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十章:无极狂战士周泰
襄平城。
与平郭城百业凋敝的情况不同,这座位于鸭绿水畔的小城镇相比而下商业非常繁荣。作为辽东第一县的襄平,人流穿梭如织,各国前来做贸易的百姓们熙攘着,挥汗如雨。除了汉末的五铢钱,匈奴人、乌丸人、甚至高丽人,集市上各色形状的钱币往来流通着,非常热闹。
在熙攘热闹的前门大街上,有个买豆腐脑的小摊,几个穿着亚麻面料襜褕的汉子正坐在长凳上,喝着香喷喷的豆腐脑,吃着焦黄的烧饼,美滋滋的互相吹牛扯淡。
自动汉武帝时代的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下捣鼓出“香白如雪”的豆腐后,滑嫩香甜的豆腐花很快在大汉国流传开了。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撒上胡椒、芝麻、海米、韭菜、木耳、蒜泥,再蘸着刚烤熟胡饼或者肉夹馍......尤其在冬天里,多放些辣椒蒜泥,那叫一个够劲儿!
卖豆腐脑的姑娘大概十五六岁的年纪,身旁的两个盛满豆腐脑的木桶散发着豆制品特有的烟火气息。那姑娘给客人盛满豆腐脑后,并没有一旁歇息,而是站立街边,哼着一支哭诉凄惨身世的歌谣。
从歌谣里可以听出,那姑娘名叫花姐,襄平县孟村人氏。半年前,乌丸人“狩猎”孟村,因为花姐家里穷,没有钱上缴供奉,花姐的父母竟被乌丸人用皮鞭绑在树上活活抽死!花姐想去告官,又苦无写诉状、疏通打点的钱,只好摆个小摊子,积攒些小钱好去告状。
“唉!”旁边的一个客人听着姑娘的歌谣,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帮天杀的鞑子,又在欺负咱们老百姓了!”
“谁说不是呢,”另外一人咽了口烧饼,跟着附和道:“俺们村,光上个月就被乌丸狗贼扫荡过三次。唉!这些年本就闹灾荒,收成少了六成,这才刚被官家收了租,又闹开了鞑子!唉,这老天爷是成心不让老百姓有好日子过呀!”
两个汉子喝完豆腐脑,把身上仅有的余钱都掏出来放在矮桌上。嗨,都是穷老百姓,能帮衬一点算一点吧。
在豆腐摊右首,有个瘦瘦高高的年轻人,阔面微黄,双眉如刀,眼角处的长刀疤带着历经沧海的峥嵘。那黄脸汉子身后就是药王庙,他正好靠在药王庙的门楣处,脚边立着一个三尺长的木板,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篆体大字:略懂武艺,寻找翁主。
字虽丑陋,一笔一划的,却如刀勾铁划!
日过晌午,黄面汉子实在饿得不行,豆腐脑的香味一次次刺激着他那空荡荡的五脏六腑。那汉子咽了口吐沫,右手撑住门槛,摇摇晃晃的站起身来,冲卖豆腐脑的摊位走去。
汉子走到摊位前,伸手摸了下干扁的钱袋,轻轻叹了口气。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想当年,他也是纵横四海的枭雄,如今却落得……黄面汉子叹口气,抬腿就要走开。
“官人,请留步!”花姐冲那汉子笑了笑,用木勺盛了碗热乎的豆腐脑端给他:“吃吧,不要你钱。”
“这……”八尺高的汉子,脸色一红,竟低着头不敢接过陶碗。
“俺看你饿了好几天了吧,吃吧吃吧,一碗豆腐脑也没几个钱。”
看着眼前姑娘真诚的眼神,那汉子心头一热,接过豆腐脑一口气喝了个干干净净。
“俺的豆腐脑咋样?”花姐轻声一笑,灿若朝霞。
“好喝,好喝,比宫廷里的御酒琼浆还好喝!”汉子擦着嘴赞道,忽然又想起什么似的,从衣襟里取出一个雕龙画凤的祥云玉佩,太阳下闪耀着灿烂的光华。
花姐毕竟年轻,见了那玲珑玉佩,好奇道 :“官人,这是何物?”
黄面汉子漫不经心说道:“一年前,我在江边救起过一个白面书生。那书生感激我的救命之恩,又见我多少有些本领,就把这个玉佩赠我,说让我凭借此物可去京城洛阳找一位叫王允的大人,寻个武官正当营生。”
花姐吓了一跳,忙道:“哎呀,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还是留着自己用吧,我可不敢要。”
汉子一摇头,带着无所谓的语气道:“大丈夫行于天地之间,当驰骋沙场,真刀真枪的杀出前程,岂能靠别人恩惠施舍!再说,姑娘要告官,少不得钱财,不如将此物拿去典当,也好早些去洛阳告状,为你冤死的父母报仇啊!”
花姐执拗不过他,只好含泪接过汉子沉甸甸的礼物,返回摊位前继续唱曲。那汉子有了精神,正琢磨着要去哪找个出大力的活计,虽然低贱些,总好过整日饿肚子吧。
高顺和潘凤非常痛苦!
他二人自从前日结伴从鹿岭出发以来,也在山崖老林里遇到过些异能之士,可那帮人不是年逾古稀,随时就要呜呼过去的老者,就是一些拿着“父母在,不远游”来搪塞他们的书呆子。儒家思想害人不浅啊,眼看着父母双亲连饭都吃不饱了,还整天谈什么“远游”、“不远游”的废话!
“无双兄,我看我们也不必惊慌,不是还有三日吗,我等再辛苦些,偌大的襄平县,总能找到几个好汉。”高顺劝着气鼓鼓的潘凤道:“前面有家卖豆腐脑的摊子,我们先去吃碗,午后继续赶路。”
潘凤点头同意,二人往长凳上一落座,潘凤扯着大嗓门一声高喊:“老乡,来两碗豆腐脑,多多放辣!”
潘凤的嗓门实在太高,花姐吓了一跳,又见那潘凤虎背熊腰的样儿实在不像个好人,心都提到了嗓子尖上!花姐脆生生答应了一声,解开木盖子就要给潘凤二人盛豆腐脑!
同一时间,南门街上鸣锣大作,一个身穿黑色禅衣官服的人率着一彪皂隶,不住的高声吆喝着路人“回避”,杀神一般的直冲着前门大街而来!
官军到了花姐摊位前,两个皂隶上前,一左一右抬起脚踢飞盛豆腐脑的两个木桶,白花花的豆腐脑流了一地!花姐一个弱女子完全被他们吓坏了,呆呆看着地上木桶,泪水在眼眶里团团打转……
那官员见了花姐,也不问是非情由,高声喝道:“大胆刁妇,当众非议朝政,挑拨民族矛盾,蛊惑人心!左右,还不与我拿下!”
与平郭城百业凋敝的情况不同,这座位于鸭绿水畔的小城镇相比而下商业非常繁荣。作为辽东第一县的襄平,人流穿梭如织,各国前来做贸易的百姓们熙攘着,挥汗如雨。除了汉末的五铢钱,匈奴人、乌丸人、甚至高丽人,集市上各色形状的钱币往来流通着,非常热闹。
在熙攘热闹的前门大街上,有个买豆腐脑的小摊,几个穿着亚麻面料襜褕的汉子正坐在长凳上,喝着香喷喷的豆腐脑,吃着焦黄的烧饼,美滋滋的互相吹牛扯淡。
自动汉武帝时代的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下捣鼓出“香白如雪”的豆腐后,滑嫩香甜的豆腐花很快在大汉国流传开了。一碗香喷喷的豆腐脑,撒上胡椒、芝麻、海米、韭菜、木耳、蒜泥,再蘸着刚烤熟胡饼或者肉夹馍......尤其在冬天里,多放些辣椒蒜泥,那叫一个够劲儿!
卖豆腐脑的姑娘大概十五六岁的年纪,身旁的两个盛满豆腐脑的木桶散发着豆制品特有的烟火气息。那姑娘给客人盛满豆腐脑后,并没有一旁歇息,而是站立街边,哼着一支哭诉凄惨身世的歌谣。
从歌谣里可以听出,那姑娘名叫花姐,襄平县孟村人氏。半年前,乌丸人“狩猎”孟村,因为花姐家里穷,没有钱上缴供奉,花姐的父母竟被乌丸人用皮鞭绑在树上活活抽死!花姐想去告官,又苦无写诉状、疏通打点的钱,只好摆个小摊子,积攒些小钱好去告状。
“唉!”旁边的一个客人听着姑娘的歌谣,忍不住叹了口气,“这帮天杀的鞑子,又在欺负咱们老百姓了!”
“谁说不是呢,”另外一人咽了口烧饼,跟着附和道:“俺们村,光上个月就被乌丸狗贼扫荡过三次。唉!这些年本就闹灾荒,收成少了六成,这才刚被官家收了租,又闹开了鞑子!唉,这老天爷是成心不让老百姓有好日子过呀!”
两个汉子喝完豆腐脑,把身上仅有的余钱都掏出来放在矮桌上。嗨,都是穷老百姓,能帮衬一点算一点吧。
在豆腐摊右首,有个瘦瘦高高的年轻人,阔面微黄,双眉如刀,眼角处的长刀疤带着历经沧海的峥嵘。那黄脸汉子身后就是药王庙,他正好靠在药王庙的门楣处,脚边立着一个三尺长的木板,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篆体大字:略懂武艺,寻找翁主。
字虽丑陋,一笔一划的,却如刀勾铁划!
日过晌午,黄面汉子实在饿得不行,豆腐脑的香味一次次刺激着他那空荡荡的五脏六腑。那汉子咽了口吐沫,右手撑住门槛,摇摇晃晃的站起身来,冲卖豆腐脑的摊位走去。
汉子走到摊位前,伸手摸了下干扁的钱袋,轻轻叹了口气。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想当年,他也是纵横四海的枭雄,如今却落得……黄面汉子叹口气,抬腿就要走开。
“官人,请留步!”花姐冲那汉子笑了笑,用木勺盛了碗热乎的豆腐脑端给他:“吃吧,不要你钱。”
“这……”八尺高的汉子,脸色一红,竟低着头不敢接过陶碗。
“俺看你饿了好几天了吧,吃吧吃吧,一碗豆腐脑也没几个钱。”
看着眼前姑娘真诚的眼神,那汉子心头一热,接过豆腐脑一口气喝了个干干净净。
“俺的豆腐脑咋样?”花姐轻声一笑,灿若朝霞。
“好喝,好喝,比宫廷里的御酒琼浆还好喝!”汉子擦着嘴赞道,忽然又想起什么似的,从衣襟里取出一个雕龙画凤的祥云玉佩,太阳下闪耀着灿烂的光华。
花姐毕竟年轻,见了那玲珑玉佩,好奇道 :“官人,这是何物?”
黄面汉子漫不经心说道:“一年前,我在江边救起过一个白面书生。那书生感激我的救命之恩,又见我多少有些本领,就把这个玉佩赠我,说让我凭借此物可去京城洛阳找一位叫王允的大人,寻个武官正当营生。”
花姐吓了一跳,忙道:“哎呀,这么贵重的东西,你还是留着自己用吧,我可不敢要。”
汉子一摇头,带着无所谓的语气道:“大丈夫行于天地之间,当驰骋沙场,真刀真枪的杀出前程,岂能靠别人恩惠施舍!再说,姑娘要告官,少不得钱财,不如将此物拿去典当,也好早些去洛阳告状,为你冤死的父母报仇啊!”
花姐执拗不过他,只好含泪接过汉子沉甸甸的礼物,返回摊位前继续唱曲。那汉子有了精神,正琢磨着要去哪找个出大力的活计,虽然低贱些,总好过整日饿肚子吧。
高顺和潘凤非常痛苦!
他二人自从前日结伴从鹿岭出发以来,也在山崖老林里遇到过些异能之士,可那帮人不是年逾古稀,随时就要呜呼过去的老者,就是一些拿着“父母在,不远游”来搪塞他们的书呆子。儒家思想害人不浅啊,眼看着父母双亲连饭都吃不饱了,还整天谈什么“远游”、“不远游”的废话!
“无双兄,我看我们也不必惊慌,不是还有三日吗,我等再辛苦些,偌大的襄平县,总能找到几个好汉。”高顺劝着气鼓鼓的潘凤道:“前面有家卖豆腐脑的摊子,我们先去吃碗,午后继续赶路。”
潘凤点头同意,二人往长凳上一落座,潘凤扯着大嗓门一声高喊:“老乡,来两碗豆腐脑,多多放辣!”
潘凤的嗓门实在太高,花姐吓了一跳,又见那潘凤虎背熊腰的样儿实在不像个好人,心都提到了嗓子尖上!花姐脆生生答应了一声,解开木盖子就要给潘凤二人盛豆腐脑!
同一时间,南门街上鸣锣大作,一个身穿黑色禅衣官服的人率着一彪皂隶,不住的高声吆喝着路人“回避”,杀神一般的直冲着前门大街而来!
官军到了花姐摊位前,两个皂隶上前,一左一右抬起脚踢飞盛豆腐脑的两个木桶,白花花的豆腐脑流了一地!花姐一个弱女子完全被他们吓坏了,呆呆看着地上木桶,泪水在眼眶里团团打转……
那官员见了花姐,也不问是非情由,高声喝道:“大胆刁妇,当众非议朝政,挑拨民族矛盾,蛊惑人心!左右,还不与我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