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英国出损招
第十二章英国出损招
喀山,俄国内战的转折点。犹豫某方姓蝴蝶的出现,俄国内战的激烈程度大大的提高。得到协约**火协助,并有中**火的输入,白俄军队火力大大提升。
历史上应该是四月份在喀山城下战败的白俄军队,这个时空没有战败,但是也没有攻下喀山。红白两军的战斗持续到七月底,陷入了僵持状态。
高尔察克眼看战局僵持,亲自到喀山前线视察并鼓舞士气,同时还带来新近从中国采购来的军火,得到军火补充的白俄军队,以捷克军团为先锋,再次向喀山发起了猛烈进攻。
中国买来的155榴弹炮和105榴弹炮,作为白俄军队主要的火力,在过去的时间里发挥突出的作用。一百多门大炮同时射击的场面相当的壮观,尤其是面对赤俄这种没有太多重武器的军队。
喀山城外的最后一块阵地被猛烈的炮火笼罩,一些赤俄新兵在炮火中惊慌失措,爬起就跑,立刻找到政治委员指挥的督战队无情的射杀。
从高倍炮镜看见有逃兵被射杀的一幕,高尔察克对这次的炮火准备深感满意。中国人虽然收钱比较黑,货却相当的不错。相比之下,协约国给的装备都是轻武器,重机枪都很少,火炮也都是小口径的。
乌拉!高呼着口号的白俄军队从掩体中爬出来,享受了战前发下去的中国白酒,白俄士兵的战斗力有不小的提升。
在政治委员指挥的督战队威胁下,阵地上的赤俄军队死战不退。又一次打退了白俄军队的进攻,阵地前面留下的尸体密密麻麻,高尔察克无奈的叹息一声,下令准备下一次进攻。
喀山城下正在激战的时候,远东发生了一些令交战双方都不愉快的事情。
实际上不愉快的不仅仅是俄国内战的双方,还有出了大力气的中日两国。
按照高尔察克的心思。最好中日两**队都来前线帮白俄打仗,干掉苏俄之后,乖乖的回自己的国家去最好了。问题是这两个国家出兵最多,中国人一口气出兵十个步兵师,是十四个干涉国之中看上去最卖力的。
可是中国人在占据了伊尔库兹克之后,便停止了脚步。日本人则以海参崴为基地,将俄国在远东的所有港口全部拿下后,也停止了脚步。美军也一样。留在海参崴不动窝。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军队在军舰的支援下,从北方登陆,不过也没有太主动南下的**。俄国的内战,主要开始看内战两军。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政府出招了。作为这个世界老大,英国素来喜欢搞所谓平衡,即便是盟友,拉一个打一个,这套手法相当的熟练。
巴黎和会上。英国一巴掌把美国这个想借机上位的家伙拍晕,转过身了看看中日两国在远东。一个东来一个西,一个出兵十五万,一个出兵七万多,各自站了一片地方,大有打死不肯离开的意思,英国又开始担心这个了。
怎么办呢?在巴黎和会上,英国默许了中国的要求。取消了在华租界,换取中国没有下死力气帮美国出头,狠狠的牺牲了一把小弟日本。要知道日本的利益本来就少的可怜。在华利益对于日本来说很重要,因为英国的默许,日本失去了最后一个在华的租借地。
日本尽管很不爽,但是老大的决定还是服从了。内田康哉因此受到了内阁的严厉指责,当初中国提出用一个未知的油田换旅顺和台湾,内田康哉是坚决反对的。现在各国都开始从租界撤出军警了,改由中国驻扎军警维持自由贸易区的治安,日本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从7月1日开始,日本驻军陆续从天津、上海、旅顺等地撤走驻军巡警。
英国老牌驻华公使朱尔典,再次出现在民国总统府求见孙宝琦,短暂的谒见之后,朱尔典趾高气昂的离开,留下一脸愤怒的孙宝琦。
“备车,去元帅府。”孙宝琦刚说完,新任总统府秘书长张一麐便抬手拦住道:“大总统,不妨给扶国打个电话,请他来一趟。汤济武那边,照方抓药就是。”
孙宝琦脸色一变,盯着张一麐道:“仲仁,何出此言?”
张一麐与孙宝琦是旧交,袁世凯时期热心于教育和实业,一度准备出山再入袁世凯幕府,不料风云突变,方氏突然横扫直隶,奠定共和党执政之大局。顾维钧自巴黎回国后,王正廷转任驻美国大使,由顾维钧接任外长一职。孙宝琦特致电江苏,邀请张一麐初上辅助。
国内政局张一麐看的很清楚,加之与张謇走的比较近,属于对方剑雄本质上独裁是比较 反感的人。今天陪着孙宝琦见了朱尔典后,见孙宝琦有点惊慌失措,主动要去见方剑雄,便出言阻拦。意思很明白,孙宝琦才是大总统,民国的最高领导人。
张一麐的举动,也是有利益原因在内的。方剑雄虽然明着说不干政,实际上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出自方氏的主张。比如强制的五年义务教育,减租减息,政府权力深入乡镇村、收缴民间武器取消地方民团武装等等。五年义务教育,张一麐是支持的,但是后两者则是反对的。因为伤害了地方士绅的利益。张一麐本身就是大地主,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需要积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土地上获取资金。民国初期,乡镇村是权力实际掌握在地方士绅的手里,这就是所谓的绅权。方剑雄推行的政策,严重伤害到了绅权,地方抵触情绪很大。要不是方剑雄心狠手辣,早起在四省联盟的时候就杀了一批反对这些政策的士绅震慑全国,各地的士绅早就闹翻天了。
共和党执政初期,一系列鼓励工商的政策,加上欧战带来的红利,一些矛盾被遮掩。随着欧战结束,民国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一些被遮掩的矛盾又暴露出来。
新一**选之后,共和党获得了继续执政的机会,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在野党的互相勾结,图谋下次大选的局面。其中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和张謇为首的统一党就结成了联盟,原因自然是张、梁感觉到了危机。新内阁出台后,在国会通过的很顺利,那是因为共和党强势,其他在野党又不能团结。
张謇失去了工商部长的职务心怀不满,觉得自己要靠边站了自然要挣扎一下。梁启超就更不要说了,混的也不怎么地,于是一拍即合。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张一麐作为共和党的干将兼张謇的老友,自然是要向着张謇的。怎么动摇方剑雄的独裁,这个问题让人很头疼,因为方剑雄的声望太强悍了,又掌握着军队。怎么办?只能迂回!
要说张、梁等人都是饱学之士,都是熟读史书的,不是脑子发热就乱来之辈。问题是中国文人自古如此,觉得打天下不用他们出力,坐天下去当仁不让。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惧怕方氏的快刀,几年下来一看不过如此,好日子过的太舒坦了,又开始折腾了。
于是开始不断的在舆论上做手脚,整天把民主宪政言论自由挂在嘴边,自以为掌握了舆论工具,千方百计的明着暗着在抹黑当今政府。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揭穿方氏独裁的本质,还民国一个真正的民主宪政。
方剑雄最近忙着整编军队,原本惦记裁军来着,不料提出该建议之后,遭到了军委除了萨镇冰在内的其他人集体反对。理由很简单,民国这么大,保持一百五十万陆军是最低底线了,不然军队肯定不够用。还有更过分的,比如段祺瑞和冯国璋,甚至还主张扩军。结果被方剑雄给按回去了,最后的决议是保持一百个甲种师的规模。
孙宝琦明白张一麐的意思,犹豫了一下想到陈箓的事情,还是一个电话给方剑雄打了过去。方剑雄这边忙的紧,接到电话还是很客气的问:“老师有何见教。”
孙宝琦在电话里道:“扶国,朱尔典来总统府跟我通报,英、法两国建议在远东成立一个远东共和国,由前沙俄将军谢苗诺夫担任总统。这个事情,大家商议一下怎么应对。”
方剑雄一听是这个事情,也没太往心里去,点点头道:“我这就过去。”
这还没出门呢,汤化龙一个电话打来了。方剑雄接听之后,汤化龙主动道:“扶帅,我觉得大总统这个电话很蹊跷,以往有这种事情,不都是在元帅府商议么?”
方剑雄嗯了一下没说话,缓了一下脑子才道:“走一趟也不碍事,国事为重嘛。”汤化龙也不多说,表示这就过去。
汤化龙为何要打这个电话,方剑雄心里很清楚是表明态度。实际上最初汤化龙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是秘书王发科提醒的。说起这个王发科,还是跟孙宝琦有一段渊源的,事情要从当年孙宝琦还在德国任公使的时候说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
喀山,俄国内战的转折点。犹豫某方姓蝴蝶的出现,俄国内战的激烈程度大大的提高。得到协约**火协助,并有中**火的输入,白俄军队火力大大提升。
历史上应该是四月份在喀山城下战败的白俄军队,这个时空没有战败,但是也没有攻下喀山。红白两军的战斗持续到七月底,陷入了僵持状态。
高尔察克眼看战局僵持,亲自到喀山前线视察并鼓舞士气,同时还带来新近从中国采购来的军火,得到军火补充的白俄军队,以捷克军团为先锋,再次向喀山发起了猛烈进攻。
中国买来的155榴弹炮和105榴弹炮,作为白俄军队主要的火力,在过去的时间里发挥突出的作用。一百多门大炮同时射击的场面相当的壮观,尤其是面对赤俄这种没有太多重武器的军队。
喀山城外的最后一块阵地被猛烈的炮火笼罩,一些赤俄新兵在炮火中惊慌失措,爬起就跑,立刻找到政治委员指挥的督战队无情的射杀。
从高倍炮镜看见有逃兵被射杀的一幕,高尔察克对这次的炮火准备深感满意。中国人虽然收钱比较黑,货却相当的不错。相比之下,协约国给的装备都是轻武器,重机枪都很少,火炮也都是小口径的。
乌拉!高呼着口号的白俄军队从掩体中爬出来,享受了战前发下去的中国白酒,白俄士兵的战斗力有不小的提升。
在政治委员指挥的督战队威胁下,阵地上的赤俄军队死战不退。又一次打退了白俄军队的进攻,阵地前面留下的尸体密密麻麻,高尔察克无奈的叹息一声,下令准备下一次进攻。
喀山城下正在激战的时候,远东发生了一些令交战双方都不愉快的事情。
实际上不愉快的不仅仅是俄国内战的双方,还有出了大力气的中日两国。
按照高尔察克的心思。最好中日两**队都来前线帮白俄打仗,干掉苏俄之后,乖乖的回自己的国家去最好了。问题是这两个国家出兵最多,中国人一口气出兵十个步兵师,是十四个干涉国之中看上去最卖力的。
可是中国人在占据了伊尔库兹克之后,便停止了脚步。日本人则以海参崴为基地,将俄国在远东的所有港口全部拿下后,也停止了脚步。美军也一样。留在海参崴不动窝。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军队在军舰的支援下,从北方登陆,不过也没有太主动南下的**。俄国的内战,主要开始看内战两军。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英国政府出招了。作为这个世界老大,英国素来喜欢搞所谓平衡,即便是盟友,拉一个打一个,这套手法相当的熟练。
巴黎和会上。英国一巴掌把美国这个想借机上位的家伙拍晕,转过身了看看中日两国在远东。一个东来一个西,一个出兵十五万,一个出兵七万多,各自站了一片地方,大有打死不肯离开的意思,英国又开始担心这个了。
怎么办呢?在巴黎和会上,英国默许了中国的要求。取消了在华租界,换取中国没有下死力气帮美国出头,狠狠的牺牲了一把小弟日本。要知道日本的利益本来就少的可怜。在华利益对于日本来说很重要,因为英国的默许,日本失去了最后一个在华的租借地。
日本尽管很不爽,但是老大的决定还是服从了。内田康哉因此受到了内阁的严厉指责,当初中国提出用一个未知的油田换旅顺和台湾,内田康哉是坚决反对的。现在各国都开始从租界撤出军警了,改由中国驻扎军警维持自由贸易区的治安,日本也只能无奈的接受这个现实。从7月1日开始,日本驻军陆续从天津、上海、旅顺等地撤走驻军巡警。
英国老牌驻华公使朱尔典,再次出现在民国总统府求见孙宝琦,短暂的谒见之后,朱尔典趾高气昂的离开,留下一脸愤怒的孙宝琦。
“备车,去元帅府。”孙宝琦刚说完,新任总统府秘书长张一麐便抬手拦住道:“大总统,不妨给扶国打个电话,请他来一趟。汤济武那边,照方抓药就是。”
孙宝琦脸色一变,盯着张一麐道:“仲仁,何出此言?”
张一麐与孙宝琦是旧交,袁世凯时期热心于教育和实业,一度准备出山再入袁世凯幕府,不料风云突变,方氏突然横扫直隶,奠定共和党执政之大局。顾维钧自巴黎回国后,王正廷转任驻美国大使,由顾维钧接任外长一职。孙宝琦特致电江苏,邀请张一麐初上辅助。
国内政局张一麐看的很清楚,加之与张謇走的比较近,属于对方剑雄本质上独裁是比较 反感的人。今天陪着孙宝琦见了朱尔典后,见孙宝琦有点惊慌失措,主动要去见方剑雄,便出言阻拦。意思很明白,孙宝琦才是大总统,民国的最高领导人。
张一麐的举动,也是有利益原因在内的。方剑雄虽然明着说不干政,实际上国家的大政方针,基本出自方氏的主张。比如强制的五年义务教育,减租减息,政府权力深入乡镇村、收缴民间武器取消地方民团武装等等。五年义务教育,张一麐是支持的,但是后两者则是反对的。因为伤害了地方士绅的利益。张一麐本身就是大地主,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需要积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土地上获取资金。民国初期,乡镇村是权力实际掌握在地方士绅的手里,这就是所谓的绅权。方剑雄推行的政策,严重伤害到了绅权,地方抵触情绪很大。要不是方剑雄心狠手辣,早起在四省联盟的时候就杀了一批反对这些政策的士绅震慑全国,各地的士绅早就闹翻天了。
共和党执政初期,一系列鼓励工商的政策,加上欧战带来的红利,一些矛盾被遮掩。随着欧战结束,民国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一些被遮掩的矛盾又暴露出来。
新一**选之后,共和党获得了继续执政的机会,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在野党的互相勾结,图谋下次大选的局面。其中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和张謇为首的统一党就结成了联盟,原因自然是张、梁感觉到了危机。新内阁出台后,在国会通过的很顺利,那是因为共和党强势,其他在野党又不能团结。
张謇失去了工商部长的职务心怀不满,觉得自己要靠边站了自然要挣扎一下。梁启超就更不要说了,混的也不怎么地,于是一拍即合。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张一麐作为共和党的干将兼张謇的老友,自然是要向着张謇的。怎么动摇方剑雄的独裁,这个问题让人很头疼,因为方剑雄的声望太强悍了,又掌握着军队。怎么办?只能迂回!
要说张、梁等人都是饱学之士,都是熟读史书的,不是脑子发热就乱来之辈。问题是中国文人自古如此,觉得打天下不用他们出力,坐天下去当仁不让。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惧怕方氏的快刀,几年下来一看不过如此,好日子过的太舒坦了,又开始折腾了。
于是开始不断的在舆论上做手脚,整天把民主宪政言论自由挂在嘴边,自以为掌握了舆论工具,千方百计的明着暗着在抹黑当今政府。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揭穿方氏独裁的本质,还民国一个真正的民主宪政。
方剑雄最近忙着整编军队,原本惦记裁军来着,不料提出该建议之后,遭到了军委除了萨镇冰在内的其他人集体反对。理由很简单,民国这么大,保持一百五十万陆军是最低底线了,不然军队肯定不够用。还有更过分的,比如段祺瑞和冯国璋,甚至还主张扩军。结果被方剑雄给按回去了,最后的决议是保持一百个甲种师的规模。
孙宝琦明白张一麐的意思,犹豫了一下想到陈箓的事情,还是一个电话给方剑雄打了过去。方剑雄这边忙的紧,接到电话还是很客气的问:“老师有何见教。”
孙宝琦在电话里道:“扶国,朱尔典来总统府跟我通报,英、法两国建议在远东成立一个远东共和国,由前沙俄将军谢苗诺夫担任总统。这个事情,大家商议一下怎么应对。”
方剑雄一听是这个事情,也没太往心里去,点点头道:“我这就过去。”
这还没出门呢,汤化龙一个电话打来了。方剑雄接听之后,汤化龙主动道:“扶帅,我觉得大总统这个电话很蹊跷,以往有这种事情,不都是在元帅府商议么?”
方剑雄嗯了一下没说话,缓了一下脑子才道:“走一趟也不碍事,国事为重嘛。”汤化龙也不多说,表示这就过去。
汤化龙为何要打这个电话,方剑雄心里很清楚是表明态度。实际上最初汤化龙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是秘书王发科提醒的。说起这个王发科,还是跟孙宝琦有一段渊源的,事情要从当年孙宝琦还在德国任公使的时候说起。(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co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