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 中亚失陷
显然陈安遇刺事件,苏联人和日本人都有足够的动机。
在黄炜的空降营护送下回到阶州大本营的陈安,还没有好好休养一阵子,就愕然听到了苏军大举进攻中亚的消息。不仅如此,日本人也在这个时候忽然从青岛登陆长驱直入济南,硬生生挡住了北伐军继续进攻的势头。
令人万分惊讶的是,苏军竟然调集了大批刚刚训练出来的伞兵部队,第一次大规模空降到中亚守军的防线纵深。虽然这些空降的伞兵因为很快被敌军合围遭到极大损失,但是中亚守军的后方却被搅得一团糟,所有的后勤线路全部被破坏了。
苏军空降兵在后方混战的时候,新成立的土库曼斯坦方面军大举出动,先是进行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然后利用坦克纵队进行火力冲锋,五个集团军十余万苏军在上百千米的宽大正面全线突击。
因为错误判断导致主力被调往后方剿灭苏军空降部队,一线防守的中亚守军根本无力抵挡住苏军疯狂的进攻态势,三个小时不到,前线守军就彻底完蛋了。后方剿灭了空降苏军的中亚主力紧急调回防线,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就听闻前线已失守,居然马上士气崩溃,被随后追踪而至土库曼斯坦方面军几乎彻底全歼。
待在后方的伊万诺夫和阶州大本营几乎是同时接到前线主力被歼灭的消息。
伊万诺夫和北方军各自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措施。
北方军马上派出一个步兵团的力量,向西推进数里,将当初为了照顾伊万诺夫的面子而主动退出驻军的浩罕城重新占领,并疯狂地构筑野战工事。伊万诺夫执意要用浩罕共和国的名义,而浩罕城却是在我们的领土之内。因此,北方军并没有在浩罕城里驻军,只是派出了巡警力量值守。
伊万诺夫的部队失败的如此之快,即使是胡景翼和李虎臣也预料不及的。当然,这跟苏军运用空降后方以及坦克突击战术,应该有着直接关系。固执的伊万诺夫按照昔日沙俄军队的模式,征集和造就的军队在新战术新武器面前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前线失利之后,主要战力被歼灭的伊万诺夫,马上迁都到波斯边界的阿什哈巴德城,一天数封电报发给新攀上的主子英国人,紧急求援,希望英军直接出兵干涉。
可惜伊万诺夫彻底失算了。
此时的英国人,根本没有精力应付伊万诺夫的请求,国内罢工遍地开花,国外英联邦成员焦躁不安。尤其是此时,英国人正焦急地派出一支一万二千多人的部队进驻中国上海,与越来越激荡的中国民族主义浪潮进行对抗。英国人、美国人和其他西方列强以及日本人,都在蒋介石或明或暗的帮助下,准备用武力对抗国人日益高涨的收回租界呼声。
如同古浪地震带给北中国民众一次刻骨铭心的民族精神凝聚机会,高唱着三民主意的北伐战争同样给了关内国人一股反对帝国主义的狂潮,而后来的反苏浪潮则是这种民意到巅峰的反响。
苦候英国援军不至的伊万诺夫,终于在苏军的高歌猛进声中,绝望地抛弃手下,带着几个亲信孤苦伶仃地逃进了英国人控制的波斯。
现在的波斯已经是刚刚成立不久的巴列维王朝。王朝新立,还属于动荡不安的多事之秋,国王礼萨汗还顾不上对这个逃难而来的沙俄皇室后裔好好招待。
伊万诺夫在波斯非常凄苦的只待了几天,居然莫名其妙的离奇身亡了。到底是谁干的,从此成了永远的不解之谜。
苏联人指责是英国人制造了这起耸人听闻的谋杀事件,目的是为了不承认沙皇在英国伦敦的秘密黄金存款。
英国人毫不客气地反咬苏联人策划了这次暗杀,如同当年苏俄肃反时悄无声息消失的众多俄罗斯贵族们一样,就是为了掠夺他们的私人财产。
也不知道是怎么扯皮的,最后居然扯到了当年存放在喀山的沙俄秘库黄金上,结果就将矛头统一对准了第三个怀疑者日本人。高尔察克死后,流落在捷克军团手上的黄金,后来被当时占据海参崴的日本人扣押住了,以至于捷克人回到欧洲时并没有多少资产带回去。
狂妄的日本人立马站了出来,傻乎乎地拿出一张当年日本干涉军扣押的清单,上面明显没有什么狗屁黄金,清单上还有捷克军团几位军官的签字证明。只是非常诡异,这几位签过字的捷克军团军官都没能再次出现在欧洲,究竟是生是死根本无人知晓。显然在喀山金库的问题上,日本人说了谎。
没过多久,最令人稀奇的事情出现了,当年参与扣押捷克军团财务的几位日本军官,居然都剖腹自杀了,甚至没有任何动机。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都震惊了,但是马上就缄口不言了,几位自杀军官的上司,现在都是日本皇军的军部大佬。
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苏联人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居然是日本军部的某些人上下起手,弄走了那五六百吨黄金,而背了黑锅的却是毫不知情的日本政府。
可怜的伊万诺夫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中,为之叹息的只有曾经多次打过交道的北方军。如果不是伊万诺夫执意靠向英国人,甚至在苏军就要攻破最后城池的时候,依然傻傻地等待永远不会到达的英国援军,而是直接向北方军求援又何至于如此呀。
很久以后不少秘密档案被北方军的情报署窃取,终于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当年伊万诺夫不是没有想过向北方军求援,但是很快被自己的亲信心腹拼死劝说继续等待英国人,甚至据说还出示了英国人的已经发兵干涉电报。
英国人肯定没有发过这封电报,北方军的情报署完全可以肯定,因为那个伊万诺夫的亲信心腹后来成了苏联的高官之一。
只是非常不走运,这位无从知晓究竟原本是契卡、还是后来投靠契卡的高级军官,在苏联国内铺天盖地的大肃反中立即成为了反革命的典型,连审讯都没有过直接枪决了事。
日本人没有瞎忙乎,一边和苏联人以及英国人打着嘴仗,一边肆无忌惮的派出大军死死控制住济南城及周边,就是不让北伐军继续北上进攻安国军。
蒋介石很快就妥协了,北伐军掉头南下忙着占领膏腴之地不说,更多的是为了对付汪精卫的势力扩张。
刚刚同流合污的汪精卫和蒋介石,翻脸就如同翻书,反苏成果才有点名堂,马上又开始对峙起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汪精卫和蒋介石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了,以李宗仁为代表的桂系军阀忽然发力,左右连横,上下互动,居然成功地逼迫蒋介石宣布下野避让风头。
长江以南地区看似精诚团结的北伐军势力,马上分裂成蒋、汪、李三派,各自争斗不休,整个北伐进程再次停滞下来。
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的中国人都看傻眼了。
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听到此事,两眼一黑,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副官赶紧宣布,督办大人要养病,原本拟定的出兵呼应北伐一事暂缓。
真正倒大霉的自然还有这个冯玉祥了。
大张旗鼓的改编也做了,信誓旦旦的誓师也干了,笑里藏刀的清党也清了,一切可以给的脸皮都给了,结果北上接应他脱离窘境的北伐军却不管不顾地缩了回去,简直就是狠狠打了倒戈将军一记耳光吗。
冯玉祥心中只有泣血了,陕北的井岳秀慑于北方军的多次警告,被迫放弃了对他的进一步援助,只能偷偷摸摸送些物资而已,就连军火都难以补给。榆林的步兵师,用的也是北方军制式的武器,口径和东拼西凑起来的冯玉祥部队根本对不上。
南边的阎老西,不愧为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天才,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真正可以支援过来的,却只有微乎其微的丁点物资,还不如他们送来的老坛醋实用。
已经改称救世军的吴子玉部队,实力恢复强劲,正磨刀霍霍,想再次出兵清剿昔日的战友现在的叛徒。
因此,得知北伐军暂停北上之后,冯玉祥只觉得全身冰凉,浑身寒颤不已。
在巴尔喀什湖地区,席卷了中亚的苏军土库曼斯坦方面军,大举推进,一直到锡尔河附近的塔什干和浩罕等地,才停下进攻的脚步,和北方军的驻守部队进行对峙。
就在苏军中亚部队开始缓一口气的时候,胡景翼的北部军团忽然有了异动。
大量的北方军空军侦察机飞过中亚上空,肆无忌惮的进行各种侦查拍摄。一个装甲旅和两个步兵旅,开始向前线进行部署。驻守在前沿的部队,忽然出动工兵,清理阻碍突击的各种障碍物和拒马以及地雷等。
中亚苏军彻底慌了,能够一举夺回中亚已经是竭尽全力了,现在剩下的可战之兵已经不足五六万人,根本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北方军北部军团重兵突击。
谁也不知道,北方军究竟是怎么想的。莫斯科手忙脚乱地调集部队增援中亚,土库曼斯坦方面军进攻地太顺利了,以至于莫斯科都还没有准备好后续力量。英国人马上开始煽风点火,极力鼓动北方军进攻有产者的天敌苏俄势力。
伟大的小秃头领袖不是说,战略性转移也是布尔什维克的策略之一吗。莫斯科很快就作出了决定,毕竟他们根本没有做好和北方军全面冲突的准备。当年在伊尔库茨克选择暂停,现在在中亚同样也只能是这个选项了。
中亚苏军指挥部派人和北方军接触,很快达成了沿着边界线就地停火的协议,方面军代表和北部军团代表在协议书上签字画押。
沿着边界线停火,而不是控制线停火,就意味着莫斯科默认了1840年边界。这份临时决策之下草草签就的协议,最后成了苏联人无法辩解的划分边界证据。后来莫斯科反悔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当初签字的几个高级军官以里通外国的名字枪决,然后矢口否认当初曾经签过这一份协议。
悲催的是莫斯科万万没有想到,某位军官的后人,居然冒着天大风险秘密保留了当初莫斯科大胡子亲笔签发的密电照片,最后为了给父辈讨公平,而将照片公之于众,再一次揭穿了苏联高层无耻的嘴脸。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113833,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113833,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
在黄炜的空降营护送下回到阶州大本营的陈安,还没有好好休养一阵子,就愕然听到了苏军大举进攻中亚的消息。不仅如此,日本人也在这个时候忽然从青岛登陆长驱直入济南,硬生生挡住了北伐军继续进攻的势头。
令人万分惊讶的是,苏军竟然调集了大批刚刚训练出来的伞兵部队,第一次大规模空降到中亚守军的防线纵深。虽然这些空降的伞兵因为很快被敌军合围遭到极大损失,但是中亚守军的后方却被搅得一团糟,所有的后勤线路全部被破坏了。
苏军空降兵在后方混战的时候,新成立的土库曼斯坦方面军大举出动,先是进行了长时间的炮火准备,然后利用坦克纵队进行火力冲锋,五个集团军十余万苏军在上百千米的宽大正面全线突击。
因为错误判断导致主力被调往后方剿灭苏军空降部队,一线防守的中亚守军根本无力抵挡住苏军疯狂的进攻态势,三个小时不到,前线守军就彻底完蛋了。后方剿灭了空降苏军的中亚主力紧急调回防线,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就听闻前线已失守,居然马上士气崩溃,被随后追踪而至土库曼斯坦方面军几乎彻底全歼。
待在后方的伊万诺夫和阶州大本营几乎是同时接到前线主力被歼灭的消息。
伊万诺夫和北方军各自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应对措施。
北方军马上派出一个步兵团的力量,向西推进数里,将当初为了照顾伊万诺夫的面子而主动退出驻军的浩罕城重新占领,并疯狂地构筑野战工事。伊万诺夫执意要用浩罕共和国的名义,而浩罕城却是在我们的领土之内。因此,北方军并没有在浩罕城里驻军,只是派出了巡警力量值守。
伊万诺夫的部队失败的如此之快,即使是胡景翼和李虎臣也预料不及的。当然,这跟苏军运用空降后方以及坦克突击战术,应该有着直接关系。固执的伊万诺夫按照昔日沙俄军队的模式,征集和造就的军队在新战术新武器面前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前线失利之后,主要战力被歼灭的伊万诺夫,马上迁都到波斯边界的阿什哈巴德城,一天数封电报发给新攀上的主子英国人,紧急求援,希望英军直接出兵干涉。
可惜伊万诺夫彻底失算了。
此时的英国人,根本没有精力应付伊万诺夫的请求,国内罢工遍地开花,国外英联邦成员焦躁不安。尤其是此时,英国人正焦急地派出一支一万二千多人的部队进驻中国上海,与越来越激荡的中国民族主义浪潮进行对抗。英国人、美国人和其他西方列强以及日本人,都在蒋介石或明或暗的帮助下,准备用武力对抗国人日益高涨的收回租界呼声。
如同古浪地震带给北中国民众一次刻骨铭心的民族精神凝聚机会,高唱着三民主意的北伐战争同样给了关内国人一股反对帝国主义的狂潮,而后来的反苏浪潮则是这种民意到巅峰的反响。
苦候英国援军不至的伊万诺夫,终于在苏军的高歌猛进声中,绝望地抛弃手下,带着几个亲信孤苦伶仃地逃进了英国人控制的波斯。
现在的波斯已经是刚刚成立不久的巴列维王朝。王朝新立,还属于动荡不安的多事之秋,国王礼萨汗还顾不上对这个逃难而来的沙俄皇室后裔好好招待。
伊万诺夫在波斯非常凄苦的只待了几天,居然莫名其妙的离奇身亡了。到底是谁干的,从此成了永远的不解之谜。
苏联人指责是英国人制造了这起耸人听闻的谋杀事件,目的是为了不承认沙皇在英国伦敦的秘密黄金存款。
英国人毫不客气地反咬苏联人策划了这次暗杀,如同当年苏俄肃反时悄无声息消失的众多俄罗斯贵族们一样,就是为了掠夺他们的私人财产。
也不知道是怎么扯皮的,最后居然扯到了当年存放在喀山的沙俄秘库黄金上,结果就将矛头统一对准了第三个怀疑者日本人。高尔察克死后,流落在捷克军团手上的黄金,后来被当时占据海参崴的日本人扣押住了,以至于捷克人回到欧洲时并没有多少资产带回去。
狂妄的日本人立马站了出来,傻乎乎地拿出一张当年日本干涉军扣押的清单,上面明显没有什么狗屁黄金,清单上还有捷克军团几位军官的签字证明。只是非常诡异,这几位签过字的捷克军团军官都没能再次出现在欧洲,究竟是生是死根本无人知晓。显然在喀山金库的问题上,日本人说了谎。
没过多久,最令人稀奇的事情出现了,当年参与扣押捷克军团财务的几位日本军官,居然都剖腹自杀了,甚至没有任何动机。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都震惊了,但是马上就缄口不言了,几位自杀军官的上司,现在都是日本皇军的军部大佬。
无论是英国人,还是苏联人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居然是日本军部的某些人上下起手,弄走了那五六百吨黄金,而背了黑锅的却是毫不知情的日本政府。
可怜的伊万诺夫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中,为之叹息的只有曾经多次打过交道的北方军。如果不是伊万诺夫执意靠向英国人,甚至在苏军就要攻破最后城池的时候,依然傻傻地等待永远不会到达的英国援军,而是直接向北方军求援又何至于如此呀。
很久以后不少秘密档案被北方军的情报署窃取,终于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当年伊万诺夫不是没有想过向北方军求援,但是很快被自己的亲信心腹拼死劝说继续等待英国人,甚至据说还出示了英国人的已经发兵干涉电报。
英国人肯定没有发过这封电报,北方军的情报署完全可以肯定,因为那个伊万诺夫的亲信心腹后来成了苏联的高官之一。
只是非常不走运,这位无从知晓究竟原本是契卡、还是后来投靠契卡的高级军官,在苏联国内铺天盖地的大肃反中立即成为了反革命的典型,连审讯都没有过直接枪决了事。
日本人没有瞎忙乎,一边和苏联人以及英国人打着嘴仗,一边肆无忌惮的派出大军死死控制住济南城及周边,就是不让北伐军继续北上进攻安国军。
蒋介石很快就妥协了,北伐军掉头南下忙着占领膏腴之地不说,更多的是为了对付汪精卫的势力扩张。
刚刚同流合污的汪精卫和蒋介石,翻脸就如同翻书,反苏成果才有点名堂,马上又开始对峙起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让汪精卫和蒋介石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了,以李宗仁为代表的桂系军阀忽然发力,左右连横,上下互动,居然成功地逼迫蒋介石宣布下野避让风头。
长江以南地区看似精诚团结的北伐军势力,马上分裂成蒋、汪、李三派,各自争斗不休,整个北伐进程再次停滞下来。
无论是关内,还是关外的中国人都看傻眼了。
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听到此事,两眼一黑,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副官赶紧宣布,督办大人要养病,原本拟定的出兵呼应北伐一事暂缓。
真正倒大霉的自然还有这个冯玉祥了。
大张旗鼓的改编也做了,信誓旦旦的誓师也干了,笑里藏刀的清党也清了,一切可以给的脸皮都给了,结果北上接应他脱离窘境的北伐军却不管不顾地缩了回去,简直就是狠狠打了倒戈将军一记耳光吗。
冯玉祥心中只有泣血了,陕北的井岳秀慑于北方军的多次警告,被迫放弃了对他的进一步援助,只能偷偷摸摸送些物资而已,就连军火都难以补给。榆林的步兵师,用的也是北方军制式的武器,口径和东拼西凑起来的冯玉祥部队根本对不上。
南边的阎老西,不愧为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天才,说的比唱的还好听,真正可以支援过来的,却只有微乎其微的丁点物资,还不如他们送来的老坛醋实用。
已经改称救世军的吴子玉部队,实力恢复强劲,正磨刀霍霍,想再次出兵清剿昔日的战友现在的叛徒。
因此,得知北伐军暂停北上之后,冯玉祥只觉得全身冰凉,浑身寒颤不已。
在巴尔喀什湖地区,席卷了中亚的苏军土库曼斯坦方面军,大举推进,一直到锡尔河附近的塔什干和浩罕等地,才停下进攻的脚步,和北方军的驻守部队进行对峙。
就在苏军中亚部队开始缓一口气的时候,胡景翼的北部军团忽然有了异动。
大量的北方军空军侦察机飞过中亚上空,肆无忌惮的进行各种侦查拍摄。一个装甲旅和两个步兵旅,开始向前线进行部署。驻守在前沿的部队,忽然出动工兵,清理阻碍突击的各种障碍物和拒马以及地雷等。
中亚苏军彻底慌了,能够一举夺回中亚已经是竭尽全力了,现在剩下的可战之兵已经不足五六万人,根本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北方军北部军团重兵突击。
谁也不知道,北方军究竟是怎么想的。莫斯科手忙脚乱地调集部队增援中亚,土库曼斯坦方面军进攻地太顺利了,以至于莫斯科都还没有准备好后续力量。英国人马上开始煽风点火,极力鼓动北方军进攻有产者的天敌苏俄势力。
伟大的小秃头领袖不是说,战略性转移也是布尔什维克的策略之一吗。莫斯科很快就作出了决定,毕竟他们根本没有做好和北方军全面冲突的准备。当年在伊尔库茨克选择暂停,现在在中亚同样也只能是这个选项了。
中亚苏军指挥部派人和北方军接触,很快达成了沿着边界线就地停火的协议,方面军代表和北部军团代表在协议书上签字画押。
沿着边界线停火,而不是控制线停火,就意味着莫斯科默认了1840年边界。这份临时决策之下草草签就的协议,最后成了苏联人无法辩解的划分边界证据。后来莫斯科反悔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当初签字的几个高级军官以里通外国的名字枪决,然后矢口否认当初曾经签过这一份协议。
悲催的是莫斯科万万没有想到,某位军官的后人,居然冒着天大风险秘密保留了当初莫斯科大胡子亲笔签发的密电照片,最后为了给父辈讨公平,而将照片公之于众,再一次揭穿了苏联高层无耻的嘴脸。
<!-- 作者有话说 -->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
<div class="like_box">
<div id="likeTips" style="visibility:hidden;line-height:21px;padding:5px;border:1px solid #f8dc98;background:#ffffc5;font-size:12px;width:200px;margin:auto;margin-bottom:10px;">&nnsp;</div>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1" id="voteTo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113833,0);">0</a>
<a class="like_btns like_btn2" id="voteStep" href="javascript:;" onclick="_.book.chapterVote(this.id,10113833,1);">0</a>
</div>
<!-- 0116增加踩顶按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