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爱之扁舟

正文 第十七章 暗潮涌动

    《打到狗地主》这个节目,也许有读者以为是虚构的,其实不然。那是个真实的故事,它是以何龙飞祖父为原型,经过艺术再加工而形成的微型剧本。在第十一章里,何龙飞与刘向东在开学的第一天,就打了一架。如果你仔细揣摩,你就会发觉,抄起板凳砸向刘老财头上的那个人,他的个性与何龙飞是何等的相似。那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何龙飞的爸爸。砸向刘老财那板凳,让老财主命归黄泉了。为此,何龙飞的爸爸被投进了县大牢,后来解放军解放了县城,他爸爸就参加了解放军。

    大院的孩子们,在育鹏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过程,是他们人生长河中的永恒,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育鹏小学是部队的子弟学校,在507工区场站也就存在了几年的时间。县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整合教育资源,由县里和部队共同出资,在隔壁的三道沟村的村办小学基础上,建立了一所全日制小学,校名叫做三道沟小学。其实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只有几名专职教师,剩下的都是民师。那时文化大革命初始,虽然提出的口号是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的下一代,但是“红”字是摆在第一位的,为此,村里还专门在学校派驻了贫下中农代表。

    育鹏并到三道沟后,王新明他们班级的四十几个同学,与三道沟学校的那个班级的学生打乱后从新编的班,四十几人被一分为二,成了两个兄弟班级。王新明、刘向东与马燕仍然还在一个班,所在班级是一班。大小国庆因为同名,点名时不好区分,大国庆就与王新明他们同在一个班了。曹老师也跟着学生到了三道沟小学,她依然是王新明的班主任,担任新的班主任后,她首先把班委会成立了起来。班长和学习委员还是由王新明和马燕分别担任,劳动委员有原来三道沟的陈忠虎来当,文艺委员也是三道沟的林淑明,体育委员则是育鹏来的高健。

    三道沟小学离大院很近,就在场站大门岗西边下坡处不到200米远。小学的北面,是一条路基高高的军用铁路专线,学校的地势显得很低洼。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流经小学的门口,而后又通过铁路桥下,流向远方。

    到了新的学校,很快遇到了第一次劳动,栽树。

    那天下午天很热,栽树的地方不远,就在学校门前的那条小河的边上。与其说是栽树,倒不如是插树,插的是引进的新品种,据说是从加拿大来的。

    那时候差不多的人都会背“老三篇”, 其中有一篇叫做《纪念白求恩》。说的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救治八路军伤病员,在做手术的时候,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受到感染而不幸牺牲的事情。毛主席在这篇文章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号召每一个党员向他学习。所以白求恩的名字,在中国是家喻户晓。

    同学们知道,今天插的树苗来自白求恩故乡,都感到很亲切,是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好时机。插树是在住校的贫下中农代表指导下进行的,这个代表姓田,大家都称呼他田老师。这个田老师为人和蔼,同学们都很敬重他。只见他手持一把专门剪枝的铁剪子,把杨树条子剪成一眨长,而且在每个枝子上都留有芽眼,以确保栽下去芽眼能发出芽来。他把剪好的枝条分发给每位同学,并认真讲解插枝的技术要领,还亲自做了示范。

    “孩子们,学校是教书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好地方。”他手里拿着一颗待插的枝条,接着说道:“你们就如同这颗树苗,我们现在把它插在这里,经过精心的栽培修剪、浇灌施肥,将来它就会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建建设的栋梁。”

    同学们感悟到了田老师的教诲,听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他们按照老师传授的方法,认真细致地插好每一颗,干得挺带劲儿的。人多力量大,在田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所有的树苗都插好了。

    “真渴啊,来时忘记带水。”王新明感到口渴难耐。

    “就喝这小河里的水,很解渴的。”陈忠虎带头喝起了起来。

    “这水能喝吗?看上去一点儿不清。”王新明怀疑地问。

    “能喝,我们从小就是喝这河水长大的。”林淑明肯定地回答着。

    刘向东也很渴,毕竟天热,他说:“新明,人家都能喝,我们差啥啊。喝吧,死不了人。”说着,他也跟着其他人喝了不少。

    王新明见大家都喝了,自己还是不放心,但是确实渴得厉害。不得已,他用手捧起一捧,在鼻下嗅了嗅,没感觉到有什么异味,便张口慢慢尝了一点。水到了嘴里,他觉得有一股土腥气,细细品了品,好似有点猪粪便的味道,急忙从嘴里吐了出来,他皱皱眉说道:“这个水不能喝,会出问题的。”

    “什么不能喝,我们不都喝下去了吗,没啥事儿啊!你们部队上的孩子就是娇气,这点苦都不能吃,还是俺贫下中农的孩子抗造。”

    “就是啊,太娇气。”林淑明也说着同样的话。

    正在同学们争论之间,田老师提着一桶水来了,“同学们渴了吧?都来喝吧,才从深井里打上来的,清冽可口。”说着他把水舀子递给了王新明。王新明接过后,在桶里舀了一舀子,“咕咚咕咚”,喝下去大半舀子。他一边用手擦着嘴角淋下来的凉水,一边赞不绝口地夸到:“好水啊,真解渴,爽极了!”

    “田老师你这是雨后送伞呀,我们早就喝饱了。”刘向东调皮地做了个鬼脸。

    田老师自嘲地说:“都怪我自己,光想着完成任务,忘记这码子事儿了。”

    突然,刘向东捂着肚子说:“感觉有点不对劲儿,哎呦,哎呦呦,肚子好疼!我得去厕所。”说着急忙向厕所跑去。

    “你看你看,我没说错吧,部队的孩子就是娇气。我们都没事儿,唯独你们部队上的刘向东要窜稀。”陈忠虎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就是的,没有说错。”林淑明还是那态度。

    马燕放下水舀子,心里有点不平了,她呛了林淑明一句:“都是一个班级的同学,最好不要人为地分成部队和地方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

    “我这叫就事论事,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陈忠虎话还没有说完,猛然也感到肚子疼了起来,接着是林淑明,她不但肚子疼,而且呕吐了起来。其他喝过小河里水的人,也相应地出现了类似的症状,悉数向厕所的方向跑去。

    田老师意识到,学生们这是喝了不洁净的河水中毒了,急忙跑去学校做汇报。

    原来这条小河是从山上流下来的,途径三道沟村。往年来水足,河水总体是洁净的。可是今年上游的山区没有怎么下雨,河水自然小了,河道也变窄了,流动性变差了。再说,村民们在河里洗衣服,涮马桶,还把一些死猫死狗等杂物也丢弃河中,水体受到污染,再按过去老黄历行事,哪能不出问题呢?

    田老师到了校长室,把事情的经过向校长作了汇报。朱校长感到事情比较严重,如果出了重大事件,上级领导是要追究责任的。他急忙去了教研组,找到曹老师说:“你们班上的学生喝了受污染的河水,正在上吐下泻呢,你赶紧去看看吧!”

    曹老师放下手中的教案,急忙跑去查看。到了那里一看,事情挺严重的,轻者四肢无力,重者脸也变了颜色。她急忙跑到校长室,抓起电话给场站卫生队的队长孙志新打电话,孙志新答复说马上派人来。朱校长听说部队的医院来人,心里稍感安慰。但是他还是批评了田老师和曹老师,说他们两人工作做的不细致,致使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田老师没有说什么,他心里明白自己没有准备周全,负有一定的责任。曹老师则感到有点委屈,今天的劳动课是田老师带的,自己的任务是改作业和备课。朱校长则认为,曹老师虽然不带劳动课,但她是班主任,对班主任的工作做得不细,至少要抽空去现场看看的。

    不一会的功夫,医院的救护车到了,是孙志新亲自带队的。医生给每个学生服了药,让他们先在教室里休息,并把症状较重的送上车,带回医院做化验,然后再对症处理。

    留在教室休息的学生,服下药后症状明显减轻。没过多久,场站医院的救护车把带去的学生都悉数送回,“警报”解除。朱校长看到学生没了大碍,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转眼间,秋天来了。秋天到了,冬天就不远了。按照往年的规律与安排,学校冬季取暖的问题又提到了议事日程。每年这个时候,学校都会停几天的课,教职工与学生一道去山里砍柴草,做过冬准备。

    听说要去山里,学生们都很高兴,尤其是从育鹏过来的学生。他们原来在育鹏的时候,教室里有暖气,不必为取暖操心。大多数人没有去过山里,而且每天呆在教室里上课,久而久之是有点乏味,这次进山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快事。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曹老师的女儿夜里发烧生病了。她给女儿吃了一点药,早上起来的时候,又为女儿试了体温,病情略有好转。她有点举棋不定,爱人在工地上上班不在家,如果自己带着班里的学生上山,家里只有婆婆在家照看女儿,心里放心不下。如果请假在家,又怕学生上山出岔子。思前想后,她觉得不能放下班里的几十个孩子,自己必须要亲自去,平安地领着上山,平安地带着他们回来。于是吃过早饭后,她向婆婆做了交代,让她多留意孙女,有情况及时抱到卫生队找医生看病。

    一切安排妥当后,她匆匆来到学校,女儿生病的事情压根没提。这次打柴草是全校性的活动,是为了保证整个学校所有班级的冬天取暖。原则上没有重要事由,都不准请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极好的锻炼机会,对教师来说,他们必须组织好学生,安全地上山,安全地返回,而且尽可能的多打柴草回来。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那么简单,毕竟是那么多的学生啊。

    进山的路走的是捷径,整个长龙是沿着学校对面铁路专线向西进发的,同学们踏着路基上的枕木,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很是开心。

    俗话说:看山跑死马。这话一点不假,走了一个小时的路,要去的那片山还远着呢。马燕早上出来的时候,怕出去口渴,就多喝了一些的水,走着走着就感到有点憋,要解小便。她向曹老师打了报告,曹老师说道:“怎么这么麻烦,这儿到处都是人,你找个人陪着,到路基下面找个地方。”

    “我找后面二班的徐素丽一块去,老师放心,我们不走远。”马燕应着,等后面的徐素丽到了以后,两人就顺着路基的斜坡走下来,找到了一个僻静处。

    这条铁路专用线的两边栽种了整齐的梢条子,这梢条子可是编筐的好东西,每年秋天过后,部队上或者生产队来人,把它割下来拿回去编筐。第二年它又重新生长出来,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马燕站起身等着徐素丽,她看见梢条子下面长着一种草科植物,上面缀着许多红红绿绿的果实。走近一看,原来是当地特有的“红姑娘”,于是她兴高采烈地对徐素丽说道:“大丽你看,这儿有许多‘红姑娘’。”

    徐素丽惊奇地问:“真的吗?这里还有这玩意儿呀。”她拎起裙子,走过去看个究竟。她果然看见这簇簇、那片片惹人喜爱的‘红姑娘’。更使她惊喜的是,除了整片的‘红姑娘’,还有许多“洋姑娘”。“洋姑娘”与“红姑娘”的区别是,它的果实是黄色的,而且很好吃,吃起来甜中带着香味。两人尽兴地忙着采摘,忘记了班级打柴草的队伍。

    这时,走在队伍里的曹老师,见马燕和徐素丽去了半天还没回来,心里着急了。她叮嘱王新明带好班级队伍,自己则向后寻去。今天的曹老师心情如五味杂陈,心事重重的。在家病着的女儿让她惦记,又带着这么多的学生上山,马燕和徐素丽去了有一阵了,生怕出点啥事。

    马燕和徐素丽在那里采摘了很多“姑娘”,两人心里喜滋滋的。这时,徐素丽看见一处梢条子的底下,有一个用布包着的物品,四四方方的。她向马燕说道:“马燕你看这儿一个包裹一样的东西,里面不知道是什么。”

    “对呀,这是个什么呢,谁会这么粗心啊?”马燕叨咕着。

    “我看不像,好像是有人故意藏在这儿的,这儿又不是路边有行人的地方。”徐素丽傻傻地说。

    忽然,她们俩的面前出现了一个戴着墨镜的中年人,看上去不像本地人,也不像是种地的。他张开了镶着大金牙的嘴,满脸堆笑地说道:“小朋友,那东西是我昨天丢的,谢谢你们帮我找到啦!”

    马燕多了个心眼,问道:“怎么肯定就是你的,你说说里面是什么,说对了才能证明是你的。”

    “用布包着,四四方方的。”大金牙答道。

    “等于没有回答,这明面上就可以看出来,你答不对就不给你。”徐素丽也聪明起来。

    大金牙一时语塞。其实他早就到了这里,本来是来这里取东西的坏人。他到这里来的时候,正赶上大队的学生从这里路过,为了安全起见就找个地方躲藏了起来。他是准备等人走后再把东西取走,没曾想却偏偏来了这两个女孩,他躲在那里没有动弹,等她俩走了再说。可是放在那里的东西被她俩看见了,如果再不出来,叫她俩打开那个布包就露馅了。他的贼眼咕碌碌地转了几圈,嘿嘿地笑道:“是人家送给我的礼物,嘱咐我到家后才能打开的,我现在还没有打开过,当然说不出来里面到底是什么呀。”

    “那可不行,我要交给我们老师,老师同意给你才能拿走。”马燕从大金牙的那副狡猾的面孔推断出,他不是个坏分子就一定是个特务。

    大金牙看软的不行,只有来硬的了。他凶相毕露地从后腰间拔出一把明晃晃的匕首,在她两人的面前晃了晃,恶狠狠地说道:“小兔崽子,赶快把东西给我,否则我要你俩的命!”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