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鬼谷三国

正文 鬼谷档案

    本文网络转帖,为读者了解鬼谷所用,作者不详。

    鬼谷子,道家谋略圣祖。此人是个旷世全才,在养生,算命,数学,医疗,兵法,奇门遁甲,阴阳五行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可惜只有纵横学一书较为完整地流传下来。

    鬼谷子是战国诸子百家中的一只奇葩。是道家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老庄的学说,主张顺其自然,顺应万物法则,鬼谷子的纵横学则不然,他主张利用规律,引导规律来办事。老子“无为”,鬼谷子则是“有为”(特指纵横学,鬼谷子的学说很杂,其他理论的思想不明)。和同为儒家,孟子宣扬“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 ,颇有相似之处。

    他有两个纵横学高徒苏秦和张仪,他们运用自己惊世的谋略,把战国搞得天翻地覆,玩弄天下于股掌之间。为战国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他又培养了两个伟大的兵法家,孙膑和庞涓。其实庞涓在当时已经无敌了,可惜既生瑜,何生亮。孙膑一出,庞涓就显得暗淡无光了。

    此四子一出,星光璀璨于战国,天下莫与之争锋。连最弱的庞涓在同门师兄弟未出之前都无敌过一阵子,其他三人的能耐,可想而知。

    诺,非要给四公子排名的话。个人认为是: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我觉得纵横的境界要比兵法来得高明。《孙子兵法》论述兵法的最好境界是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

    境界这个东西,分两个层次:“有”和“无”。最通俗的一个比喻:金庸武侠中,大boss剑魔独孤求败悟剑,从一开始的“有招”到最后的“无招”boss境界,从“有”到“无”,天差地别。兵法也是如此,从“用战”到“不战”。道家的学说也是如此,“无为”最高,“有为”低一层次。厚黑学也如此,从“有脸有心”到“无脸无心”。

    “无”是最高境界,推算下去,世间的规律皆是如此。“有”,就代表有有形,有形就痕迹,有痕迹就有破绽,有破绽必可攻破。“无”,无形无色无味,没有痕迹可寻。正所谓“大道无形”,非天赋异禀者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有”“无”的境界,高下立马可分。

    兵法有“用战”和“不战”之分。而纵横学就进入了“不战”的境界,从立意来说,就直奔兵法的最高境界。在我看来纵横学也是兵法的一种,只不过是最高级的兵法。

    苏秦一张嘴巴帮燕国要回了齐国千辛万苦攻下的十座城池。苏张珠连壁合,秦国15年不敢出涵谷关。张仪一张口,楚王拱手送上700里国土,被骗了还把张仪当爷爷一样供着。后来屈原被气死了,跳江了。天纵奇才啊。

    合纵要比连横来得难多了,合纵是为了共同利益在一起的,内部矛盾太多了,而苏秦对六国也不是一视同仁,存在偏心于燕国,矛盾更加激烈。连横相对比较容易点,就侍奉一个国家,内部相对稳定多了,再对外各个击破。

    即使如此,苏秦和张仪的过招,却丝毫不落下风。而且张仪还是苏秦送入秦国的,被苏秦用计,张仪却不知。种种看来,我认为苏秦高于张仪,他们二人也是惺惺相惜,互相都有合作过。比起孙膑和庞涓同门师兄弟的惨剧,这二人高明得多:聪明人在一起,不一定非要斗个高低,也可以合作共赢。后来苏秦死了,合纵联盟也名存实亡,因为没有人可以同张仪对抗了。世事很奇妙,天下第一死了,天下第二也变天下第一了。

    鬼谷子纵横学的思想精髓:看透规律,看破局势,然后审时度势,借势引导规律,把局势引向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纵横学分上下两篇,上篇《鬼谷子》论述游说谋略的技能,下篇《本经阴符七术》为修心,控制欲望,锻炼心理素质。

    纵横学太强大了,学成了,再顺应时势,足以掌控天下。诺只学《鬼谷子》,而不学《阴符经》只会陷入无边的控制欲望中,个人欲望膨胀到临界点了,就等着自取灭亡。和武侠中,武功和心法相辅相成,如出一辙。

    纵横学分两个层次:一,以纵横术,谋天下人的利益。二,谋自身利益。

    习纵横术,有个前提:先尊重规律,其次才是利用规律,最后还要顺应时势。没有这个前提,纵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楼栏打水一场空。

    先天时,后地利,最后人和。天时和地利如规律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这种大局势,个人力量是无法转移的,只能等待这两样东西运转到自己想要的地步,接下来才是人和,有了时势这个前提,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发挥作用。

    古之英才,时机不到,不出山。姜子牙这种五百年一遇的大才,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不出山呢?他年轻的时候为什么甘愿隐居乡野埋没自己的才华呢?

    他学的是辅佐帝王的学问,在他年轻的时候商朝自己很腐败了。去侍奉商肘昏君,不是自己自己的志向。况且昏君会出昏招,不听自己的话,不给他施展才华的平台还好,哪天听信奸臣的馋言,姜尚就要脑袋搬家了。会落得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地步。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天下的法则都是想通的,以他的才华,随便都有口饭吃。为什么他还不去呢?做其他的工作,不足以使他的才华发挥到淋漓尽致。天赋异禀的人都有傲气,让雄鹰干小鸡啄米的事情,他不干。

    《厚黑学》里著名的“补锅法”说了,锅破了小洞,先不要补,要拿锤子把锅底砸烂了,再换个新锅底。

    当时的商朝这个锅虽然已经破了个大洞,但还没达到可以换锅底的地步。这个只能等。

    一直等到老姜快入黄土的时候,商朝这个锅底终于烂了,是时候换锅底了。嗯,得找个好锅底。嘣的一声巨响,周文王这个好锅底出现了。

    于是,某年某月某日,姜子牙在“天意”中,钓到了周文王这条大鱼。一个愿钓,一个愿被钓。

    然后,姜子牙这个绝世补锅匠顺应时势用周文王这块好锅底成功地天下这块大锅补上。技术嘛,震铄古今,这惊世一补,一用就是八百年。后来这块几千的大锅,换了几十次锅底,最好的也从来没用超过四百年。

    像当今这个变异胶水锅底啊,都不知道能不能用超过八十年。

    所以,同学们啊,千万要记住啊,先天时,后地利,其次才是人和。不要相信孟子那狗屁的“人和”至上的言论。你以为你是谁啊,能通天彻地啊?时势没有发展到一定的地步,任你有惊天纬地之才,也是楼栏打水一场空,搞不好还提前入黄土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