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 强强联合(2)
反映乡镇机关的历史变迁,描写乡镇干部的生存状态。纪实中国乡村的风云变幻,刻画基层人物的人生画卷。是对乡镇机关的真实写照,是对乡镇干部的人文关怀。
兰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余篇(首),并多次获奖,著有诗文集《在风中歌唱》。
王凯扶扶眼镜劝道:“喝吧,喝吧,王魁叔代表俺两村,代表俺王家给你敬的这杯酒,这里边也有我的一份心意,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你不喝,谁都不会喝的。”
史玉林只好端起杯,他双手将酒杯举至齐眉说:“既然大家这样抬举我,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他就将酒一饮而尽。
他将王魁、王凯、王红卫、石磊的酒杯一一满上:“说来我应该先敬你们才是,你们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往大里说你们都是在为国民经济做贡献,往小里说是你们这些纳税人在养着我们这些公务人员,我们作为公仆,给你们搞好服务是应该的。”他将酒杯一一给他们端起来,说:“感谢你们为怀川镇的财政、税收做出贡献!沲”
石磊看着面前的酒,笑着说:“我受之有愧啊,我也是吃着纳税人的,这杯酒我不能喝。”
史玉林说:“你虽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但你在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着贡献,这可是一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业,何况你以前为镇里、村里没少发挥作用。”
王魁接过来说:“可不是,有一次俺村到银行贷款,银行行长听说石磊是俺村的,就非让俺给他搞一副石磊的字画,否则不谈事,俺给石磊一说这事,石磊二话没说就救了俺的急。”他感叹道:“多亏石磊侄(儿)啊!邹”
石磊说:“王魁叔也是为了村里。”
史玉林说:“文化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啊。‘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了促进咱镇的经济发展,以后你还要继续发挥你的作用。”他望望大家说,“你们说他这杯酒该喝不该喝?”
大家说:“该喝,该喝。”
石磊只好端起杯和大家一起喝下。
王魁对王凯说:“侄(儿),多亏你们小王庄在资金、技术、人才、营销等方面的无私援助,我们大王庄的企业才挺过了‘非典’这个困难时期,谢谢你啊,谢谢小王庄!”他对儿子王红卫说:“红卫,给你王凯哥敬一杯酒。”
王红卫站起身来双手端起一杯酒敬向王凯:“哥,感谢你的支持和援助,俺代表大王庄的老少爷们,代表俺爹俺个人敬你一杯酒,谢谢你,谢谢小王庄的全体村民!”
王凯站起身来说:“哪里,哪里,言重了,咱们一个‘王’字掰不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应该的,应该的。咱们‘强强联合’,互惠互利,咱们共同干杯!”
王魁、王凯、王红卫三人举杯相碰。
王凯又敬史玉林、石磊,又回敬王魁、王红卫父子。史玉林、石磊又分别回敬在座的。这样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很快一瓶酒就见底了。
王红卫又打开一瓶酒,他说:“今天咱几个一醉方休,不醉不归,一定要尽兴啊。”
石磊说:“尽兴!酒逢知己千杯少,俺自从调离怀川镇,难得喝酒喝得这么痛快,今天都不能扫兴啊。”
石磊是个见酒疯,他要红卫换大杯,然后要过酒瓶“咕咕咚咚”三下五除二就将一瓶酒分光。
酒多话稠,说着说着老娘家话就出来了,尤其是王魁、王凯、王红卫三人,他们回忆着往昔的恩恩怨怨,谈论着两村的是是非非,活像弟兄两个在回忆儿时拌嘴打架的情景,亲切、熟稔又充满情趣。史玉林、石磊坐在他们当中,微笑着听他们摆龙门阵。
王魁红着眼睛、喷着酒气说:“听俺老爷说,有一年,你们村的人非要占俺村的人一垅地,为这事咱俩村打的头破血流,你说这事怨谁?”
王凯笑着说:“俱往矣,俱往矣。以前的是非对错不再提,咱们血脉相依,团结一致往前看,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王凯端起一杯酒敬给王魁:“一杯酒泯恩仇,我敬叔一杯酒,算是对过往的赔礼道歉。“
王红卫赶忙接过酒杯:“俺爹年纪大了,不胜酒力,这杯酒俺替他喝了。”他将杯中酒干了,然后给王凯敬了一杯酒:“清官难断家务事,以前的是是非非谁说的清,一个巴掌拍不响,俺村肯定也有不是的地方,俺也敬王凯哥一杯酒,算是对以前的事赔礼道歉。咱们同宗同源,以后咱弟兄共同携手,团结一致奔小康。”
王魁给史玉林和石磊满上一杯酒:“你们两个把这酒喝了,给他弟兄两个做个见证吧。”
史玉林站起身来笑着说:“好,我愿做这个见证,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向前看,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石磊也站起身来,笑着说:“我也愿做这个见证,希望你们弟兄两个共同携手,团结一致奔小康。”
认祖归宗是人的天性,王凯凝视着墙上挂的《狮虎共舞》和《欢庆锣鼓》对王魁说:“我有一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魁说:“贤侄,有啥话你尽管说。”
王凯说:“我想把咱王家祠堂翻修一下,续续家谱,您看怎样?这也是俺村老少爷的心愿。”
王魁一听此言,激动地一拍桌子:“你给我想到一块了,自从咱们和好以来俺就有这种想法了。”
王红卫说:“心有灵犀,心有灵犀啊。昨晚俺爹还在嘟哝此事,说得便想给你商量一下,想不到你也有此意。”
然后他们便商量修建祠堂、续家谱的事,由此还衍生了在两村之间建一座“仁义桥”的事。
史玉林说:“修建祠堂、续家谱虽是你们王家的私事,但却是你们两村水乳交融,团结与共的象征,修建‘仁义桥’更是消除两村阻隔的实际举措,我支持你们的这些行动。”
王红卫是在乡政府干过、吃过公家饭的人,政治敏感性就高点,他问:“修建祠堂、续家谱,不会有人说我们是在搞封建迷信吧。”
华语第一言情小说站——红袖添香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言情小说在线阅读。
史玉林说:“国家有国史,县有县志,同样一个家族也有它的历史,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修个祠堂供奉纪念一下祖宗,这没什么不好。”
石磊说:“我们石家虽是杂姓,但落根大王庄也已不记流年,早已与王家融为一体,两家通亲通好,唇齿相依,所以你们王家修祠堂、续家谱,我全力支持,写写画画的事我包了。”
此事就这样议定了。
开春三月即动工。王家祠堂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翻新扩建的,所需费用由两村共同出资,由于资金跟得上,祠堂很快就盖好了。祠堂大门是古式红漆松木制成,显得厚重而庄严,大门两边仍保留着原有的石狮、石鼓,门上是“王家祠堂”几个鎏金大字,一看就是石磊的杰作,围墙为白色,上面用青砖镶边蜿蜒成龙。进得门去,新铺的青石地面清凉素净,院内一棵粗大的槐树沉穆地挺立着,古老而沧桑,它被称为神树,充满了灵异和故事,护佑着王家子孙兴旺发达。新修的王家祠堂是仿古建筑,高台石阶,青砖筒瓦,飞檐挑脊,雕梁花窗,厦下是四个圆形柱子,整个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了原貌但也略有改进,显得庄重古典又有创新。进得正厅,当屋设着深红色的条几方桌,上面摆着香炉,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中堂两边的墙上是依据《狮虎共舞》和《欢庆锣鼓》画成的巨幅油画,油画是石磊联系县文化馆的一位画家画的,石磊题的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祠堂中的经典之作,两村王家友好亲善、共兴共荣的情景一览无余。
紧接着续家谱的事也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两村联合成立了续家谱理事会,王魁担任主席,王凯、王红卫担任副主席,两村的族长、老人为理事。此事由王魁总体负责,石磊担任秘书长,具体负责续家谱的有关事宜,两个村还分别抽调了两名有文化、有素质、会微机操作的年轻人组成办公室,具体担任续家谱的收集、整理、编写工作。他们将两村的家谱合在一起,对散落在外的王家人情况尽可能地收集归拢,对“文革”时期中断的家谱根据老灶人的回忆进行补修,对当代人进行逐家逐户的摸底调查,然后进行重新分类排序,按照家族分支、关系列出世代列表,编写出大事记,绘制成族谱图,并配有插图、照片。由于王家是个大家族,历史久远,涉及两个村近万口人,仅在外定居的王家人就有上百人之多,所以编修家谱之事工程浩大,历时十二个月,这样一本由王家有名望的族人——一名博士后时任某重点大学副校长作序,石磊题名的“大小王庄二十四家谱”,终于大功告成,编印成册。
与此同时,两村共同筹资修建的“仁义桥”也竣工落成。大王庄、小王庄之间有一河之隔,在两村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这条不足十米的河流像一条鸿沟横在两村之间,人们也不觉得有什么不便,随着近年来两村的通好,尤其是“强强联合”后,两村因公、民间接触开始频繁起来,但由于中间有一条河流阻隔,村民来往行走要绕路而行,很是不便,因此在两村之间架桥通行的呼声就日益高涨,两村村委顺应民声,就共同出资修建了这座“仁义桥”。“仁义桥”为石拱桥,桥上雕刻有“仁义桥”三个大字,桥身、护栏全部为青石砌成,浮雕石刻,玲珑别致,河两边垂柳依依,树下有石凳石椅,距桥不远修有一、两座水阁凉亭,很是雅致,已成村中一大景观,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历史的阻隔终于被亲情打破,“仁义桥”将两村连接在了一起。人们说史玉林在大王庄、小王庄的通好中功不可没,王氏家谱的《大事记》中对“强强联合”及史玉林促成其事都有详细记载。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只要给群众办一点好事,群众就不会忘记你。
天地之间有杆秤,称砣就是老百姓。
人心自有公平在,善恶忠奸自分明。
华语第一言情小说站红袖添香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言情小说在线阅读。
兰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作品余篇(首),并多次获奖,著有诗文集《在风中歌唱》。
王凯扶扶眼镜劝道:“喝吧,喝吧,王魁叔代表俺两村,代表俺王家给你敬的这杯酒,这里边也有我的一份心意,一切都在不言之中,你不喝,谁都不会喝的。”
史玉林只好端起杯,他双手将酒杯举至齐眉说:“既然大家这样抬举我,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他就将酒一饮而尽。
他将王魁、王凯、王红卫、石磊的酒杯一一满上:“说来我应该先敬你们才是,你们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往大里说你们都是在为国民经济做贡献,往小里说是你们这些纳税人在养着我们这些公务人员,我们作为公仆,给你们搞好服务是应该的。”他将酒杯一一给他们端起来,说:“感谢你们为怀川镇的财政、税收做出贡献!沲”
石磊看着面前的酒,笑着说:“我受之有愧啊,我也是吃着纳税人的,这杯酒我不能喝。”
史玉林说:“你虽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但你在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做着贡献,这可是一种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业,何况你以前为镇里、村里没少发挥作用。”
王魁接过来说:“可不是,有一次俺村到银行贷款,银行行长听说石磊是俺村的,就非让俺给他搞一副石磊的字画,否则不谈事,俺给石磊一说这事,石磊二话没说就救了俺的急。”他感叹道:“多亏石磊侄(儿)啊!邹”
石磊说:“王魁叔也是为了村里。”
史玉林说:“文化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啊。‘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了促进咱镇的经济发展,以后你还要继续发挥你的作用。”他望望大家说,“你们说他这杯酒该喝不该喝?”
大家说:“该喝,该喝。”
石磊只好端起杯和大家一起喝下。
王魁对王凯说:“侄(儿),多亏你们小王庄在资金、技术、人才、营销等方面的无私援助,我们大王庄的企业才挺过了‘非典’这个困难时期,谢谢你啊,谢谢小王庄!”他对儿子王红卫说:“红卫,给你王凯哥敬一杯酒。”
王红卫站起身来双手端起一杯酒敬向王凯:“哥,感谢你的支持和援助,俺代表大王庄的老少爷们,代表俺爹俺个人敬你一杯酒,谢谢你,谢谢小王庄的全体村民!”
王凯站起身来说:“哪里,哪里,言重了,咱们一个‘王’字掰不开,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应该的,应该的。咱们‘强强联合’,互惠互利,咱们共同干杯!”
王魁、王凯、王红卫三人举杯相碰。
王凯又敬史玉林、石磊,又回敬王魁、王红卫父子。史玉林、石磊又分别回敬在座的。这样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很快一瓶酒就见底了。
王红卫又打开一瓶酒,他说:“今天咱几个一醉方休,不醉不归,一定要尽兴啊。”
石磊说:“尽兴!酒逢知己千杯少,俺自从调离怀川镇,难得喝酒喝得这么痛快,今天都不能扫兴啊。”
石磊是个见酒疯,他要红卫换大杯,然后要过酒瓶“咕咕咚咚”三下五除二就将一瓶酒分光。
酒多话稠,说着说着老娘家话就出来了,尤其是王魁、王凯、王红卫三人,他们回忆着往昔的恩恩怨怨,谈论着两村的是是非非,活像弟兄两个在回忆儿时拌嘴打架的情景,亲切、熟稔又充满情趣。史玉林、石磊坐在他们当中,微笑着听他们摆龙门阵。
王魁红着眼睛、喷着酒气说:“听俺老爷说,有一年,你们村的人非要占俺村的人一垅地,为这事咱俩村打的头破血流,你说这事怨谁?”
王凯笑着说:“俱往矣,俱往矣。以前的是非对错不再提,咱们血脉相依,团结一致往前看,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王凯端起一杯酒敬给王魁:“一杯酒泯恩仇,我敬叔一杯酒,算是对过往的赔礼道歉。“
王红卫赶忙接过酒杯:“俺爹年纪大了,不胜酒力,这杯酒俺替他喝了。”他将杯中酒干了,然后给王凯敬了一杯酒:“清官难断家务事,以前的是是非非谁说的清,一个巴掌拍不响,俺村肯定也有不是的地方,俺也敬王凯哥一杯酒,算是对以前的事赔礼道歉。咱们同宗同源,以后咱弟兄共同携手,团结一致奔小康。”
王魁给史玉林和石磊满上一杯酒:“你们两个把这酒喝了,给他弟兄两个做个见证吧。”
史玉林站起身来笑着说:“好,我愿做这个见证,希望你们团结一致向前看,共同创造美好明天。”
石磊也站起身来,笑着说:“我也愿做这个见证,希望你们弟兄两个共同携手,团结一致奔小康。”
认祖归宗是人的天性,王凯凝视着墙上挂的《狮虎共舞》和《欢庆锣鼓》对王魁说:“我有一个提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魁说:“贤侄,有啥话你尽管说。”
王凯说:“我想把咱王家祠堂翻修一下,续续家谱,您看怎样?这也是俺村老少爷的心愿。”
王魁一听此言,激动地一拍桌子:“你给我想到一块了,自从咱们和好以来俺就有这种想法了。”
王红卫说:“心有灵犀,心有灵犀啊。昨晚俺爹还在嘟哝此事,说得便想给你商量一下,想不到你也有此意。”
然后他们便商量修建祠堂、续家谱的事,由此还衍生了在两村之间建一座“仁义桥”的事。
史玉林说:“修建祠堂、续家谱虽是你们王家的私事,但却是你们两村水乳交融,团结与共的象征,修建‘仁义桥’更是消除两村阻隔的实际举措,我支持你们的这些行动。”
王红卫是在乡政府干过、吃过公家饭的人,政治敏感性就高点,他问:“修建祠堂、续家谱,不会有人说我们是在搞封建迷信吧。”
华语第一言情小说站——红袖添香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言情小说在线阅读。
史玉林说:“国家有国史,县有县志,同样一个家族也有它的历史,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修个祠堂供奉纪念一下祖宗,这没什么不好。”
石磊说:“我们石家虽是杂姓,但落根大王庄也已不记流年,早已与王家融为一体,两家通亲通好,唇齿相依,所以你们王家修祠堂、续家谱,我全力支持,写写画画的事我包了。”
此事就这样议定了。
开春三月即动工。王家祠堂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翻新扩建的,所需费用由两村共同出资,由于资金跟得上,祠堂很快就盖好了。祠堂大门是古式红漆松木制成,显得厚重而庄严,大门两边仍保留着原有的石狮、石鼓,门上是“王家祠堂”几个鎏金大字,一看就是石磊的杰作,围墙为白色,上面用青砖镶边蜿蜒成龙。进得门去,新铺的青石地面清凉素净,院内一棵粗大的槐树沉穆地挺立着,古老而沧桑,它被称为神树,充满了灵异和故事,护佑着王家子孙兴旺发达。新修的王家祠堂是仿古建筑,高台石阶,青砖筒瓦,飞檐挑脊,雕梁花窗,厦下是四个圆形柱子,整个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了原貌但也略有改进,显得庄重古典又有创新。进得正厅,当屋设着深红色的条几方桌,上面摆着香炉,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中堂两边的墙上是依据《狮虎共舞》和《欢庆锣鼓》画成的巨幅油画,油画是石磊联系县文化馆的一位画家画的,石磊题的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祠堂中的经典之作,两村王家友好亲善、共兴共荣的情景一览无余。
紧接着续家谱的事也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两村联合成立了续家谱理事会,王魁担任主席,王凯、王红卫担任副主席,两村的族长、老人为理事。此事由王魁总体负责,石磊担任秘书长,具体负责续家谱的有关事宜,两个村还分别抽调了两名有文化、有素质、会微机操作的年轻人组成办公室,具体担任续家谱的收集、整理、编写工作。他们将两村的家谱合在一起,对散落在外的王家人情况尽可能地收集归拢,对“文革”时期中断的家谱根据老灶人的回忆进行补修,对当代人进行逐家逐户的摸底调查,然后进行重新分类排序,按照家族分支、关系列出世代列表,编写出大事记,绘制成族谱图,并配有插图、照片。由于王家是个大家族,历史久远,涉及两个村近万口人,仅在外定居的王家人就有上百人之多,所以编修家谱之事工程浩大,历时十二个月,这样一本由王家有名望的族人——一名博士后时任某重点大学副校长作序,石磊题名的“大小王庄二十四家谱”,终于大功告成,编印成册。
与此同时,两村共同筹资修建的“仁义桥”也竣工落成。大王庄、小王庄之间有一河之隔,在两村老死不相往来的时候,这条不足十米的河流像一条鸿沟横在两村之间,人们也不觉得有什么不便,随着近年来两村的通好,尤其是“强强联合”后,两村因公、民间接触开始频繁起来,但由于中间有一条河流阻隔,村民来往行走要绕路而行,很是不便,因此在两村之间架桥通行的呼声就日益高涨,两村村委顺应民声,就共同出资修建了这座“仁义桥”。“仁义桥”为石拱桥,桥上雕刻有“仁义桥”三个大字,桥身、护栏全部为青石砌成,浮雕石刻,玲珑别致,河两边垂柳依依,树下有石凳石椅,距桥不远修有一、两座水阁凉亭,很是雅致,已成村中一大景观,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历史的阻隔终于被亲情打破,“仁义桥”将两村连接在了一起。人们说史玉林在大王庄、小王庄的通好中功不可没,王氏家谱的《大事记》中对“强强联合”及史玉林促成其事都有详细记载。所以我们的党员干部只要给群众办一点好事,群众就不会忘记你。
天地之间有杆秤,称砣就是老百姓。
人心自有公平在,善恶忠奸自分明。
华语第一言情小说站红袖添香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言情小说在线阅读。