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锦绣坊
夏大娘王氏在小叔家没讨到便宜,一路骂骂咧咧地回家了。王氏一路走着,心里是越想越不觉得甘心,不就是用笋腌的腌菜吗,自己早吃出来了,防人跟防贼似的,赚点钱就想藏着掖着。
回到家里,王氏看到丈夫夏仕田正悠哉地坐在炕上喝着小酒,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劈头上去就是一顿大骂。夏仕田为人老实,王氏泼辣不讲理,从结婚到现在被她压制了十几年,从来不敢说句硬话。王氏看丈夫不敢还嘴,骂得更大声了,把在外面受的气都撒在了夏仕田身上。
夏家卖笋一直卖到三月下旬的最后一茬,最后家里的笋基本上都卖光了,只剩下自家留的一点酸笋和笋干,还和福满楼约定了明年的春笋供应。
最后一次卖完笋,夏大姐专门到村里一个婶娘家里去买了只老鸭子,回家在夏晓晴的协助下做了一大锅酸笋老鸭汤,这还是全家人第一次用酸笋做菜吃,这也是夏晓晴到了古代后第一次吃到家禽肉。
晚上吃过饭后,四个大点的孩子都留在了爹娘的屋里,准备算一算这一个多月来卖笋的收入。陈氏从让夏大姐从箱子里拿出装钱的大木匣子,打开来摊放在炕桌上。匣子里装着一大堆铜钱,还有一些碎银和一个银锭子。夏家每次卖笋的钱基本上都是当天晚上就上交给陈氏,陈氏也全都叫夏大姐放进了钱匣子里,一个多月下来只看到匣子里的钱越装越满,居然比以前家里富裕时积攒的钱看着还多。
这还是家里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全家人眼睛都看直了,夏晓晴因为是第一次看到古代的银子也是好奇不已。夏仕齐也被匣子里的钱镇住了,他没想到几个孩子折腾着卖笋,短短时间居然能赚这么多钱,以前自己坐馆一年都才二十两银子,居然还没孩子们一个月挣得多,想到这些心里不禁一阵感慨。
夏仕齐感慨完后,收回心思给孩子们分配了工作,夏大郎和二郎算账,夏大姐和二妞数钱。
夏大郎拿来算盘和笔墨纸砚,夏二郎也拿来了每天的送货单和出货单,二郎唱单子大郎打算盘,两人算得一阵慌乱,毕竟两个孩子平时都没正经算过帐,夏大郎也只是以前跟着父亲学过一阵打算盘,都是纸上谈兵没实际操作过,而且在古代做生意都会请专业的账房先生。看两人算得艰难,夏晓晴一阵无奈,在现代小学生都可以心算出来的东西,到了古代咋就变得这么困难了啊。夏晓晴想去帮忙,却又怕暴露身份,想提醒一下他们,无奈古代人又不会阿拉伯数字,更不会珠心算,只好作罢。
送货单和出货单的概念还有存货管理制度是夏晓晴引进的,家里人多是第一次做生意,又是小孩子难免会出点错,虽然都是家里人不存在信任问题,但是夏晓晴还是想尽量做到正规化,难保以后家里还要做其他生意呢,有点规矩总是好的。这次合作的福满楼掌柜和李管家都挺实在,每次都是按时付帐也不短少钱银,但是以后换成其他人可就说不准了,所以夏晓晴才如此强调。
夏大姐和夏晓晴一起坐在炕上,把钱倒出来用大布兜着,就开始数钱。数钱这个活夏晓晴还是挺乐意干的,都是明代古钱还有银锭,可全是古董啊,如果拿到现代不知道能换多少钱呢,想想都觉得兴奋。看着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钱,夏晓晴心里是一阵舒畅,自己才到了古代就能赚钱,看来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自己真是个人,哈哈······
夏大姐和夏晓晴两人把一千个铜钱穿成一串,穿好了几十串,又拿了小秤把散碎银子过了秤,算上那个五两的银锭子,钱匣子里的钱折算下来一共有六十七两多银子。夏大郎和二郎折腾了半天,在父亲夏仕齐的指导下,终于也把帐算出来了,算上买调料的支出,刚好和匣子里的数量差不多。
算好帐,看着匣子里孩子们的赚钱,陈氏把零散的二两银子拿出来递给夏大姐,让她去赶集的时候去镇上买几尺布回来,给家里每个孩子都做上一件新衣服,再给弟妹们买点好吃的回来,然后又叫夏大姐把钱匣子细细地收好放到箱子里。
自从了解了明朝的物价水平,夏晓晴知道二两银子就是两千文钱,在一般农户家里可以算得上巨资了,有些家里一年都存不下来这么多钱。买点布做几身衣服,再买点好吃的,肯定也还会有剩余。
隔了两天又到了赶集日,夏大姐就带着夏晓晴上镇上买布去了。
到了镇上,夏大姐先带着夏晓晴去了绣坊,她要先把这个月积攒的绣活交上去。
夏大姐熟门熟路地带着夏晓晴从侧门进了锦绣坊后院,径直走到东边的一间屋子里走去。虽然时间还早但那间屋子里面已经等满了人,想必也是跟大姐一样也是来交绣活的吧。
夏晓晴打量起这间屋子,屋子颇大用雕花隔断分成外屋和里屋,外屋就是妇女等待的地方,里屋应该是收货间,只见里屋靠墙处有一排大大的货架,上面分类排放着各种绣品,靠外屋隔断的地方摆放着一张黑色的长桌,长桌里面坐着两个妇人,穿着藕荷色绣花襦裙的妇人正在数钱,想必应该是绣坊的管事,旁边个插着银簪穿着朴素布衣年纪稍大的妇人正在检查交上来的绣品,各种荷包手帕堆满了桌子。
夏晓晴在家里常常看夏大姐绣花,夏大姐绣花又快又好,几针下去就是一朵漂亮的花,要不就是一只灵动的鸟儿,夏晓晴羡慕得直流口水。想当年大学的时候自己经常帮同学代工绣十字绣,一幅能挣一百多快钱,想到绣花是古代妇女生存的必要技能,外加自己还有绣花基础,夏晓晴也毅然决定跟着夏大姐学绣花。晚上夏大姐做绣活的时候,夏晓晴就拿着布头跟着学,学了很久绣出来的东西都还是歪歪扭扭的,还好这具身体的原主就以前就不爱学女红,不然非穿帮不可。夏晓晴经常感慨,当个古代女人真是不容易。
夏大姐自己也跟着排起队来,让夏晓晴自己去院子里面玩,还叫她小心不要出院子以免走丢了。夏晓晴满口答应下来,便往屋子外面走。
屋外院子不大,大概只有半亩地大小。院子有边有一道小门直接通到前面铺子,小门上挂着棉布帘子,夏晓晴轻轻掀开帘子,往外面望去,因为时间还早店铺里并没有客人,只有几个伙计在打扫。货柜里一溜多色丝绸、提花锦缎,显得是夺目耀眼,来到古代看惯了周围人灰扑的衣着,陡然看到这么多色彩,让夏晓晴真还有点不能适应。绣坊左边边放了一扇花开富贵牡丹绣屏,屏风后面摆放着一张黑漆镶玉圆桌和几个青花瓷蹲。
夏晓晴正看得高兴,这时绣坊外停下来一顶轿子,一个丫鬟装扮的少女正打起轿帘让另一个同样装扮的少女扶着坐在轿子里面的妇人下来,绣坊掌柜看到来人马上热情地迎了上去。那妇人被两个丫鬟搀扶着,漫步走到绣屏后面坐下,从那妇人的走路姿势,夏晓晴才发现她原来缠着小脚,看来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夫人。看那妇人坐下,绣坊掌柜站在一旁开始做起介绍来,看来这应该就是古代的VIP顾客了。
只见那妇人细眉凤眼,穿着菱形格子绣花彩缎褙子,头戴鎏金累絲嵌玉石金簪,耳朵上坠着金環玉兔耳坠,手戴嵌红宝石凤纹金鐲,一身明艳富贵。夏晓晴完全被那妇人的穿戴晃花了眼,完全都是应该进博物馆的东西,简直太漂亮了,以后自己有钱也买,拿盒子装起每天看看都高兴。
回到家里,王氏看到丈夫夏仕田正悠哉地坐在炕上喝着小酒,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劈头上去就是一顿大骂。夏仕田为人老实,王氏泼辣不讲理,从结婚到现在被她压制了十几年,从来不敢说句硬话。王氏看丈夫不敢还嘴,骂得更大声了,把在外面受的气都撒在了夏仕田身上。
夏家卖笋一直卖到三月下旬的最后一茬,最后家里的笋基本上都卖光了,只剩下自家留的一点酸笋和笋干,还和福满楼约定了明年的春笋供应。
最后一次卖完笋,夏大姐专门到村里一个婶娘家里去买了只老鸭子,回家在夏晓晴的协助下做了一大锅酸笋老鸭汤,这还是全家人第一次用酸笋做菜吃,这也是夏晓晴到了古代后第一次吃到家禽肉。
晚上吃过饭后,四个大点的孩子都留在了爹娘的屋里,准备算一算这一个多月来卖笋的收入。陈氏从让夏大姐从箱子里拿出装钱的大木匣子,打开来摊放在炕桌上。匣子里装着一大堆铜钱,还有一些碎银和一个银锭子。夏家每次卖笋的钱基本上都是当天晚上就上交给陈氏,陈氏也全都叫夏大姐放进了钱匣子里,一个多月下来只看到匣子里的钱越装越满,居然比以前家里富裕时积攒的钱看着还多。
这还是家里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钱,全家人眼睛都看直了,夏晓晴因为是第一次看到古代的银子也是好奇不已。夏仕齐也被匣子里的钱镇住了,他没想到几个孩子折腾着卖笋,短短时间居然能赚这么多钱,以前自己坐馆一年都才二十两银子,居然还没孩子们一个月挣得多,想到这些心里不禁一阵感慨。
夏仕齐感慨完后,收回心思给孩子们分配了工作,夏大郎和二郎算账,夏大姐和二妞数钱。
夏大郎拿来算盘和笔墨纸砚,夏二郎也拿来了每天的送货单和出货单,二郎唱单子大郎打算盘,两人算得一阵慌乱,毕竟两个孩子平时都没正经算过帐,夏大郎也只是以前跟着父亲学过一阵打算盘,都是纸上谈兵没实际操作过,而且在古代做生意都会请专业的账房先生。看两人算得艰难,夏晓晴一阵无奈,在现代小学生都可以心算出来的东西,到了古代咋就变得这么困难了啊。夏晓晴想去帮忙,却又怕暴露身份,想提醒一下他们,无奈古代人又不会阿拉伯数字,更不会珠心算,只好作罢。
送货单和出货单的概念还有存货管理制度是夏晓晴引进的,家里人多是第一次做生意,又是小孩子难免会出点错,虽然都是家里人不存在信任问题,但是夏晓晴还是想尽量做到正规化,难保以后家里还要做其他生意呢,有点规矩总是好的。这次合作的福满楼掌柜和李管家都挺实在,每次都是按时付帐也不短少钱银,但是以后换成其他人可就说不准了,所以夏晓晴才如此强调。
夏大姐和夏晓晴一起坐在炕上,把钱倒出来用大布兜着,就开始数钱。数钱这个活夏晓晴还是挺乐意干的,都是明代古钱还有银锭,可全是古董啊,如果拿到现代不知道能换多少钱呢,想想都觉得兴奋。看着自己辛勤劳动换来的钱,夏晓晴心里是一阵舒畅,自己才到了古代就能赚钱,看来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自己真是个人,哈哈······
夏大姐和夏晓晴两人把一千个铜钱穿成一串,穿好了几十串,又拿了小秤把散碎银子过了秤,算上那个五两的银锭子,钱匣子里的钱折算下来一共有六十七两多银子。夏大郎和二郎折腾了半天,在父亲夏仕齐的指导下,终于也把帐算出来了,算上买调料的支出,刚好和匣子里的数量差不多。
算好帐,看着匣子里孩子们的赚钱,陈氏把零散的二两银子拿出来递给夏大姐,让她去赶集的时候去镇上买几尺布回来,给家里每个孩子都做上一件新衣服,再给弟妹们买点好吃的回来,然后又叫夏大姐把钱匣子细细地收好放到箱子里。
自从了解了明朝的物价水平,夏晓晴知道二两银子就是两千文钱,在一般农户家里可以算得上巨资了,有些家里一年都存不下来这么多钱。买点布做几身衣服,再买点好吃的,肯定也还会有剩余。
隔了两天又到了赶集日,夏大姐就带着夏晓晴上镇上买布去了。
到了镇上,夏大姐先带着夏晓晴去了绣坊,她要先把这个月积攒的绣活交上去。
夏大姐熟门熟路地带着夏晓晴从侧门进了锦绣坊后院,径直走到东边的一间屋子里走去。虽然时间还早但那间屋子里面已经等满了人,想必也是跟大姐一样也是来交绣活的吧。
夏晓晴打量起这间屋子,屋子颇大用雕花隔断分成外屋和里屋,外屋就是妇女等待的地方,里屋应该是收货间,只见里屋靠墙处有一排大大的货架,上面分类排放着各种绣品,靠外屋隔断的地方摆放着一张黑色的长桌,长桌里面坐着两个妇人,穿着藕荷色绣花襦裙的妇人正在数钱,想必应该是绣坊的管事,旁边个插着银簪穿着朴素布衣年纪稍大的妇人正在检查交上来的绣品,各种荷包手帕堆满了桌子。
夏晓晴在家里常常看夏大姐绣花,夏大姐绣花又快又好,几针下去就是一朵漂亮的花,要不就是一只灵动的鸟儿,夏晓晴羡慕得直流口水。想当年大学的时候自己经常帮同学代工绣十字绣,一幅能挣一百多快钱,想到绣花是古代妇女生存的必要技能,外加自己还有绣花基础,夏晓晴也毅然决定跟着夏大姐学绣花。晚上夏大姐做绣活的时候,夏晓晴就拿着布头跟着学,学了很久绣出来的东西都还是歪歪扭扭的,还好这具身体的原主就以前就不爱学女红,不然非穿帮不可。夏晓晴经常感慨,当个古代女人真是不容易。
夏大姐自己也跟着排起队来,让夏晓晴自己去院子里面玩,还叫她小心不要出院子以免走丢了。夏晓晴满口答应下来,便往屋子外面走。
屋外院子不大,大概只有半亩地大小。院子有边有一道小门直接通到前面铺子,小门上挂着棉布帘子,夏晓晴轻轻掀开帘子,往外面望去,因为时间还早店铺里并没有客人,只有几个伙计在打扫。货柜里一溜多色丝绸、提花锦缎,显得是夺目耀眼,来到古代看惯了周围人灰扑的衣着,陡然看到这么多色彩,让夏晓晴真还有点不能适应。绣坊左边边放了一扇花开富贵牡丹绣屏,屏风后面摆放着一张黑漆镶玉圆桌和几个青花瓷蹲。
夏晓晴正看得高兴,这时绣坊外停下来一顶轿子,一个丫鬟装扮的少女正打起轿帘让另一个同样装扮的少女扶着坐在轿子里面的妇人下来,绣坊掌柜看到来人马上热情地迎了上去。那妇人被两个丫鬟搀扶着,漫步走到绣屏后面坐下,从那妇人的走路姿势,夏晓晴才发现她原来缠着小脚,看来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夫人。看那妇人坐下,绣坊掌柜站在一旁开始做起介绍来,看来这应该就是古代的VIP顾客了。
只见那妇人细眉凤眼,穿着菱形格子绣花彩缎褙子,头戴鎏金累絲嵌玉石金簪,耳朵上坠着金環玉兔耳坠,手戴嵌红宝石凤纹金鐲,一身明艳富贵。夏晓晴完全被那妇人的穿戴晃花了眼,完全都是应该进博物馆的东西,简直太漂亮了,以后自己有钱也买,拿盒子装起每天看看都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