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四十八章献策二
“颜先生、莫先生是我最敬重的长者,其他人是我能交托生死的兄弟,宋先生有什么话尽可直说,本官洗耳恭听!”
杨刚说得认真,态度很诚恳,留在政事堂上的几位文武心中感激,目光却都落在宋康年身上,大事当前,自然是正事要紧!
众多目光齐聚一身,宋康年不见一丝慌乱,微微一笑,缓缓开口。
“请总督大人亲自出使江南,只怕许多人都以为宋某荒唐,所言不羁之至,也是,常人看来,总督大人身负重任,我胜捷军十万虎贲、秦地万千百姓前途皆系大人一身,多少大事仰仗大人裁决,怎可自贱身份,去做什么使节?”
“更者,在座几位大人只怕回想,总督大人要去了金陵,胜捷军权柄又交予谁人,此去江南少则三两月,多则一半年,期间秦地若有什么变故,只怕悔之晚矣,是也不是?”
“以总督大人如今身份地位,觐见新君,所得不过虚名,却需千里跋涉,甘冒艰险,成则于我胜捷军无益,稍有闪失,大好基业,一番心血,只怕便要付诸东流了!”
宋康年没有直接讲述杨刚是最佳使节的原因,反倒自相矛盾地直指缺陷,这一来反倒让所有人生出好奇,进而深思起来。
世上哪有人自己拆自己台脚的?没有这个道理啊!宋康年如此说,唔,必有深意!必有深意!
果不其然,宋康年洋洋洒洒一番话自爆其短,待到最后,突然话锋一转。
“不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祸福相依,世上事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总督大人若是肯亲自出使金陵,觐见新君,只要运作得宜,其中好处么,嘿嘿,也无穷的很!”
哎?有好处么?真的有好处么?唔,我想了这么久了,怎么就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杨刚很是疑惑,盯住宋康年,一心要听听好处是什么,可是宋康年却没有如杨刚所愿,讲那无穷的好处,反而又说出一番让所有人色变的话来。
“大人,宋某初入胜捷军,未有寸功,便受大人重用,实在心中有愧,为报大人知遇之恩,宋某苦思冥想一策,送于大人,只要大人敢冒些凶险,出使金陵,依策行事,不敢说名垂千古,青史留名,叫天下人刮目相看是一定的!”
“循规蹈矩出使金陵肯定没有卑职所说奇效,须得另出奇兵。此番出使,第一要大张旗鼓,让天下人都知道总督大人千里迢迢觐见新君,使天下人都知道秦地尚有忠于大明的王师,尚有忠于大明社稷的勇将!”
“第二,大人要大肆宣扬我胜捷军军威战绩,前有奇兵突出,打败闯贼,使秦地自流贼手中光复,后有风陵渡血战,使满清鞑子止步山西,如此种种,求取朝廷褒奖!”
“第三,则是之前大人提到过的,向今上索求援应,秦地地贫人稀,物力维艰,我胜捷军缺兵少将,粮饷不足,朝廷若是不速速给予援手,甘陕两地旦夕难保!”
说到这里,宋康年略略一停,视线扫过众人,目光闪烁,众人微微一怔,随即齐齐一笑,却是心照不宣,达成了默契。
“以上三条只要做到,便足以得到天下人的敬佩、赞叹,足以让朝廷给予诸位大人应得褒奖,不过,单此却还不值得让总督大人千里迢迢亲自出使金陵,唯有做到最后一条,嘿嘿嘿…………”
宋康年轻轻一笑,笑得杨刚心里痒痒,按捺不住,杨刚追问了一句。
“宋先生,不知最后一条是什么?若是照做,于我,于我胜捷军又有什么好处?”
“好处么,便是让天下人知道总督大人有勇有谋,赤胆忠心,乃是如孙传庭孙公一般的能臣良将,若是将来有变,朝廷不足以…………忠勇之辈还有可报效国家的去处,我汉家百姓还有可依仗投奔的去处!”
这番话一说出来,所有人齐齐色变,却又心荡神移,严格说起来,宋康年这几句话即便算不上大逆不道,也绝对是心有不臣,安一个割据自大的帽子钢钢的,不过连同杨刚在内,没一个人出声指责。
杨刚是知道历史走向的,颜越、莫言深知江南吏治败坏,军队糜烂,林宁、张路则纯粹是不想受制于人,自家兄弟割据一方,何必受制于千里之外、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小朝廷!
各有心思,所有人默默无语,齐齐盯着颜越,想知道颜越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这最后一条么,便是请总督大人地位稳固,朝廷至少颜面上要给予礼遇后,上书今上,直言如狼似虎的满清鞑子才是我大明心腹大害,日薄西山的李闯则不过是疖藓之患,金陵朝廷联清剿贼之策绝不可取!”
“除此之外,大人还要直指江南官场弊病,呼吁息党争,罢内斗,整治吏治,清除贪腐,与民休息,整军修武,以期来日北伐,克复中原!”
杨刚目瞪口呆,实实没想到宋康年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这一番话倒是没有错,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可是…………
让我否定南明朝廷已经定下的国策?宋矮子太看得起我了罢!弘光帝也好,马士英、史可法也好,他们能听我的么!扇人家老大一耳光,我擦,我还回得来么!?
直指江南官场弊病,呼吁息党争,罢内斗,呼吁整治吏治…………这这这,要是能做到的话,合起来也有百万大军的南明又如何会亡,而且还亡得那么快!
杨刚倒抽一口凉气,下意识地便摇起头来,只觉得最后一条忒不靠谱,其他人也纷纷露出相差无几的表情,以为最后一条绝不可行,唯有颜越皱着眉头,想了又想。
“康年兄所言这最后一条,只怕不会被今上和当道诸公采纳罢!”想了半晌,颜越表情凝重,缓缓开口。
“呵呵,颜公说得不错,宋某这最后一条绝不会被采纳,总督大人只要一提,嘿嘿,只怕立刻便成为无数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哎?宋矮子知道啊!?那为什么,呃,让我再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总督大人若按最后一条行事,弘光帝和当道诸公一定会深恶大人,不过为了秦地局面,大人必不会有什么凶险,最多不过被训诫一番,不提粮饷援军,把大人赶回秦地罢了。”
宋康年笑一笑,也不管杨刚还在苦思,继续说到,这几句话一入耳,杨刚心中一动,突然有所领悟,可是不等想明白,宋康年又开口了。
“遥想北宋故事,徽宗与金人结盟,遣童贯伐辽之时,只怕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有靖康之耻罢!嘿嘿,若不是总督大人屡屡警惕鞑子,以鞑子为心腹大患,宋某只怕还奉不上这看似荒唐的一策,唔,要是李闯为满清所灭,鞑子兵锋南下…………总督大人目光长远,实在胜过卑职甚多啊!”
<!-- 作者有话说 -->
杨刚说得认真,态度很诚恳,留在政事堂上的几位文武心中感激,目光却都落在宋康年身上,大事当前,自然是正事要紧!
众多目光齐聚一身,宋康年不见一丝慌乱,微微一笑,缓缓开口。
“请总督大人亲自出使江南,只怕许多人都以为宋某荒唐,所言不羁之至,也是,常人看来,总督大人身负重任,我胜捷军十万虎贲、秦地万千百姓前途皆系大人一身,多少大事仰仗大人裁决,怎可自贱身份,去做什么使节?”
“更者,在座几位大人只怕回想,总督大人要去了金陵,胜捷军权柄又交予谁人,此去江南少则三两月,多则一半年,期间秦地若有什么变故,只怕悔之晚矣,是也不是?”
“以总督大人如今身份地位,觐见新君,所得不过虚名,却需千里跋涉,甘冒艰险,成则于我胜捷军无益,稍有闪失,大好基业,一番心血,只怕便要付诸东流了!”
宋康年没有直接讲述杨刚是最佳使节的原因,反倒自相矛盾地直指缺陷,这一来反倒让所有人生出好奇,进而深思起来。
世上哪有人自己拆自己台脚的?没有这个道理啊!宋康年如此说,唔,必有深意!必有深意!
果不其然,宋康年洋洋洒洒一番话自爆其短,待到最后,突然话锋一转。
“不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祸福相依,世上事有利必有弊,有弊必有利,总督大人若是肯亲自出使金陵,觐见新君,只要运作得宜,其中好处么,嘿嘿,也无穷的很!”
哎?有好处么?真的有好处么?唔,我想了这么久了,怎么就看不出有什么好处?
杨刚很是疑惑,盯住宋康年,一心要听听好处是什么,可是宋康年却没有如杨刚所愿,讲那无穷的好处,反而又说出一番让所有人色变的话来。
“大人,宋某初入胜捷军,未有寸功,便受大人重用,实在心中有愧,为报大人知遇之恩,宋某苦思冥想一策,送于大人,只要大人敢冒些凶险,出使金陵,依策行事,不敢说名垂千古,青史留名,叫天下人刮目相看是一定的!”
“循规蹈矩出使金陵肯定没有卑职所说奇效,须得另出奇兵。此番出使,第一要大张旗鼓,让天下人都知道总督大人千里迢迢觐见新君,使天下人都知道秦地尚有忠于大明的王师,尚有忠于大明社稷的勇将!”
“第二,大人要大肆宣扬我胜捷军军威战绩,前有奇兵突出,打败闯贼,使秦地自流贼手中光复,后有风陵渡血战,使满清鞑子止步山西,如此种种,求取朝廷褒奖!”
“第三,则是之前大人提到过的,向今上索求援应,秦地地贫人稀,物力维艰,我胜捷军缺兵少将,粮饷不足,朝廷若是不速速给予援手,甘陕两地旦夕难保!”
说到这里,宋康年略略一停,视线扫过众人,目光闪烁,众人微微一怔,随即齐齐一笑,却是心照不宣,达成了默契。
“以上三条只要做到,便足以得到天下人的敬佩、赞叹,足以让朝廷给予诸位大人应得褒奖,不过,单此却还不值得让总督大人千里迢迢亲自出使金陵,唯有做到最后一条,嘿嘿嘿…………”
宋康年轻轻一笑,笑得杨刚心里痒痒,按捺不住,杨刚追问了一句。
“宋先生,不知最后一条是什么?若是照做,于我,于我胜捷军又有什么好处?”
“好处么,便是让天下人知道总督大人有勇有谋,赤胆忠心,乃是如孙传庭孙公一般的能臣良将,若是将来有变,朝廷不足以…………忠勇之辈还有可报效国家的去处,我汉家百姓还有可依仗投奔的去处!”
这番话一说出来,所有人齐齐色变,却又心荡神移,严格说起来,宋康年这几句话即便算不上大逆不道,也绝对是心有不臣,安一个割据自大的帽子钢钢的,不过连同杨刚在内,没一个人出声指责。
杨刚是知道历史走向的,颜越、莫言深知江南吏治败坏,军队糜烂,林宁、张路则纯粹是不想受制于人,自家兄弟割据一方,何必受制于千里之外、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小朝廷!
各有心思,所有人默默无语,齐齐盯着颜越,想知道颜越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这最后一条么,便是请总督大人地位稳固,朝廷至少颜面上要给予礼遇后,上书今上,直言如狼似虎的满清鞑子才是我大明心腹大害,日薄西山的李闯则不过是疖藓之患,金陵朝廷联清剿贼之策绝不可取!”
“除此之外,大人还要直指江南官场弊病,呼吁息党争,罢内斗,整治吏治,清除贪腐,与民休息,整军修武,以期来日北伐,克复中原!”
杨刚目瞪口呆,实实没想到宋康年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这一番话倒是没有错,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可是…………
让我否定南明朝廷已经定下的国策?宋矮子太看得起我了罢!弘光帝也好,马士英、史可法也好,他们能听我的么!扇人家老大一耳光,我擦,我还回得来么!?
直指江南官场弊病,呼吁息党争,罢内斗,呼吁整治吏治…………这这这,要是能做到的话,合起来也有百万大军的南明又如何会亡,而且还亡得那么快!
杨刚倒抽一口凉气,下意识地便摇起头来,只觉得最后一条忒不靠谱,其他人也纷纷露出相差无几的表情,以为最后一条绝不可行,唯有颜越皱着眉头,想了又想。
“康年兄所言这最后一条,只怕不会被今上和当道诸公采纳罢!”想了半晌,颜越表情凝重,缓缓开口。
“呵呵,颜公说得不错,宋某这最后一条绝不会被采纳,总督大人只要一提,嘿嘿,只怕立刻便成为无数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哎?宋矮子知道啊!?那为什么,呃,让我再好好想想,好好想想…………
“总督大人若按最后一条行事,弘光帝和当道诸公一定会深恶大人,不过为了秦地局面,大人必不会有什么凶险,最多不过被训诫一番,不提粮饷援军,把大人赶回秦地罢了。”
宋康年笑一笑,也不管杨刚还在苦思,继续说到,这几句话一入耳,杨刚心中一动,突然有所领悟,可是不等想明白,宋康年又开口了。
“遥想北宋故事,徽宗与金人结盟,遣童贯伐辽之时,只怕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有靖康之耻罢!嘿嘿,若不是总督大人屡屡警惕鞑子,以鞑子为心腹大患,宋某只怕还奉不上这看似荒唐的一策,唔,要是李闯为满清所灭,鞑子兵锋南下…………总督大人目光长远,实在胜过卑职甚多啊!”
<!-- 作者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