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发展方向
得知自己句章郡守职位这个待遇后,张佑忍不住问候了越王无疆家里的女性。文修和武清两位张佑带过来的亲信,居然没有劝谏张佑,反而跟张佑一齐问候越王无疆家里的女性。幸好这还是先秦战国时期,这时候一个人受了国家的委屈,骂骂国君也没什么事,没人会去告密,就算告密了也没人理会。更没什么人会来给你安上一个大不敬这样一个蛋疼的罪名,然后砍头抄家。
骂了一顿,解了气。接下来,还是要面对实际问题。张佑便开始安排第一项工作,即统计真实的人口数据,以便自己掌握实际情况。接到这个任务的民房吏目李景标哭丧着脸对张佑说道:“郡守大人,我这吏房总共才三四个人,这在以前还太过满员超编呢,可是现在你让我统计全郡人丁,就三四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张佑说道:“这个,你可以向下面层层分派任务嘛。要求各乡的乡老统计本乡的真实数据。乡老可以向各亭长分配任务,亭长可以向社首分配任务,只要各社各乡把真实数据报上来,你再汇总起来,就行了。”
那个民房吏目李景标无奈,只好退下去安排工作。接下来,张佑又分别召见了郡衙内其他各房吏目,了解情况。他发现这个郡守府里,麻雀虽小,却也五脏俱全。几乎是一个微型的朝堂班子。各个房有大有小,其中衙役班房最大,其中有二三十个编制内的衙役外加三四倍编制外的跑腿。承发房最小,吏目加吏员总共也就一个人,而且这一个人还根本没什么事。
经过了十天的努力后,李景标向张佑报告,句章郡总共有青壮男女壮丁四万五千余人,是原来帐册上的十二万人的四成都不倒。当然,这个数字只是青壮,另外大概还有同样数目或者更多的老弱妇孺在内。当然,这个数字,也是从下面每个社开始层层汇总而来的,准不准确暂时无法查证。其中一万多人住在句章城里,另外其他人住在下面各个乡村。比起后世,差不多同样面积大小,但是有七百六十多万人口的宁波市,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由于句章不能收丁赋和田赋,所以郡守府里也非常贫穷。以往历任郡守都只能在城门口设置关卡收点进城脚钱,在商铺收点门摊钱,再靠中央朝廷拨一点经费,免强维持下去。这导致了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一百五十年没有维护,极其的破旧。幸好这个时代城市里的基础设施也就城墙官衙,还有一些简单的路面什么的,没维护,百姓的日子该怎样还是怎样过。
由于这种坑爹的情况,在过去,很多时候,越国朝堂任命谁去当句章郡守,事实上被视为一种降职处罚。那些事实上被视为降职处罚的郡守们,也根本没兴趣,没动力对这种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一下,除非实在迫不得已了。
张佑既然当了这个郡守,对于如此破旧的城墙和官衙,很看不过眼。虽然他当这个郡守有点儿被坑地感觉,但还是想对这城墙,官衙,路面什么的维护一番。这些当然要花钱,但是张佑在句章郡一时找不到钱,只好暂时搁浅。
如果是这个时代其他人,面对这种情况,恐怕也就真的束手无策之感。但张佑来自于二十一世纪,毕竟还是有一些办法可想的。他很快就向会稽庙堂上了一封文修代笔的奏疏,报告说城墙年久失修,要是万一受到贼寇攻击,实在难以发挥作用,抵挡贼寇;官衙年久失修,有损于国家朝堂的体面;城内路面也失修,不利于城内民众安居乐业,请求朝堂拨款给予维修。
这封奏疏在路上公文旅行了七八天后,到达越王无疆手里。越王无疆让张佑去当句章郡守,本来就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一方面是受了计家活动的影响,表彰他上次解姑蔑之围的功绩,另一方面越王也是想让张佑自己出钱,对句章进行维护一下。因为听说这家伙修建了新式盐田,采用了新法制盐,获利极丰,让他出一点血,理所当然嘛。因此,看到这封奏疏后,很快就批示:自己想办法。然后又把奏疏发回。
张佑收到这个批示后,很快又上了一封奏疏,请求允许自己借一笔钱来进行这些维护活动。越王无疆看到这个奏疏后,心中有点儿不高兴了,心说你自己用新法制盐,赚了那么多,不是有钱嘛,干嘛不拿出来?最后批示道:借就借吧,自己借自己还。
张佑收到这个批示后,很快找到了计家设在句章的掌柜陈士杰,用自己领地内的盐田担保,向他借一笔钱,进行句章基础设施建设。
陈士杰很诧异,问道:“你自己应当有钱的嘛,为什么还要向我借钱?”
张佑一本正经地答道:“我自己的钱是私钱,现在我要做的是公事。用私钱做公事,岂不是以私犯公?”
陈士杰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明白,这算那门子以私犯公?不过,借就借吧。反正他自己都用盐田担保了,也不怕钱飞了。陈士杰很快便把张佑所要的钱借给了他。
张佑借到了钱,三个方面的维修活动很快开展起来。张佑既然以郡衙门的名义借了钱,当然要郡衙门还。但句章不准收丁赋和田赋,收入渠道匮乏,这怎么还?
如果是这个时代的其他人,还真有点儿为难了。但张佑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终归要多一些经验和见识。于是,他很快就确定了句章今后的发展战略,就是大力发展工商,设法获取更多的工商赋税收入。因为这句章可没禁止收工商方面的税收。
对此,张佑说道:“咱好歹也掌管将近十万的人口了,发展工商总是有点办法的。”说是这样说,但是具体怎么样发展工商,却让张佑大为头痛。事实上,他召集衙门里相关的人员开会,刚提出这个主张,便遭到大力反对。
兼有管理人口,户籍,田地和赋税的民房吏目标李景标首先说道:“大人,为农者一年十倍于利,为商者一年百倍于利。但是民以食为天,农乃一国之根基。若民人只为多获利而为商不为农,则国家危矣。”
其他各房吏目也纷纷民表意见,支持这个民房吏目的意见。显然,作为一个衙门,里面的组织格局,是经过长期调整沉淀下来的一种利益格局。这些人员希望稳定,害怕张佑胡乱改变,危害他们原有的利益格局。
看到自己打算大力发展工商的主张受到这些人的反对,张佑一时无法说服他们,也更懒得说服他们,便宣布散会,让他们该干嘛干嘛去。
随后,张佑重新回到了鄞乡自己的领地住所,召集文修,武清,公尚省,杜殿杰还有蓉娘,商议该如何治理句章。
这次开会,蓉娘居然率先发言道:“主上,这次朝堂明为奖你,实为坑了你一把。何必把这个什么郡守的职位当回事呢?反正又不能变得你的领地,你就算用心治理好了,过几年大王重新派人来当这个郡守,那你又只能交出去,何必呢?”
张佑说道:“话不能这么说的。所谓身在其位,当谋其政。既已身为句章郡守了,那就当努力把句章发展起来,为百姓谋一些福利。所谓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时文修说道:“其实这句章发展是可以发展的,但主上也不能替大王白做,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把句章掏空,到时候可以把主要的东西都弄领地里来。几年以后,就算大王重新派一个人来当句章郡守,也只能得一个空壳。”
武清,公尚省,杜殿杰和蓉娘四个人都哄然叫好。于是,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了。但是具体该怎么样发展句章,包括张佑在内,一时之间,也还毫无头绪。因为,在座众人都没有治理一方的经验。
争论一番后也无结果。张佑决定不再争论,先树立发展出一个新产再说。张佑钟情的新产业就是造纸。把纸发明制造出来,张佑有这个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刚到这个时代,见到文书来往都是用竹简或者绢帛时,知道这个时代,纸还没发明,就产生了这个想法。
这纸要是发明出来,那就大大方便了信息交流,加快了文明的发展。中国文明在十五世纪之前,长期领先世界,这纸的发明,就功不可没。
虽然经过张佑一番讲解,但是众人对于纸这种完全没有见过的东西,还是没有概念,模糊的很,只知道那是一种专门用来写字的东西,比竹简轻便,比绢帛便宜。
一般人,对于不了解的东西,当然不会支持。因此,文修提出,扩大炼铁作坊,多生产一些铁制农具,一方面可以培养更多的炼铁工匠,一方面可以把那些铁制农具卖给句章其他乡村的农民,以便让那些农民干农活时,更轻松一些,粮食也种得更多一些。这既是发展工商,又利于农业,何乐而不为呢?
骂了一顿,解了气。接下来,还是要面对实际问题。张佑便开始安排第一项工作,即统计真实的人口数据,以便自己掌握实际情况。接到这个任务的民房吏目李景标哭丧着脸对张佑说道:“郡守大人,我这吏房总共才三四个人,这在以前还太过满员超编呢,可是现在你让我统计全郡人丁,就三四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张佑说道:“这个,你可以向下面层层分派任务嘛。要求各乡的乡老统计本乡的真实数据。乡老可以向各亭长分配任务,亭长可以向社首分配任务,只要各社各乡把真实数据报上来,你再汇总起来,就行了。”
那个民房吏目李景标无奈,只好退下去安排工作。接下来,张佑又分别召见了郡衙内其他各房吏目,了解情况。他发现这个郡守府里,麻雀虽小,却也五脏俱全。几乎是一个微型的朝堂班子。各个房有大有小,其中衙役班房最大,其中有二三十个编制内的衙役外加三四倍编制外的跑腿。承发房最小,吏目加吏员总共也就一个人,而且这一个人还根本没什么事。
经过了十天的努力后,李景标向张佑报告,句章郡总共有青壮男女壮丁四万五千余人,是原来帐册上的十二万人的四成都不倒。当然,这个数字只是青壮,另外大概还有同样数目或者更多的老弱妇孺在内。当然,这个数字,也是从下面每个社开始层层汇总而来的,准不准确暂时无法查证。其中一万多人住在句章城里,另外其他人住在下面各个乡村。比起后世,差不多同样面积大小,但是有七百六十多万人口的宁波市,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由于句章不能收丁赋和田赋,所以郡守府里也非常贫穷。以往历任郡守都只能在城门口设置关卡收点进城脚钱,在商铺收点门摊钱,再靠中央朝廷拨一点经费,免强维持下去。这导致了这座城市的基础设施一百五十年没有维护,极其的破旧。幸好这个时代城市里的基础设施也就城墙官衙,还有一些简单的路面什么的,没维护,百姓的日子该怎样还是怎样过。
由于这种坑爹的情况,在过去,很多时候,越国朝堂任命谁去当句章郡守,事实上被视为一种降职处罚。那些事实上被视为降职处罚的郡守们,也根本没兴趣,没动力对这种城市的基础设施进行维护一下,除非实在迫不得已了。
张佑既然当了这个郡守,对于如此破旧的城墙和官衙,很看不过眼。虽然他当这个郡守有点儿被坑地感觉,但还是想对这城墙,官衙,路面什么的维护一番。这些当然要花钱,但是张佑在句章郡一时找不到钱,只好暂时搁浅。
如果是这个时代其他人,面对这种情况,恐怕也就真的束手无策之感。但张佑来自于二十一世纪,毕竟还是有一些办法可想的。他很快就向会稽庙堂上了一封文修代笔的奏疏,报告说城墙年久失修,要是万一受到贼寇攻击,实在难以发挥作用,抵挡贼寇;官衙年久失修,有损于国家朝堂的体面;城内路面也失修,不利于城内民众安居乐业,请求朝堂拨款给予维修。
这封奏疏在路上公文旅行了七八天后,到达越王无疆手里。越王无疆让张佑去当句章郡守,本来就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一方面是受了计家活动的影响,表彰他上次解姑蔑之围的功绩,另一方面越王也是想让张佑自己出钱,对句章进行维护一下。因为听说这家伙修建了新式盐田,采用了新法制盐,获利极丰,让他出一点血,理所当然嘛。因此,看到这封奏疏后,很快就批示:自己想办法。然后又把奏疏发回。
张佑收到这个批示后,很快又上了一封奏疏,请求允许自己借一笔钱来进行这些维护活动。越王无疆看到这个奏疏后,心中有点儿不高兴了,心说你自己用新法制盐,赚了那么多,不是有钱嘛,干嘛不拿出来?最后批示道:借就借吧,自己借自己还。
张佑收到这个批示后,很快找到了计家设在句章的掌柜陈士杰,用自己领地内的盐田担保,向他借一笔钱,进行句章基础设施建设。
陈士杰很诧异,问道:“你自己应当有钱的嘛,为什么还要向我借钱?”
张佑一本正经地答道:“我自己的钱是私钱,现在我要做的是公事。用私钱做公事,岂不是以私犯公?”
陈士杰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明白,这算那门子以私犯公?不过,借就借吧。反正他自己都用盐田担保了,也不怕钱飞了。陈士杰很快便把张佑所要的钱借给了他。
张佑借到了钱,三个方面的维修活动很快开展起来。张佑既然以郡衙门的名义借了钱,当然要郡衙门还。但句章不准收丁赋和田赋,收入渠道匮乏,这怎么还?
如果是这个时代的其他人,还真有点儿为难了。但张佑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终归要多一些经验和见识。于是,他很快就确定了句章今后的发展战略,就是大力发展工商,设法获取更多的工商赋税收入。因为这句章可没禁止收工商方面的税收。
对此,张佑说道:“咱好歹也掌管将近十万的人口了,发展工商总是有点办法的。”说是这样说,但是具体怎么样发展工商,却让张佑大为头痛。事实上,他召集衙门里相关的人员开会,刚提出这个主张,便遭到大力反对。
兼有管理人口,户籍,田地和赋税的民房吏目标李景标首先说道:“大人,为农者一年十倍于利,为商者一年百倍于利。但是民以食为天,农乃一国之根基。若民人只为多获利而为商不为农,则国家危矣。”
其他各房吏目也纷纷民表意见,支持这个民房吏目的意见。显然,作为一个衙门,里面的组织格局,是经过长期调整沉淀下来的一种利益格局。这些人员希望稳定,害怕张佑胡乱改变,危害他们原有的利益格局。
看到自己打算大力发展工商的主张受到这些人的反对,张佑一时无法说服他们,也更懒得说服他们,便宣布散会,让他们该干嘛干嘛去。
随后,张佑重新回到了鄞乡自己的领地住所,召集文修,武清,公尚省,杜殿杰还有蓉娘,商议该如何治理句章。
这次开会,蓉娘居然率先发言道:“主上,这次朝堂明为奖你,实为坑了你一把。何必把这个什么郡守的职位当回事呢?反正又不能变得你的领地,你就算用心治理好了,过几年大王重新派人来当这个郡守,那你又只能交出去,何必呢?”
张佑说道:“话不能这么说的。所谓身在其位,当谋其政。既已身为句章郡守了,那就当努力把句章发展起来,为百姓谋一些福利。所谓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这时文修说道:“其实这句章发展是可以发展的,但主上也不能替大王白做,在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把句章掏空,到时候可以把主要的东西都弄领地里来。几年以后,就算大王重新派一个人来当句章郡守,也只能得一个空壳。”
武清,公尚省,杜殿杰和蓉娘四个人都哄然叫好。于是,事情就这样决定下来了。但是具体该怎么样发展句章,包括张佑在内,一时之间,也还毫无头绪。因为,在座众人都没有治理一方的经验。
争论一番后也无结果。张佑决定不再争论,先树立发展出一个新产再说。张佑钟情的新产业就是造纸。把纸发明制造出来,张佑有这个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而是刚到这个时代,见到文书来往都是用竹简或者绢帛时,知道这个时代,纸还没发明,就产生了这个想法。
这纸要是发明出来,那就大大方便了信息交流,加快了文明的发展。中国文明在十五世纪之前,长期领先世界,这纸的发明,就功不可没。
虽然经过张佑一番讲解,但是众人对于纸这种完全没有见过的东西,还是没有概念,模糊的很,只知道那是一种专门用来写字的东西,比竹简轻便,比绢帛便宜。
一般人,对于不了解的东西,当然不会支持。因此,文修提出,扩大炼铁作坊,多生产一些铁制农具,一方面可以培养更多的炼铁工匠,一方面可以把那些铁制农具卖给句章其他乡村的农民,以便让那些农民干农活时,更轻松一些,粮食也种得更多一些。这既是发展工商,又利于农业,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