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九 变与不变
儒将方棘辞官了。
这则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整个大禁流传。
无论是百姓也好,官员也罢,此时口中谈论最多的,便是方棘。
天启城内,有人惋惜,有人叹息,有人偷笑,有人冷笑。更有人想到十年前的那个人,一时内心复杂难言,只是不由自主的打开身边的酒坛,一坛坛见底,一坛坛入腹,不管面上的微红,不顾妻儿的劝阻。
对于将士来说,铁血生涯之后,战死沙场也许是最好的宿命,但是若能解甲归田,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归宿。
天启城上空全是迷雾,将整个城池皇都全部包裹在其中,有些飘渺,但是从未曾梦幻。
迷雾朦胧,压在整座城池的上空,感觉非常的沉重。
濯轩站在南门上的城墙上,心情比遮眼的大雾还要沉重。他记得,十多年前,那个男人离开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站在这里,默默的看着远空,一看便是一天一夜。
那一夜,月光如洗,没有星群起伏,只有明月挂在天空独骄。
当时,他的心情如水般沉静。
很多人认为那时他在睹月思怀,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当时虽然抬着头,但是什么都没有看。
而今,他再次站在了这里,似是为相同的事,但已不再是相同的人,他抬起头,忽然想看一眼那夜夜空的明月,奈何此非昨日,城墙上空的迷雾尽数垂落,弥漫在他的深瞳里,像是清水一般缓缓化开。
他闭上眼,觉得今日的内心要比十年前复杂的多。
他想到日前夜里,在林间和那个白衣书生的对话,嘴角不由得露出讥笑的神情。
“一个赌约就想挽回大局吗?”他在内心轻声说道。
城墙上的士兵笔直的站在自己的岗位上,静观城楼周围的一切,眼神比往日还要凌厉三分。墨渊静静的站在他的身后,沉默不语。
因为此时皇帝没有开口,那么臣子自然也不需要开口。
晚秋的飞鸟依然起的很早,老早便开始在落叶里翻找食物,它们永远比人要勤劳。
濯轩看着城墙脚下白雾里的小鸟,低下头观看了很久。
“每日起早觅食,这便是鸟儿必须要做的功课,也是生活。”
他转过头说道:“可是人呢?又为什么而生活?”
墨渊默默的看着他,无法回答。
濯轩继续问道:“在你看来,作为一个皇帝,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墨渊低下头想了想,说:“自然是一统天下,希望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平定是基础,富强是目标。”
濯轩说:“江山是什么,江山便是领土,领土便是资源,有了丰富的资源,才可以更好的发展。而疆域的统一便是安定的基石,只有安定了,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去发展。”
他转过身没有理会墨渊,而是继续说道:“大禁之所以繁荣,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早早的统一了世内,但仅此只是世内,这个世界太过庞大,庞大到让你无法想象。”
墨渊抬起头,看着濯轩的背影,平日虽常已故交相谈,但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一点也不了解他。
“巫坛坐守世外部落的年代远非我们了解的久远,陛下真有绝对的把握?”
濯轩笑了笑,说:“任何事物,都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如何相对?”
濯轩说:“相对巫坛,大禁比他们统一。世外蛮荒,世内繁荣,相对各个部落,我大禁的城池更加坚固。”
濯轩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内心却有别的疑虑。
清风渐起,缓缓吹散城头的雾霭,整座巨城和无数的宫殿也在视线中越来越清晰。
墨渊抬起头看了濯轩一眼,然后说道:“冬天已经来了,北部边塞而今早已落了几场大雪,虽然镇守在哪里的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但是蛮将军不在寒玉关,只有副将驻守,我担心在此情况下难免军心动摇,被人趁虚而入。”
悄然以至晌午,山间的大雾散的很快,远处山林已经清晰在目。
濯轩抬眼看了枯林一眼,沉默了许久之后,平静的问道:“副将是谁?”
“白郁然。”
“哦,”皇帝突然拖长了声音,笑了笑,饶有兴致的说道:“是他啊,那就不会有什么事!”
墨渊也笑了笑,没有说话。
濯轩继续说道:“通知北部诸城,让他们筹集三个月的军粮,二十万件棉衣,送往寒玉关,要求白郁然亲自接收。”
“是。”
濯轩看着他面上的笑容,说道:“看来你对他相当赏识啊!”
墨渊回答道:“他也许是下一任四大将军最好的人选之一。”
濯轩面上含着笑容,微微摇了摇头。
“转瞬十年啊,说是什么都没有变,实则变了好多啊!”
他底下头,忽然响起那夜在林间,他说:“方棘,十年了,你还是没变。”
身边的男子一身白衣,腰间的白纸折扇就像是醉鬼的酒壶,从不离身,“不,我变了,只是你还没有发现。”当时方棘是这样回答他的,他笑了笑,低下了头。
此时他同样笑了笑,只是已经不再是淡笑,而是冷笑,他在笑,这一次却没有低下头,而是在心间小声的说道:“你确实变了,我们大家都变了。”
十年不经意,十年也改变了很多东西。
天启城内旧楼倒下,新楼建起,朝堂军营里,老人离去,新人入主,变化从未停止。
濯轩抬起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原先林间应有的小路,如今早已消失,落叶堆积、枯枝密布,荒芜的不成样子。
就像如今渐而改变的人,渐而改变的心。
十年荒芜。
心间的田野上,无人拔蒿,早已杂草丛生。
如若无人居住的旧屋,如若没人打扫的孤坟。
墨渊看着他,几欲开口,但是最终还是未能言语,因为他此时看着濯轩的神情,不知应该怎么开口。
濯轩揉了揉眉头,然后问道:“你想说什么?”
墨渊说:“大禁修行者太少,道门和武宗之人又隐世不出,巫坛底蕴深厚,光是军方力量,我担心……”
他的这句话没有说完,但是要表达的内容已经不言而喻。
濯轩皱起眉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似乎对他此时的表现非常不满,“军方的力量相信你比我还要清楚,什么时候如此畏首畏尾、怕狼怕虎了?十多年没有上过战场,安逸惯了,你身为鬼将军的胆气与果断都哪里去了?”
墨渊站直了身子,冷然道:“是。”
濯轩转过身笑了笑,继续说道:“至于道门和武宗的人,其实他们早都出世了,只是你这个鬼将军还不知道而已。”
墨渊的脸色微微有些苍白。
不仅是震惊,还有些心虚。
隐士出世是多么重大的事,他这个鬼将军竟然全然不知,不是被蒙在鼓里,但更甚似被蒙在鼓里,说好听点,是这些隐士太过强大,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他玩忽职守,这样的罪名他背不起。
幸好陛下无恙、天启无恙,若是出了什么乱子,怕是就算陛下不降罪于他也说不过去。
他在濯轩身前跪下,低下头沉声道:“是臣疏忽,还请陛下降罪。”
濯轩缓身将他拉了起来,说道:“也不算你的疏忽,知道这件事的人,整个大禁,估计也就是孤和那几个老家伙,你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墨渊起身低下头,盔甲下的脸上满是震惊。
道门武宗出世,他都不知道,陛下是从何而知?
濯轩抬起头看向南郊的桃林,面上笑意愈浓,之前的愁云惨淡早已消失不见。
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才是真正的变化多端。
这一点,他这个鬼将军,倒是应该感到惭愧。
<!-- 作者有话说 -->
这则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整个大禁流传。
无论是百姓也好,官员也罢,此时口中谈论最多的,便是方棘。
天启城内,有人惋惜,有人叹息,有人偷笑,有人冷笑。更有人想到十年前的那个人,一时内心复杂难言,只是不由自主的打开身边的酒坛,一坛坛见底,一坛坛入腹,不管面上的微红,不顾妻儿的劝阻。
对于将士来说,铁血生涯之后,战死沙场也许是最好的宿命,但是若能解甲归田,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归宿。
天启城上空全是迷雾,将整个城池皇都全部包裹在其中,有些飘渺,但是从未曾梦幻。
迷雾朦胧,压在整座城池的上空,感觉非常的沉重。
濯轩站在南门上的城墙上,心情比遮眼的大雾还要沉重。他记得,十多年前,那个男人离开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站在这里,默默的看着远空,一看便是一天一夜。
那一夜,月光如洗,没有星群起伏,只有明月挂在天空独骄。
当时,他的心情如水般沉静。
很多人认为那时他在睹月思怀,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当时虽然抬着头,但是什么都没有看。
而今,他再次站在了这里,似是为相同的事,但已不再是相同的人,他抬起头,忽然想看一眼那夜夜空的明月,奈何此非昨日,城墙上空的迷雾尽数垂落,弥漫在他的深瞳里,像是清水一般缓缓化开。
他闭上眼,觉得今日的内心要比十年前复杂的多。
他想到日前夜里,在林间和那个白衣书生的对话,嘴角不由得露出讥笑的神情。
“一个赌约就想挽回大局吗?”他在内心轻声说道。
城墙上的士兵笔直的站在自己的岗位上,静观城楼周围的一切,眼神比往日还要凌厉三分。墨渊静静的站在他的身后,沉默不语。
因为此时皇帝没有开口,那么臣子自然也不需要开口。
晚秋的飞鸟依然起的很早,老早便开始在落叶里翻找食物,它们永远比人要勤劳。
濯轩看着城墙脚下白雾里的小鸟,低下头观看了很久。
“每日起早觅食,这便是鸟儿必须要做的功课,也是生活。”
他转过头说道:“可是人呢?又为什么而生活?”
墨渊默默的看着他,无法回答。
濯轩继续问道:“在你看来,作为一个皇帝,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墨渊低下头想了想,说:“自然是一统天下,希望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平定是基础,富强是目标。”
濯轩说:“江山是什么,江山便是领土,领土便是资源,有了丰富的资源,才可以更好的发展。而疆域的统一便是安定的基石,只有安定了,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去发展。”
他转过身没有理会墨渊,而是继续说道:“大禁之所以繁荣,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早早的统一了世内,但仅此只是世内,这个世界太过庞大,庞大到让你无法想象。”
墨渊抬起头,看着濯轩的背影,平日虽常已故交相谈,但他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一点也不了解他。
“巫坛坐守世外部落的年代远非我们了解的久远,陛下真有绝对的把握?”
濯轩笑了笑,说:“任何事物,都只有相对,没有绝对。”
“如何相对?”
濯轩说:“相对巫坛,大禁比他们统一。世外蛮荒,世内繁荣,相对各个部落,我大禁的城池更加坚固。”
濯轩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内心却有别的疑虑。
清风渐起,缓缓吹散城头的雾霭,整座巨城和无数的宫殿也在视线中越来越清晰。
墨渊抬起头看了濯轩一眼,然后说道:“冬天已经来了,北部边塞而今早已落了几场大雪,虽然镇守在哪里的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但是蛮将军不在寒玉关,只有副将驻守,我担心在此情况下难免军心动摇,被人趁虚而入。”
悄然以至晌午,山间的大雾散的很快,远处山林已经清晰在目。
濯轩抬眼看了枯林一眼,沉默了许久之后,平静的问道:“副将是谁?”
“白郁然。”
“哦,”皇帝突然拖长了声音,笑了笑,饶有兴致的说道:“是他啊,那就不会有什么事!”
墨渊也笑了笑,没有说话。
濯轩继续说道:“通知北部诸城,让他们筹集三个月的军粮,二十万件棉衣,送往寒玉关,要求白郁然亲自接收。”
“是。”
濯轩看着他面上的笑容,说道:“看来你对他相当赏识啊!”
墨渊回答道:“他也许是下一任四大将军最好的人选之一。”
濯轩面上含着笑容,微微摇了摇头。
“转瞬十年啊,说是什么都没有变,实则变了好多啊!”
他底下头,忽然响起那夜在林间,他说:“方棘,十年了,你还是没变。”
身边的男子一身白衣,腰间的白纸折扇就像是醉鬼的酒壶,从不离身,“不,我变了,只是你还没有发现。”当时方棘是这样回答他的,他笑了笑,低下了头。
此时他同样笑了笑,只是已经不再是淡笑,而是冷笑,他在笑,这一次却没有低下头,而是在心间小声的说道:“你确实变了,我们大家都变了。”
十年不经意,十年也改变了很多东西。
天启城内旧楼倒下,新楼建起,朝堂军营里,老人离去,新人入主,变化从未停止。
濯轩抬起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原先林间应有的小路,如今早已消失,落叶堆积、枯枝密布,荒芜的不成样子。
就像如今渐而改变的人,渐而改变的心。
十年荒芜。
心间的田野上,无人拔蒿,早已杂草丛生。
如若无人居住的旧屋,如若没人打扫的孤坟。
墨渊看着他,几欲开口,但是最终还是未能言语,因为他此时看着濯轩的神情,不知应该怎么开口。
濯轩揉了揉眉头,然后问道:“你想说什么?”
墨渊说:“大禁修行者太少,道门和武宗之人又隐世不出,巫坛底蕴深厚,光是军方力量,我担心……”
他的这句话没有说完,但是要表达的内容已经不言而喻。
濯轩皱起眉深深的看了他一眼,似乎对他此时的表现非常不满,“军方的力量相信你比我还要清楚,什么时候如此畏首畏尾、怕狼怕虎了?十多年没有上过战场,安逸惯了,你身为鬼将军的胆气与果断都哪里去了?”
墨渊站直了身子,冷然道:“是。”
濯轩转过身笑了笑,继续说道:“至于道门和武宗的人,其实他们早都出世了,只是你这个鬼将军还不知道而已。”
墨渊的脸色微微有些苍白。
不仅是震惊,还有些心虚。
隐士出世是多么重大的事,他这个鬼将军竟然全然不知,不是被蒙在鼓里,但更甚似被蒙在鼓里,说好听点,是这些隐士太过强大,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他玩忽职守,这样的罪名他背不起。
幸好陛下无恙、天启无恙,若是出了什么乱子,怕是就算陛下不降罪于他也说不过去。
他在濯轩身前跪下,低下头沉声道:“是臣疏忽,还请陛下降罪。”
濯轩缓身将他拉了起来,说道:“也不算你的疏忽,知道这件事的人,整个大禁,估计也就是孤和那几个老家伙,你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墨渊起身低下头,盔甲下的脸上满是震惊。
道门武宗出世,他都不知道,陛下是从何而知?
濯轩抬起头看向南郊的桃林,面上笑意愈浓,之前的愁云惨淡早已消失不见。
一个喜怒无常的人,才是真正的变化多端。
这一点,他这个鬼将军,倒是应该感到惭愧。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