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9章 汉武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各国几乎都存在非常致命的问题。
大英帝国的问题是傲慢,如果不傲慢,他们根本不用牵涉到这场战争之中,甚至也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对于大英帝国从世界霸主之位上的损落,宋彪的回答也只有两个字——活该。
正如丘吉尔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如此蛮横的回答蒋中正提出关于归还香港问题时的那番话——不经过战争,休想从大英帝国手中拿走任何东西。
好吧,既然是如此,那宋彪的答案就是中英之间肯定会有一场真正大战等着大英帝国的贵族们。
现在想来,英国愿意对华让出上海租界和归还海关权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让步,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中国人应该对大英帝国感恩戴德的一辈子,特别是在西藏问题上,不对大英帝国作出让步的中国人就像是下水道的老鼠一样肮脏可耻,简直是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愚昧种族,根本不配做为人类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
德国的问题是补给。
同时面临双线作战的德国并不担心兵力的问题,只担心补给的不足,特别是在中日辛亥战争之后,德军对于轻重机枪的高度重视,以及过早的大规模使用冲锋枪,早期会让德军占据极大的优势,后期随着前期攻势的顺利导致战线的拉长。补给问题会进一步的变得更为艰难。
补给,这就是一战德军的阿喀琉斯之踵。
很多人认为一战德军如何之利害。想不透德军为何失败,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军事就有过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现代军事之中,补给跟不上,一切也都跟不上。
此时的德军就是武器装备的近乎二战化,唯独补给还停留在普法战争时期,不善变通的缺点也使得德军不能像东北军那样大规模的突破传统军事编制和辎重运输的限制。
不是说东北军就强于此时的德军。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否则宋彪早就派遣部队直接参加欧洲战争了。
……
法国的问题是幻想主义,幻想依赖其他国家,不切实际。法国一贯是有创造力的国家,只是没有德国人那种脚踏实地的逻辑性。
俄国的问题是素质低下,从上到下,从指挥官到士兵都缺乏足够与德军抗衡的素质,只能靠人数优势取胜,而人数越多,军费开支和物资补给的难度就越大,国内的战争压力就越大。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宋彪对于世界的影响才逐渐的真正的展现出来,一边是德军凭借战术和装备优势。在马恩河防线的突破战中撕碎了英法联军的防线,但是英法联军在贡比涅和拉昂一带继续组织防线挡住了德军;另一边是宋彪曾经的旧部和上级在沙俄帝国得到了大量的重用,布鲁西洛夫上将被委任为前线最高指挥官,而他挑选的参谋长则是亚历山德罗维奇.涅兹纳莫夫中将。
德军在西线连续大胜,但在东线,俄军也快速突破德军和奥匈帝国联军的防线,逼迫德军将预备军力向东线转移,延缓了德军在西线的进一步攻势。
随着法国陆军总参谋长霞飞所负责法国战时委员会成立,法国工业、经济……一切都在开始为战争服务。中法此前在军工贸易上的各种阻碍终于被瞬间突破,新华公司囤积的大量枪械弹药和火炮都源源不断的运往法国,帝国各大兵工厂和相关联的企业都开始满负荷的运转。
远东公司甚至向法国战时委员会推销了一种很特别的运输工具——农用四轮车,就是在手扶拖拉机后面加一个货厢,一个很简单的设置,却可以在战争时期提供很可靠的运输车辆,并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只需要简单的培训之后就能驾驶。
中国人天生就是很会做生意的。
江南公司积极的向英国推销自己生产的仿恩菲尔德的江南步枪,虽然大英帝国极度不相信中国工业的水平,在傲慢的英国人看来,中国人依然是那个连火柴都要进口的愚昧落后无知的废物国家,但是江南公司采取了很优惠的推销政治,英国陆军部只需要10%的订金就可以购买七万支江南步枪的存货,当然也可以购买7.7mm口径的沈阳步枪。
英国人将这七万支江南步枪买回去之后,因为枪机结构和李恩菲尔德步枪大致相同,命名为MK.4,结果在部队使用的效果实际上是很好的,虽然制造工艺相比英国货粗糙很多,也稍微显得笨拙一些,但是很耐用,而且安全可靠,即便是在最脏的环境里也能随时开枪还击对手,几乎没有卡壳的问题。
于是,英国的市场也被打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虽然还有大量的国家没有参战,为了避免战火的波及,也都需要大量生产和购置武器,增加军力预防万一,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罗马尼亚和暂时还未加入同盟国阵营的奥斯曼帝国都从中国购置了大量的军火,甚至是同盟国阵营的意大利,中国也同样通过其他途径出口军火。
到了1914年底,新华公司不仅将此前两年囤积的大量军火高价卖空,各家兵工厂还紧急生产了130万支沈阳步枪、仿毛瑟Gew98步枪、仿恩菲尔德步枪、莫辛纳甘步枪,中德合作研制和仿克虏伯的75mm野炮、88mm野炮、105mm轻野炮生产了四千多门,生产无烟火药650万吨。硝基炸药和黑炸药784万吨。
帝国经济除了大豆、生丝、茶叶等特殊商品的出口外,整体经济相对国外较为封闭。遭受国际战争导致的贸易崩溃的影响在初期要小于美国这样的世界贸易大国,反而因为国际军火工业的特殊需求。大量出口军火换取了巨额的利润。
为了赚钱,远东武器总公司连105mm、120mm口径的迫击炮也出口,除了帝国暂时限制的新式半自动步枪外,其余几乎没有任何出口限制,特别是在德国外贸停顿的状态下,东三省的油脂工业一下子找到了很广阔的市场。虽然产品质量远不能和德国货相提并论,但至少更为廉价,并且是最好的替代品。
在战时同盟政策的保护下,帝国的纺织业突破了英法对于本国殖民地的保护。大量向这些市场销售商品,利用欧洲产品的空缺大幅度的占领新市场。
在1914年下半年到1915年的上半年,中国、印度、日本的纺织业产能都有超过一倍的增幅,中国纺织业从680万纱锭总量激增到了1400万纱锭的规模。
等了很多年,终于让中国也发了一次战争财。
在帝国经济从1915年进入战争繁荣的阶段,帝国也坚决的履行中法同盟协约,在法国亚洲舰队的配合下进攻德国在东亚的殖民地,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和加罗林群岛,日本对德国宣战之后则占领了北马里亚纳群岛。
为了巩固这样的收获,帝国在仅有的金州、江南、福州三大造船厂都同时建造四千吨级排水量的轻装甲巡洋舰。只是在美国订购部分蒸汽轮机,自造一部分三胀往复式蒸汽机。
1915年7月,在和法国就中越、中老边境谈判达成一致后,帝国遵守承诺,向非洲的德国殖民地派遣六个步兵师和中央远征舰队,同时向法国派遣二十万陆军远征军,正式参加欧战。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交战国装配冲锋枪的数量更多,在各个战线的拉锯战也变得更为激烈和疯狂,彼此的战术水平和理论都在快速的提升。装备更新也随之加快,法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后,正式确定7.62*54F型步枪弹为制式步枪子弹,以此为基础吸收沈阳步枪的部分设计改进贝蒂埃步枪,命名为MLE1907\15式步枪,由于本国步枪产量跟不上,还是大量从中国进口使用同种子弹的沈阳步枪。
中国人是很会做生意的,为了积极推销武器,甚至在枪械销售中制定了回购条款,只要法国愿意,战争结束后还可以将一部分旧枪低价卖回中国。
虽然帝国不参加欧战更符合国家的利益,为了维持帝国的荣誉和遵守《中法军事同盟协约》,至1915年9月,对外派遣兵力也达到了37万人,在全国增加了兵役,各省都设立新兵训练营,抽调新兵准备更大规模的向欧洲派遣陆军。
帝国海军也增编到22万吨的排水量,派遣中央远征舰队在大西洋参与反潜和巡逻工作,配合英法海军歼灭德国海军,而日本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但日本海军的规模和实际战力远超过帝国海军。
战争繁荣更大规模的还是中美两国出现,175项国民工业计划和东北工业基地的提升式发展正好遇上了好时机,在欧洲停滞和倒退的阶段,帝国利用从欧洲战争中赚取的外汇大量从美国继续购入机械设备,增加工业产能,大规模推行电力工程,继续积极的在国内修建铁路。
依靠这种战争繁荣,帝国在1914年和1915年都获得经济上超过13%的巨幅增长,加上白银在战时不可遏制的增值,帝国在191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数据上已经突破33亿英镑,帝国军工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从1914年7400万英镑激增到1.2亿英镑,随着欧洲人口的大幅向外流动,帝国各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外籍侨民数量都在增加,而帝国各内阁部门的外国专家局的聘用专家也在同步激增。
正是在吸收英法等国造船工业人才的基础上,帝国在1915年开始具备了更大规模的造船能力。并且完成了船舶大功率往复式蒸汽机和中小功率蒸汽轮机的自造。
一战,中华帝国已经注定成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最大受益国。
此时对中国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集中国内的兵力消灭盘踞在西北的马家军,以及稳定货币的问题。随着白银在国际市场的兑价持续高涨,即便帝国连续沽出白银储备也未能有效制止这一增幅。
从1915年下半年开始,帝国内部已经开始商议放弃银本位的问题,但是帝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通国,即便在推行国家白银储备和贵金属管控制度,国内民间白银流通量依然占据国际市场的40%。
一旦帝国宣布退出银本位而导致白银价格暴跌。又有可能使得帝国在战争的受益全部消失,从国家到国民的总财富都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在仔细的商议后,央行最终决定采取一种更为稳健的金融政策,一边继续将白银储备在国际市场更换为黄金的同时。在国内大量增发金圆券回收银圆,减低国内的白银流通总量,另一边将继续保留中央白银储备的稳定性,即便在采取金本位后,帝国仍然将保持巨额的世界白银储备,以保证白银价格的稳定。
在经过多次的内阁讨论后,1915年10月10日,帝国中央国家银行宣布采取金本位,同时承诺继续保持现有的中央白银储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银本位国家。也是白银价格持续高涨的两大动力之一,随着帝国放弃银本位,国际银价随之在两周内从24.3(每24.3克兑1克黄金)暴跌至27.5,跌回到一战正式爆发前的水平。
帝国央行随后购入部分白银储备,使得白银价位在此后的几个月中渐渐日趋稳定,多空的实力大致相当。
随着帝国稳定的过渡到金本位,并且在中央储备局保持着1350吨黄金和超过1.15亿两白银,同时从亚洲最大的债务国转变债权国,宋彪终于决定出兵清剿西北马家军。彻底消灭国内最后的地方势力武装。
宋彪之所以要在此时决定出兵,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四川铁路也已经从成都修建到了天水,拥有两条铁路的补给线,使得中央军部在剿灭马家军的过程中,将会拥有更大规模的补给能力。
……
1915年12月,俄军在波兰战场遭遇德军主力的全面进攻,全面溃败,损失兵力超过150万人,但是英法两国从中美购置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仅从远东武器总公司购入的波普宁轻机枪和勃朗宁轻机枪就多达33000支,步枪77万支,乘机对德军西线战场发动反攻,迫使德军重新调回主力进攻英法。
欧洲风云变幻莫测,局势难料。
此时此刻,宋彪却在新上任的副总参谋长蔡锷的陪同下悄无声息的抵达西安,西北军部的军部所在地是在咸阳县,并不是在西安城内,这样的设置在每个军部都是如此,也是为了避免地方军区干涉和影响本省政府。
在这样的一年,咸阳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县城,西北军部就屈居于此,不过也有好处,因为远离西安那样的城市而显得格外僻静,不用担心军事机密的外泄,也不用担心军演的扰民。
段祺瑞正是在这里担任了五年的西北军区司令官,不过,预计也不会担任更久。
咸阳虽然是一座小县城,却是王陵最多的地方,著名的茂陵和霍去病墓就在这里,到了咸阳后,宋彪就在段祺瑞和蔡锷等人的陪同下去茂陵观赏。
此时的茂陵和霍去病墓前的石刻都还保存完好,只是据说里面都已经被盗了一空。
盗没盗的,宋彪倒是不太在意。
这两座墓上面都有堆起来的大土堆,茂陵这座更是接近五十米高,宋彪也并无顾忌,索性就和段祺瑞他们一起登上茂陵坡顶,俯览周边风景,远眺西北和远处的霍去病墓。
时值初冬,北风寒冷凌厉。
宋彪身穿着帝国大元帅的军装和呢装大衣,肩膀上还戴着披风,手持军刀远眺西北。心中不免是感慨良多,蔡锷和一等内侍官张富田、韩麟春都陪同在旁。段祺瑞稍稍靠左一些,相隔也不过三四步远。
沉吟良久。宋彪的文采有限,实在无法用诗句吟出心中的感慨,就和蔡锷他们自嘲道:“寡人啊,寡人啊,都是寡人,但愿我这个寡人死后别像汉武帝那样惨遭盗墓。”
听了这话。大家都笑了几声,笑了一会儿又感觉不对,听起来像是笑话,可能并不是。
见大家神色凝重。宋彪就和他们安抚道:“别当回事,我说笑的,以后在房山一带找一个好地段建一个帝国公墓,咱们死后都卖那里,如今这年月,谁会无聊的在身边搞那么多陪葬品?我连军刀都留在博物馆里给后人参观,穿一身军装丢棺材里就行。”
段祺瑞听了这话总觉得不太对劲,就道:“皇上,还是以国礼为上,太薄葬也不好。虽然这事至少也是百年之后。”
宋彪摆了摆手道:“别扯了,还百年之后,咱们这几个人能再活五十年,那就算是长寿了。帝国复兴,民族复兴,那边再好不过,否则就像是李鸿章那样长寿又如何,还不如早死十年算了,早死十年是民族之英雄。中国海防之功勋,晚死十年就是民族之败类,中国海防之罪魁。至于薄葬、厚葬的问题,凡事都要与时俱进,搞什么都没有意义。我坚持火化,火化之后也别乱撒,我丢不起那个人,埋个盒子往墓里一安就行,省得麻烦,免得以后帝国灭亡,再来一孙子刨我的老坟。”
蔡锷只能劝说道:“皇上,您这真是想多了,您是中华复兴之希望,民族之英雄大帝,纵然是一万年后,子孙万代也感恩戴德,岂敢造次?”
宋彪指了指脚下,问道:“这位爷算不算民族英雄,算不算真正的汉人大帝?汉人大帝之中,这位爷的功绩是我拍马也追不上的。你们呢,你们就算是再追,岂能追得过霍去病?当然,你们还是要争取做帝国的霍去病大将军,我也得争取做第二位汉武帝,只有这样,咱们才有胆量响亮的说一声,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帝和霍去病喊的出来,那是他们有这个实力,咱们呢,咱们连门口的香港都收不回来,还虽远必诛呢,说句难听话,咱们这些人加起来都不如霍去病,更别说汉武帝了。至于文人说的那些祸国殃民,累及百姓,穷兵黩武……都他妈的是屁话,废话,没有当年汉武帝的功绩,汉人早不知道被杀光几回了,还用等到五胡乱华的时候?话说回来,当年我非要统一各地,不留任何地方势力,原因何在,怕的不也是五胡乱华再来一次吗?真要各地势力一起乱糟糟的抢地盘,像三国两晋那样厮杀不断,内乱不息,国家实力上不去,最后就只能是被日本、英国、俄国这样的国家欺凌屠杀。英国人说强权即公理,这话说的好啊,咱们现在不服气,没有关系,只要咱们团结一致的继续奋斗下去,谁也不搞内乱和小动作,总有一天,咱们也敢和英国人说一声,对不起您呢,这不强权就是公理吗,爷就欺负您,您能怎么着吧?”
听着皇帝的这番话,诸位心中感慨良多,特别是段祺瑞,他不知道是不是他多心,还是确实如此,总觉得皇帝这番话就是说给他听的,可他这些年也确实没有小动作,甚至还劝梁士诒等人少折腾。
宋彪还真不是有意要指一指段祺瑞,他是真的有感而发,一声长叹,他就摆了摆手,道:“诸位,让我们给汉武帝一些尊重,下去吧,正式的拜祭一番,再拜祭一下霍去病大将军,以后将这里好好保护起来,让子孙后代也有机会来看看中华民族和我们汉族的两位真正的英雄豪杰。”
蔡锷等人一起默默的点头,这就陪着宋彪走下了茂陵的土坡,在下面准备了一场简单的拜祭仪式和香火,随后又去霍去病墓前拜祭,祈求汉代的这位军神保佑中央国防军荡平乱贼,匡佑中华。
拜祭茂陵之后,宋彪一行就重新返回西北军部总所,在军部的会议室里将地图、资料和情报都摆开来,一起商议西征战役的战略规划。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西北马家军是非常特殊的一支地方武装,以宗教、地域、宗亲为纽带。纵横西北,占据着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和新疆的大部分。即便是帝国如此鼎盛之时,龙济光、陆荣廷那样轻易就被铲平,马家军的地位也依然牢靠。
此时的马家军也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强悍程度,真要剿灭的难度并不大。
如果只谈实力,宋彪一直都是随时可以剿灭西北马家军,但在很长时期都面临着特殊的国际环境。也希望尽快集中时间稳定国内,治理各省,实施帝国的转型战略和工业计划,同时也是考虑西北特殊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所以才没有对付西北马家军,对甘宁青和新疆也任之自流,没有强行实施政改。
为了保留后续围剿的正当性,宋彪甚至没有委任马家军的这些实权地方军阀为正式的官员,只是象征性的授予督军一职,同时有意识的分裂马家军,委任了三位督军和三位副督军,让他们各有部署编配,相互牵制。
但是,中央和马家军的分裂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随着中央实权的扩大和军经政的稳定,以及国家建设的需要,帝国铁路在西进战略不可阻挡,而马家军就是唯一的拦路虎,使得帝国铁路在1914年之后就一直停留在天水、巴彦卓尔、靖边三地,甚至有一批铁路勘探队的员工在榆中县一带被秘密杀害,其中包括了两名美国地质学家。
帝国的新疆勘探队也是几次遭遇危险,被迫派了一个骑兵营随队护送,才使得勘探队进入新疆调查地质情况。西亚、新疆和帝国中央的丝路贸易完全被马家军所控制。
此时的马家军已经是真正的民族罪人,不仅阻挡了帝国稳固新疆和向西亚扩张,也成了俄国反华势力在西亚、新疆活动的主要保护者。
事情到了这一步,帝国就必须要彻底消灭马家军了,根本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根据段祺瑞和中央军事情报局的调查,马家军现阶段确实就是三股大势力,分别是青马、宁马和甘马,青马最为彪悍,宁马次之,甘马更次之,而宁马则最愿意和中央接触洽谈,但是宁马的条件也是帝国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进攻马家军的第一战就肯定是在兰州,首先歼灭三马之中资历最老的甘马,也就是所谓的西军。
宋彪的纸面计划是速攻甘马,平定兰州之后实施据守,将青马和宁马分割开,继续调集主力围攻宁马,最后南下消灭最凶悍的青马。
消灭马家军的难度其实不是很大,宋彪和帝国内阁政府最大的担心还是宗教、民族问题,马家军毕竟是骑兵,一旦围剿不成功,让他们一路西逃进入新疆,后续再追击起来也更为困难,那样就可能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长久战,甚至有可能将西北难以安抚的民族问题进一步激化。
到了西北军部的这天晚上,宋彪就将具体的作战规划确定下来,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和几位将官彼此都很担心的一些问题后,宋彪继续端坐在椅子上,双手习惯性的拄着军刀,这才和段祺瑞吩咐道:“我这一次过来会住上小半年,等清剿了他们再回去,马家军很凶悍,如果他们确定自己已无退路,指不定会倾巢而出的进攻军部,你这边要做好防备工作。”
段祺瑞大为震惊,他原先听说就是蔡锷这个帝国骑兵领域的副总参谋长过来督阵,没有想到皇帝会亲自过来指挥,真是让他猝不及防,他也全然没有做好准备。
段祺瑞当即起身行礼,道:“皇上龙驾至此,臣下荣幸之至,只是西北军部经费紧张,臣下也未曾得知皇上御驾亲征的事,准备不周,还望皇上免臣下不敬之罪。”
宋彪摆了摆手,道:“我是前几天才临时决定过来的,你不用太在意,并不是有意对你保密,其他人也不清楚。我对生活这方面一贯要求不高,内廷总署那边会有一些合适的安排,你更不用放在心上,你和蔡锷住什么房子,我就住什么房子呗,更不用按照行宫的规格布置,没有必要,扫平这帮小军阀,我后面要来西北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段祺瑞心中颇有些感叹,再躬身道:“皇上圣明仁君,宽恤臣子,心怀百姓,臣下替天下百姓和中华国民谢过皇上。”
宋彪笑了一声,和段祺瑞调侃道:“指挥诸军作战的事,还是你负责,我就给你当一次参谋长,你要是不放心我有好几年不打仗了,那也可以禀报中央军部,请中央再换一个参谋长。只不过,这最终还是得我批准啊,所以啊,你就老实点接受现实吧,就我这个参谋长了,你不接受也得接受。”
他是调侃的开着玩笑,段祺瑞却是诚惶诚恐,要不是帝国君臣之间非重礼不得行跪,段祺瑞真的想给宋彪跪下了,心里那是好一个害怕不已,可又感激。
皇帝能和他说两句笑话,那就是真将他当嫡系臣子来看,至少也是大半个嫡系,和袁世凯、徐世昌等等已经是不同了,毕竟他还在军队,军队这边都是皇帝直接的下属,有这个机会融入帝党一派。
想到这里,段祺瑞是真的很高兴。
人生这么一辈子,能够混到他这个份上,他自个觉得是真心不多了,皇帝还能将平定西北这种功劳留给他,让他有机会在帝国史上青史留名,功比左宗棠,身为军人,他何等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圣眷隆恩,不知道多少人一辈子就求这么一个机会,却也都求不得啊。
其实在座的都很清楚,平定西北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最麻烦的不是军事,而是民族和宗教问题,出兵平定倒也只是半年内就能处理掉。
所以关于此次出军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宋彪也就不和段祺瑞、蔡锷继续讨论下去,反正时间还很长,这就让大家先退下去。
离家千里,宋彪心里也是挂念妻儿。
时光飞逝,一晃已是十年光阴虚度,按照阴历算,如今他也是三十而立之年,膝下有一女一儿,儿女虽然不多,倒都是健康成长,女儿六岁,儿子三岁。
只是皇后舒萱年纪渐长,他却正值壮年,精力旺盛,雄心万丈欲要中汉武之后的汉人第一帝。
让其他人都先离开后,宋彪提起毛笔写了一封家信给皇后,此番平定西北马家军不是大问题,他后面还想利用这段时间在西北多走多看,做好调研,一鼓作气的制定解决西北问题的各种政策,还有发展西北经济的一些新思路,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才要在西北长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大英帝国的问题是傲慢,如果不傲慢,他们根本不用牵涉到这场战争之中,甚至也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对于大英帝国从世界霸主之位上的损落,宋彪的回答也只有两个字——活该。
正如丘吉尔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如此蛮横的回答蒋中正提出关于归还香港问题时的那番话——不经过战争,休想从大英帝国手中拿走任何东西。
好吧,既然是如此,那宋彪的答案就是中英之间肯定会有一场真正大战等着大英帝国的贵族们。
现在想来,英国愿意对华让出上海租界和归还海关权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让步,至少在他们自己看来,中国人应该对大英帝国感恩戴德的一辈子,特别是在西藏问题上,不对大英帝国作出让步的中国人就像是下水道的老鼠一样肮脏可耻,简直是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愚昧种族,根本不配做为人类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
德国的问题是补给。
同时面临双线作战的德国并不担心兵力的问题,只担心补给的不足,特别是在中日辛亥战争之后,德军对于轻重机枪的高度重视,以及过早的大规模使用冲锋枪,早期会让德军占据极大的优势,后期随着前期攻势的顺利导致战线的拉长。补给问题会进一步的变得更为艰难。
补给,这就是一战德军的阿喀琉斯之踵。
很多人认为一战德军如何之利害。想不透德军为何失败,其实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军事就有过这样重要的一句话——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现代军事之中,补给跟不上,一切也都跟不上。
此时的德军就是武器装备的近乎二战化,唯独补给还停留在普法战争时期,不善变通的缺点也使得德军不能像东北军那样大规模的突破传统军事编制和辎重运输的限制。
不是说东北军就强于此时的德军。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否则宋彪早就派遣部队直接参加欧洲战争了。
……
法国的问题是幻想主义,幻想依赖其他国家,不切实际。法国一贯是有创造力的国家,只是没有德国人那种脚踏实地的逻辑性。
俄国的问题是素质低下,从上到下,从指挥官到士兵都缺乏足够与德军抗衡的素质,只能靠人数优势取胜,而人数越多,军费开支和物资补给的难度就越大,国内的战争压力就越大。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宋彪对于世界的影响才逐渐的真正的展现出来,一边是德军凭借战术和装备优势。在马恩河防线的突破战中撕碎了英法联军的防线,但是英法联军在贡比涅和拉昂一带继续组织防线挡住了德军;另一边是宋彪曾经的旧部和上级在沙俄帝国得到了大量的重用,布鲁西洛夫上将被委任为前线最高指挥官,而他挑选的参谋长则是亚历山德罗维奇.涅兹纳莫夫中将。
德军在西线连续大胜,但在东线,俄军也快速突破德军和奥匈帝国联军的防线,逼迫德军将预备军力向东线转移,延缓了德军在西线的进一步攻势。
随着法国陆军总参谋长霞飞所负责法国战时委员会成立,法国工业、经济……一切都在开始为战争服务。中法此前在军工贸易上的各种阻碍终于被瞬间突破,新华公司囤积的大量枪械弹药和火炮都源源不断的运往法国,帝国各大兵工厂和相关联的企业都开始满负荷的运转。
远东公司甚至向法国战时委员会推销了一种很特别的运输工具——农用四轮车,就是在手扶拖拉机后面加一个货厢,一个很简单的设置,却可以在战争时期提供很可靠的运输车辆,并且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只需要简单的培训之后就能驾驶。
中国人天生就是很会做生意的。
江南公司积极的向英国推销自己生产的仿恩菲尔德的江南步枪,虽然大英帝国极度不相信中国工业的水平,在傲慢的英国人看来,中国人依然是那个连火柴都要进口的愚昧落后无知的废物国家,但是江南公司采取了很优惠的推销政治,英国陆军部只需要10%的订金就可以购买七万支江南步枪的存货,当然也可以购买7.7mm口径的沈阳步枪。
英国人将这七万支江南步枪买回去之后,因为枪机结构和李恩菲尔德步枪大致相同,命名为MK.4,结果在部队使用的效果实际上是很好的,虽然制造工艺相比英国货粗糙很多,也稍微显得笨拙一些,但是很耐用,而且安全可靠,即便是在最脏的环境里也能随时开枪还击对手,几乎没有卡壳的问题。
于是,英国的市场也被打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虽然还有大量的国家没有参战,为了避免战火的波及,也都需要大量生产和购置武器,增加军力预防万一,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罗马尼亚和暂时还未加入同盟国阵营的奥斯曼帝国都从中国购置了大量的军火,甚至是同盟国阵营的意大利,中国也同样通过其他途径出口军火。
到了1914年底,新华公司不仅将此前两年囤积的大量军火高价卖空,各家兵工厂还紧急生产了130万支沈阳步枪、仿毛瑟Gew98步枪、仿恩菲尔德步枪、莫辛纳甘步枪,中德合作研制和仿克虏伯的75mm野炮、88mm野炮、105mm轻野炮生产了四千多门,生产无烟火药650万吨。硝基炸药和黑炸药784万吨。
帝国经济除了大豆、生丝、茶叶等特殊商品的出口外,整体经济相对国外较为封闭。遭受国际战争导致的贸易崩溃的影响在初期要小于美国这样的世界贸易大国,反而因为国际军火工业的特殊需求。大量出口军火换取了巨额的利润。
为了赚钱,远东武器总公司连105mm、120mm口径的迫击炮也出口,除了帝国暂时限制的新式半自动步枪外,其余几乎没有任何出口限制,特别是在德国外贸停顿的状态下,东三省的油脂工业一下子找到了很广阔的市场。虽然产品质量远不能和德国货相提并论,但至少更为廉价,并且是最好的替代品。
在战时同盟政策的保护下,帝国的纺织业突破了英法对于本国殖民地的保护。大量向这些市场销售商品,利用欧洲产品的空缺大幅度的占领新市场。
在1914年下半年到1915年的上半年,中国、印度、日本的纺织业产能都有超过一倍的增幅,中国纺织业从680万纱锭总量激增到了1400万纱锭的规模。
等了很多年,终于让中国也发了一次战争财。
在帝国经济从1915年进入战争繁荣的阶段,帝国也坚决的履行中法同盟协约,在法国亚洲舰队的配合下进攻德国在东亚的殖民地,占领了德属新几内亚和加罗林群岛,日本对德国宣战之后则占领了北马里亚纳群岛。
为了巩固这样的收获,帝国在仅有的金州、江南、福州三大造船厂都同时建造四千吨级排水量的轻装甲巡洋舰。只是在美国订购部分蒸汽轮机,自造一部分三胀往复式蒸汽机。
1915年7月,在和法国就中越、中老边境谈判达成一致后,帝国遵守承诺,向非洲的德国殖民地派遣六个步兵师和中央远征舰队,同时向法国派遣二十万陆军远征军,正式参加欧战。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交战国装配冲锋枪的数量更多,在各个战线的拉锯战也变得更为激烈和疯狂,彼此的战术水平和理论都在快速的提升。装备更新也随之加快,法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后,正式确定7.62*54F型步枪弹为制式步枪子弹,以此为基础吸收沈阳步枪的部分设计改进贝蒂埃步枪,命名为MLE1907\15式步枪,由于本国步枪产量跟不上,还是大量从中国进口使用同种子弹的沈阳步枪。
中国人是很会做生意的,为了积极推销武器,甚至在枪械销售中制定了回购条款,只要法国愿意,战争结束后还可以将一部分旧枪低价卖回中国。
虽然帝国不参加欧战更符合国家的利益,为了维持帝国的荣誉和遵守《中法军事同盟协约》,至1915年9月,对外派遣兵力也达到了37万人,在全国增加了兵役,各省都设立新兵训练营,抽调新兵准备更大规模的向欧洲派遣陆军。
帝国海军也增编到22万吨的排水量,派遣中央远征舰队在大西洋参与反潜和巡逻工作,配合英法海军歼灭德国海军,而日本也在干着同样的事情,但日本海军的规模和实际战力远超过帝国海军。
战争繁荣更大规模的还是中美两国出现,175项国民工业计划和东北工业基地的提升式发展正好遇上了好时机,在欧洲停滞和倒退的阶段,帝国利用从欧洲战争中赚取的外汇大量从美国继续购入机械设备,增加工业产能,大规模推行电力工程,继续积极的在国内修建铁路。
依靠这种战争繁荣,帝国在1914年和1915年都获得经济上超过13%的巨幅增长,加上白银在战时不可遏制的增值,帝国在191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数据上已经突破33亿英镑,帝国军工业的固定资产总额从1914年7400万英镑激增到1.2亿英镑,随着欧洲人口的大幅向外流动,帝国各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外籍侨民数量都在增加,而帝国各内阁部门的外国专家局的聘用专家也在同步激增。
正是在吸收英法等国造船工业人才的基础上,帝国在1915年开始具备了更大规模的造船能力。并且完成了船舶大功率往复式蒸汽机和中小功率蒸汽轮机的自造。
一战,中华帝国已经注定成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最大受益国。
此时对中国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集中国内的兵力消灭盘踞在西北的马家军,以及稳定货币的问题。随着白银在国际市场的兑价持续高涨,即便帝国连续沽出白银储备也未能有效制止这一增幅。
从1915年下半年开始,帝国内部已经开始商议放弃银本位的问题,但是帝国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通国,即便在推行国家白银储备和贵金属管控制度,国内民间白银流通量依然占据国际市场的40%。
一旦帝国宣布退出银本位而导致白银价格暴跌。又有可能使得帝国在战争的受益全部消失,从国家到国民的总财富都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在仔细的商议后,央行最终决定采取一种更为稳健的金融政策,一边继续将白银储备在国际市场更换为黄金的同时。在国内大量增发金圆券回收银圆,减低国内的白银流通总量,另一边将继续保留中央白银储备的稳定性,即便在采取金本位后,帝国仍然将保持巨额的世界白银储备,以保证白银价格的稳定。
在经过多次的内阁讨论后,1915年10月10日,帝国中央国家银行宣布采取金本位,同时承诺继续保持现有的中央白银储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银本位国家。也是白银价格持续高涨的两大动力之一,随着帝国放弃银本位,国际银价随之在两周内从24.3(每24.3克兑1克黄金)暴跌至27.5,跌回到一战正式爆发前的水平。
帝国央行随后购入部分白银储备,使得白银价位在此后的几个月中渐渐日趋稳定,多空的实力大致相当。
随着帝国稳定的过渡到金本位,并且在中央储备局保持着1350吨黄金和超过1.15亿两白银,同时从亚洲最大的债务国转变债权国,宋彪终于决定出兵清剿西北马家军。彻底消灭国内最后的地方势力武装。
宋彪之所以要在此时决定出兵,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四川铁路也已经从成都修建到了天水,拥有两条铁路的补给线,使得中央军部在剿灭马家军的过程中,将会拥有更大规模的补给能力。
……
1915年12月,俄军在波兰战场遭遇德军主力的全面进攻,全面溃败,损失兵力超过150万人,但是英法两国从中美购置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仅从远东武器总公司购入的波普宁轻机枪和勃朗宁轻机枪就多达33000支,步枪77万支,乘机对德军西线战场发动反攻,迫使德军重新调回主力进攻英法。
欧洲风云变幻莫测,局势难料。
此时此刻,宋彪却在新上任的副总参谋长蔡锷的陪同下悄无声息的抵达西安,西北军部的军部所在地是在咸阳县,并不是在西安城内,这样的设置在每个军部都是如此,也是为了避免地方军区干涉和影响本省政府。
在这样的一年,咸阳只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县城,西北军部就屈居于此,不过也有好处,因为远离西安那样的城市而显得格外僻静,不用担心军事机密的外泄,也不用担心军演的扰民。
段祺瑞正是在这里担任了五年的西北军区司令官,不过,预计也不会担任更久。
咸阳虽然是一座小县城,却是王陵最多的地方,著名的茂陵和霍去病墓就在这里,到了咸阳后,宋彪就在段祺瑞和蔡锷等人的陪同下去茂陵观赏。
此时的茂陵和霍去病墓前的石刻都还保存完好,只是据说里面都已经被盗了一空。
盗没盗的,宋彪倒是不太在意。
这两座墓上面都有堆起来的大土堆,茂陵这座更是接近五十米高,宋彪也并无顾忌,索性就和段祺瑞他们一起登上茂陵坡顶,俯览周边风景,远眺西北和远处的霍去病墓。
时值初冬,北风寒冷凌厉。
宋彪身穿着帝国大元帅的军装和呢装大衣,肩膀上还戴着披风,手持军刀远眺西北。心中不免是感慨良多,蔡锷和一等内侍官张富田、韩麟春都陪同在旁。段祺瑞稍稍靠左一些,相隔也不过三四步远。
沉吟良久。宋彪的文采有限,实在无法用诗句吟出心中的感慨,就和蔡锷他们自嘲道:“寡人啊,寡人啊,都是寡人,但愿我这个寡人死后别像汉武帝那样惨遭盗墓。”
听了这话。大家都笑了几声,笑了一会儿又感觉不对,听起来像是笑话,可能并不是。
见大家神色凝重。宋彪就和他们安抚道:“别当回事,我说笑的,以后在房山一带找一个好地段建一个帝国公墓,咱们死后都卖那里,如今这年月,谁会无聊的在身边搞那么多陪葬品?我连军刀都留在博物馆里给后人参观,穿一身军装丢棺材里就行。”
段祺瑞听了这话总觉得不太对劲,就道:“皇上,还是以国礼为上,太薄葬也不好。虽然这事至少也是百年之后。”
宋彪摆了摆手道:“别扯了,还百年之后,咱们这几个人能再活五十年,那就算是长寿了。帝国复兴,民族复兴,那边再好不过,否则就像是李鸿章那样长寿又如何,还不如早死十年算了,早死十年是民族之英雄。中国海防之功勋,晚死十年就是民族之败类,中国海防之罪魁。至于薄葬、厚葬的问题,凡事都要与时俱进,搞什么都没有意义。我坚持火化,火化之后也别乱撒,我丢不起那个人,埋个盒子往墓里一安就行,省得麻烦,免得以后帝国灭亡,再来一孙子刨我的老坟。”
蔡锷只能劝说道:“皇上,您这真是想多了,您是中华复兴之希望,民族之英雄大帝,纵然是一万年后,子孙万代也感恩戴德,岂敢造次?”
宋彪指了指脚下,问道:“这位爷算不算民族英雄,算不算真正的汉人大帝?汉人大帝之中,这位爷的功绩是我拍马也追不上的。你们呢,你们就算是再追,岂能追得过霍去病?当然,你们还是要争取做帝国的霍去病大将军,我也得争取做第二位汉武帝,只有这样,咱们才有胆量响亮的说一声,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帝和霍去病喊的出来,那是他们有这个实力,咱们呢,咱们连门口的香港都收不回来,还虽远必诛呢,说句难听话,咱们这些人加起来都不如霍去病,更别说汉武帝了。至于文人说的那些祸国殃民,累及百姓,穷兵黩武……都他妈的是屁话,废话,没有当年汉武帝的功绩,汉人早不知道被杀光几回了,还用等到五胡乱华的时候?话说回来,当年我非要统一各地,不留任何地方势力,原因何在,怕的不也是五胡乱华再来一次吗?真要各地势力一起乱糟糟的抢地盘,像三国两晋那样厮杀不断,内乱不息,国家实力上不去,最后就只能是被日本、英国、俄国这样的国家欺凌屠杀。英国人说强权即公理,这话说的好啊,咱们现在不服气,没有关系,只要咱们团结一致的继续奋斗下去,谁也不搞内乱和小动作,总有一天,咱们也敢和英国人说一声,对不起您呢,这不强权就是公理吗,爷就欺负您,您能怎么着吧?”
听着皇帝的这番话,诸位心中感慨良多,特别是段祺瑞,他不知道是不是他多心,还是确实如此,总觉得皇帝这番话就是说给他听的,可他这些年也确实没有小动作,甚至还劝梁士诒等人少折腾。
宋彪还真不是有意要指一指段祺瑞,他是真的有感而发,一声长叹,他就摆了摆手,道:“诸位,让我们给汉武帝一些尊重,下去吧,正式的拜祭一番,再拜祭一下霍去病大将军,以后将这里好好保护起来,让子孙后代也有机会来看看中华民族和我们汉族的两位真正的英雄豪杰。”
蔡锷等人一起默默的点头,这就陪着宋彪走下了茂陵的土坡,在下面准备了一场简单的拜祭仪式和香火,随后又去霍去病墓前拜祭,祈求汉代的这位军神保佑中央国防军荡平乱贼,匡佑中华。
拜祭茂陵之后,宋彪一行就重新返回西北军部总所,在军部的会议室里将地图、资料和情报都摆开来,一起商议西征战役的战略规划。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西北马家军是非常特殊的一支地方武装,以宗教、地域、宗亲为纽带。纵横西北,占据着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和新疆的大部分。即便是帝国如此鼎盛之时,龙济光、陆荣廷那样轻易就被铲平,马家军的地位也依然牢靠。
此时的马家军也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强悍程度,真要剿灭的难度并不大。
如果只谈实力,宋彪一直都是随时可以剿灭西北马家军,但在很长时期都面临着特殊的国际环境。也希望尽快集中时间稳定国内,治理各省,实施帝国的转型战略和工业计划,同时也是考虑西北特殊的民族和宗教问题。所以才没有对付西北马家军,对甘宁青和新疆也任之自流,没有强行实施政改。
为了保留后续围剿的正当性,宋彪甚至没有委任马家军的这些实权地方军阀为正式的官员,只是象征性的授予督军一职,同时有意识的分裂马家军,委任了三位督军和三位副督军,让他们各有部署编配,相互牵制。
但是,中央和马家军的分裂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随着中央实权的扩大和军经政的稳定,以及国家建设的需要,帝国铁路在西进战略不可阻挡,而马家军就是唯一的拦路虎,使得帝国铁路在1914年之后就一直停留在天水、巴彦卓尔、靖边三地,甚至有一批铁路勘探队的员工在榆中县一带被秘密杀害,其中包括了两名美国地质学家。
帝国的新疆勘探队也是几次遭遇危险,被迫派了一个骑兵营随队护送,才使得勘探队进入新疆调查地质情况。西亚、新疆和帝国中央的丝路贸易完全被马家军所控制。
此时的马家军已经是真正的民族罪人,不仅阻挡了帝国稳固新疆和向西亚扩张,也成了俄国反华势力在西亚、新疆活动的主要保护者。
事情到了这一步,帝国就必须要彻底消灭马家军了,根本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根据段祺瑞和中央军事情报局的调查,马家军现阶段确实就是三股大势力,分别是青马、宁马和甘马,青马最为彪悍,宁马次之,甘马更次之,而宁马则最愿意和中央接触洽谈,但是宁马的条件也是帝国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进攻马家军的第一战就肯定是在兰州,首先歼灭三马之中资历最老的甘马,也就是所谓的西军。
宋彪的纸面计划是速攻甘马,平定兰州之后实施据守,将青马和宁马分割开,继续调集主力围攻宁马,最后南下消灭最凶悍的青马。
消灭马家军的难度其实不是很大,宋彪和帝国内阁政府最大的担心还是宗教、民族问题,马家军毕竟是骑兵,一旦围剿不成功,让他们一路西逃进入新疆,后续再追击起来也更为困难,那样就可能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长久战,甚至有可能将西北难以安抚的民族问题进一步激化。
到了西北军部的这天晚上,宋彪就将具体的作战规划确定下来,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和几位将官彼此都很担心的一些问题后,宋彪继续端坐在椅子上,双手习惯性的拄着军刀,这才和段祺瑞吩咐道:“我这一次过来会住上小半年,等清剿了他们再回去,马家军很凶悍,如果他们确定自己已无退路,指不定会倾巢而出的进攻军部,你这边要做好防备工作。”
段祺瑞大为震惊,他原先听说就是蔡锷这个帝国骑兵领域的副总参谋长过来督阵,没有想到皇帝会亲自过来指挥,真是让他猝不及防,他也全然没有做好准备。
段祺瑞当即起身行礼,道:“皇上龙驾至此,臣下荣幸之至,只是西北军部经费紧张,臣下也未曾得知皇上御驾亲征的事,准备不周,还望皇上免臣下不敬之罪。”
宋彪摆了摆手,道:“我是前几天才临时决定过来的,你不用太在意,并不是有意对你保密,其他人也不清楚。我对生活这方面一贯要求不高,内廷总署那边会有一些合适的安排,你更不用放在心上,你和蔡锷住什么房子,我就住什么房子呗,更不用按照行宫的规格布置,没有必要,扫平这帮小军阀,我后面要来西北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段祺瑞心中颇有些感叹,再躬身道:“皇上圣明仁君,宽恤臣子,心怀百姓,臣下替天下百姓和中华国民谢过皇上。”
宋彪笑了一声,和段祺瑞调侃道:“指挥诸军作战的事,还是你负责,我就给你当一次参谋长,你要是不放心我有好几年不打仗了,那也可以禀报中央军部,请中央再换一个参谋长。只不过,这最终还是得我批准啊,所以啊,你就老实点接受现实吧,就我这个参谋长了,你不接受也得接受。”
他是调侃的开着玩笑,段祺瑞却是诚惶诚恐,要不是帝国君臣之间非重礼不得行跪,段祺瑞真的想给宋彪跪下了,心里那是好一个害怕不已,可又感激。
皇帝能和他说两句笑话,那就是真将他当嫡系臣子来看,至少也是大半个嫡系,和袁世凯、徐世昌等等已经是不同了,毕竟他还在军队,军队这边都是皇帝直接的下属,有这个机会融入帝党一派。
想到这里,段祺瑞是真的很高兴。
人生这么一辈子,能够混到他这个份上,他自个觉得是真心不多了,皇帝还能将平定西北这种功劳留给他,让他有机会在帝国史上青史留名,功比左宗棠,身为军人,他何等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圣眷隆恩,不知道多少人一辈子就求这么一个机会,却也都求不得啊。
其实在座的都很清楚,平定西北真的不是什么大问题,最麻烦的不是军事,而是民族和宗教问题,出兵平定倒也只是半年内就能处理掉。
所以关于此次出军的其他一些细节问题,宋彪也就不和段祺瑞、蔡锷继续讨论下去,反正时间还很长,这就让大家先退下去。
离家千里,宋彪心里也是挂念妻儿。
时光飞逝,一晃已是十年光阴虚度,按照阴历算,如今他也是三十而立之年,膝下有一女一儿,儿女虽然不多,倒都是健康成长,女儿六岁,儿子三岁。
只是皇后舒萱年纪渐长,他却正值壮年,精力旺盛,雄心万丈欲要中汉武之后的汉人第一帝。
让其他人都先离开后,宋彪提起毛笔写了一封家信给皇后,此番平定西北马家军不是大问题,他后面还想利用这段时间在西北多走多看,做好调研,一鼓作气的制定解决西北问题的各种政策,还有发展西北经济的一些新思路,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才要在西北长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