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术女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章 许和子

    第一百七十四章 许和子

    收拾妥当之后四个便匆匆忙忙的上路了,不日便到达了吉州,到达的时候正是赶了一夜路人困马乏的时候,晨光微路,吉州的城门就在不远处,梦菲等人骑了一夜的马也乏了便下来走走,几个人谁都没什么心思说话,都感觉只想找个地方好好的睡上一觉,这个时候忽然间一个如出谷黄莺的歌声飘了过来,梦菲顿时感觉精神一震,那种困意好似被抽走了一般,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姑娘,正有模有样的唱着歌

    其余的三个人也发现了这个小脸红扑扑,忽闪着一双大眼睛的小姑娘,看起来只有四五岁的样子,梦菲走过去蹲下来问道“小姑娘怎么你一个人在这里啊”

    “我爹爹就在前面砍柴呢”小姑娘对这几个外来的人并没有表现出害怕,而是一指前面笑吟吟的回答

    “哦?那你叫什么名字啊?”梦菲对这个女孩儿顿时产生了好感便多问了一句

    “我叫许和子”小姑娘甜甜的回答

    许和子?真是有意思了,一来就碰到个名人啊,梦菲心里暗暗的想到

    史书上说她“美而慧,善辞歌,变新声”,当时人认为“韩娥、李延年殁后千余载旷无其人,至永新始继”,她的声音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喉啭一声,响传九陌”。唐玄宗曾叫李谟吹笛,为永新伴奏,结果是歌唱完笛亦裂;这还不算,就连乐队也压不过她的声音。

    许和子的音色极富感染力,一次玄宗在勤政楼宴待百官,观者数千,喧哗聚音。无法听百戏之音,玄宗恼怒欲罢宴,还是高力士献策让永新高歌一曲,全场立即寂然。

    相传在安史之乱后许和子逃出了宫廷并嫁了人,有人曾听到她在广陵地方的一条船上唱歌。

    这么看来也是有个不错的结局了,梦菲暗暗的想着。又问道“是谁教你唱歌的啊?”

    “娘亲”小姑娘又甜甜的答道。呵,看起来遗传基因就很好啊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时期。当时的吉州虽处于南方,但境内因有赣江这条交通大动脉,文化教育也相当发达,各种人才脱颖而出,呈现出繁花竞放的局面。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女歌家许和子,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的女性。

    关于许和子的生平事迹,由于新旧《唐书》都未载传,我们只能从野史、笔记中窥探其一二。她是永新县人,父亲是一名乐工。由于家庭的熏陶,她从小就喜欢唱歌,练就了一副“金嗓子”。她那圆润歌喉唱出来的婉转悠扬歌声,常使人倾倒。开元二-卡三年(公元735年)前后,她被选入宫廷,编在教坊中的“宜春院”,以籍贯“永新”作为艺名。

    众所周知,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礼乐,把它作为进行教化的一种手段。唐玄宗李隆基,对音乐歌舞更是有一种特殊的爱好。为了享乐的需要,他于开元二年(公元724年)设置左右教坊,掌管宫廷的徘优杂技。宜春院也属于当时的宫廷教坊音乐机关,专由女伶组成,称为“内人”;因她们常在皇帝前演出,故又叫“前头人”。它设在皇城东面东宫内,与承恩殿宜秋院并列。这里三面临水,一面靠山,风景秀丽,是排练歌舞的好地方。许和子生得美丽,身材又好,而且聪明伶俐,虚心好学,加上那副“金嗓子”,这就使她很快地成为宫廷中一名优秀的歌手。她的歌唱,自然清新,善于把生动活泼的江南民歌曲调,融汇于典雅庄重的宫廷音乐中,变古调为新声,创造出一种新的歌唱艺术。女伶们每天在这里引吭高歌,清脆、高亢、悠扬的歌声飞出红墙,荡漾在京城长安上空。

    梦菲再次看了看这位唐代娱乐界未来的一姐,站起来对云涯等人说“走吧”于是几个人便牵起马向这吉州城进发,梦菲的脑子里却依旧是这位许和子的事情

    对许和子的歌唱艺术,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歌》中曾经这样记载:“内人有许和子者,……既美且慧,善歌,能变新声。遇高秋明月,台殿清虚,喉转一声,响传九陌。明皇(唐玄宗李隆基)尝独召李漠吹曲逐其歌,曲终管裂,其妙如此。”唐人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也记载:“宫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

    许和子的歌不但音色美,而且饱和着情感,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据史书记载:有一天,唐玄宗在勤政楼举行庆典宴会,命上演歌舞百戏助兴。当时来看演出的,除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外,还有无数的平民百姓。整个会场“观者数千万众”,人声鼎沸,言语喧哗,嘈杂得很。这样的一个演出秩序,使坐在楼上的皇帝、皇妃和大臣都听不清歌舞、百戏的音乐。执事官出来维持秩序,想使会场安静下来,但不奏效。玄宗很不高兴,想罢宴离去,不再“与民同乐”。这时中宫高力士连忙上前奏请玄宗宣旨召许和子出楼演唱,可使会场秩序好转,喧哗声停止。得到玄宗的同意后,负责演出的官员立即叫许和子上楼登台歌唱。许和子一出场,丽姿焕然,举步提抉,曼声而歌,顿时广场寂静“若无一人”。她的歌声悠扬婉转、清脆宏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特别是她那富有感情的歌唱,更是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使“义者闻之血涌,愁者为之肠断”。歌毕,全场欢声雷动。从此,“永新善歌”之名,愈益著称于朝野,传遍于九州四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两京(洛阳、长安)陷落,六宫星散。作为一个歌唱家,许和子同人民一起受着战乱的苦难。在逃难中,她和一位文人结合在一起,夫妻俩曾流寓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不久,与她同患难的丈夫死去,她的生活也就更加艰难。不过,她没有忘记用歌来给苦难中的人民以慰藉。只有这时,歌唱家的心才和听众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安史之乱平息后,许和子与养母回到长安。昔日辉煌的盛唐气象不见了,到处是战争的创伤。眼见国家一天天衰微下去,作为一个曾为国家歌唱的艺术家,她怎能不黯然伤神?就这样,歌唱家许和子郁郁不欢离开了人间。

    人民是不会忘记自己的艺术家的。据唐人冯诩子编撰的《桂苑丛谈》记载,后人为了纪念许和子这位杰出的女歌唱家,曾把她唱的歌曲编为国乐曲,取名为《永新妇》。

    唐天宝十二年中秋节晚,秋高气爽,明月悬空,京城长安街上一片银光。本是千家万户赏月时,今晚却是万人空巷、百虫禁声。百姓都到哪儿去了?原来中秋节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日,唐玄宗降旨在勤政楼举行庆典宴会,命百伎献艺助兴,与民同乐,百姓们听到消息,都到勤政楼前看戏去了。

    原本庄严肃穆的勤政楼,霎时间,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秩序混乱。新任右相杨国忠下令卫士整顿纪律,居然无济于事。唐玄宗心里很不高兴,想罢宴离去。中官高力士连忙向玄宗跪奏:“皇上,召永新娘子出来唱一曲,压压台吧?”

    这位永新娘子是谁?原来是唐中期女高音歌唱家许和子。许和子天生丽质,聪慧伶俐,永新山水风物的浸染,家庭的艺术熏陶。使她从小就练出了一副“金嗓子”。选入宫后,唐玄宗常招乐师李谟为她吹玉笛伴奏,她高歌一曲,整个长安都能听见,歌罢,笛管都裂了。她唱歌不仅音色美,且富有情感,感染力强,唐玄宗常夸:“此女歌值千金”。

    唐玄宗下旨不久,许和子在千万观众的日光中。丽质焕然,举步提袂,款款走上勤政楼。她开口一唱,庄重典雅的宫廷歌调,融汇了生动活泼的江南民歌音律,悠扬婉转,清脆宏亮,如鸟鸣于清寂的森林,似泉响在幽静的山涧,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喧哗嘈杂的勤政楼前顿时安静了下来,若无一人,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天籁之中。

    许和子一歌唱罢,欢声雷动,皇上和百姓久久沉醉在袅袅余音中。唐玄宗龙颜大悦,百姓激动不已。从此,“永新善歌”之名,更加著称朝野,传遍九州四海。

    这也是位奇女子啊,梦菲心里暗暗的想着,想起来曾经还有一部电视剧讲的就是许和子,梦菲也就是看了那部电视剧之后才对这位女子产生了好奇,翻了整本历史书,只是上面提到许和子之时只是一笔带过。梦菲不甘心在课外拼命的找关于这个女子的资料,这才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她的事情。也更加的对她敬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