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八章 陡然生变尽回归
黎明下的北京城晨雾弥漫,所以晨光也还没有完全挣脱夜的黑。紫禁城上空阴云聚集,蕴酿许久,终于飘落一朵朵洁白的雪花。
飘飘扬扬的雪花幽幽的落在温热的手掌间,瞬间融成清水,带来一丝清冷。阿寿拉紧身上的长袍,甩甩手,将那颗雪水抛弃。他看了一眼东方还在黎明中的天空,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
站在他身后的刘谨带笑低头谨慎的道:“陛下,快五更天了,早膳我已摆下了,您多少尝一些再去上朝吧?”
阿寿想都不想,回身张开手臂,由着上前来的刘谨帮他将朝服穿好,嘴里随意的道:“不吃。”
这二个简单的字听得刘谨身上一哆嗦,不吃的话,他摆下的局不就全白费了吗?他示意一旁的小太监将食盒盖打开,赔着笑道:“陛下,您若不吃早膳,一会儿太后娘娘问起老奴……老奴可不敢再对太后娘娘说谎了,上次打的屁股还没好呢!”
随着刘谨的说话,食盒盖子一开,一股香甜的肉香混着热气氤氲了满室。
整好衣服的阿寿闻到猛然止步,转过身来看向那只食盒,一旁的刘谨急忙低头以掩示他松了的那一口气。
阿寿打量了一番,笑道:“今日的早膳不似是御膳房做出来的呀?你……怎么,又藏了私?”
刘谨急忙点头哈腰的自一旁抽出一双银筷子,一把银勺子递给尝菜小太监,对阿寿笑道:“陛下,老奴自知陛下这几日连连熬夜,没有食欲也是正常的。特特的做了这碗鸡汤馄饨,够香吧!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名唤‘独品幽香天上座’,陛下,配上这道小菜可是上好的早膳呀!”
阿寿抽鼻子闻了闻,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小菜。却是一盘最为普通的抖黄豆芽菜。他想了想。带着略有玩味的笑对刘谨道:“哦……这菜……花了不少心思吧?”
也不知阿寿是不是话里有话,刘谨只觉得今天的阿寿似乎换了个人,与往日的那个顽童全无半点相似之处。他额头微微冒汗,却还是带着笑的对阿寿道:“花心思是作臣子应该的。没能力替陛下解忧,做一点子小菜还是可以的。”
阿寿闻言哈哈大笑,看尝菜小太监尝过菜。接过筷子坐在桌边,就在他舀起一勺馄饨汤之际,他突然低笑道:“谁说的。你监刑小侯爷这事就做得不错嘛!”
刘谨立时汗就滚落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下:“陛下,那件事老奴真的知错了!”
阿寿吞下一只馄饨,含糊的道:“起来吧,朕没有怪你的意思。一会儿……跟着我上朝啊!”
跪在地下的刘谨急忙磕头,千恩万谢了才站起身来,伺候在一旁。
其实伺候阿寿穿衣吃早饭这些事早就不归他这个大太监管了。可是前天晚上,刘谨的手下报上来阿寿这些天的部署后。他对阿寿的打算立时猜到了一半。时间紧迫,他别无选择,只得派出人将吴琣强行带走。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刘谨偶然一次看到尘封的记载:吴家有传家之宝可控制人的思想时,刘谨就起了心思。后来,他跟安化王勾结到一处时,这个打算就更坚定了。在他看来,这个小皇帝原本就听话,再拿吴家的传家宝镇住,助安化王起兵成功,自己的功绩就是福荫后辈的大功了。没成想,八百的生意被谷大用这个没用的家伙做成一万,赔了无数钱,丢了无数人不说,还让阿寿起了疑心,更是让刘谨与安化王绝裂。
还好,今天的早膳中掺了吴家的传家宝。
刘谨偷偷眼皮,小心的看着阿寿吃得那个香,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好,太好了,都吃了一会儿在朝上就是我刘谨说了算了。他心里暗笑着,又想起方才在小厨房做饭的过程。
“嗯,从现在算起,到这早饭给陛下端上去,我还有多少时间?”吴琣挽袖子和着面,嘴里问刘谨。
刘谨略有警醒的盯了她一眼:“干嘛?”
“咳,我要是做个超级复杂的,你可来不及给他端上去。”吴琣云淡风轻的回道。
“这个……走过去很快,不过,你做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二刻钟。”刘谨想了想回答。
吴琣“哦”了一声,手里加快了动作,醒面、拌馅、虑汤、包馄饨、做小菜。除了包馅的时候,刘谨看到她拿起菜刀,比划在指尖,不由得失声叫住她:“你要做什么?”
吴琣面有难色,显然也在强烈的心里斗争,裂嘴道:“我要作法呀,不然怎么控制住小皇帝?”说着话,一闭眼,手里一动,几串血珠滴落在馄饨馅里。吴琣飞快的把手指含在口中,脸上满是痛苦,这买卖真是赔到姥姥家去了。
刘谨担忧的看着她又开始拌馅,血珠只一瞬就隐去了,任谁也看不出有过什么端倪。
眼看他眼里满是担忧,吴琣挑起一筷子递向他道:“放心,只是我的血,除了有些恶心外是没有毒的。不信,你尝尝?”
刘谨偏头闪开她,冷冷的道:“哼,你一会儿自然是回去那个密室,若是我今天不能活着回来,你将再也见不到天日,你自己好自为之。”
吴琣撇撇嘴,收回筷子,继续做她的饭:“行,我当然希望您老长命百岁,现在咱俩是拴在一处的蚂蚱,蹦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哦,对了,若是陛下一会儿说早起没兴趣吃饭,你可怎么办?”
这个问题倒真是难住了刘谨!人家九五之尊就是不吃,他刘谨也不能够伸手强按头把东西塞进去呀?
“嘿,那这样吧,我做得香一点,让他闻到味道就食指大动好啦!”吴琣快手快脚的包好十只馄饨,丢入刚才虑清的鸡汤里。又道:“这道汤的名字也很特别,你可要记住了,万一皇帝问起可别报个大俗的名字出去。”
阿寿丢下筷子,“当啷”一声脆响代表他吃完了,他又搓搓双手赞了一声今天的早膳,刘谨急忙收回思绪。伺候着阿寿向大殿走去。
随着小太监尖着嗓子的一声“皇上驾到~~~”。大殿上穿红着青的官员都肃目的低头站好,没人敢抬眼仰视君威。
阿寿一屁股坐在龙椅上,有些不满的左右靠靠,这是他对这把冠冕堂皇的椅子最不满意的地方。连个靠的地儿都没有。曾有一次,他闲散的倚在了软靠上,下了朝被杨廷和一顿好骂。如今。他又瞟了一眼站在第二个的杨廷和,扳扳身子,溜直的坐好。
“请各位大人有本早奏。无本下殿啦!”小太监拖着长声,站出一步来对着底下收声敛气的大臣们叫了一声。
不光阿寿朝下望去,刘谨也转着眼珠子望了望,满意的看到底下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刘谨舒了口气,看来今真的没有事,连杨廷和那个多事的家伙都没动作。
不料,阿寿听了却不肯坐起来。笑眯眯的看着殿外,好似在等人一般。
刘谨有些沉不住气。站在一旁低声如念咒一般的喃喃道:“陛下,回去吧,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吴琣跟他交待的,当他希望阿寿做什么样的动作时,就在他身边低声连念三遍,就成了。
他念完了去看阿寿,还是盯着殿门含笑而坐,刘谨以为他没听见,便提高了声线,又念了一遍。
这次阿寿听见了,回头对他微微一笑道:“回去多没意思,刘爱卿,朕一会儿请你看戏。”
“看……看什么戏呀?”刘谨有些胆怯了,这个时候不回去再等下去,被看成戏的就是他刘谨了。刘谨缩了缩袖子,有个硬硬的东西顶了上为,他反手握在掌心,只觉得心头突突的跳动。
“陛下,江都督回旨,求觐见陛下。”
一群人引颈而看时,殿外的传事太监迈了一步,毕恭毕敬的向殿内宣道。
阿寿会意的一笑,看到底下的杨廷和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他不以为意,反而抬手示意请进来。
就在太监们悠远的宣召声中,江彬迈着沉稳的步子,手中提着的一把军令随着他的步伐“哗哗”作响。
殿内的众人都好奇的探头想看个清楚,阿寿得意的坐在椅子上轻咳一声,成功的引回所有人的注意,殿内又恢复了一片安静。静是静下来了,不安的情绪却在殿内不停流转。
直到,江彬一身重甲,费力的单膝跪倒,对阿寿施礼朗声道:“陛下,属下按您的吩咐,于昨日凌晨发出信鸽传信,果然,蔚州卫、延绥、天津卫三地的守军将士回应,于今日凌晨陆续抵达张家湾的粮仓。不才已尽数擒下,记下口供,押在通州。”
话一出口,满朝大臣尽皆哗然,要知道,这三地的守军若真是倾巢而出,可是至少三万之众。江彬什么人,手里拢了归齐不过二千人,二千对三万是个什么概念。江彬这话可算是口出狂言了!
“陛下,却不知这三地将士所犯何罪?为何要如此戏弄于他们?”有言官大着胆子迈了出来。
阿寿“嗤”的一笑,抬起下巴让江彬说下去。
江彬抬手将那一把军令递出,有太监跑下去,拿盘子盛了递到阿寿的眼前。
随后,江彬左手一展,正是一只雪豹军符。
自宋就已废掉的虎符,是阿寿觉得有趣而特意做的,只用于他自己调动北直隶的几只军队。因为人数不多,他又只是一时的新鲜,更何况,只有阿寿的召书和虎符,还要有羽节才能最终调动大军,所以虎符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朝中大臣也没有多加管束。
可现在,看到那只白玉雕成的一左一右一对虎符,刘谨只觉得额上的汗一滴滴落下。
只因,朝堂上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这符后来阿寿兴趣过了,也就没有再把持,反而是让刘谨管理,发发军饷,演演练,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如今这三处守军连夜奔袭京城,除了他刘谨外,还能有谁用虎符调得动兵?
接着,江彬又展开几卷供辞,高托过头顶,朗声道:“几名守将都已招供,他们与刘监丞约定,只要见到虎符之令,必然挥军而起。自守地赶往通州张家湾,若是急行军的话,只消一天一夜便可到达,他们打算得到粮草后就在京城内城外驻军。而粮草……”说到这里,江彬眼中射出冷光,“他们几只队伍就直接赶到粮仓后,按人头取用。”
杨廷和听到这里勃然,脱口怒道:“这是打算逼宫吗?刘监丞,你可有什么解释的?”
刘谨的这个计策真是好呀!
围困北京,断水断粮后,只等安化王起兵就可以里应外合擒住阿寿了。而围困北京这群人马的口粮,则就储在京城外一点儿的通州。这些人急行军,连干粮都不用带,直接到了地儿各取所需。这可是当年瓦剌大军压境时,解救北京城的功臣少保于谦于延益想到的好主意呀!如今,刘谨拿来旧瓶装新酒就用上了。
“我……”刘谨语塞,一双眼珠瞧着地下猛转。突然,他身子一长,冲向坐在咫尺的阿寿,口中大叫:“我没什么可说的!”手中寒光一闪,一把钢扇上弹出一把尺长的匕首,直奔阿寿的脖颈。
电光火石之下,江彬及满朝之臣来不及相救,俱都失声惊叫。
阿寿侧身看着挥上来的匕首,突然微微一笑,一直抱在胸前的手臂一舒,一只黑洞洞的火铳对准了冲上来的刘谨。
刘谨一怔,心道不好,却已是去势难挡。他“唉呀”一声,只来得及闪身拧起,一条腿还是没有闪开,一抔铁砂尽数打在他的大腿上,立时被扯得血肉模糊。刘谨的身子也自半空中侧倒下,重重的摔在金殿的阶下。
江彬及殿上的金甲武士们立时一拥而上,用金瓜、金戟将刘谨牢牢的架在地下。
阿寿吹吹铳口冒出的袅袅青烟,略带得意。可转眼见看到倒在地下的刘谨,一头花白的头发散乱出几缕,脸色苍白的咬牙忍痛,不由得又有些心痛,他缓缓道:“刘爱卿,事到如今,你还真狠得下心?”
刘谨见大势已去,知道就算求情也不可能被放过,冷笑骂道:“哼,我当然要狠得下这份心!你一个不学无数的黄毛竖子,凭什么坐临天下?你若不是生得这样的人家,就凭你,哼……这天下还不是轮流来做!”
“放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一出口,杨廷和立时站出来,挥起手中的象牙和笏,狠狠的抽了他一记嘴巴。
这些话,也将阿寿心底最后一丝对他的同情与痛惜骂净,阿寿下旨,命张永带人查抄刘谨的内宅外宅,并降旨于三日后,在西四牌楼刑场行,具体刑责,由三司会审而出。(清朝的刑场才是菜市口,明朝当时还是在西四牌楼,即现在西四)
当然,后来给刘谨定了个千刀万剐之罪就是那三司的事了。
随即,阿寿又当朝拟旨,请归田于农的杨一清出山,与江彬着手应对安化王的变数,张永则在抄家后以监军的身份与他们同去银川,一切又都归于历史的车轮之下。
可是吴琣呢?她还被关在黑漆漆的密室中,默默念着,什么人能来救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飘飘扬扬的雪花幽幽的落在温热的手掌间,瞬间融成清水,带来一丝清冷。阿寿拉紧身上的长袍,甩甩手,将那颗雪水抛弃。他看了一眼东方还在黎明中的天空,嘴角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
站在他身后的刘谨带笑低头谨慎的道:“陛下,快五更天了,早膳我已摆下了,您多少尝一些再去上朝吧?”
阿寿想都不想,回身张开手臂,由着上前来的刘谨帮他将朝服穿好,嘴里随意的道:“不吃。”
这二个简单的字听得刘谨身上一哆嗦,不吃的话,他摆下的局不就全白费了吗?他示意一旁的小太监将食盒盖打开,赔着笑道:“陛下,您若不吃早膳,一会儿太后娘娘问起老奴……老奴可不敢再对太后娘娘说谎了,上次打的屁股还没好呢!”
随着刘谨的说话,食盒盖子一开,一股香甜的肉香混着热气氤氲了满室。
整好衣服的阿寿闻到猛然止步,转过身来看向那只食盒,一旁的刘谨急忙低头以掩示他松了的那一口气。
阿寿打量了一番,笑道:“今日的早膳不似是御膳房做出来的呀?你……怎么,又藏了私?”
刘谨急忙点头哈腰的自一旁抽出一双银筷子,一把银勺子递给尝菜小太监,对阿寿笑道:“陛下,老奴自知陛下这几日连连熬夜,没有食欲也是正常的。特特的做了这碗鸡汤馄饨,够香吧!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名唤‘独品幽香天上座’,陛下,配上这道小菜可是上好的早膳呀!”
阿寿抽鼻子闻了闻,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小菜。却是一盘最为普通的抖黄豆芽菜。他想了想。带着略有玩味的笑对刘谨道:“哦……这菜……花了不少心思吧?”
也不知阿寿是不是话里有话,刘谨只觉得今天的阿寿似乎换了个人,与往日的那个顽童全无半点相似之处。他额头微微冒汗,却还是带着笑的对阿寿道:“花心思是作臣子应该的。没能力替陛下解忧,做一点子小菜还是可以的。”
阿寿闻言哈哈大笑,看尝菜小太监尝过菜。接过筷子坐在桌边,就在他舀起一勺馄饨汤之际,他突然低笑道:“谁说的。你监刑小侯爷这事就做得不错嘛!”
刘谨立时汗就滚落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下:“陛下,那件事老奴真的知错了!”
阿寿吞下一只馄饨,含糊的道:“起来吧,朕没有怪你的意思。一会儿……跟着我上朝啊!”
跪在地下的刘谨急忙磕头,千恩万谢了才站起身来,伺候在一旁。
其实伺候阿寿穿衣吃早饭这些事早就不归他这个大太监管了。可是前天晚上,刘谨的手下报上来阿寿这些天的部署后。他对阿寿的打算立时猜到了一半。时间紧迫,他别无选择,只得派出人将吴琣强行带走。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刘谨偶然一次看到尘封的记载:吴家有传家之宝可控制人的思想时,刘谨就起了心思。后来,他跟安化王勾结到一处时,这个打算就更坚定了。在他看来,这个小皇帝原本就听话,再拿吴家的传家宝镇住,助安化王起兵成功,自己的功绩就是福荫后辈的大功了。没成想,八百的生意被谷大用这个没用的家伙做成一万,赔了无数钱,丢了无数人不说,还让阿寿起了疑心,更是让刘谨与安化王绝裂。
还好,今天的早膳中掺了吴家的传家宝。
刘谨偷偷眼皮,小心的看着阿寿吃得那个香,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好,太好了,都吃了一会儿在朝上就是我刘谨说了算了。他心里暗笑着,又想起方才在小厨房做饭的过程。
“嗯,从现在算起,到这早饭给陛下端上去,我还有多少时间?”吴琣挽袖子和着面,嘴里问刘谨。
刘谨略有警醒的盯了她一眼:“干嘛?”
“咳,我要是做个超级复杂的,你可来不及给他端上去。”吴琣云淡风轻的回道。
“这个……走过去很快,不过,你做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二刻钟。”刘谨想了想回答。
吴琣“哦”了一声,手里加快了动作,醒面、拌馅、虑汤、包馄饨、做小菜。除了包馅的时候,刘谨看到她拿起菜刀,比划在指尖,不由得失声叫住她:“你要做什么?”
吴琣面有难色,显然也在强烈的心里斗争,裂嘴道:“我要作法呀,不然怎么控制住小皇帝?”说着话,一闭眼,手里一动,几串血珠滴落在馄饨馅里。吴琣飞快的把手指含在口中,脸上满是痛苦,这买卖真是赔到姥姥家去了。
刘谨担忧的看着她又开始拌馅,血珠只一瞬就隐去了,任谁也看不出有过什么端倪。
眼看他眼里满是担忧,吴琣挑起一筷子递向他道:“放心,只是我的血,除了有些恶心外是没有毒的。不信,你尝尝?”
刘谨偏头闪开她,冷冷的道:“哼,你一会儿自然是回去那个密室,若是我今天不能活着回来,你将再也见不到天日,你自己好自为之。”
吴琣撇撇嘴,收回筷子,继续做她的饭:“行,我当然希望您老长命百岁,现在咱俩是拴在一处的蚂蚱,蹦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哦,对了,若是陛下一会儿说早起没兴趣吃饭,你可怎么办?”
这个问题倒真是难住了刘谨!人家九五之尊就是不吃,他刘谨也不能够伸手强按头把东西塞进去呀?
“嘿,那这样吧,我做得香一点,让他闻到味道就食指大动好啦!”吴琣快手快脚的包好十只馄饨,丢入刚才虑清的鸡汤里。又道:“这道汤的名字也很特别,你可要记住了,万一皇帝问起可别报个大俗的名字出去。”
阿寿丢下筷子,“当啷”一声脆响代表他吃完了,他又搓搓双手赞了一声今天的早膳,刘谨急忙收回思绪。伺候着阿寿向大殿走去。
随着小太监尖着嗓子的一声“皇上驾到~~~”。大殿上穿红着青的官员都肃目的低头站好,没人敢抬眼仰视君威。
阿寿一屁股坐在龙椅上,有些不满的左右靠靠,这是他对这把冠冕堂皇的椅子最不满意的地方。连个靠的地儿都没有。曾有一次,他闲散的倚在了软靠上,下了朝被杨廷和一顿好骂。如今。他又瞟了一眼站在第二个的杨廷和,扳扳身子,溜直的坐好。
“请各位大人有本早奏。无本下殿啦!”小太监拖着长声,站出一步来对着底下收声敛气的大臣们叫了一声。
不光阿寿朝下望去,刘谨也转着眼珠子望了望,满意的看到底下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刘谨舒了口气,看来今真的没有事,连杨廷和那个多事的家伙都没动作。
不料,阿寿听了却不肯坐起来。笑眯眯的看着殿外,好似在等人一般。
刘谨有些沉不住气。站在一旁低声如念咒一般的喃喃道:“陛下,回去吧,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吴琣跟他交待的,当他希望阿寿做什么样的动作时,就在他身边低声连念三遍,就成了。
他念完了去看阿寿,还是盯着殿门含笑而坐,刘谨以为他没听见,便提高了声线,又念了一遍。
这次阿寿听见了,回头对他微微一笑道:“回去多没意思,刘爱卿,朕一会儿请你看戏。”
“看……看什么戏呀?”刘谨有些胆怯了,这个时候不回去再等下去,被看成戏的就是他刘谨了。刘谨缩了缩袖子,有个硬硬的东西顶了上为,他反手握在掌心,只觉得心头突突的跳动。
“陛下,江都督回旨,求觐见陛下。”
一群人引颈而看时,殿外的传事太监迈了一步,毕恭毕敬的向殿内宣道。
阿寿会意的一笑,看到底下的杨廷和微不可察的皱了皱眉,他不以为意,反而抬手示意请进来。
就在太监们悠远的宣召声中,江彬迈着沉稳的步子,手中提着的一把军令随着他的步伐“哗哗”作响。
殿内的众人都好奇的探头想看个清楚,阿寿得意的坐在椅子上轻咳一声,成功的引回所有人的注意,殿内又恢复了一片安静。静是静下来了,不安的情绪却在殿内不停流转。
直到,江彬一身重甲,费力的单膝跪倒,对阿寿施礼朗声道:“陛下,属下按您的吩咐,于昨日凌晨发出信鸽传信,果然,蔚州卫、延绥、天津卫三地的守军将士回应,于今日凌晨陆续抵达张家湾的粮仓。不才已尽数擒下,记下口供,押在通州。”
话一出口,满朝大臣尽皆哗然,要知道,这三地的守军若真是倾巢而出,可是至少三万之众。江彬什么人,手里拢了归齐不过二千人,二千对三万是个什么概念。江彬这话可算是口出狂言了!
“陛下,却不知这三地将士所犯何罪?为何要如此戏弄于他们?”有言官大着胆子迈了出来。
阿寿“嗤”的一笑,抬起下巴让江彬说下去。
江彬抬手将那一把军令递出,有太监跑下去,拿盘子盛了递到阿寿的眼前。
随后,江彬左手一展,正是一只雪豹军符。
自宋就已废掉的虎符,是阿寿觉得有趣而特意做的,只用于他自己调动北直隶的几只军队。因为人数不多,他又只是一时的新鲜,更何况,只有阿寿的召书和虎符,还要有羽节才能最终调动大军,所以虎符在最初出现的时候朝中大臣也没有多加管束。
可现在,看到那只白玉雕成的一左一右一对虎符,刘谨只觉得额上的汗一滴滴落下。
只因,朝堂上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这符后来阿寿兴趣过了,也就没有再把持,反而是让刘谨管理,发发军饷,演演练,这是世人皆知的事。如今这三处守军连夜奔袭京城,除了他刘谨外,还能有谁用虎符调得动兵?
接着,江彬又展开几卷供辞,高托过头顶,朗声道:“几名守将都已招供,他们与刘监丞约定,只要见到虎符之令,必然挥军而起。自守地赶往通州张家湾,若是急行军的话,只消一天一夜便可到达,他们打算得到粮草后就在京城内城外驻军。而粮草……”说到这里,江彬眼中射出冷光,“他们几只队伍就直接赶到粮仓后,按人头取用。”
杨廷和听到这里勃然,脱口怒道:“这是打算逼宫吗?刘监丞,你可有什么解释的?”
刘谨的这个计策真是好呀!
围困北京,断水断粮后,只等安化王起兵就可以里应外合擒住阿寿了。而围困北京这群人马的口粮,则就储在京城外一点儿的通州。这些人急行军,连干粮都不用带,直接到了地儿各取所需。这可是当年瓦剌大军压境时,解救北京城的功臣少保于谦于延益想到的好主意呀!如今,刘谨拿来旧瓶装新酒就用上了。
“我……”刘谨语塞,一双眼珠瞧着地下猛转。突然,他身子一长,冲向坐在咫尺的阿寿,口中大叫:“我没什么可说的!”手中寒光一闪,一把钢扇上弹出一把尺长的匕首,直奔阿寿的脖颈。
电光火石之下,江彬及满朝之臣来不及相救,俱都失声惊叫。
阿寿侧身看着挥上来的匕首,突然微微一笑,一直抱在胸前的手臂一舒,一只黑洞洞的火铳对准了冲上来的刘谨。
刘谨一怔,心道不好,却已是去势难挡。他“唉呀”一声,只来得及闪身拧起,一条腿还是没有闪开,一抔铁砂尽数打在他的大腿上,立时被扯得血肉模糊。刘谨的身子也自半空中侧倒下,重重的摔在金殿的阶下。
江彬及殿上的金甲武士们立时一拥而上,用金瓜、金戟将刘谨牢牢的架在地下。
阿寿吹吹铳口冒出的袅袅青烟,略带得意。可转眼见看到倒在地下的刘谨,一头花白的头发散乱出几缕,脸色苍白的咬牙忍痛,不由得又有些心痛,他缓缓道:“刘爱卿,事到如今,你还真狠得下心?”
刘谨见大势已去,知道就算求情也不可能被放过,冷笑骂道:“哼,我当然要狠得下这份心!你一个不学无数的黄毛竖子,凭什么坐临天下?你若不是生得这样的人家,就凭你,哼……这天下还不是轮流来做!”
“放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一出口,杨廷和立时站出来,挥起手中的象牙和笏,狠狠的抽了他一记嘴巴。
这些话,也将阿寿心底最后一丝对他的同情与痛惜骂净,阿寿下旨,命张永带人查抄刘谨的内宅外宅,并降旨于三日后,在西四牌楼刑场行,具体刑责,由三司会审而出。(清朝的刑场才是菜市口,明朝当时还是在西四牌楼,即现在西四)
当然,后来给刘谨定了个千刀万剐之罪就是那三司的事了。
随即,阿寿又当朝拟旨,请归田于农的杨一清出山,与江彬着手应对安化王的变数,张永则在抄家后以监军的身份与他们同去银川,一切又都归于历史的车轮之下。
可是吴琣呢?她还被关在黑漆漆的密室中,默默念着,什么人能来救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