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一十四章 降龙伏虎
那股奇怪的阴风并不如他们原先所见灵异之象一样,非但不显得寒冷,反而令他们感觉周身暖洋洋的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那股奇怪的风,也不打转,感觉从脚至头慢慢拂过,周而复始。众人正惊讶间,只见那片微微的金光逐渐变得火红起来,最后成了一大团熊熊烈火。
更奇怪的是,那团烈火包围着他们,却又并无灼热之感。烈火之中,猛然蹿出一头吊睛白额虎,猛虎背上坐着一位僧人。
惊讶之中,众人赫然发现,那骑在虎上的僧人,似极了栖霞寺的空明禅师。只听那僧人哈哈大笑道:“庆友,何故不迎友人?”
众人皆面面相觑,不知那骑虎僧人是何意,又在叫唤着谁。自小喜欢进庙拜佛的赵婉儿突然醒悟,惊讶地道:“您……你是伏虎罗汉?”
那僧人微笑道:“贫僧正是宾头卢尊者!”
赵婉儿慌忙跪拜于地道:“果然是伏虎尊者显灵!赵婉儿拜见尊者!赵婉儿闻得伏虎罗汉法名宾头卢尊者,而刚才伏虎罗汉大叫庆友,莫非是叫唤庆友尊者降龙罗汉?”
伏虎罗汉笑而不答,赵婉儿惊讶道:“我们都猜测李冰是降龙罗汉托生,伏虎罗汉是在叫唤李冰么?”
李冰此时也惊疑不定,忽见得身边的张远山身子软绵绵地倒了下去,不由得心慌地大叫道:“张大哥,你怎么了?”
伏虎罗汉嘻嘻笑道:“张远山正为贫僧座下白虎,他只是元神出窍,显现真身而已,并无大碍。”
猛然间传来一声龙吟之声,钱一多一个踉跄倒地,烈火之中,又显出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赵婉儿讶然道:“原来钱大哥是降龙罗汉座骑而化,李冰,想必你真的是降龙罗汉转世。”
李冰此刻恍然见到了自己在西天灵鹫峰上听佛祖的场景,一下子明白了前世今生。伏虎罗汉笑道:“庆友尊者,你终于悟已身世!你命中有七世尘缘,这世恰是你第七世尘缘,尘缘一了,你我同赴西天法会。”
赵婉儿和施丽娅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伏虎罗汉,那我是什么?”
伏虎罗汉笑道:“赵婉儿,你本为佛祖座前一灯草,听佛说法五百年,已然修得人形。施丽娅为放生池中一金鱼,也不是凡间之物。只因你俩凡心顿生,佛祖罚你俩下凡受轮回之苦。所幸降龙罗汉为你俩求情,因此佛祖才饶恕了你们,令你们下凡以辅助降龙。”
“恰人间有难,皆因千余年前袁天罡与李淳风斗法乾陵所致。两人如今俱为天界大仙,法力不相上下,故当年乾陵之中所布下机关,依然相生相克、纠缠不清。为保人间朗朗乾坤,又维护两位大仙不伤颜面,故玉帝求助于我佛如来。”
“佛祖深知两位道家大仙所布之阵厉害,即使打开阴阳八卦之门,直达九宫,只怕也进不了乾陵。那八卦之门打开后,可从阴阳旋风之间进入乾陵。这阴阳旋风甚是厉害,只能从中宫进入。”
“稍有不慎,擦着那阴阳旋风,就算是大罗金仙也得化为灰烬。诸佛菩萨皆已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不惧那阴阳旋风。只是诸佛菩萨皆清净修行,不管凡间之事,因此特命降龙罗汉下凡,转世为李冰今生,以破乾陵之谜,消天庭两位大仙之恩怨,更释得朝陵之中则天皇帝的怨气,从此天下太平。”
李冰惊讶地问道:“伏虎罗汉,那进乾陵,当是我一人进入还是我们五人全得进入乾陵?又如何破得乾陵之谜?”
伏虎罗汉笑道:“李冰,欲解乾陵之谜,须得大人同时进入乾陵方能破之。虽然得佛祖法旨,令灯草所化赵婉儿及金鱼所化施丽娅相助于你,可你仍缺两人。当年庆友尊者以大神通降得青龙、护法佛祖讲经。”
“青龙听佛说法,已然悔悟,从此甘为庆友尊者座骑。今佛祖令庆友尊者下凡,渡凡间劫难、解天庭恩怨、消地府怨气,青龙座骑特悄然下凡以助其主。十八罗汉,奉佛祖法旨隐于人间传播佛法,几乎为世人所不知。”
“独和我降龙罗汉,因各自尘缘未了,常显灵于人间,这才为世人所广为供奉。今降龙罗汉降于人世,我宾头卢尊者岂有不助之理?故特命座骑白虎托生于世,是名张远山,以力助李冰。”
看着躺在地上毫无意识的张远山和钱一多,余下三人不禁惊疑交加。赵婉儿犹豫了一下问道:“伏虎罗汉,赵婉儿有一事冒昧相问,还请伏虎罗汉不要怪罪!”
伏虎罗汉似已洞察赵婉儿之心,微笑道:“赵婉儿,贫僧已知你意。没错,贫僧也和降龙罗汉一样,有七世尘缘。今世贫僧化为空明,驻锡于栖霞寺中。”
“今夜之前,贫僧亦不知情。然贫僧七世尘缘已了,将赴西天我佛如来处。临去之时,特来点化你们。”
赵婉儿暗暗心惊,颤声问道:“伏虎罗汉,李冰既为降龙罗汉,是不是乾陵之事一了,他也将现真身回归西天如来处?”
伏虎尊者朗声道:“非也!李冰虽为降龙罗汉托生,但在乾陵之事了结后,他第七世尘缘未尽,尚得留在人世。何况降龙罗汉此番下凡,除应佛祖之命解乾陵之谜外,他还得度你俩了却思凡之心。”
“乾陵之后,你们都将忘却乾陵之事,这恰合佛道之数:一切归十方!你们几个凡世之身,俱当高寿而终,此时方能回归西方极乐世界!”
赵婉儿心中暗喜,她虽听伏虎罗汉明言,知已为佛前一灯草,却很难立即接受,也舍不得人世间对李冰的这份爱以及与张远山、施丽娅、钱一多结下的深厚情缘。
李冰双手合什道:“伏虎罗汉,你今显灵点化我们,不知还有他事吩咐?”
伏虎罗汉微笑道:“李冰,你本为降龙罗汉,你我同在佛祖驾前,岂有见妖魔惑乱人间之理?你既已知南师风水大凶之事,当以指血书写《心经》于塔楼前化之,可解其难!”
那股奇怪的风,也不打转,感觉从脚至头慢慢拂过,周而复始。众人正惊讶间,只见那片微微的金光逐渐变得火红起来,最后成了一大团熊熊烈火。
更奇怪的是,那团烈火包围着他们,却又并无灼热之感。烈火之中,猛然蹿出一头吊睛白额虎,猛虎背上坐着一位僧人。
惊讶之中,众人赫然发现,那骑在虎上的僧人,似极了栖霞寺的空明禅师。只听那僧人哈哈大笑道:“庆友,何故不迎友人?”
众人皆面面相觑,不知那骑虎僧人是何意,又在叫唤着谁。自小喜欢进庙拜佛的赵婉儿突然醒悟,惊讶地道:“您……你是伏虎罗汉?”
那僧人微笑道:“贫僧正是宾头卢尊者!”
赵婉儿慌忙跪拜于地道:“果然是伏虎尊者显灵!赵婉儿拜见尊者!赵婉儿闻得伏虎罗汉法名宾头卢尊者,而刚才伏虎罗汉大叫庆友,莫非是叫唤庆友尊者降龙罗汉?”
伏虎罗汉笑而不答,赵婉儿惊讶道:“我们都猜测李冰是降龙罗汉托生,伏虎罗汉是在叫唤李冰么?”
李冰此时也惊疑不定,忽见得身边的张远山身子软绵绵地倒了下去,不由得心慌地大叫道:“张大哥,你怎么了?”
伏虎罗汉嘻嘻笑道:“张远山正为贫僧座下白虎,他只是元神出窍,显现真身而已,并无大碍。”
猛然间传来一声龙吟之声,钱一多一个踉跄倒地,烈火之中,又显出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赵婉儿讶然道:“原来钱大哥是降龙罗汉座骑而化,李冰,想必你真的是降龙罗汉转世。”
李冰此刻恍然见到了自己在西天灵鹫峰上听佛祖的场景,一下子明白了前世今生。伏虎罗汉笑道:“庆友尊者,你终于悟已身世!你命中有七世尘缘,这世恰是你第七世尘缘,尘缘一了,你我同赴西天法会。”
赵婉儿和施丽娅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伏虎罗汉,那我是什么?”
伏虎罗汉笑道:“赵婉儿,你本为佛祖座前一灯草,听佛说法五百年,已然修得人形。施丽娅为放生池中一金鱼,也不是凡间之物。只因你俩凡心顿生,佛祖罚你俩下凡受轮回之苦。所幸降龙罗汉为你俩求情,因此佛祖才饶恕了你们,令你们下凡以辅助降龙。”
“恰人间有难,皆因千余年前袁天罡与李淳风斗法乾陵所致。两人如今俱为天界大仙,法力不相上下,故当年乾陵之中所布下机关,依然相生相克、纠缠不清。为保人间朗朗乾坤,又维护两位大仙不伤颜面,故玉帝求助于我佛如来。”
“佛祖深知两位道家大仙所布之阵厉害,即使打开阴阳八卦之门,直达九宫,只怕也进不了乾陵。那八卦之门打开后,可从阴阳旋风之间进入乾陵。这阴阳旋风甚是厉害,只能从中宫进入。”
“稍有不慎,擦着那阴阳旋风,就算是大罗金仙也得化为灰烬。诸佛菩萨皆已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自不惧那阴阳旋风。只是诸佛菩萨皆清净修行,不管凡间之事,因此特命降龙罗汉下凡,转世为李冰今生,以破乾陵之谜,消天庭两位大仙之恩怨,更释得朝陵之中则天皇帝的怨气,从此天下太平。”
李冰惊讶地问道:“伏虎罗汉,那进乾陵,当是我一人进入还是我们五人全得进入乾陵?又如何破得乾陵之谜?”
伏虎罗汉笑道:“李冰,欲解乾陵之谜,须得大人同时进入乾陵方能破之。虽然得佛祖法旨,令灯草所化赵婉儿及金鱼所化施丽娅相助于你,可你仍缺两人。当年庆友尊者以大神通降得青龙、护法佛祖讲经。”
“青龙听佛说法,已然悔悟,从此甘为庆友尊者座骑。今佛祖令庆友尊者下凡,渡凡间劫难、解天庭恩怨、消地府怨气,青龙座骑特悄然下凡以助其主。十八罗汉,奉佛祖法旨隐于人间传播佛法,几乎为世人所不知。”
“独和我降龙罗汉,因各自尘缘未了,常显灵于人间,这才为世人所广为供奉。今降龙罗汉降于人世,我宾头卢尊者岂有不助之理?故特命座骑白虎托生于世,是名张远山,以力助李冰。”
看着躺在地上毫无意识的张远山和钱一多,余下三人不禁惊疑交加。赵婉儿犹豫了一下问道:“伏虎罗汉,赵婉儿有一事冒昧相问,还请伏虎罗汉不要怪罪!”
伏虎罗汉似已洞察赵婉儿之心,微笑道:“赵婉儿,贫僧已知你意。没错,贫僧也和降龙罗汉一样,有七世尘缘。今世贫僧化为空明,驻锡于栖霞寺中。”
“今夜之前,贫僧亦不知情。然贫僧七世尘缘已了,将赴西天我佛如来处。临去之时,特来点化你们。”
赵婉儿暗暗心惊,颤声问道:“伏虎罗汉,李冰既为降龙罗汉,是不是乾陵之事一了,他也将现真身回归西天如来处?”
伏虎尊者朗声道:“非也!李冰虽为降龙罗汉托生,但在乾陵之事了结后,他第七世尘缘未尽,尚得留在人世。何况降龙罗汉此番下凡,除应佛祖之命解乾陵之谜外,他还得度你俩了却思凡之心。”
“乾陵之后,你们都将忘却乾陵之事,这恰合佛道之数:一切归十方!你们几个凡世之身,俱当高寿而终,此时方能回归西方极乐世界!”
赵婉儿心中暗喜,她虽听伏虎罗汉明言,知已为佛前一灯草,却很难立即接受,也舍不得人世间对李冰的这份爱以及与张远山、施丽娅、钱一多结下的深厚情缘。
李冰双手合什道:“伏虎罗汉,你今显灵点化我们,不知还有他事吩咐?”
伏虎罗汉微笑道:“李冰,你本为降龙罗汉,你我同在佛祖驾前,岂有见妖魔惑乱人间之理?你既已知南师风水大凶之事,当以指血书写《心经》于塔楼前化之,可解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