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请客
周叔周婶两人后,夏大姐就和妹妹忙开了,要准备明天的饭菜。因为按乡下的规矩,建好新屋都是要请四方亲朋来暖房的,虽然夏家只是加盖了些屋子,却也不能免俗,毕竟乡下娱乐方法有限,就只好找各种名头聚在一起乐呵一下。
其实夏家在村子里人缘挺好,只是家里大人长期病着,夏大姐又要照顾爹娘和几个弟妹,也没办法和小姐妹走动,上门的人才渐渐少了起来。这段时间家里经济又逐渐好起来,夏仕齐和陈氏的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就想趁着这次暖房,把村里亲戚朋友聚过来高兴一下,一来是给家里多增点喜气,二来夏大姐也到了快定亲的时候了,他们想趁这次请客,打听一下有无合适的人选,所以夏家两个大人一合计,就格外重视起来,也就交代夏大姐要办得热闹点。村子里的人都知道现在夏秀才家都大女儿在操持,如果夏大姐把这次宴客办好了,也就算露脸了,肯定能博得一个会持家的好名声。
夏大姐为了明天请客,一早就派二郎去了镇上的集市采买。夏二郎经过上次的生意,现在已经是十分老练了,夏大姐也很放心他去采购。夏二郎先去镇上的糖饼店,买了两斤桂花糕和两斤荷花饼,又到杂货铺买了一大包瓜子、话梅等零嘴,又到茶叶铺买了待客用的茶叶和果仁,又买了夏晓晴交代他买的八根猪大骨和三副猪下水,最后才赁了牛车去酒铺买了两大坛宴客的白酒装上才回家。
说是请客,其实也就是些家常素菜为主,在加上一两道荤菜就可以了,主食也不是米饭,而是面条和白面馒头、杂面烙饼一类的,但是这都算乡下有钱人家的饭菜了,村子里一般家庭请客都还吃不上。
请客要用的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需要在外面买,只等明天早上去采新鲜的回来就行。上午时夏大姐就跟邻村的张屠夫订下了一大腿猪肉,让他明天一早就送过来。下午的时候夏晓晴也带着二郎去溪边抓了好几条鱼回来,用渔网兜住放到后院的鱼池里去了,准备明天一早在抓来用。为了让菜色看着丰盛些,夏晓晴还去周婶家买回来三十个鸡蛋,准备明天做菜用。
夏大姐把木甑放在装了水的大铁锅里,又把早就浸泡好的糯米、红枣拿了出来,先在甑底铺上红枣一层,再铺糯米一层,如此一层夹一层,共铺了七层。铺完后盖上打湿的白布又盖上锅盖。在灶里添了柴用旺火烧开,上汽后取开湿布洒上清水,一个时辰反复洒了三次水,最后再把灶里的火堆掏松让之变成文火焖蒸,就等它在灶上慢慢蒸透了。
这还是夏晓晴第一次看夏大姐做甑糕,没想几百年前的古代就有了甑糕这种食物了,夏晓晴在前世时在西安鼓楼附近的夜市里就吃过甑糕,而且还有各种口味供人选择,当时自己选择的是玫瑰酱甑糕,吃起来软糯香甜,自己一口气吃了好几个,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留口水,只是不知道大姐做的甑糕是不是和现代的味道一样。
夏大姐忙着做甑糕,夏晓晴也没闲着,她把二郎买回来的猪大骨洗净,放到铁锅里熬上高汤,又把猪肚和猪大肠收拾干净。夏晓晴准备用猪肚、猪肝加上干笋、干萱草、干木耳一起熬成一大锅三鲜汤,明天就可以直接拿来当成手擀面的汤头。
本来猪大肠,夏晓晴是不准备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一来她怕别人接受不了,二来也怕人人都会做了导致猪下水涨价,但看看家里准备的荤菜确实太少,夏晓晴还是决定贡献出来,提前做好就成。只是她也给夏大姐打了招呼,不准让让别人知道自己放了什么调料。剩下的六个猪腰被夏晓晴留下了,准备单独做给家人吃。
夏大姐把甑糕蒸上后,就开始和面做馒头,夏晓晴忙完手里的事也开始帮大姐做馒头。还好家里有三个灶眼,把时间错开还能凑合着用用,还好家里又修了一口灶,以后请客就方便多了。
第二天一早,夏家姐弟早早就起床忙活起来,夏大姐和夏晓晴管厨房,大郎专管布置院子和招呼客人,二郎专管泡茶和上干果点心,三郎和四郎管下地采菜和跑腿,五郎带着妞妞听爹娘吩咐。周婶和周叔在家吃过早饭后也早早地过来帮忙了,还挑来了家里的碗筷和桌椅,周叔又帮他们去其他邻居家拿来了借的碗筷桌椅。
邻村张屠夫家的小儿子过来送肉的时候,四郎也把地里的菜摘回来了,三郎去邻村把订好两大盘的豆腐拿了回来。
因为前一晚已经做好了白面馒头和杂面烙饼,所以就今天就轻松了许多,主食只需要再把面条擀好就行,这个擀面的工作就交给了力气大的周婶。
夏晓晴从把从周婶家买来的鸡蛋,取出二十个全部磕入大盆中,用筷子调散,然后加入食盐温水调匀,再放上几颗花椒去腥、少许胡椒粉提味,然后分成小碗放入蒸笼里蒸。夏晓晴又从买回来的猪腿上割下一大块肉,剔去了猪皮,用刀细细剁碎成肥瘦均匀的臊子,又用自家做的甜面酱,加上姜末、葱末放到锅里一起炒成炸酱,准备等锅里的鸡蛋羹蒸好后,把炸酱放上去做成肉末蒸蛋。
昨天抓来的鱼也被夏大姐收拾干净了,也准备沿用了夏晓晴一贯的做法,鱼头拿来做鱼头豆腐汤,鱼身加上自家腌的酸笋做成酸笋鱼,这样一鱼两吃,就有了两道荤菜,加上昨晚做好的红烧肥肠,还肉末蒸蛋和把剩下的猪腿拿来炒肉,这样算起来就有了五道荤菜,在加上几道素菜,就已经是非常丰盛了。
夏晓晴已经完全取代夏大姐成为灶上的大厨,只不过对于面食一类的东西,夏晓晴还是不太会做,每次和面都要用很长时间,而且会把面粉弄得到处都是,夏大姐一般都不让她浪费粮食,所以一直也没有进步。
其实夏家在村子里人缘挺好,只是家里大人长期病着,夏大姐又要照顾爹娘和几个弟妹,也没办法和小姐妹走动,上门的人才渐渐少了起来。这段时间家里经济又逐渐好起来,夏仕齐和陈氏的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就想趁着这次暖房,把村里亲戚朋友聚过来高兴一下,一来是给家里多增点喜气,二来夏大姐也到了快定亲的时候了,他们想趁这次请客,打听一下有无合适的人选,所以夏家两个大人一合计,就格外重视起来,也就交代夏大姐要办得热闹点。村子里的人都知道现在夏秀才家都大女儿在操持,如果夏大姐把这次宴客办好了,也就算露脸了,肯定能博得一个会持家的好名声。
夏大姐为了明天请客,一早就派二郎去了镇上的集市采买。夏二郎经过上次的生意,现在已经是十分老练了,夏大姐也很放心他去采购。夏二郎先去镇上的糖饼店,买了两斤桂花糕和两斤荷花饼,又到杂货铺买了一大包瓜子、话梅等零嘴,又到茶叶铺买了待客用的茶叶和果仁,又买了夏晓晴交代他买的八根猪大骨和三副猪下水,最后才赁了牛车去酒铺买了两大坛宴客的白酒装上才回家。
说是请客,其实也就是些家常素菜为主,在加上一两道荤菜就可以了,主食也不是米饭,而是面条和白面馒头、杂面烙饼一类的,但是这都算乡下有钱人家的饭菜了,村子里一般家庭请客都还吃不上。
请客要用的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种的,不需要在外面买,只等明天早上去采新鲜的回来就行。上午时夏大姐就跟邻村的张屠夫订下了一大腿猪肉,让他明天一早就送过来。下午的时候夏晓晴也带着二郎去溪边抓了好几条鱼回来,用渔网兜住放到后院的鱼池里去了,准备明天一早在抓来用。为了让菜色看着丰盛些,夏晓晴还去周婶家买回来三十个鸡蛋,准备明天做菜用。
夏大姐把木甑放在装了水的大铁锅里,又把早就浸泡好的糯米、红枣拿了出来,先在甑底铺上红枣一层,再铺糯米一层,如此一层夹一层,共铺了七层。铺完后盖上打湿的白布又盖上锅盖。在灶里添了柴用旺火烧开,上汽后取开湿布洒上清水,一个时辰反复洒了三次水,最后再把灶里的火堆掏松让之变成文火焖蒸,就等它在灶上慢慢蒸透了。
这还是夏晓晴第一次看夏大姐做甑糕,没想几百年前的古代就有了甑糕这种食物了,夏晓晴在前世时在西安鼓楼附近的夜市里就吃过甑糕,而且还有各种口味供人选择,当时自己选择的是玫瑰酱甑糕,吃起来软糯香甜,自己一口气吃了好几个,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留口水,只是不知道大姐做的甑糕是不是和现代的味道一样。
夏大姐忙着做甑糕,夏晓晴也没闲着,她把二郎买回来的猪大骨洗净,放到铁锅里熬上高汤,又把猪肚和猪大肠收拾干净。夏晓晴准备用猪肚、猪肝加上干笋、干萱草、干木耳一起熬成一大锅三鲜汤,明天就可以直接拿来当成手擀面的汤头。
本来猪大肠,夏晓晴是不准备拿出来招待客人的,一来她怕别人接受不了,二来也怕人人都会做了导致猪下水涨价,但看看家里准备的荤菜确实太少,夏晓晴还是决定贡献出来,提前做好就成。只是她也给夏大姐打了招呼,不准让让别人知道自己放了什么调料。剩下的六个猪腰被夏晓晴留下了,准备单独做给家人吃。
夏大姐把甑糕蒸上后,就开始和面做馒头,夏晓晴忙完手里的事也开始帮大姐做馒头。还好家里有三个灶眼,把时间错开还能凑合着用用,还好家里又修了一口灶,以后请客就方便多了。
第二天一早,夏家姐弟早早就起床忙活起来,夏大姐和夏晓晴管厨房,大郎专管布置院子和招呼客人,二郎专管泡茶和上干果点心,三郎和四郎管下地采菜和跑腿,五郎带着妞妞听爹娘吩咐。周婶和周叔在家吃过早饭后也早早地过来帮忙了,还挑来了家里的碗筷和桌椅,周叔又帮他们去其他邻居家拿来了借的碗筷桌椅。
邻村张屠夫家的小儿子过来送肉的时候,四郎也把地里的菜摘回来了,三郎去邻村把订好两大盘的豆腐拿了回来。
因为前一晚已经做好了白面馒头和杂面烙饼,所以就今天就轻松了许多,主食只需要再把面条擀好就行,这个擀面的工作就交给了力气大的周婶。
夏晓晴从把从周婶家买来的鸡蛋,取出二十个全部磕入大盆中,用筷子调散,然后加入食盐温水调匀,再放上几颗花椒去腥、少许胡椒粉提味,然后分成小碗放入蒸笼里蒸。夏晓晴又从买回来的猪腿上割下一大块肉,剔去了猪皮,用刀细细剁碎成肥瘦均匀的臊子,又用自家做的甜面酱,加上姜末、葱末放到锅里一起炒成炸酱,准备等锅里的鸡蛋羹蒸好后,把炸酱放上去做成肉末蒸蛋。
昨天抓来的鱼也被夏大姐收拾干净了,也准备沿用了夏晓晴一贯的做法,鱼头拿来做鱼头豆腐汤,鱼身加上自家腌的酸笋做成酸笋鱼,这样一鱼两吃,就有了两道荤菜,加上昨晚做好的红烧肥肠,还肉末蒸蛋和把剩下的猪腿拿来炒肉,这样算起来就有了五道荤菜,在加上几道素菜,就已经是非常丰盛了。
夏晓晴已经完全取代夏大姐成为灶上的大厨,只不过对于面食一类的东西,夏晓晴还是不太会做,每次和面都要用很长时间,而且会把面粉弄得到处都是,夏大姐一般都不让她浪费粮食,所以一直也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