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轴心的饕餮(2)
对于斯莫棱斯克的胜利,几乎是以光速的速度传回了柏林,希特勒对古德里安极为赞美了一番,也对自己的“巴巴罗萨计划”更加有信心了。在广播里,希特勒毫无遮掩的说,我们将要今年冬季之前占领莫斯科,摧垮苏联人的心里支柱,这样,第三帝国的光辉就可以从英吉利海峡一直照耀到乌拉尔山上。
同样的,在莫斯科。此时斯大林却目不转睛的盯着地图,希特勒狂妄最终会为他付出惨烈的代价。而希特勒这个出身于奥地利多瑙河畔的“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不知道的是,斯大林这个词在俄语里也被称之为“钢铁”。
这个来自于格鲁吉亚鞋匠家庭的穷小子早在十月革命时期以及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学会了临危不惧,即便德军的“图斯卡”正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盘旋,但这依然没有影响到斯大林对整个会战的思考。
10月5日,斯大林致电远在列宁格勒的朱可夫,叫他放弃和曼斯坦因的较量,回到首都,这里比起列宁格勒更加重要。第二天,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德军第4集团军司令。10月10日,朱可夫风尘仆仆的从列宁格勒飞回莫斯科,当天就巡查了莫斯科周边的防线,同时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
很明显斯莫棱斯克的失败损失了大量苏联有生军事力量,而西面的德军第2集团军,第5集团军比起于北面来说更能威胁到莫斯科的安全。朱可夫大将以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伟茨,卡卢加组织起了新防线。而幸存的第22集团军,第29集团军,第30集团军则在莫斯科以北一直到西,从诺沃扎维多夫斯基,克林,伊斯特纳,扎沃隆基,阿列克辛,加里宁部署防线。
德军第4,第3,第2,第10,第5集团军依然从北,南,中三路涌进莫斯科。周边村庄,城镇逐渐被德军中路战斗集团军司令费尔多·冯·博克元帅控制。然而不幸的是,以10月18日为转折点,整个俄罗斯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寒流。
从西北方吹过来的冷空气迅速席卷了乌拉尔山脉,顿河以东地区。从莫斯科再到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都开始了大范围的降雨。道路被雨水冲刷变得泥泞不堪,德军的火炮,坦克都被陷进了烂泥中,德军最骄傲的速度不知不觉的慢了下来。前线每天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后勤部队每天却只能行进仅仅6公里的路程,从此,无战不胜的德军闪电部队一步一步开始走向万丈深渊。
灰蒙蒙的天空还在飞舞这点点小雨,汽车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嘈杂声混合在一起。斯康迪维奇带领着一小队民兵穿梭在丛林之中,指挥部给他的命令很明确,必须在今天下午3点将这支部队送到前线,去增援那里的近卫第2师。
雨并没有影响到前方的交战,战斗刚刚过去。累了一个上午的连长诺尔罗夫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的吃完自己的午饭了,即便只是一盒冷冰冰的甜菜汤和两片黑乎乎的面包,而且还是在雨水中用餐。但诺尔罗夫对这一切已经很满意了。
“报告!第30集团军警卫员斯康迪维奇报道!”
诺尔罗夫擦干净眼睛上的雨水,拿过他手里的文件。风趣的说∶“警卫员同志,为什么你会来这里?难道科涅夫同志身边已经没有人了吗?你看多好的天气,我的汤总也喝不完。”
斯康迪维奇露出牙齿笑笑,“诺尔罗夫同志,通讯员全都牺牲了,我是临时抽调过来的。我给你们带来了好消息,”斯康迪维奇又向旁边做了个手势,“这些都是派给你们的同志。”
诺尔罗夫看着从身边走过去的工人,气愤的丢掉饭盒抓住斯康迪维奇的领子质问∶“他们是谁?我要的是真正能作战的士兵,把他们派到这来简直就是送死!”
“够了!诺尔罗夫同志,是谁赋予你侮辱工人阶级的权利。伟大的苏维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工人们有能力保卫好自己的国家。”
听到这句话,诺尔罗夫都有拔枪的冲动了。但回想一下,这位警卫员也是身不由己,可能刚才那番话也不是真正出自他的内心。诺尔罗夫坐下来用恳求的语气说∶“警卫员同志,请相信一个老兵的话吧。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民兵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战争,有可能一次战斗下来他们就会全部牺牲。”
“我也是奉命行事。”斯康迪维奇只简单的说了这一句话就走了,突然一声猛烈的炸响降临在诺尔罗夫身边。被震晕的诺尔罗夫一个劲的摇头,紧接着密密麻麻的枪响回荡在周围。
“连长同志,敌人进攻了。”
诺尔罗夫把头伸出战壕,在一辆辆Panze战车的掩护下,穿着灰色军装的国防军像蚂蚁一样的向阵地涌来。几支MG24重机枪横扫红军的防御阵地,端着毛瑟,MP的国防军从容不迫的向红军阵地冲锋。
“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乌拉~乌拉~!”诺尔罗夫戴好自己的钢盔,拿起地上的莫辛纳干步枪英勇的冲出了战壕。紧接着连长后面又传来一连串“乌拉~乌拉~”的声音,红军向德军发起了反冲锋。
或许红军在人数和地形上和德军相比较而言是处于劣势,但在士气上,苏联人却远远高于国防军。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时,斯大林并没有随党政机关后撤,而是选择留在莫斯科继续战斗。
每年的10月18日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而1941年10月18日这一天也将被永远载入史册。为鼓舞全军士气,斯大林在这一天照样举行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节阅兵式”。
站在城楼上,斯大林向全苏联发出号召。男工和女工,指挥员和政委,被德国法西斯殖民的各族人民,苏联已经到了危机存亡的关头。这个危机比起于国内革命战争来说更为残酷,纵然我们失去了一些土地,但大部分领土还在。号召团员和党员组织好群众,在沦陷区与德军周旋,号召农民到西伯利亚,开凿冻土,努力生产粮食供应前线军队。也号召军队和工人行动起来,拿起武器反抗纳粹德国。
在《光荣的战斗进行曲》的伴奏下,踏着铿锵有力步伐走过红场的苏联红军依然是斗志昂扬。当一辆辆T——34中型坦克的履带碾压在条形石砖上,一个民族正在残酷的战斗中觉醒。正如当时英国国际记者说的那样“通往莫斯科的要冲鏖战正酣,而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
同样的,在莫斯科。此时斯大林却目不转睛的盯着地图,希特勒狂妄最终会为他付出惨烈的代价。而希特勒这个出身于奥地利多瑙河畔的“怀才不遇的艺术家”不知道的是,斯大林这个词在俄语里也被称之为“钢铁”。
这个来自于格鲁吉亚鞋匠家庭的穷小子早在十月革命时期以及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学会了临危不惧,即便德军的“图斯卡”正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盘旋,但这依然没有影响到斯大林对整个会战的思考。
10月5日,斯大林致电远在列宁格勒的朱可夫,叫他放弃和曼斯坦因的较量,回到首都,这里比起列宁格勒更加重要。第二天,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德军第4集团军司令。10月10日,朱可夫风尘仆仆的从列宁格勒飞回莫斯科,当天就巡查了莫斯科周边的防线,同时被任命为西方面军司令。
很明显斯莫棱斯克的失败损失了大量苏联有生军事力量,而西面的德军第2集团军,第5集团军比起于北面来说更能威胁到莫斯科的安全。朱可夫大将以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伟茨,卡卢加组织起了新防线。而幸存的第22集团军,第29集团军,第30集团军则在莫斯科以北一直到西,从诺沃扎维多夫斯基,克林,伊斯特纳,扎沃隆基,阿列克辛,加里宁部署防线。
德军第4,第3,第2,第10,第5集团军依然从北,南,中三路涌进莫斯科。周边村庄,城镇逐渐被德军中路战斗集团军司令费尔多·冯·博克元帅控制。然而不幸的是,以10月18日为转折点,整个俄罗斯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寒流。
从西北方吹过来的冷空气迅速席卷了乌拉尔山脉,顿河以东地区。从莫斯科再到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都开始了大范围的降雨。道路被雨水冲刷变得泥泞不堪,德军的火炮,坦克都被陷进了烂泥中,德军最骄傲的速度不知不觉的慢了下来。前线每天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然而后勤部队每天却只能行进仅仅6公里的路程,从此,无战不胜的德军闪电部队一步一步开始走向万丈深渊。
灰蒙蒙的天空还在飞舞这点点小雨,汽车的喇叭声与人们的嘈杂声混合在一起。斯康迪维奇带领着一小队民兵穿梭在丛林之中,指挥部给他的命令很明确,必须在今天下午3点将这支部队送到前线,去增援那里的近卫第2师。
雨并没有影响到前方的交战,战斗刚刚过去。累了一个上午的连长诺尔罗夫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的吃完自己的午饭了,即便只是一盒冷冰冰的甜菜汤和两片黑乎乎的面包,而且还是在雨水中用餐。但诺尔罗夫对这一切已经很满意了。
“报告!第30集团军警卫员斯康迪维奇报道!”
诺尔罗夫擦干净眼睛上的雨水,拿过他手里的文件。风趣的说∶“警卫员同志,为什么你会来这里?难道科涅夫同志身边已经没有人了吗?你看多好的天气,我的汤总也喝不完。”
斯康迪维奇露出牙齿笑笑,“诺尔罗夫同志,通讯员全都牺牲了,我是临时抽调过来的。我给你们带来了好消息,”斯康迪维奇又向旁边做了个手势,“这些都是派给你们的同志。”
诺尔罗夫看着从身边走过去的工人,气愤的丢掉饭盒抓住斯康迪维奇的领子质问∶“他们是谁?我要的是真正能作战的士兵,把他们派到这来简直就是送死!”
“够了!诺尔罗夫同志,是谁赋予你侮辱工人阶级的权利。伟大的苏维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工人们有能力保卫好自己的国家。”
听到这句话,诺尔罗夫都有拔枪的冲动了。但回想一下,这位警卫员也是身不由己,可能刚才那番话也不是真正出自他的内心。诺尔罗夫坐下来用恳求的语气说∶“警卫员同志,请相信一个老兵的话吧。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民兵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战争,有可能一次战斗下来他们就会全部牺牲。”
“我也是奉命行事。”斯康迪维奇只简单的说了这一句话就走了,突然一声猛烈的炸响降临在诺尔罗夫身边。被震晕的诺尔罗夫一个劲的摇头,紧接着密密麻麻的枪响回荡在周围。
“连长同志,敌人进攻了。”
诺尔罗夫把头伸出战壕,在一辆辆Panze战车的掩护下,穿着灰色军装的国防军像蚂蚁一样的向阵地涌来。几支MG24重机枪横扫红军的防御阵地,端着毛瑟,MP的国防军从容不迫的向红军阵地冲锋。
“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乌拉~乌拉~!”诺尔罗夫戴好自己的钢盔,拿起地上的莫辛纳干步枪英勇的冲出了战壕。紧接着连长后面又传来一连串“乌拉~乌拉~”的声音,红军向德军发起了反冲锋。
或许红军在人数和地形上和德军相比较而言是处于劣势,但在士气上,苏联人却远远高于国防军。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时,斯大林并没有随党政机关后撤,而是选择留在莫斯科继续战斗。
每年的10月18日对于苏联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而1941年10月18日这一天也将被永远载入史册。为鼓舞全军士气,斯大林在这一天照样举行一年一度的“十月革命节阅兵式”。
站在城楼上,斯大林向全苏联发出号召。男工和女工,指挥员和政委,被德国法西斯殖民的各族人民,苏联已经到了危机存亡的关头。这个危机比起于国内革命战争来说更为残酷,纵然我们失去了一些土地,但大部分领土还在。号召团员和党员组织好群众,在沦陷区与德军周旋,号召农民到西伯利亚,开凿冻土,努力生产粮食供应前线军队。也号召军队和工人行动起来,拿起武器反抗纳粹德国。
在《光荣的战斗进行曲》的伴奏下,踏着铿锵有力步伐走过红场的苏联红军依然是斗志昂扬。当一辆辆T——34中型坦克的履带碾压在条形石砖上,一个民族正在残酷的战斗中觉醒。正如当时英国国际记者说的那样“通往莫斯科的要冲鏖战正酣,而莫斯科却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传统阅兵,这是英勇和无畏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