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盐田变革
回到鄞乡村后,张佑宣布以后熬盐,按熬出的盐产量计发工资。每熬出一斤,就发五十个一孔戈币。那些村民都不信,包括蓉娘和杜殿杰在内的,都不相信。公尚省和文修和武清先等三个倒不是不信,而是想不通张佑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这些人看来,那些盐丁是张佑的领民,只要给一口饭吃,给张佑干活天经地义。以前杜武还不是领主,就这么做。何况张佑本身是领主,给他干活更是理所当然。哪有发这么高的工资的?
但是张佑来自二十一世纪,至少还是知道一些经济学常识的。知道把手下都搞成穷鬼的话,实在没什么意思。那样做的话,那么除了他自己一个人发财的话,领地内其他的一切发展都免谈。首先那样做的话,领主内其他人连老婆都娶不起,那还发展个屁啊?他是领主,也是一个土皇帝,负有领地发展的重任。而不只是单纯追求利润的商人。
因此,为了取信于领民,张佑首先向每个村民都发了二十个一孔戈币,作为新盐试制成功的庆祝礼金。其他一看张佑果真发了钱,便都信了。接着,他就正式下令,进行全面熬盐。
这种计件工资,几乎令那些村民们发狂。他们个个都非常勤奋,日夜不停地工作,希望早日赚到更多的钱。至于拿着那笔钱干什么呢?那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打算了。
这么多人,同时齐上阵的熬盐,每天的产量虽我蹭蹭地上去,但在张佑看来,产量还是太少,并且严重浪费柴薪草料,成本还是太高。同时,他觉得制盐应当完全利用太阳光来晒制,那才是最划算的,最节省成本的。
但这个时代的盐田,让张佑实在不敢恭维。他决定用砖头和水泥砌几个新型的盐田。但这儿没有砖头和水泥,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一番了解后,要想会烧窑的技术人员,只有向计家引进。于是,张佑便带着一支小队伍,挑着一些盐,到句章而去,找到了陈士杰,提出想要购买或者交换陶匠。
陈士杰听了,一脸为难地说道:“虽然计家命我为句章商铺掌柜,这里的一切生意都交由我打理。但交换陶匠实在是一桩大事,这意味着烧陶技术又向外扩散了。这我可做不了主,而且这儿也根本没有陶匠。这样,我把你们的要求向家主禀报。大概半个月至二十天左右,我得了准信儿,便派人找你联系。”
张佑想想,也没办法。而且,这里也确实暂时也没有陶匠。张佑只好先行回去。
半个月之后,陈士杰带着四位陶匠,来到了这鄞乡村,告诉张佑:“家主同意向你卖四位陶匠。这四位陶匠虽然技术一般,但为人还算是忠厚老实,用起来十分可靠。家主说为了感谢你把所有的新白盐交给我们,这四位陶匠就算是馈赠你的一份礼物,不收你们的钱了。算是奉送给你们了,尽管拿去用吧。”
张佑大喜过望,收下了这份礼物,打发走了陈士杰。然后便把四个陶匠分作两组,让他们分别带着一些人起砖窑和水泥窑。
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工匠,都是附属于大家族或者官府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可以随意转让买卖或者赠送。当然也没有姓。按照习俗,他们应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为姓。因此,这四个人,便分别被叫做陶大,陶二,陶三,陶四。
为了激励四个人的工作热情,张佑分别告诉了他们,只要他们在这里定居下来,不离开领地,新砌的窑就归他们所有了。以后,他自己要用砖和水泥,也掏钱向他们购买。那四个人顿时被激发了斗志,当场就跃跃欲试。
不过,烧砖先要找到煤,张佑当天发动领地内年纪比较大,已经干不动重活老人,以一百戈币的县赏金额,让他们去找煤。非常非常幸运的是,三天之后,在他那小小的领地内,居然还真有煤让他找到了,而且品质还不错。虽然这煤矿的规模很小,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绝对是属于应当关停的那种小煤矿。但对现阶段的张佑来说,却足够满足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需要。
既然找到了煤,张佑便把配方告诉了四位陶匠。四位陶匠分别记下了砖头和水泥配方后,立即便按照烧陶的方法,分别带着人,起了一座窑,试了一下,却烧不出砖头水泥来。这令他们不由得沮丧。
张佑见了,便笑道:“你们也不用沮丧。这些东西,肯定是用窑烧制出来的。但是这窑不是这样子的。你们想办法把窑改进一下,便可能会烧制出来了。”
四个人一听,便日以继夜地改进起窑来,成天想着,怎么把砖头和水泥烧制出来。如此,忙了半个月后,陶大陶二负责的砖窑,率先取得突破,成功地烧制出红砖来。虽然这砖的质量实在不怎么好。但是张佑本来就是打算用来铺在池子底下的,当然也不需要多好的砖,因此,毫不介意。当场就把陶大陶二的丹书身契还给他们,恢复了他们的自由之身。接着跟他们谈妥条件,按照每十块砖一个单孔戈币价格,签了一笔供货合同。当然,这个合同,又是用木炭写在了一块木板上。
公尚省、杜殿杰和蓉娘和其他一些人,看张佑这么搞法,简直莫名其妙。蓉娘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陶大陶二,本来就计家送给你的小家臣,你让他们干什么,难道他们还敢违逆不成?你现在先把他们的身契还给他们,释放他们成了国人。接着,还与他们签什么契约,正儿八经地做生意?这不是没上没下,没尊没卑了么?”
张佑说道:“我正是要破除上下尊卑,平等而正经地做生意。要是按过去那样的情况,这几个陶匠,只能是在皮鞭下,偷奸耍猾地干活。而现在,根本就不用我督促,他们在自由又渴望赚钱的情况下,自己便会拼命的工作。这样,我这领地里,发展速度肯定会快上许多。而我正是要领地里快速的发展。”
蓉娘和其他人,对张佑的解释,一时都不懂,但他们也没再多问。毕竟,张佑是这儿的领主。这个时代,一个领主,正自己的领地内,完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于领主的决定,不管是好是坏,大多数的领民,只有接受的份儿。
接着,又过半个月后,陶三陶四负责的水泥窑,也终于改进完成,用粘土和石灰石烧出了原始的水呢。张佑便又用相同的程序走了一遍,和陶三陶四也签了一份供货合同。
接下来,他便发动村民,利用水泥砖头,修建了新式盐田。这一套新式盐田,共有四个盐池组成。第一个蓄水池。这个水池就是在海水涨潮的时候,把海水引入其中,并且把其中沙子粗步沉淀。当然,顺带也曝晒蒸发一些水汽。
第二个池子,便是沉淀池。在第一个蓄水池当中,把海水中的主要沙子沉淀下来后,便流入这第二个池子当中,把海水中的一些黄泥分子沉淀下来,并且进一步的曝晒。这要花较长的的时间。
第三个,就是过滤池。海水流入这个过滤池当中后,主要过滤一些海水中的其他杂质,并且进一步曝晒成较浓的卤水。
第四个,便是结晶池了。经过三个池子,已经弄成比较纯净的卤水流入这个池子后,最终在这个池子里曝晒结晶成比较白的盐。便可以收成了。
对于前三个池子,张佑修建的比较深,最后一个池子,建得比较浅,但面积修建的非常大,以便于曝晒。
对于结晶池里结晶出来的盐,张佑没有像以前那样随理散发处理。而是找木九又签定了一个供货合同,让他给自己做专用的木桶,把盐装在木桶里。
张佑新式盐田修建成功,原来的煮盐法当然要废弃了,原来全村都参与煮盐,现在大部分人,却一下子失去了工作。而新式盐田用人很少。在平常时节,只要几个人就可以看得过来。唯有结晶出盐后,从盐池里把盐铲出来,方才需要多一点的人手。但那也只有几天时间需要人手多。这一个盐场晒盐,平常总共才需要十个人左右。
这事让张佑大为烦恼。这也算是变革的痛苦或者说是后遗症。
在这些人看来,那些盐丁是张佑的领民,只要给一口饭吃,给张佑干活天经地义。以前杜武还不是领主,就这么做。何况张佑本身是领主,给他干活更是理所当然。哪有发这么高的工资的?
但是张佑来自二十一世纪,至少还是知道一些经济学常识的。知道把手下都搞成穷鬼的话,实在没什么意思。那样做的话,那么除了他自己一个人发财的话,领地内其他的一切发展都免谈。首先那样做的话,领主内其他人连老婆都娶不起,那还发展个屁啊?他是领主,也是一个土皇帝,负有领地发展的重任。而不只是单纯追求利润的商人。
因此,为了取信于领民,张佑首先向每个村民都发了二十个一孔戈币,作为新盐试制成功的庆祝礼金。其他一看张佑果真发了钱,便都信了。接着,他就正式下令,进行全面熬盐。
这种计件工资,几乎令那些村民们发狂。他们个个都非常勤奋,日夜不停地工作,希望早日赚到更多的钱。至于拿着那笔钱干什么呢?那就是各人有各人的打算了。
这么多人,同时齐上阵的熬盐,每天的产量虽我蹭蹭地上去,但在张佑看来,产量还是太少,并且严重浪费柴薪草料,成本还是太高。同时,他觉得制盐应当完全利用太阳光来晒制,那才是最划算的,最节省成本的。
但这个时代的盐田,让张佑实在不敢恭维。他决定用砖头和水泥砌几个新型的盐田。但这儿没有砖头和水泥,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一番了解后,要想会烧窑的技术人员,只有向计家引进。于是,张佑便带着一支小队伍,挑着一些盐,到句章而去,找到了陈士杰,提出想要购买或者交换陶匠。
陈士杰听了,一脸为难地说道:“虽然计家命我为句章商铺掌柜,这里的一切生意都交由我打理。但交换陶匠实在是一桩大事,这意味着烧陶技术又向外扩散了。这我可做不了主,而且这儿也根本没有陶匠。这样,我把你们的要求向家主禀报。大概半个月至二十天左右,我得了准信儿,便派人找你联系。”
张佑想想,也没办法。而且,这里也确实暂时也没有陶匠。张佑只好先行回去。
半个月之后,陈士杰带着四位陶匠,来到了这鄞乡村,告诉张佑:“家主同意向你卖四位陶匠。这四位陶匠虽然技术一般,但为人还算是忠厚老实,用起来十分可靠。家主说为了感谢你把所有的新白盐交给我们,这四位陶匠就算是馈赠你的一份礼物,不收你们的钱了。算是奉送给你们了,尽管拿去用吧。”
张佑大喜过望,收下了这份礼物,打发走了陈士杰。然后便把四个陶匠分作两组,让他们分别带着一些人起砖窑和水泥窑。
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工匠,都是附属于大家族或者官府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可以随意转让买卖或者赠送。当然也没有姓。按照习俗,他们应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为姓。因此,这四个人,便分别被叫做陶大,陶二,陶三,陶四。
为了激励四个人的工作热情,张佑分别告诉了他们,只要他们在这里定居下来,不离开领地,新砌的窑就归他们所有了。以后,他自己要用砖和水泥,也掏钱向他们购买。那四个人顿时被激发了斗志,当场就跃跃欲试。
不过,烧砖先要找到煤,张佑当天发动领地内年纪比较大,已经干不动重活老人,以一百戈币的县赏金额,让他们去找煤。非常非常幸运的是,三天之后,在他那小小的领地内,居然还真有煤让他找到了,而且品质还不错。虽然这煤矿的规模很小,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绝对是属于应当关停的那种小煤矿。但对现阶段的张佑来说,却足够满足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需要。
既然找到了煤,张佑便把配方告诉了四位陶匠。四位陶匠分别记下了砖头和水泥配方后,立即便按照烧陶的方法,分别带着人,起了一座窑,试了一下,却烧不出砖头水泥来。这令他们不由得沮丧。
张佑见了,便笑道:“你们也不用沮丧。这些东西,肯定是用窑烧制出来的。但是这窑不是这样子的。你们想办法把窑改进一下,便可能会烧制出来了。”
四个人一听,便日以继夜地改进起窑来,成天想着,怎么把砖头和水泥烧制出来。如此,忙了半个月后,陶大陶二负责的砖窑,率先取得突破,成功地烧制出红砖来。虽然这砖的质量实在不怎么好。但是张佑本来就是打算用来铺在池子底下的,当然也不需要多好的砖,因此,毫不介意。当场就把陶大陶二的丹书身契还给他们,恢复了他们的自由之身。接着跟他们谈妥条件,按照每十块砖一个单孔戈币价格,签了一笔供货合同。当然,这个合同,又是用木炭写在了一块木板上。
公尚省、杜殿杰和蓉娘和其他一些人,看张佑这么搞法,简直莫名其妙。蓉娘问道:“你这是干什么?陶大陶二,本来就计家送给你的小家臣,你让他们干什么,难道他们还敢违逆不成?你现在先把他们的身契还给他们,释放他们成了国人。接着,还与他们签什么契约,正儿八经地做生意?这不是没上没下,没尊没卑了么?”
张佑说道:“我正是要破除上下尊卑,平等而正经地做生意。要是按过去那样的情况,这几个陶匠,只能是在皮鞭下,偷奸耍猾地干活。而现在,根本就不用我督促,他们在自由又渴望赚钱的情况下,自己便会拼命的工作。这样,我这领地里,发展速度肯定会快上许多。而我正是要领地里快速的发展。”
蓉娘和其他人,对张佑的解释,一时都不懂,但他们也没再多问。毕竟,张佑是这儿的领主。这个时代,一个领主,正自己的领地内,完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于领主的决定,不管是好是坏,大多数的领民,只有接受的份儿。
接着,又过半个月后,陶三陶四负责的水泥窑,也终于改进完成,用粘土和石灰石烧出了原始的水呢。张佑便又用相同的程序走了一遍,和陶三陶四也签了一份供货合同。
接下来,他便发动村民,利用水泥砖头,修建了新式盐田。这一套新式盐田,共有四个盐池组成。第一个蓄水池。这个水池就是在海水涨潮的时候,把海水引入其中,并且把其中沙子粗步沉淀。当然,顺带也曝晒蒸发一些水汽。
第二个池子,便是沉淀池。在第一个蓄水池当中,把海水中的主要沙子沉淀下来后,便流入这第二个池子当中,把海水中的一些黄泥分子沉淀下来,并且进一步的曝晒。这要花较长的的时间。
第三个,就是过滤池。海水流入这个过滤池当中后,主要过滤一些海水中的其他杂质,并且进一步曝晒成较浓的卤水。
第四个,便是结晶池了。经过三个池子,已经弄成比较纯净的卤水流入这个池子后,最终在这个池子里曝晒结晶成比较白的盐。便可以收成了。
对于前三个池子,张佑修建的比较深,最后一个池子,建得比较浅,但面积修建的非常大,以便于曝晒。
对于结晶池里结晶出来的盐,张佑没有像以前那样随理散发处理。而是找木九又签定了一个供货合同,让他给自己做专用的木桶,把盐装在木桶里。
张佑新式盐田修建成功,原来的煮盐法当然要废弃了,原来全村都参与煮盐,现在大部分人,却一下子失去了工作。而新式盐田用人很少。在平常时节,只要几个人就可以看得过来。唯有结晶出盐后,从盐池里把盐铲出来,方才需要多一点的人手。但那也只有几天时间需要人手多。这一个盐场晒盐,平常总共才需要十个人左右。
这事让张佑大为烦恼。这也算是变革的痛苦或者说是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