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舒妃
“皇上,舒妃娘娘到了。”养心殿的门被轻轻推开,守门的太监领着舒妃进来,并禀报道。
“嗯,舒妃来了。”
乾隆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画卷,冲着舒妃一笑,方有条不紊的把画收卷起来。
“臣妾拜见皇上,皇上万福。”舒妃盈盈一拂,笑得乖觉。
“爱妃不必多礼。”把收起的画卷妥当的递到太监李玉手里,乾隆才提步向舒妃走去,轻轻扶起舒妃,坐回茶案旁。
舒妃顺从的倚身而坐,心中颇为激动。得皇上诏见已经是许久前的事了,今日实在难得能坐于此处,与皇上再续前缘。
“皇上,刚刚可是在看画?”看到太监李玉准备搁置起来的画,舒妃眼睛一亮,“方才进来时见得皇上收得小心翼翼,必是什么珍品,可否让臣妾也品上一品。”
“不过是弘昼送来的玩笑,不值一晒。”乾隆呵呵干笑二声,道。
见皇上对她所言并不于理会,舒妃眼神颇为一暗,毕竟不比从前了。不过她舒妃最拿手的莫过于琴和画了,既然她舒妃还有机会见到皇上,就证明她和皇上的缘份未尽,她今日必要凭借此画,唤回皇上当初的记忆,回到从前。
“原来是和亲王送来的啊,那臣妾更该瞧瞧了,可不知民间哪个画师画的,比起宫中画师如何。”不由分说,舒妃已经拾步而下,向太监李玉走去。
一时间,李玉倒不知是给或不给,转头向皇上看去,见得皇上虽不言语,也没出声反对。想到这画除了名字惊艳些,也无其他不妥,倒也是任由舒妃从他手中夺过。
舒妃刚瞟上一眼,就已经嘟起了嘴:“难怪不给臣妾看,原来是天下第一美人啊,赶情和亲王是给皇上送新欢来了。臣妾倒是要瞧上一瞧,哪位美人这般能耐,与宫中众姐妹相比,还称得上第一。”
说话间,画已被打开,摊铺在书桌上。乾隆随着画被打开,也站起身来,慢慢走去,站定于书桌前,不经意的反复旋转着带着拇指上的扳子。
“原来是一幅竹,竟画得如此逼真,连被风吹散了的竹叶画得都丝毫不见凌乱,这到底出自何人之手,怎得臣妾不曾耳闻?”展开画卷,舒妃就细细品论起来,本是爱画之人,即便是想借此画来重垫宫中地位,却也不妨碍她得见神作之惊喜。
“此画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朕对他颇有些印象,十三年东巡,曾以书画史身分侍之,不想这些年画技又精进了不少。”
论起品画,和李玉之流,乾隆还真没什么可说的,但每每和舒妃一起,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原来如此。”舒妃点点头,复又指着那一小搓背影道,“皇上可别告诉臣妾,这就是皇上指的第一美人了吧。”
“正是。”乾隆了然一笑,“此女子寥寥数笔,匆匆勾勒而出,想来是临时起意,强加而上。这怕是皇弟的意思了,所以画风与旁边的竹那般细腻的风格全然不符。”
“皇上真是火眼金睛。”舒妃颇为满意一笑,什么第一美女,只是一个为了博彩头的技俩而已,不过毕竟是和亲王作的主,倒也无伤大雅。
“爱妃才是火眼金睛。”乾隆点头回道,有些事,被说开了就显得索然无味。
舒妃似乎有些感觉到皇上有些兴趣缺缺,心中暗自叹气:终究不是当年盛宠,说同一些话,做同一些事,当年换来的是皇上的一句赞赏,如今却是敷衍,似乎连敷衍也有些懒得掩饰。
“其实这画中的美人姿势倒是甚为讲究。”咽下心中的泪,舒妃只能放下身段,顺着皇上的喜好,博皇上一觅。
“如何说?”皇上果然颇为好奇的一问。
“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此才能留给人想像的空间。”
舒妃说着,不由放下画卷,侧身,背对皇上,低眉微转,像极了画中之人摆出的姿态。
“臣妾可与画中人相像?”
乾隆沉默,上下打量了舒妃一番,最后目光落在舒妃的细腰上,若有所思。
“皇上,如何?”舒妃现在的姿势是见不到皇上神情的,半天未等到皇上的回答,舒妃不禁催促道。
“五分。”乾隆终于做出评价。
“为何才五分。”舒妃不依,“臣妾觉得臣妾模仿的已经够像了。”
“你并不适合这个资态。”乾隆摇摇头,“你性格独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必处处模仿别人,即使是为朕,也不值得改变自己。”
闻言,原本一直不甚消停的舒妃一下子静了下来,一颗豆大的泪珠颊间滚落。皇上的话触到了她的心弦,她是如此在意他,他终是知道了,终是知道了…
乾隆深深叹了口气,轻轻搂过舒妃置于心口,拍了拍舒妃的背,道:“你与朕的点点滴滴朕都记在心里,是朕的错,朕冷落了你许久。自从永玥死后,朕就迷了心窍,不曾理会过你,你可怪朕吗?”
被皇上说到伤心之处,舒妃泣不成声,呜咽回道:“臣妾不怪皇上,从来没有,是臣妾不好,没尽好做母亲的责任照顾好十阿哥,才让皇上的爱子早殇,药石无灵。”
“朕难过,爱妃又岂会好过?以前是朕想得太多。既是惩罚爱妃,其实何尝又不是在惩罚朕呢?”
“皇上!”
舒妃幸福的大哭,久久想说的话,今日终于说出了口;久久想流的泪,今日终于痛哭了一场;久久期盼的幸福,今日终于可以触手可及。
“莫哭,今夜让朕好好疼你。”一把抱起藏在他胸口,不肯露脸的舒妃,阔步向内庭走去。
本人二日一更,一更2000字左右。
“嗯,舒妃来了。”
乾隆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画卷,冲着舒妃一笑,方有条不紊的把画收卷起来。
“臣妾拜见皇上,皇上万福。”舒妃盈盈一拂,笑得乖觉。
“爱妃不必多礼。”把收起的画卷妥当的递到太监李玉手里,乾隆才提步向舒妃走去,轻轻扶起舒妃,坐回茶案旁。
舒妃顺从的倚身而坐,心中颇为激动。得皇上诏见已经是许久前的事了,今日实在难得能坐于此处,与皇上再续前缘。
“皇上,刚刚可是在看画?”看到太监李玉准备搁置起来的画,舒妃眼睛一亮,“方才进来时见得皇上收得小心翼翼,必是什么珍品,可否让臣妾也品上一品。”
“不过是弘昼送来的玩笑,不值一晒。”乾隆呵呵干笑二声,道。
见皇上对她所言并不于理会,舒妃眼神颇为一暗,毕竟不比从前了。不过她舒妃最拿手的莫过于琴和画了,既然她舒妃还有机会见到皇上,就证明她和皇上的缘份未尽,她今日必要凭借此画,唤回皇上当初的记忆,回到从前。
“原来是和亲王送来的啊,那臣妾更该瞧瞧了,可不知民间哪个画师画的,比起宫中画师如何。”不由分说,舒妃已经拾步而下,向太监李玉走去。
一时间,李玉倒不知是给或不给,转头向皇上看去,见得皇上虽不言语,也没出声反对。想到这画除了名字惊艳些,也无其他不妥,倒也是任由舒妃从他手中夺过。
舒妃刚瞟上一眼,就已经嘟起了嘴:“难怪不给臣妾看,原来是天下第一美人啊,赶情和亲王是给皇上送新欢来了。臣妾倒是要瞧上一瞧,哪位美人这般能耐,与宫中众姐妹相比,还称得上第一。”
说话间,画已被打开,摊铺在书桌上。乾隆随着画被打开,也站起身来,慢慢走去,站定于书桌前,不经意的反复旋转着带着拇指上的扳子。
“原来是一幅竹,竟画得如此逼真,连被风吹散了的竹叶画得都丝毫不见凌乱,这到底出自何人之手,怎得臣妾不曾耳闻?”展开画卷,舒妃就细细品论起来,本是爱画之人,即便是想借此画来重垫宫中地位,却也不妨碍她得见神作之惊喜。
“此画作者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朕对他颇有些印象,十三年东巡,曾以书画史身分侍之,不想这些年画技又精进了不少。”
论起品画,和李玉之流,乾隆还真没什么可说的,但每每和舒妃一起,颇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
“原来如此。”舒妃点点头,复又指着那一小搓背影道,“皇上可别告诉臣妾,这就是皇上指的第一美人了吧。”
“正是。”乾隆了然一笑,“此女子寥寥数笔,匆匆勾勒而出,想来是临时起意,强加而上。这怕是皇弟的意思了,所以画风与旁边的竹那般细腻的风格全然不符。”
“皇上真是火眼金睛。”舒妃颇为满意一笑,什么第一美女,只是一个为了博彩头的技俩而已,不过毕竟是和亲王作的主,倒也无伤大雅。
“爱妃才是火眼金睛。”乾隆点头回道,有些事,被说开了就显得索然无味。
舒妃似乎有些感觉到皇上有些兴趣缺缺,心中暗自叹气:终究不是当年盛宠,说同一些话,做同一些事,当年换来的是皇上的一句赞赏,如今却是敷衍,似乎连敷衍也有些懒得掩饰。
“其实这画中的美人姿势倒是甚为讲究。”咽下心中的泪,舒妃只能放下身段,顺着皇上的喜好,博皇上一觅。
“如何说?”皇上果然颇为好奇的一问。
“犹抱琵琶半遮面,如此才能留给人想像的空间。”
舒妃说着,不由放下画卷,侧身,背对皇上,低眉微转,像极了画中之人摆出的姿态。
“臣妾可与画中人相像?”
乾隆沉默,上下打量了舒妃一番,最后目光落在舒妃的细腰上,若有所思。
“皇上,如何?”舒妃现在的姿势是见不到皇上神情的,半天未等到皇上的回答,舒妃不禁催促道。
“五分。”乾隆终于做出评价。
“为何才五分。”舒妃不依,“臣妾觉得臣妾模仿的已经够像了。”
“你并不适合这个资态。”乾隆摇摇头,“你性格独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必处处模仿别人,即使是为朕,也不值得改变自己。”
闻言,原本一直不甚消停的舒妃一下子静了下来,一颗豆大的泪珠颊间滚落。皇上的话触到了她的心弦,她是如此在意他,他终是知道了,终是知道了…
乾隆深深叹了口气,轻轻搂过舒妃置于心口,拍了拍舒妃的背,道:“你与朕的点点滴滴朕都记在心里,是朕的错,朕冷落了你许久。自从永玥死后,朕就迷了心窍,不曾理会过你,你可怪朕吗?”
被皇上说到伤心之处,舒妃泣不成声,呜咽回道:“臣妾不怪皇上,从来没有,是臣妾不好,没尽好做母亲的责任照顾好十阿哥,才让皇上的爱子早殇,药石无灵。”
“朕难过,爱妃又岂会好过?以前是朕想得太多。既是惩罚爱妃,其实何尝又不是在惩罚朕呢?”
“皇上!”
舒妃幸福的大哭,久久想说的话,今日终于说出了口;久久想流的泪,今日终于痛哭了一场;久久期盼的幸福,今日终于可以触手可及。
“莫哭,今夜让朕好好疼你。”一把抱起藏在他胸口,不肯露脸的舒妃,阔步向内庭走去。
本人二日一更,一更2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