三国志》所著“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的赤兔马。
话说战马群像一团燃烧的烈焰,在草原上迎风破浪般奔驰势不可挡。
如此良马神驹的凌人盛气同时更加激起了后面匈奴追兵的斗志,狼啸声比先前显得更加兴奋,那声音是饿狼闻到猎物势在必得的呼啸,是狭路相逢遇强更强的战斗小宇宙在燃烧。
追逐,自远古而来就在猎物与猎手间像一根无形的绳索,将二者绑定在两头,万世不解的饥渴与征服欲的符咒藏于其中。
匈奴是世界上最早征服马的民族之一。说到马背上的作战功夫,匈奴人要认了第二,那第一的位置就等同石沉大海或是落掉九霄云外。
历代的汉人可是把这亏吃了八辈子之多,才有了后来赵武灵王颁布“胡服骑射”这等在当时极其另类非主流的政策。
要知道,战国时期再怎么礼崩乐坏恐怕也不会接受一个在今天如同卖盗版DVD和山寨礼服的举动作为国策,要说赵雍大胆果敢,其实也是为匈奴仗势欺人所逼,仗得就是那马战功夫一绝的势。
说时迟那时快,阿比丹应声跌下马,后颈中了匈奴追兵一箭,倒地时还用乌孙话大呼:“不要回头,保护战马要紧!”
毕竟年岁不饶人。
匈奴追兵至,留下十来骑包围了奄奄一息的阿比丹,其余骑兵继续追捕战马。
正当阿比丹被擒之际,龙雀回马而至,气势如雄狮猛兽。
受过训的战马与普通那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食草动物有着后天性的区别——战马具备主动攻击的意识,当这种意识在特定时候被唤醒之时,前后马蹄加上速度力量就是致命武器。
这得归功于拥有着强加于自然界任何一切本领的人类。有些时候,对于大自然来说人类就是可怕的黑暗巫师,他们能把狼变成狗,也能让兔子咬人,甚至让一具死尸杀人。
龙雀一鼓作气竟冲散了那十来骑匈奴骑兵。只可惜阿比丹重伤垂危,再无上马力气。
龙雀呜咽着围着阿比丹打转。李孟广率众骑赶至,看此状大呼:“好一匹下凡天马!”遂下令手下生擒阿比丹和龙雀。
此刻阿比丹已经断气,龙雀前蹄半跪,像家犬一般不停用舌头添着主人的脸庞,嘴角发出呜呜哭声,久久不愿离开。
匈奴骑兵虽生性残暴无情,对马却别有一番情谊,他们懂马、知马、爱马,大部分士兵都被眼前情景所动,抚摸着自己胯下战马,在自己马的耳畔嘀咕着些什么。而后拿出套马索,向龙雀套去。
此时龙雀依旧不断用舌头舔着阿比丹的脸庞,他认为主人只是睡着了,不断用舌头添,用头轻轻地顶,嘴角呜呜哀鸣,似乎在告诉主人危险来临,赶快苏醒。
龙雀不相信主人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或者说他认为自己的舌头能够发生奇迹,只要这样不停地添下去,过不了一会主人就会醒来。
这时几根匈奴人的套马索先后套住了龙雀的脖子,几人同时用手一拉,龙雀仰天一声悲惨的长啸,前蹄腾空,但他强忍着被勒得窒息的难受,依旧要凑到阿比丹的脸庞上,想用舌头去唤醒沉睡的主人,也或者是想在亲爱的主人踏上极乐之旅前送上最后一个亲吻,作为临别前最诚挚的告别之礼。
可惜无情的套马索连这个机会也给无情地抹杀了,就差一点点距离,这个吻便可以传递到主人的脸庞,传去对主人生前厚爱自己的一片感恩之心,可就是眼前这一点点距离,狠心地划清了生与死的分界,这一点点距离,无情地刻画出一个天大的遗憾。
龙雀眼角沾满了泪痕,阵阵北风中,鬃毛迎面飘扬,看上去像一头忧伤且消瘦的白玉狮子,眼睛一直朝向西方,那是主人曾经降生的故乡。
话说赤兔带领着混血战马正奔向丛林,护马的十余骑卫兵皆被匈奴追兵射杀,跑在后面的战马渐渐被匈奴骑兵用套马绳一一擒获,只有领头的赤兔带着百余匹战马逃进了丛林。
这只总数两千余人的匈奴骑兵胜利了。
一个分队擒获了先前奔向丛林的两百来匹战马,一个分队擒获了四百来匹战马,受伤的战马和俘虏当场被射杀,而后匈奴人迅速奔回草原深处的老巢,任务圆满完成了。
不过从战斗过程来讲,却赢得不怎么漂亮。
虽全歼对手,可自己伤亡总数也近两百余人,要知道最后搏杀的敌人只有阿比丹那不到两百人的队伍,四倍兵力对敌,还加上埋伏突袭,双方伤亡竟相当,阿比丹统领的骑卫队战斗力之强远超出了李孟广的估计。
李孟广曾夸下海口,不伤一兵一卒夺下战马,不料结果如此这般。
李孟广心里愤恨眼前这具尸体曾负载的灵魂,同时也矛盾着对他的佩服,遂下令就地葬了阿比丹。
一个令敌人也钦佩的人命丧九泉后得以入土为安也算是一种对世人不安之心的慰籍。
至此,龙雀被擒,赤兔逃亡,两匹绝世战马的命途充满坎坷。
神经脆弱又敏感,而且我动作慢,诸位多给点鼓励,促我坚持写好这故事!
卫队分前队三百人呈锥子形,其中有二十轻骑领军探路,后队人马两百人分左右两队平行断后,中间是那一千匹战马,队列井然有序,或五、七匹或六、八匹并排行进,战马清一色的枣骝色,身强力壮,威风八面。
卫队长阿比丹是个年迈的将军,统兵有方,其勇猛更是响彻乌孙国上下,胯下是一匹非常年轻的白色骏马,却已跟随阿比丹在战场与匈奴军队搏杀过数次。
这是一匹大宛千里良驹,名为“龙雀”,作战异常勇猛,临危不惧,日可行千里,夜可行八百,速度体力甚好。
夜间奔腾时,鬃毛迎风倒立,威猛异常,远观如一头银色的雄狮。
比起那些野性难驯的混血战马,龙雀对待主人更温顺,更善解人意,阿比丹待其亲如子。
阿比丹驾着龙雀,引领着身后的一群绝世战马行进在天山脚下的荒原上,好不威风。
可他们不知道,前方等待着他们的是充满死亡的危机,连人带马已经一步步迈入豺狼的埋伏圈。
马队即将穿越一个道路很窄的峡谷,熟知兵法的阿比丹立即嗅到了异味,下令队伍改变阵型,小心行进。派了二十轻骑先往探路。
因路窄,卫队只作一字型前进。
阿比丹心里明白,此次行军如遇敌手,对方必然以夺马为目的,于是下令卫队分为五队,战马群分散于五队中,人马混合,如此一来果真有埋伏,夺马贼也不会轻易放冷箭,毕竟伤亡了战马也就功亏一篑。
峡谷两面是乱石山坡,谷内路道狭窄,天空苍鹰盘旋,鹰啸刺耳,杀机四伏。
骑卫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前进着,短短的道路此刻却显得漫长而没有尽头。一路上队伍都打醒着十二分精神,一刻不敢懈慢。
鸟鸣山更幽,马蹄踏地的声响节奏有序,滴答滴答带动着人们心跳的加速,仿佛死亡的节奏伴着催命魔音,一步步将这支队伍逼上黑暗的黄泉之路。
此刻寂静的峡谷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这里充满着令人看不见却能感觉的潜在恐惧,实在令人窒息。
终于,阿比丹率先头分队出了峡谷,憋了一口几十分钟的气,随一声长叹而去,心里的包袱总算放落。
谁料顷刻间,峡谷内尘土荡漾,马啸奔腾惊雷,连人带马乱作一团向阿比丹的先头部队猛冲而来,骑兵跌马被踩死踢残者众多。
此时阿比丹哪能回头一望究竟,只得带领前队向前疾奔,寻找开阔路面。
阿比丹领着队伍冲向了开阔路面,只见最后面有一队匈奴骑兵狼一般尖叫着追杀过来,除了阿比丹那不到百人的分队还保持着阵型,其余人马皆混乱不堪,人马死伤者无数,不少混血战马在厮杀中向远方丛林奔去。
阿比丹正要掉头去迎战匈奴骑兵,不料侧面山坡上又冲杀来一队匈奴骑兵,两路匈奴轻骑夹攻而来,气势很盛。
冷静的阿比丹立刻整顿之前冲散的队伍,把队伍分成三队互成掎角之势,余下的混血战马在三角阵形的中心。卫队准备迎战两路来袭的匈奴骑兵。
天色已近黄昏,红色的夕阳,赤色的战马,还有地上的血泊,脸上、身上的血垢,构成了一幅纯天然的壮观却又残酷的荒野血战图。
匈奴军队见骑卫队阵形有序,料定立刻攻击效果未必会好,于是在靠近骑卫队后,两路匈奴骑兵并作一队,由于数量上的优势,他们围着阿比丹的马队挥刀绕圈,并发出狼一般的呜呜声,活吃人般的阵势拉开,却只围而不攻。
正如《孙子兵法》云,十(倍)则围之,五(倍)则攻之,匈奴兵故意摆出一种吓人气势,其目的是想让阿比丹的马队不战自乱。
如果换做其他人领军,或许早已被吓得下马投降了,可这是阿比丹,有胆有谋有经验,面对匈奴骑兵的围困,他的队伍依旧秩序井然,中央那六百多匹混血战马也临危不乱。
必须马上想出对策,匈奴兵的气势正在提升,耗僵下去马队气势必然下降,待到那时匈奴骑兵冲杀过来,后果可想而知,阿比丹快速分析思索着。
匈奴兵继续狼嚎着围而不攻,呜呜声音好似非洲草原上鬣狗捕猎时发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这些恐怖的声响仿佛是奸笑声,即将咬碎猎物颅骨的得意奸笑,这声响能让狮子也感到不安。
匈奴铁骑在等待最佳进攻时机。
话回到之前马队入峡谷来说,峡谷两侧的确埋伏着匈奴的弓箭手;有一队匈奴轻骑兵在山坡的背面待命;还有一队骑兵从山坡后面绕道去了峡谷出口的山坡埋伏。
匈奴人为何如此精通兵法?
原来领军一员大将颇有来头,他是汉武帝后期被逼投降匈奴的汉骑都尉李陵的后代,姓李名孟广,现在是匈奴单于的头号谋臣,此人胸有韬略,出将入相,深得大单于厚爱,不过在其他汉人眼中,却乃卖主求荣之辈。
想当年飞将军李广一家世代忠良,不料李家到孙子李陵这代竟遭小人陷害,落得满门抄斩,而远在匈奴腹地迎敌的李陵被逼投靠匈奴。
自李陵后,李家有一血脉分支与汉王朝血仇不共戴天,这一血脉分支世代辅佐匈奴单于。
此次夺马,正是李孟广一手精心策划,并亲自带兵实施。本打算就峡谷内,射杀前后分队的骑卫兵,就地夺马,不料阿比丹变阵进峡谷,人马混合,未敢按原计划突施冷箭。
于是按兵不动,待到阿比丹先头分队刚离开峡谷时,下令弓箭手射杀最后面的马队,同时箭起为号,山坡背面那一队轻骑兵冲杀下来,骑射砍戳,从后面追杀,令骑卫队后队和战马慌乱而向前猛然冲击前队,打了阿比丹一个始料未及,这才有了先前一幕。
不能再僵持下去了,果敢的阿比丹下令换阵,让混血战马群当先向前突围,骑兵队伍分作两队左右冲杀紧随其后。
兵法云,敌众我寡,分而突逃。
无奈匈奴兵人数太多,且各个骁勇善战,断后的骑卫队被杀得所剩无几。
一番恶战,最后只剩阿比丹领着十余骑赶着战马奔向丛林,后面紧跟着一个百人队的匈奴骑兵不断箭射猛追。
惊奇!战马群奔跑仍井然有序,竟无一匹离群乱跑,阿比丹甚是惊讶,细观之,乃战马群中有一首当先,他比其它战马还要高出半头,枣骝色,兔形头,鬃毛迎风扬长,脚踏之处,尘埃荡漾,自身却半点灰尘不沾,剽悍凌厉中吐纳刚烈之正气,迅猛中又不失优雅,远观似一团飞奔的火焰,近看如火龙腾云。
阿比丹大为惊叹:“火龙在世也不过如此!”
据《相马经》记载,兔形头的马乃是马中极品。为首一马,正是后来《三国志》所著“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的赤兔马。
话说战马群像一团燃烧的烈焰,在草原上迎风破浪般奔驰势不可挡。
如此良马神驹的凌人盛气同时更加激起了后面匈奴追兵的斗志,狼啸声比先前显得更加兴奋,那声音是饿狼闻到猎物势在必得的呼啸,是狭路相逢遇强更强的战斗小宇宙在燃烧。
追逐,自远古而来就在猎物与猎手间像一根无形的绳索,将二者绑定在两头,万世不解的饥渴与征服欲的符咒藏于其中。
匈奴是世界上最早征服马的民族之一。说到马背上的作战功夫,匈奴人要认了第二,那第一的位置就等同石沉大海或是落掉九霄云外。
历代的汉人可是把这亏吃了八辈子之多,才有了后来赵武灵王颁布“胡服骑射”这等在当时极其另类非主流的政策。
要知道,战国时期再怎么礼崩乐坏恐怕也不会接受一个在今天如同卖盗版DVD和山寨礼服的举动作为国策,要说赵雍大胆果敢,其实也是为匈奴仗势欺人所逼,仗得就是那马战功夫一绝的势。
说时迟那时快,阿比丹应声跌下马,后颈中了匈奴追兵一箭,倒地时还用乌孙话大呼:“不要回头,保护战马要紧!”
毕竟年岁不饶人。
匈奴追兵至,留下十来骑包围了奄奄一息的阿比丹,其余骑兵继续追捕战马。
正当阿比丹被擒之际,龙雀回马而至,气势如雄狮猛兽。
受过训的战马与普通那些“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食草动物有着后天性的区别——战马具备主动攻击的意识,当这种意识在特定时候被唤醒之时,前后马蹄加上速度力量就是致命武器。
这得归功于拥有着强加于自然界任何一切本领的人类。有些时候,对于大自然来说人类就是可怕的黑暗巫师,他们能把狼变成狗,也能让兔子咬人,甚至让一具死尸杀人。
龙雀一鼓作气竟冲散了那十来骑匈奴骑兵。只可惜阿比丹重伤垂危,再无上马力气。
龙雀呜咽着围着阿比丹打转。李孟广率众骑赶至,看此状大呼:“好一匹下凡天马!”遂下令手下生擒阿比丹和龙雀。
此刻阿比丹已经断气,龙雀前蹄半跪,像家犬一般不停用舌头添着主人的脸庞,嘴角发出呜呜哭声,久久不愿离开。
匈奴骑兵虽生性残暴无情,对马却别有一番情谊,他们懂马、知马、爱马,大部分士兵都被眼前情景所动,抚摸着自己胯下战马,在自己马的耳畔嘀咕着些什么。而后拿出套马索,向龙雀套去。
此时龙雀依旧不断用舌头舔着阿比丹的脸庞,他认为主人只是睡着了,不断用舌头添,用头轻轻地顶,嘴角呜呜哀鸣,似乎在告诉主人危险来临,赶快苏醒。
龙雀不相信主人已经去了另一个世界,或者说他认为自己的舌头能够发生奇迹,只要这样不停地添下去,过不了一会主人就会醒来。
这时几根匈奴人的套马索先后套住了龙雀的脖子,几人同时用手一拉,龙雀仰天一声悲惨的长啸,前蹄腾空,但他强忍着被勒得窒息的难受,依旧要凑到阿比丹的脸庞上,想用舌头去唤醒沉睡的主人,也或者是想在亲爱的主人踏上极乐之旅前送上最后一个亲吻,作为临别前最诚挚的告别之礼。
可惜无情的套马索连这个机会也给无情地抹杀了,就差一点点距离,这个吻便可以传递到主人的脸庞,传去对主人生前厚爱自己的一片感恩之心,可就是眼前这一点点距离,狠心地划清了生与死的分界,这一点点距离,无情地刻画出一个天大的遗憾。
龙雀眼角沾满了泪痕,阵阵北风中,鬃毛迎面飘扬,看上去像一头忧伤且消瘦的白玉狮子,眼睛一直朝向西方,那是主人曾经降生的故乡。
话说赤兔带领着混血战马正奔向丛林,护马的十余骑卫兵皆被匈奴追兵射杀,跑在后面的战马渐渐被匈奴骑兵用套马绳一一擒获,只有领头的赤兔带着百余匹战马逃进了丛林。
这只总数两千余人的匈奴骑兵胜利了。
一个分队擒获了先前奔向丛林的两百来匹战马,一个分队擒获了四百来匹战马,受伤的战马和俘虏当场被射杀,而后匈奴人迅速奔回草原深处的老巢,任务圆满完成了。
不过从战斗过程来讲,却赢得不怎么漂亮。
虽全歼对手,可自己伤亡总数也近两百余人,要知道最后搏杀的敌人只有阿比丹那不到两百人的队伍,四倍兵力对敌,还加上埋伏突袭,双方伤亡竟相当,阿比丹统领的骑卫队战斗力之强远超出了李孟广的估计。
李孟广曾夸下海口,不伤一兵一卒夺下战马,不料结果如此这般。
李孟广心里愤恨眼前这具尸体曾负载的灵魂,同时也矛盾着对他的佩服,遂下令就地葬了阿比丹。
一个令敌人也钦佩的人命丧九泉后得以入土为安也算是一种对世人不安之心的慰籍。
至此,龙雀被擒,赤兔逃亡,两匹绝世战马的命途充满坎坷。
神经脆弱又敏感,而且我动作慢,诸位多给点鼓励,促我坚持写好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