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2第五十二章
响亮的唱鸣声让已经井然排列在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们一时间都有了不小的震惊。端睿亲王的名头他们都是听说过的,据说是皇上的亲兄弟,但是不是说端睿亲王是被接回来的吗?明明他们还没有接到去接驾的命令,怎么现在就出现了?而且不仅是现在出现了,还是出现在了大朝会上。
在广陵国,早朝也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大朝会和小朝会。大朝会是自古沿袭下来的上朝规矩,在广陵国,每隔十天一次大朝会,在每次大朝会上,文武百官只要是住在都城,或者职务在都城的,都必须到场,而且大朝会上的每一个举动都和年终记评息息相关。
与大朝会相对的正好就是小朝会,小朝会每天都要举行,只要不是大朝会的时候,一大早所有有本要奏和位高权重的官员必须到场,但是没有大朝会的规矩那么严格,若是当皇帝的人比较宽和,在小朝会的时候,底下的官员因为某些事起了纷争都是有可能的。
而温茗殊这一次的运气正好,遇到的就是十天才一次的大朝会。
“将军大人,这端睿亲王来大朝会,您可知道是个什么意思?”站在右边的一个穿着深褐色补袍的中年人,将头微微靠近了站在他身边的一个穿着绛色补袍、即使是在大殿上,满身的气势依旧不减的男子。
穿着绛色补袍的男子看了这人一眼:“无论是什么意思,只要他不会危害到广陵,我们跟着陛下的意思就是。”
穿着褐色补袍的中年人听到将军的话,微微躬了躬身:“是,将军。我就是怕……”看了一眼对面,中年人话里的意思已经溢于言表了。
看着对面那个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朝廷的人,男子的脑子里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他的手下对于那个端睿亲王的评价,嘴角露出一丝讽意:“若是他真敢出手,恐怕不需要我们,他就可以直接倒下了。”
中年人听到男人的话,心里一阵震惊,想要说什么,因为注意到了对面的目光,又咽了下去。
他们和对面那些人对垒这么多年了,若是真的像将军说的那样……他们是不是应该创造一些机会?
站在右首,身为宰相的姬真子自然不会放过将军脸上的讽意,微微垂下眼眸,他立刻思索起来他最近做了什么事情能够让这个大将军等会儿有机会做筏子去弹劾他。
自从小皇帝上台以来,他可算得上是和这个上皇驾崩前特意指定的大将军你来我往了不知道多少回合,他运气比较好,也比较不要脸,所以终于还是凭着小皇帝对他的宠爱占了上风。但是他相当清楚这个大将军的能力,即使他再得小皇帝的宠,却不得不与这人半分朝堂,而且还要担心若是让这人揪出来他在公务上的错,会不会被他挤出一部分权利。
幸好这个大将军在民间的名声太好,若不是这样,他这个枕头风还真是不好吹了。
温茗殊一走进朝堂,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大将军岿然正视,而宰相若有所思的模样。不过有韩斌的话在先,所以温茗殊还是特意多看了那个宰相一眼。果然,这个宰相大约三十多岁,算得上是朗眉星目、气宇轩昂,与普通文人不同,他的身材也不错,和武人相比自然有些偏瘦,但是站在一群文人里面也绝对称得上的壮硕。
只不过按照仲景炆的个性和这个世界十三娶妻的习俗来看,若说这是恋父情节作怪也称得上是绰绰有余了吧。
不过这一眼也就是一眼,作为端睿亲王,在仲景炆还没有来之前,他必须先站到一方里面去。这个时候温茗殊算是想也懒得想,直接站到了大将军所在的那一列的中间。
为什么不站到宰相那边去?他可不想才刚刚被几个内侍说成了皇帝的女人就跑到皇帝的男人那边站着。这个大将军虽然他也没有见过,但是听风评,还有接触的他的属下,都让他感觉这人比起宰相还是要好上不少的。
温茗殊还记得那本史书中有关这一部分的说法,说是他联合着大将军将宰相赶了下台。所以他和大将军的缘分可是绝对不浅的。
刚刚等温茗殊站好,一声与众不同的唱名声就传了过来,一身明黄色绣泛着五色光泽的团龙长袍的仲景炆就出现在了皇位的一旁。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的官员是同一时间全部跪了下去,口呼万岁,那种整齐划一的威严感让温茗殊这个即使是在后世看过电视的人也有一阵恍惚的感觉。
不过温茗殊自然是不愿意跪下的,用手对着仲景炆的方向拱了拱,就算是行了一个礼。
也亏得温茗殊是仲景炆的双胞兄弟,若是其他人敢在注重皇权的世界这样做,恐怕早就已经魂飞魄散了。
“起身吧。”坐在皇位上,仲景炆微微抬手,示意众位大臣平身。
眼睛不自由主的投在温茗殊身上,看着特意装扮了一下,变得和他有了七分不同的温茗殊,仲景炆心里既有因为没有被发现是双生子的放松感,也有一种感觉温茗殊似乎不把作为他双生子而感到荣幸的不忿感。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作为皇帝,虽然仲景炆还有很多不足,但是这么多年的训练他早就已经将国事重于一切的概念放到了骨子里:“众卿有何本要奏?”声音虽然因为年龄还有些单薄,但是其中的威严却是不容置疑的。
“臣有本要奏。”一个穿着红褐色锦鸡补袍、留着短须的中年人站了出来,弓着腰背,手中拿着的是一只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的洁白笏板:“今年各地因旱灾的频发,土地欠收,灾民比起往年有增多的迹象。昨日,臣下已经收到了下面近六个州县的官员的加急折子,还请陛下示下处置的方法。”
说完,中年人就一动不动的站在了那里,弓着的腰背因为喘气微微有些颤抖。
听到中年人的话,朝堂上一下子变得非常寂静。广陵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对于广陵国而言是立国的基本。因为地处东方,广陵国的土地肥沃,但是天气条件并算不得最好,旱灾涝灾时有发生,几乎每年朝堂都要拨下粮食化解一些地区的灾害。
但是今年,灾害的情况极其严重,六个州县的加急折子也就是已经有六个州县完全陷入了无粮可用的境地,比起往年最多一两个州县的情况翻了好几倍。
所有人都在看着仲景炆接下来准备怎么做,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天灾和人祸都是被放到一起来看的,若是天降大灾,就说明为王者失道了。
仲景炆看着下面一个个官员低头惶恐的模样,心里的就是一阵怒火,拳头也是握的死紧。他知道,就算他现在问什么,这些人也是死命的将责任往对头身上堆,根本就不会给他任何有用的建议。
扫视间,仲景炆无意中碰上了温茗殊的眼睛,温茗殊眼中的信任一时间让他心里大定,心里的阴郁也减少了不少,对于有些东西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果然到了最重要的关头,真正会帮助他的还是他的双生兄弟。
“各位大臣对此有何看法?”端坐皇位,仲景炆心里因为有自己兄弟的支持,语气中的悲痛少了一些,而威严更甚。
其实这一次,温茗殊是真的冤枉了。他绝对没有信任这种感情投送给仲景炆。虽然他现在被称为端睿亲王,但是在他心里,他和这里的人什么关系也没有,他只是站在一旁看着现在发生的一幕幕,然后等着时机的到来就按照史书上面所记载的一般,将需要借他的口推出去的东西给推出去。
当然,这其中他自己还要有得利益赚。
所以实际上仲景炆看向他的时候,他只是正在看戏而已,他在看面对这样的情况仲景炆这个小皇帝要怎么做,结果让仲景炆以为他是在信任他,温茗殊对此结果也只能说天道果然是个最大的作弊器。
面对仲景炆的提问,姬真子那边的一个穿着鹭鸶补袍的官员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面对此危难,应该全力以百姓为主,削减其他地区的份额。”
“陛下,臣以为不妥。”站在大将军那一边的一个穿着虎补袍的官员也站了出来:“我军将士在边疆守护国土,若是连肚子都吃不饱,有如何能够保家卫国?臣以为,若是要削减份额,还不如请那些大人们少收几个姬妾,把快要烂在自家粮仓里的谷子都拿出来。”
“陛下,这人太过无礼。臣以为……”
两方人马从怎么节约一直争论着,到了最后,已经偏题偏到了将士招的人多了,和文官在家太挥霍上,而且互相争论的极其激烈,连仲景炆这个皇帝都插不上话。
作为文官之首的姬真子和武官之首的大将军是整个场上除了温茗殊外,发言发的最少的了,除了刚刚开始的请安外,他们两人就站在第一位岿然不动,任由他们后面的官员吵来吵去。
果然,当其中的一些人发现仲景炆的脸色绝对算不上好时,就默默的退出了争论的队伍,而这些人一退出去,就有更多的人发现了问题,没一会儿整个大殿就安静了下来,那些刚刚还脸红脖子粗的官员一个一个站在了自己该在的地方,深深的弯着腰背。
“吵啊,你们不是有本事吗?吵啊,朝个结果出来啊!”坐在皇位上,仲景炆不断的提醒着自己冷静,但是即使早就知道让他们说话一定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却仍旧忍不住肝火上冒。
听到仲景炆绝对算不上好的语气,底下的所有人,除了温茗殊外全部跪了下去:“臣有罪。”
干净利落的声音让仲景炆不住的气短。
温茗殊站在一旁看着,感觉实在是好笑,这样的皇帝,也怪不得他看着仲景炆越来越阴郁了。
“行了,你们那天不是说着自己有罪,自己有罪,你们都有罪了,还待在这儿做什么啊。”挥挥手,仲景炆努力压抑着自己的不耐烦:“都起来吧,都起来吧。宰相,你说说你的想法。”
“是。”从队伍中站出来,姬真子拿着笏板,低垂着腰背,时候就怕一抬头就能看到高高在上的仲景炆:“回禀陛下,臣以为各位大臣的话都有理。若是既能够减少一部分军费的送出,并且从都城开始提倡节俭,让臣下门减少婢妾,捐送粮食,今年的冬日一定可以安全渡过。”
姬真子完全就是各打五十板子,武官一方听到他的话,已经有人开始站不住了。
“大将军,你呢?”习惯性的,在问过了姬真子后,若是大将军在,仲景炆一定会问问大将军的意见。虽然仲景炆宠爱姬真子,但是帝王之道,平衡之术,作为从小培养的帝王,他可绝对不会手软。
果然,姬真子听到了仲景炆的话,隐藏在袖子中的手再次握紧,但是脸上却不敢露出一丝异色。
大将军往外一步,规规矩矩的站在了他应该在的位置:“回禀陛下,臣只擅长作战,对政事了解不多。但是臣在边疆得知,若是人饿极了,易子而食也不是一句空话。”
大将军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将最坏的结果放到了众人的面前。但是只凭着他这一句话,朝堂上只要是还不希望国破家亡的人都会多想三分。
温茗殊看着这个身材略显魁梧,比起宰相来还要年轻一些的武官之首大将军,不得不承认广陵国的上任皇帝,也就是他这个身体的生父,比起仲景炆来高了太多个档次了。
本以为这个时候就要下旨的仲景炆,却出乎意料的在朝堂上问了第三个人:“皇弟,你说说,你有什么看法?”
温茗殊几乎是早有预料,学着其他人那样,站了一步出来,因为没有人提醒他需要笏板,所以他手上也没有拿东西:“回禀皇兄,臣弟在外是一个商人,所以对政事比起大将军还一窍不通。”
一听到温茗殊的话,朝堂上的官员顿时都偷偷的看向了温茗殊,眼神中有着各种意义。
“那不用政事的方式呢?”仲景炆坐在皇位上,对着温茗殊充满了信心。
“若是用其他的办法,臣弟还有几分诀窍。”温茗殊也不多计较:“还请皇兄允许臣弟让人去皇弟的房间找臣弟的师傅将臣弟需要的东西拿过来。”
“魏祥德。”仲景炆看向了他身边的魏总管:“你去将皇弟需要的东西拿过来。”
“是。”一路疾步的离开朝堂,魏祥德的速度绝对算得上是快的。
面对那些官员若有若无的视线,温茗殊倒是淡然的紧。需要的东西他一早就给单于了,等会儿单于看到了魏总管,自然会把东西给他。
果然,还没有一炷香的时间,魏总管就回来了。他将一个白色的棉质口袋恭恭敬敬的递到温茗殊的手中,看向温茗殊的眼神有些奇怪。
温茗殊一看口袋上面绑着的结就知道口袋被人打开过,随意的看了已经走到仲景炆面前复命的魏祥德一眼,直接就将那个棉质口袋放到地上,轻轻一拉就将口袋上的结打开了,大开的口袋口就将口袋里面的东西全部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这些是……”仲景炆看着口袋里面大小不一的东西,忍不住问出了声?/li>
在广陵国,早朝也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大朝会和小朝会。大朝会是自古沿袭下来的上朝规矩,在广陵国,每隔十天一次大朝会,在每次大朝会上,文武百官只要是住在都城,或者职务在都城的,都必须到场,而且大朝会上的每一个举动都和年终记评息息相关。
与大朝会相对的正好就是小朝会,小朝会每天都要举行,只要不是大朝会的时候,一大早所有有本要奏和位高权重的官员必须到场,但是没有大朝会的规矩那么严格,若是当皇帝的人比较宽和,在小朝会的时候,底下的官员因为某些事起了纷争都是有可能的。
而温茗殊这一次的运气正好,遇到的就是十天才一次的大朝会。
“将军大人,这端睿亲王来大朝会,您可知道是个什么意思?”站在右边的一个穿着深褐色补袍的中年人,将头微微靠近了站在他身边的一个穿着绛色补袍、即使是在大殿上,满身的气势依旧不减的男子。
穿着绛色补袍的男子看了这人一眼:“无论是什么意思,只要他不会危害到广陵,我们跟着陛下的意思就是。”
穿着褐色补袍的中年人听到将军的话,微微躬了躬身:“是,将军。我就是怕……”看了一眼对面,中年人话里的意思已经溢于言表了。
看着对面那个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朝廷的人,男子的脑子里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他的手下对于那个端睿亲王的评价,嘴角露出一丝讽意:“若是他真敢出手,恐怕不需要我们,他就可以直接倒下了。”
中年人听到男人的话,心里一阵震惊,想要说什么,因为注意到了对面的目光,又咽了下去。
他们和对面那些人对垒这么多年了,若是真的像将军说的那样……他们是不是应该创造一些机会?
站在右首,身为宰相的姬真子自然不会放过将军脸上的讽意,微微垂下眼眸,他立刻思索起来他最近做了什么事情能够让这个大将军等会儿有机会做筏子去弹劾他。
自从小皇帝上台以来,他可算得上是和这个上皇驾崩前特意指定的大将军你来我往了不知道多少回合,他运气比较好,也比较不要脸,所以终于还是凭着小皇帝对他的宠爱占了上风。但是他相当清楚这个大将军的能力,即使他再得小皇帝的宠,却不得不与这人半分朝堂,而且还要担心若是让这人揪出来他在公务上的错,会不会被他挤出一部分权利。
幸好这个大将军在民间的名声太好,若不是这样,他这个枕头风还真是不好吹了。
温茗殊一走进朝堂,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大将军岿然正视,而宰相若有所思的模样。不过有韩斌的话在先,所以温茗殊还是特意多看了那个宰相一眼。果然,这个宰相大约三十多岁,算得上是朗眉星目、气宇轩昂,与普通文人不同,他的身材也不错,和武人相比自然有些偏瘦,但是站在一群文人里面也绝对称得上的壮硕。
只不过按照仲景炆的个性和这个世界十三娶妻的习俗来看,若说这是恋父情节作怪也称得上是绰绰有余了吧。
不过这一眼也就是一眼,作为端睿亲王,在仲景炆还没有来之前,他必须先站到一方里面去。这个时候温茗殊算是想也懒得想,直接站到了大将军所在的那一列的中间。
为什么不站到宰相那边去?他可不想才刚刚被几个内侍说成了皇帝的女人就跑到皇帝的男人那边站着。这个大将军虽然他也没有见过,但是听风评,还有接触的他的属下,都让他感觉这人比起宰相还是要好上不少的。
温茗殊还记得那本史书中有关这一部分的说法,说是他联合着大将军将宰相赶了下台。所以他和大将军的缘分可是绝对不浅的。
刚刚等温茗殊站好,一声与众不同的唱名声就传了过来,一身明黄色绣泛着五色光泽的团龙长袍的仲景炆就出现在了皇位的一旁。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的官员是同一时间全部跪了下去,口呼万岁,那种整齐划一的威严感让温茗殊这个即使是在后世看过电视的人也有一阵恍惚的感觉。
不过温茗殊自然是不愿意跪下的,用手对着仲景炆的方向拱了拱,就算是行了一个礼。
也亏得温茗殊是仲景炆的双胞兄弟,若是其他人敢在注重皇权的世界这样做,恐怕早就已经魂飞魄散了。
“起身吧。”坐在皇位上,仲景炆微微抬手,示意众位大臣平身。
眼睛不自由主的投在温茗殊身上,看着特意装扮了一下,变得和他有了七分不同的温茗殊,仲景炆心里既有因为没有被发现是双生子的放松感,也有一种感觉温茗殊似乎不把作为他双生子而感到荣幸的不忿感。
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作为皇帝,虽然仲景炆还有很多不足,但是这么多年的训练他早就已经将国事重于一切的概念放到了骨子里:“众卿有何本要奏?”声音虽然因为年龄还有些单薄,但是其中的威严却是不容置疑的。
“臣有本要奏。”一个穿着红褐色锦鸡补袍、留着短须的中年人站了出来,弓着腰背,手中拿着的是一只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的洁白笏板:“今年各地因旱灾的频发,土地欠收,灾民比起往年有增多的迹象。昨日,臣下已经收到了下面近六个州县的官员的加急折子,还请陛下示下处置的方法。”
说完,中年人就一动不动的站在了那里,弓着的腰背因为喘气微微有些颤抖。
听到中年人的话,朝堂上一下子变得非常寂静。广陵国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对于广陵国而言是立国的基本。因为地处东方,广陵国的土地肥沃,但是天气条件并算不得最好,旱灾涝灾时有发生,几乎每年朝堂都要拨下粮食化解一些地区的灾害。
但是今年,灾害的情况极其严重,六个州县的加急折子也就是已经有六个州县完全陷入了无粮可用的境地,比起往年最多一两个州县的情况翻了好几倍。
所有人都在看着仲景炆接下来准备怎么做,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天灾和人祸都是被放到一起来看的,若是天降大灾,就说明为王者失道了。
仲景炆看着下面一个个官员低头惶恐的模样,心里的就是一阵怒火,拳头也是握的死紧。他知道,就算他现在问什么,这些人也是死命的将责任往对头身上堆,根本就不会给他任何有用的建议。
扫视间,仲景炆无意中碰上了温茗殊的眼睛,温茗殊眼中的信任一时间让他心里大定,心里的阴郁也减少了不少,对于有些东西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果然到了最重要的关头,真正会帮助他的还是他的双生兄弟。
“各位大臣对此有何看法?”端坐皇位,仲景炆心里因为有自己兄弟的支持,语气中的悲痛少了一些,而威严更甚。
其实这一次,温茗殊是真的冤枉了。他绝对没有信任这种感情投送给仲景炆。虽然他现在被称为端睿亲王,但是在他心里,他和这里的人什么关系也没有,他只是站在一旁看着现在发生的一幕幕,然后等着时机的到来就按照史书上面所记载的一般,将需要借他的口推出去的东西给推出去。
当然,这其中他自己还要有得利益赚。
所以实际上仲景炆看向他的时候,他只是正在看戏而已,他在看面对这样的情况仲景炆这个小皇帝要怎么做,结果让仲景炆以为他是在信任他,温茗殊对此结果也只能说天道果然是个最大的作弊器。
面对仲景炆的提问,姬真子那边的一个穿着鹭鸶补袍的官员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面对此危难,应该全力以百姓为主,削减其他地区的份额。”
“陛下,臣以为不妥。”站在大将军那一边的一个穿着虎补袍的官员也站了出来:“我军将士在边疆守护国土,若是连肚子都吃不饱,有如何能够保家卫国?臣以为,若是要削减份额,还不如请那些大人们少收几个姬妾,把快要烂在自家粮仓里的谷子都拿出来。”
“陛下,这人太过无礼。臣以为……”
两方人马从怎么节约一直争论着,到了最后,已经偏题偏到了将士招的人多了,和文官在家太挥霍上,而且互相争论的极其激烈,连仲景炆这个皇帝都插不上话。
作为文官之首的姬真子和武官之首的大将军是整个场上除了温茗殊外,发言发的最少的了,除了刚刚开始的请安外,他们两人就站在第一位岿然不动,任由他们后面的官员吵来吵去。
果然,当其中的一些人发现仲景炆的脸色绝对算不上好时,就默默的退出了争论的队伍,而这些人一退出去,就有更多的人发现了问题,没一会儿整个大殿就安静了下来,那些刚刚还脸红脖子粗的官员一个一个站在了自己该在的地方,深深的弯着腰背。
“吵啊,你们不是有本事吗?吵啊,朝个结果出来啊!”坐在皇位上,仲景炆不断的提醒着自己冷静,但是即使早就知道让他们说话一定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却仍旧忍不住肝火上冒。
听到仲景炆绝对算不上好的语气,底下的所有人,除了温茗殊外全部跪了下去:“臣有罪。”
干净利落的声音让仲景炆不住的气短。
温茗殊站在一旁看着,感觉实在是好笑,这样的皇帝,也怪不得他看着仲景炆越来越阴郁了。
“行了,你们那天不是说着自己有罪,自己有罪,你们都有罪了,还待在这儿做什么啊。”挥挥手,仲景炆努力压抑着自己的不耐烦:“都起来吧,都起来吧。宰相,你说说你的想法。”
“是。”从队伍中站出来,姬真子拿着笏板,低垂着腰背,时候就怕一抬头就能看到高高在上的仲景炆:“回禀陛下,臣以为各位大臣的话都有理。若是既能够减少一部分军费的送出,并且从都城开始提倡节俭,让臣下门减少婢妾,捐送粮食,今年的冬日一定可以安全渡过。”
姬真子完全就是各打五十板子,武官一方听到他的话,已经有人开始站不住了。
“大将军,你呢?”习惯性的,在问过了姬真子后,若是大将军在,仲景炆一定会问问大将军的意见。虽然仲景炆宠爱姬真子,但是帝王之道,平衡之术,作为从小培养的帝王,他可绝对不会手软。
果然,姬真子听到了仲景炆的话,隐藏在袖子中的手再次握紧,但是脸上却不敢露出一丝异色。
大将军往外一步,规规矩矩的站在了他应该在的位置:“回禀陛下,臣只擅长作战,对政事了解不多。但是臣在边疆得知,若是人饿极了,易子而食也不是一句空话。”
大将军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将最坏的结果放到了众人的面前。但是只凭着他这一句话,朝堂上只要是还不希望国破家亡的人都会多想三分。
温茗殊看着这个身材略显魁梧,比起宰相来还要年轻一些的武官之首大将军,不得不承认广陵国的上任皇帝,也就是他这个身体的生父,比起仲景炆来高了太多个档次了。
本以为这个时候就要下旨的仲景炆,却出乎意料的在朝堂上问了第三个人:“皇弟,你说说,你有什么看法?”
温茗殊几乎是早有预料,学着其他人那样,站了一步出来,因为没有人提醒他需要笏板,所以他手上也没有拿东西:“回禀皇兄,臣弟在外是一个商人,所以对政事比起大将军还一窍不通。”
一听到温茗殊的话,朝堂上的官员顿时都偷偷的看向了温茗殊,眼神中有着各种意义。
“那不用政事的方式呢?”仲景炆坐在皇位上,对着温茗殊充满了信心。
“若是用其他的办法,臣弟还有几分诀窍。”温茗殊也不多计较:“还请皇兄允许臣弟让人去皇弟的房间找臣弟的师傅将臣弟需要的东西拿过来。”
“魏祥德。”仲景炆看向了他身边的魏总管:“你去将皇弟需要的东西拿过来。”
“是。”一路疾步的离开朝堂,魏祥德的速度绝对算得上是快的。
面对那些官员若有若无的视线,温茗殊倒是淡然的紧。需要的东西他一早就给单于了,等会儿单于看到了魏总管,自然会把东西给他。
果然,还没有一炷香的时间,魏总管就回来了。他将一个白色的棉质口袋恭恭敬敬的递到温茗殊的手中,看向温茗殊的眼神有些奇怪。
温茗殊一看口袋上面绑着的结就知道口袋被人打开过,随意的看了已经走到仲景炆面前复命的魏祥德一眼,直接就将那个棉质口袋放到地上,轻轻一拉就将口袋上的结打开了,大开的口袋口就将口袋里面的东西全部展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这些是……”仲景炆看着口袋里面大小不一的东西,忍不住问出了声?/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