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五八章 昌都没了
解决了缴获稻米不敢食用的问题,过显臣心情都为之一阵轻松。这批补给大米的入手,昌都敌人更是要扑过来打通后勤线路,自然是要在山地步兵旅面前吃个大亏了。
果不其然,几天后昌都以东来了大批西藏叛军援军,声势浩大,以致北方军的骑兵斥候都被迫后撤了一段距离以避其锋芒。
当天晚上,斥候部队侦察情况汇总起来,过显臣马上判断,最少已经有**个代本的兵力,大约五千多西藏叛军已经云集昌都,在金沙江以东最多还有一二个代本的兵力守住后路而已。
只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这天深夜,过显臣收到李燮和发来的紧急电报,明天西宁航空队的轰炸机群就要来对昌都进行一次大规模轰炸,之后就不会再来了。
换个说法的话,就是轰炸机明天只来一次,以后就要靠过显臣自己用没有带足的弹药打下昌都和拉萨了。
过显臣傻眼了,急忙回电咨询。
原因更是让缩在西南的过显臣震惊不已,北方军正式发动了对沙俄的进攻,但是第一波进攻方向却不是阿拉木图,而是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
由于贝加尔湖当面的西部军团实力不足,大本营已经急调邓宝珊的东部军团增援外蒙古一线。为了大规模运送兵力和物资,大本营决定解散西宁航空队,只保留原来驻青海的空军联队的一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运输机中队,继续维持进藏部队的少量后勤补给,其余轰炸机中队和运输机中队,全部调往库伦组建库伦航空队。
一下子少了最主要的后勤补给方式,过显臣顿时眼红起来。
马上组织连夜修改作战方案,过显臣当即决定,次日空军大规模轰炸之后,山地步兵旅不再等待敌人邀战,而是趁机全军压上,一次性彻底歼灭昌都敌军,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向东,继续追歼残敌,收复川边地区,就地解决后勤补给。一路向西,直扑西藏拉萨,争取在大雪封山之前占领拉萨,以获得救命的补给粮食。
没办法了,再不动作快点,饭都没得吃了。李燮和随后的电报,也跟过显臣的思路不谋而合。
次日上午,过显臣马上将全部兵力动员起来,前沿直接就摆上了两个步兵营,准备等空军轰炸之后,发动地面进攻。
没等空军到来,西藏叛军就首先出动了,抢先发起了进攻。
过显臣更是大喜,正愁你们不上来呀。
西藏叛军一线摆出了至少五个代本三千多人的兵力,分成三个梯队,气势汹汹地扑了上来。
首先开炮的是西藏叛军仅有的四门75毫米旧时山炮,随后竟然是几挺老式的马克沁重机枪开火了。
开炮还算是正常战术,但是马克沁重机枪远在射程之外就漫天乱射算是什么招数?过显臣有些看不过眼了,回头对手下说,“命令炮兵营,敲掉那几门火炮。”
前方观察哨飞快的将对方火炮阵位传递给了后方的炮兵营。
一门75毫米山炮猛的往后一挫,轰然声响之后,一颗试射的炮弹就近砸在了西藏叛军的火炮阵地范围。
叛军指挥官一看就面如死灰,对方竟然还运来了火炮?
随后北方军一个六门山炮连直接就是三发齐射。刚才还在打得正欢的西藏叛军火炮阵地马上一片死寂,林林碎碎的火炮零件和人肉碎块,让叛军指挥官差点以为这里没有火炮存在过。
西藏叛军步兵进攻势头明显一滞,但是马上在指挥官的呵斥下,更加疯狂地冲向北方军的阵地。
眼看叛军已经进入迫击炮射击范围,过显臣正要下令开火,头顶上忽然一块巨大的黑影飘过。
也许是刚才的炮击声压住了飞机的轰鸣,北方军空军轰炸机群忽然出现在山地步兵旅后方,一百二十架轰炸机组成庞大的机群,几乎遮住了一片天空,黑压压地扑向远处的昌都。
正在交战的双方都有些不知所措,开火马上停住了。
然后是一幕可怖的场景。
就在轰炸机快到昌都上空的时候,机舱腹部的十枚十千克小炸弹,忽然呼啸着掉落了。一百二十架轰炸机同时扔炸弹,简直就是在下冰雹。
因为高原飞行负载不足,轰炸机群将原来的五十千克炸弹,换装了这种十千克的小炸弹。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一阵漫长的震耳欲聋爆炸声响彻天边,轰炸机绕了一圈返了回来,想是要查看一下轰炸效果,但是硝烟弥漫根本无法观察,只好干脆回航了。
地面的两方却看得很清楚,甚至有些都看傻了。
本来就不大的昌都已经没了,即使有剩下的也只是只有一半高度的废墟了,谁也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人活着。
过显臣看着远去的轰炸机,再看看自己手中的75毫米山炮,终于无语了。
轰炸机使用的最小当量炸弹威力,也不是使用六点五千克炮弹的山炮所能匹敌的。
过显臣发了一个电报给李燮和,用四个字说明了北方军第一次大规模空中轰炸的效果,“昌都没了。”
大本营的陈安很快也看到了这份最简单的轰炸效果评估报告,随即在空军提交的使用大规模轰炸的计划中批示同意。
昌都前线,没有再爆发什么战斗,准备进攻北方军阵地的西藏叛军,马上就选择了投降,硬是让正准备使用炮兵营好好发一次威的过显臣,气急败坏地大骂了一通对方指挥官。原本想发挥一下地面炮兵的威力,省得让空军独占鳌头,结果还是没用上。
一个炮兵营进驻了被炸得什么都没有的昌都废墟,另外两个步兵营则继续东进,彻底消灭剩下的一个代本兵力。
投降的西藏叛军很干脆地告诉过显臣,昌都以东只有一个代本在和四川军队进行对峙。
显然四川那边也发现了川边地区的异常,进行了一次试探攻击,结果很快击败了兵力不足的西藏叛军。马上,精神振奋起来的四川军队大举西进,准备收复失地。
果不其然,几天后昌都以东来了大批西藏叛军援军,声势浩大,以致北方军的骑兵斥候都被迫后撤了一段距离以避其锋芒。
当天晚上,斥候部队侦察情况汇总起来,过显臣马上判断,最少已经有**个代本的兵力,大约五千多西藏叛军已经云集昌都,在金沙江以东最多还有一二个代本的兵力守住后路而已。
只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这天深夜,过显臣收到李燮和发来的紧急电报,明天西宁航空队的轰炸机群就要来对昌都进行一次大规模轰炸,之后就不会再来了。
换个说法的话,就是轰炸机明天只来一次,以后就要靠过显臣自己用没有带足的弹药打下昌都和拉萨了。
过显臣傻眼了,急忙回电咨询。
原因更是让缩在西南的过显臣震惊不已,北方军正式发动了对沙俄的进攻,但是第一波进攻方向却不是阿拉木图,而是贝加尔湖畔的伊尔库茨克。
由于贝加尔湖当面的西部军团实力不足,大本营已经急调邓宝珊的东部军团增援外蒙古一线。为了大规模运送兵力和物资,大本营决定解散西宁航空队,只保留原来驻青海的空军联队的一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运输机中队,继续维持进藏部队的少量后勤补给,其余轰炸机中队和运输机中队,全部调往库伦组建库伦航空队。
一下子少了最主要的后勤补给方式,过显臣顿时眼红起来。
马上组织连夜修改作战方案,过显臣当即决定,次日空军大规模轰炸之后,山地步兵旅不再等待敌人邀战,而是趁机全军压上,一次性彻底歼灭昌都敌军,然后兵分两路。一路向东,继续追歼残敌,收复川边地区,就地解决后勤补给。一路向西,直扑西藏拉萨,争取在大雪封山之前占领拉萨,以获得救命的补给粮食。
没办法了,再不动作快点,饭都没得吃了。李燮和随后的电报,也跟过显臣的思路不谋而合。
次日上午,过显臣马上将全部兵力动员起来,前沿直接就摆上了两个步兵营,准备等空军轰炸之后,发动地面进攻。
没等空军到来,西藏叛军就首先出动了,抢先发起了进攻。
过显臣更是大喜,正愁你们不上来呀。
西藏叛军一线摆出了至少五个代本三千多人的兵力,分成三个梯队,气势汹汹地扑了上来。
首先开炮的是西藏叛军仅有的四门75毫米旧时山炮,随后竟然是几挺老式的马克沁重机枪开火了。
开炮还算是正常战术,但是马克沁重机枪远在射程之外就漫天乱射算是什么招数?过显臣有些看不过眼了,回头对手下说,“命令炮兵营,敲掉那几门火炮。”
前方观察哨飞快的将对方火炮阵位传递给了后方的炮兵营。
一门75毫米山炮猛的往后一挫,轰然声响之后,一颗试射的炮弹就近砸在了西藏叛军的火炮阵地范围。
叛军指挥官一看就面如死灰,对方竟然还运来了火炮?
随后北方军一个六门山炮连直接就是三发齐射。刚才还在打得正欢的西藏叛军火炮阵地马上一片死寂,林林碎碎的火炮零件和人肉碎块,让叛军指挥官差点以为这里没有火炮存在过。
西藏叛军步兵进攻势头明显一滞,但是马上在指挥官的呵斥下,更加疯狂地冲向北方军的阵地。
眼看叛军已经进入迫击炮射击范围,过显臣正要下令开火,头顶上忽然一块巨大的黑影飘过。
也许是刚才的炮击声压住了飞机的轰鸣,北方军空军轰炸机群忽然出现在山地步兵旅后方,一百二十架轰炸机组成庞大的机群,几乎遮住了一片天空,黑压压地扑向远处的昌都。
正在交战的双方都有些不知所措,开火马上停住了。
然后是一幕可怖的场景。
就在轰炸机快到昌都上空的时候,机舱腹部的十枚十千克小炸弹,忽然呼啸着掉落了。一百二十架轰炸机同时扔炸弹,简直就是在下冰雹。
因为高原飞行负载不足,轰炸机群将原来的五十千克炸弹,换装了这种十千克的小炸弹。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一阵漫长的震耳欲聋爆炸声响彻天边,轰炸机绕了一圈返了回来,想是要查看一下轰炸效果,但是硝烟弥漫根本无法观察,只好干脆回航了。
地面的两方却看得很清楚,甚至有些都看傻了。
本来就不大的昌都已经没了,即使有剩下的也只是只有一半高度的废墟了,谁也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人活着。
过显臣看着远去的轰炸机,再看看自己手中的75毫米山炮,终于无语了。
轰炸机使用的最小当量炸弹威力,也不是使用六点五千克炮弹的山炮所能匹敌的。
过显臣发了一个电报给李燮和,用四个字说明了北方军第一次大规模空中轰炸的效果,“昌都没了。”
大本营的陈安很快也看到了这份最简单的轰炸效果评估报告,随即在空军提交的使用大规模轰炸的计划中批示同意。
昌都前线,没有再爆发什么战斗,准备进攻北方军阵地的西藏叛军,马上就选择了投降,硬是让正准备使用炮兵营好好发一次威的过显臣,气急败坏地大骂了一通对方指挥官。原本想发挥一下地面炮兵的威力,省得让空军独占鳌头,结果还是没用上。
一个炮兵营进驻了被炸得什么都没有的昌都废墟,另外两个步兵营则继续东进,彻底消灭剩下的一个代本兵力。
投降的西藏叛军很干脆地告诉过显臣,昌都以东只有一个代本在和四川军队进行对峙。
显然四川那边也发现了川边地区的异常,进行了一次试探攻击,结果很快击败了兵力不足的西藏叛军。马上,精神振奋起来的四川军队大举西进,准备收复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